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2025/11/17教案

此篇文章一年级数学下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1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退1作10”的原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

进行笔算。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笔算减法的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50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5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指名回答

13-9=17-8=32-5=

15一7=14-6=40—3=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指名板演:(用竖式)42-21=?

4.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喜欢集邮吗?邮票上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瞧,小星和小梅就是集邮迷,他们正在欣赏自己收集到的

珍贵邮票呢。(呈现例题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1)小星和小梅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会解决了,怎样列算式?50+26=76(张)

(2)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邮票?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三)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邮票?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26=

(2)谈话:50减26等于多少?我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来拨一拨。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先想

一想,然后动手试一试。

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50根小棒中减去26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50根小棒就是5捆,可以把5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拆散成10个1根,接着就可以拿去2捆和6根,最后剩下2捆4根,得数

就是24。

②用计数器拨一拨。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

的10个一,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例题。

2.反馈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90页“试一试”.

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要算13减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总结法则

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1)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四)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91页“想想做做”(做在书上)订正反馈.

2.数学医院.(教师出示错例,由学生诊断,集体订正)

一号病例:

诊断: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要先减1再减2,上面的计算中仍用4减2,造成错误.

处方:

二号病例:

诊断:个位3减7不够减,应先向十位借1再减,上面的计算是3减7不够,就用7减3得4,造成了错误.

处方:

3.在xx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退位减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4.观察下面的数字墙,这里有6道减法题.从上往下看,上一层的数减去下一层的一个数,得数就是与它相邻的数,如:82-45=37,45-27=18,37-18=19,…,19-12=7。下面请你把合适的数填入数字墙。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小括号的意义学生很难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围绕情境展开,化难为易。

1.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由于一年级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

2.把算理融入情境中,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结合情境,让学生理解算式“10-2+3”中“先加后减”的算理,从而改变学生已有的“从左往右算”的算法,使他们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

3.在对比练习中,通过具体、真实的情境进行演绎,巩固了小括号的意义。使学生对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掌握运算顺序,巩固新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铺垫孕伏

1分钟口算比赛。(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1分钟内完成)

10-6+2=12+6-5=

18-9-9=18+9-9=

学生说出结果的同时还要着重说出运算顺序。

强调: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计算时要从左往右算。

设计意图:上课初始开展1分钟口算比赛,目的有二,其一是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其二是采取比赛的方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无意注意有效地转移到有意注意中来,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游戏揭示小括号的意义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小括号的意义。

(1)游戏探索一:先是左边站3名同学,右边站2名同学,接着5名同学靠拢站在一起。

师:像这样的游戏过程,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时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3+2=5。

预设

这个游戏情境学生完全可以理解,能够列出正确的算式,但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导,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两数之和的理解,为学习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2)游戏探索二:10名同学排成一队。

第一次演示: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

师:这时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10-2-3=5。

第二次演示:同样是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但是走出来的同学靠拢在一起。

老师启发:这时可以看作一共有几名同学走了出来?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明白游戏活动的意义并说出可以先求两数之和后,老师概括:从10人里面分别减去2人和3人,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5人,可以先算“2+3”。

老师板书“10-2+3”,并引导学生思考。

预设

通过游戏活动演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从10里面分别减去2和3,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2+3”之和的道理,但是,怎样才能改变运算顺序来先算加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形象地演绎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的抽象过程,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从而为解决改变运算顺序的教学难点作铺垫。

2.在交流活动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1)引发思考。

师:“10-2+3”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然而现在要先算算式右边的加法,你能在“10-2+3”中添上适当的符号表示先算加法吗?

(2)同桌讨论。

师:你们想在“10-2+3”中添上什么符号?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一些学困生的讨论之中。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有的可能在2+3的下面画线,有的可能画框,有的可能画圆,有的可能画括号等。

(4)抽象概括。

将同学们所有表示的方法都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在肯定大家想象力的同时,指出如果每个人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不是自己说明,别人还不知道这个符号的作用,所以,数学家选定了“()”,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的作用就是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预设

认识小括号的意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同时经过老师的抽象概括,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在算式中加入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这个难点,采取老师引导,小组合作以及全班汇报交流等方式,从而在相互促进和抽象概括之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3.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师:带着下面的问题阅读教材,看谁回答得最好。

(1)根据情境图说说10-2-3=5表示什么意思,10-(2+3)=5表示什么意思。

(2)10-2-3=5和10-(2+3)=5在计算时的区别是什么?不明白的同学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出示课堂活动卡)

(3)例题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我们前面游戏中的思路一致吗?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一些学困生。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是“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的再次交流,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更重要的是体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让一些学困生在充分的交流中真正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3

课题七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二、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习1。

4、核对练习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走,向走,说方向)

(三)学习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习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习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近的路

(1)学找最近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近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近?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近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近的路来走。

(2)练习(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近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习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近,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近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习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近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5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5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5+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5、“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6

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

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强调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指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

学生B:4+9=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六、课堂作业设计

1、做一做第1、2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好又快。

3、练习二的第3题

七、思维训练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有16个同学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来猜字迹的有3个男生,6个女生?

有20条字谜,小朋友们已经猜中了15条,没猜中有几条?

八、课学小结:

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十几减9可以这样想,见到减法想加法,用“破十法”算也可以连续减……十几减9的差,要比被数个位数多1。

教学板书:

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