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掌声》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掌声》教学设计 篇1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叙事性作品,讲述了一个身体残疾,忧郁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得到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从此变得开朗自信,微笑着面对生活,表现了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好品质。课文的顺序是典型的时间推移顺序,以“一天”“从那以后”“几年以后”为表示时间段的词语为标志,划分为四个部分。
2.课后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体现了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了解课文内容——提取有关语言文字信息——内化语言文字信息,重组语言文字——表达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积累语言的过程。因此,要做好任务分析,组织学生一步一步达成教学目标。
3.课后练习题2,是品读词句培养语感和提取语言文字信息的训练。题目指定品读的句子,既是进行品读词句培养语感的句子,也是提取英子心情变化句子的例子,因此,适宜先品读指定的句子,然后才提取英子心情变化的句子进行品读训练。
4.课后练习题3,是要求转换叙述人称复述课文片段。转换叙述人称是新的知识学习和新的能力习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学情分析:
1.虽然通过七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提取语言文字信息,品读词句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得到学习和训练,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学习了解的水平要求,因此,把握好目标水平,做好任务分析,运用恰当的策略,让学生亲历实践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2.虽然在第一学段,学生接触过品读词句的学习训练,但仅是初步感知阶段。这一课品读词句体会人物心情的学习训练,对于写人叙事的叙事性作品来说,学生是第一次,是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猜想心理活动,是一个可利用的策略。三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能力发展和思维的分析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加上词语的理解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三年级的品读词句的目标水平应定位于:找出有关词语,得出正确结论,以感情朗读表示。
3.转换叙述人称复述课文片段,学生从没接触学习训练,是白纸一张。但是也不宜讲授灌输,机械训练,而应创设情境,运用尝试策略,引导学习训练,逐步达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默”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掌”等11个字和“掌声”等16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条理,了解时间推移的顺序,复述课文大意,初步感知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3.能默读课文;能找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和变化原因的语句,并完整通顺地说一说。
4.学习通过描写英子的句子体会英子当时的心情,并能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5.在课文中的第2至4自然段中选一段,学习转换成第一人称“我”复述。
6.能说一说课文题目用“掌声”的理由,了解恰当起题目的要求。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5。
教学准备:
教师:“默”等11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默”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PPT出示单元导读)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是关于美好品质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3.小结: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通过讲述事情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质的。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
(1)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继续学习默读,在不出声、不指读、不唇读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
(2)习作要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
导语:那么,我们今天先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看看作者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哪些人的美好品质。
板书课题:25掌声
齐读课题。
2.释题。
提问:同学们,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讲述的事情与什么有关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课文讲述的事情与掌声有关。)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讲述的事情与掌声有关。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哪些人的什么美好品质呢?为什么要用“掌声”做课文题目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这件关于掌声的事情里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谁为谁干什么而响起掌声?掌声响得怎么样?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姿”“势”“镇”“联”。
(3)多音字学习。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落”“调”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落”“调”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③小结:“落”“调”不同读音的意思及用法。
(4)PPT出示会写字词“掌声、全班、腿脚、轮流、调来、摇晃、勇气”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
预设:
问题1:这件关于掌声的事情里的人物有我、英子、全班同学(同学们)、老师。
问题2:主要人物是英子。
问题3:全班同学为英子上了讲台讲故事响起掌声。
问题4:掌声响得热烈而持久。
2.粗知课文大意。
出示任务:借助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桌议一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一说。)
3.反馈指导。
预设:课文讲了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的故事。
4.小结:阅读写人叙事的课文,在初读课文时,抓住事情中的人物,用简单句式说说这干什么,这样,就粗知写人叙事课文的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了。同学们做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大意。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具体写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响起掌声这个内容的?请在这部分内容的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从“一天”写到“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是具体写“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响起掌声”这个内容的。
3.导语:我们可以把写同一个内容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部分,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一天,英子上讲台讲故事,教室里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个内容的,(板书:一天讲故事掌声)所以就可以归并为一个部分。那么,按照一个部分讲一个内容的原则,课文剩下的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出示任务:默读剩下的自然段,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在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第1自然段为一个部分;
第4自然段为一个部分;
第5自然段为一个部分。
5.导语:课文的这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这几个部分,想一想,它们分别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6.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部分:上小学的时候,我班有个同学叫英子,腿脚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样子。(板书:残疾不愿意)
第三部分:从那以后,英子变得开朗了。(板书:从那以后变了)(追问:“从那以后”的“那”指的是什么?指名回答。预设:“从那以后”的“那”指的是英子上讲台讲故事这件事情。追问:那么,“从那以后”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预设:“从那以后”的意思是从英子上讲台讲故事以后。)
第四部分:几年后,英子写信告诉我,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鼓励微笑着面对生活。(板书:几年后掌声鼓励微笑面对)
7.提问:我们一起看看每个部分的开头,你有什么发现吗?(个体操作后,指名回答。预设:我发现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追问: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是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是:上小学的时候、一天、从那以后和几年以后。)
8.小结:对了,课文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告诉我们课文的这部分写的是这个时间段里的事。比如“一天”,表示英子上讲台讲故事这件事发生在上小学时候的一天里;“从那以后”,表示英子变了是发生在英子上讲台讲故事以后的事情。而第一部分的“上小学的时候”是点出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并没有表示时间段的作用,但是联系下文,我们可以知道,第一部分写的是英子上讲台讲故事那天以前的事。像这样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做开头写一段时间里的事的,我们叫它为时间推移顺序(板书:时间推移顺序)。
9.导语:你能借助这些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和板书,复述这篇课文的大意吗?
出示任务:借助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和板书,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复述课文大意。注意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10.反馈指导
评议除了以上两个标准外,还要注意与“把握主要内容”的区别。(“把握主要内容”是从阅读角度提出的教学目标,“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是从表达角度提出的教学目标;两者在文章内容这个方面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概括、简略的程度略有不同,“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可宽松些,尤其是作品的主要内容(这个“主要内容”在阅读上对应的是“次要内容”;在写作上则称为“重点内容”,对应的是“非重点内容”。)的复述。)课文的第一、三、四部分可简略些,第二部分则可以宽松些(可理解为把层意连起来),例如:一天,轮到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她不情愿地走上讲台。当英子刚站定,同学们就鼓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英子讲完了自己的小故事后,同学们又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深深地鞠躬后走下了讲台。
四、说说英子的变化及原因。
(一)了解英子的变化及原因。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复述了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找出有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前:课文第一部分。(板书:前:文静总是早早最后一个)(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后:课文第三部分。(板书:后:不忧郁游戏说笑学跳舞)
原因:信的内容。(板书:原因:永远不会忘记掌声)
(二)说说英子的变化及原因。
1.出示任务:借助两个板书,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说说英子前后的变化和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注意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学习,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两到三个同学说,以上面两个标准进行评议。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有感情朗读课文。
《掌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体会内涵。
3通过学习,联系生活,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投影仪。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出示目标
上台讲故事前小英为什么眼圈红了?讲完故事后,小英为什么微笑了?掌声两次响起,同学们想对小英说什么?小英明白掌声的意思吗?
二、感悟掌声,体会心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掌声两次响起,同学们想对小英说什么?小英明白掌声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学习指导,并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卡片:进入角色去思考体会两次掌声的意思和小英对掌声的理解。选择一个角色,把自己的想法填写在学习卡片上。
(1)我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摆地走上了讲台。就在我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我听到同学们想用掌声说:“……”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掌声渐渐平息,我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我童年的故事。我讲的故事十分动人,普通话也很好。当我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知道同学们想用掌声说:“……”我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想对同学们说:“……”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2)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摆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我一边鼓掌,一边想用掌声对小英说:“……”我们的'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可能在想:“……”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次,我想用掌声对小英说:“……”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她可能想对同学们说:“……”然后,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3同桌互相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想到对小英说这些——通过联系上文,你发现小英走上讲台之前有什么表现?有什么变化?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有关描写小英走上讲台之前的表现的句子。个别朗读。评议,再读。
三、展开想象,加深体会
1故事会结束了,掌声也成为了记忆,小英的故事并没有结束。短短几分钟的掌声,却改变了小英的生活态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2出示例句:学生补充小英现在的变化。
小英的腿落下了残疾,所以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以前,当同学们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自己做过的一些有趣滑稽的事情时,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里,耳朵却时时倾听着同学们愉快的交谈。现在……
学生根据第5自然段的意思,想象小英的一个变化,把句子补充完整。
小英的腿落下了残疾,所以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以前,当同学们……时,小英总是……,现在……
3,小组里互相交流:我看到了小英的变化……
4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朗读,体会掌声
1她在信中是这样说的——全班学生齐读……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小英对这次掌声刻骨铭心。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感激之情。师生互评。
五、联系生活,理解文尾
1小英的改变让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课件问题提示,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你想得到这样的掌声吗?你想为别人献出这样的掌声吗?
(1)什么时候,你得到过谁的掌声?掌声代表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2)什么时候,你的掌声献给过谁?掌声代表什么?
小结: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让我们牢记这段话,让这段话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温暖,充满阳光,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掌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来咱们班听课的老师真多,让我们用掌声来欢迎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这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去聆听掌声背后的动人故事。板书:21、掌声
二.新课:
(一) 创设情境:
1、师范读,同学们用心感受这个故事,看看这篇课文中的掌声是给谁的?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把掌声送给我。
2、课文中的掌声是给谁的?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掌声里,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
3、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来信)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精读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原来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残疾儿童,板书:忧郁、自卑)。
2、这段文字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同情)练读,指名读。
3、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身患残疾的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不和同学接近,孤零零坐在教室一角!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三)精读第5自然段:
1、可是后来,这样一个忧郁、自卑的女孩却变了,变成什么样了? 读第5自然段:现在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女孩?你从哪里看出来?
2、是啊,她和小伙伴嬉戏玩耍,奔跑说笑,快乐得像只小鸟。甚至还学习跳舞,完全忘记了自己残疾,腿脚不方便,把自己融入集体中,现在的她多么自信,多么乐观。(指名回答并板书:开朗、自信)
3、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生齐读。
4、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分组读1、5两段。)
5、现在的小英和原来判若两人,此时她最想说的是——(指向大屏幕上的来信)大家再一起读。
同学们,是掌声给了她力量,是掌声给了她勇气,是掌声改变小英的生活。掌声居然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和小英一起走进那次难忘的演讲课中。(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看看当时的情景。
(四)体会掌声: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同学们一共给了小英几次掌声?请你用“——”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课件示句子:(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1、体会第一次掌声
1)大家为什么会给小英鼓掌呢? 读2——4自然段,当老师请小英上讲台讲故事时,小英的表现是什么?把描写小英表现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 课件示句子,同桌的同学一起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在大家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3)再读三句话,从我们填进括号的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小英怎样的心情?说你感受深的词语,同桌互说。指名说,补充。
4)引导理解:为什么低下头?(她害怕别人看到她的缺陷,一直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自卑忧郁)
小英愿意走上讲台讲故事吗?为什么?小英害怕同学们嘲笑她走路的姿势,不愿意站起来,但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小英拿不定主意,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犹豫)
尽管从教室的一角到老师的.讲台,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这种复杂的心情使得她的动作(生:慢吞吞的),她的眼圈(生:红红的)就快哭了。就在全班同学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腿脚不方便的她(一摇一晃)地朝讲台前挪动。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这些句子直接描写了小英的表现,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
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对小英来讲,好象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怎么也走不到头。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五秒,十秒,四十秒小英终于站定了。
5)那一刻小英的心情怎样?(紧张,不安),此时他多么需要——大家的鼓励。 播放掌声、看课件引读: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就在小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
6)小英这时候太需要大家的掌声了,这掌声是多么地及时啊!(指图)你们看,当掌声响起的时候,小英感动了,小英流泪了。
这时候,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在掌声中对小英说些什么呢?
小英,你别害怕,我们大家支持你!”
小英,我相信你一定能讲的很好!”
小英你是我们的骄傲,勇敢地去讲吧!
这掌声里包含了什么?(同学们给他的支持,给他的鼓励)板书:鼓励
小英又会想些什么呢?(没有笑话我,鼓励、支持我,一定要讲好,不辜负。)
2、体会第二次掌声
1)课件示第二次掌声:第二次掌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来的?同学们为什么鼓掌?
2)小英没有辜负同学们的期望,以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他童年的动人故事,当他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出示图片(播放掌声)。这掌声里包含了什么?板书:称赞。 你想怎样称赞小英?
3)在掌声中,她内心多么激动呀!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头涌动,她想对大家说什么呢?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感激,(指图)你们看,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4)就在这节令小英终生难忘的演讲课上,同学们用掌声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称赞,表达了对小英的爱,对残疾人的爱,让我们在这浓浓的爱意中,把感动表现在脸上,溶进声音里,读第4自然段。
3、再读小英的信:
是啊,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看课件)小英从教室的角落里走了出来,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在同学们的搀扶下他走得越来越稳。
课件示信:她把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并把它作为一生的宝贵的财富来珍藏——来,咱们一起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再读一读她的来信吧!
4、情感深华:
1)指板书:对于小英来说掌声是鼓励、掌声是称赞,掌声还是什么?(关心、爱护、尊重、夸奖、爱)板书。
2)老师想送你们一首小诗:课件,齐读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 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3)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出示句子: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4)听歌曲:同学们有一首歌,名字就叫《掌声响起来》让我们来静静地欣赏一下,在歌词中,你听到最多的是哪两个词?(掌声爱)
是呀,掌声是鼓励,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孩子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与坎坷,生活中需要我们互相的帮助,我们渴望真诚的鼓励.送出你的掌声,你也将赢得更多的掌声。
5)齐读第7自然段(课件)
(五)总结
1、你觉得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我们的掌声,你想把掌声献给谁?
把掌声献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希望他们不要泄气,努力学习,成绩会进步。 献给老师,感谢老师为我们辛苦的付出。
2、对自己的缺点不足,甚至是缺陷,不应自卑,应该像小英那样鼓起勇气,面对生活,这样才能开辟出一片美好的天地。而对别人应当尊重、关心、宽容、鼓励,对别人多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六)实践活动:
给班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给予一次帮助。把爱转播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板书设计:
掌声
忧郁 ( 鼓励、肯定) 开朗自卑 自信
《掌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的几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守信用的重要。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么多老师听课你们紧张吗?
可是老师特别紧张真怕讲不好,出错误。你们能不能给老师一些鼓励增强老师的信心?谢谢大家刚才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我现在不那么紧张了,同学们你们接受过 别人的掌声吗?当时你心理有什么感受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课《掌声》(板书)看到课题你有没有问题啊?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自渎课文带着你们提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你知道了什么谁愿意与大家交流
3、通篇朗读指导词语
三、品赏朗读领悟情感
1、大家都为英子鼓掌那么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请大家默读课文
2、默读化出相关句子
3、交流
(1)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哪?能用书上的句子简单介绍一下吗?师板书:文静忧郁
从哪看出来?谁在来读读
她文静由于应该怎样读
(2)文静忧郁的英子变了,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板书:活泼开朗
真替英子高兴,她现在和同学一起说笑,还要和同学们学跳舞,那么英子当时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这部分。
(3)英子前后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能不能在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呢?
同桌合作:一个人读英子的.文静忧郁,一个人读英子的活泼开。
4、指导朗读
你们读得可真好!让大家听出了英子的变化。是什么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文中几次提到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
别急着说,让我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书,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1)响起几次掌声?
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的?你体会到什么?(板书:鼓励)谁来读一读?大家都来读读第一次掌声这部分,她有哪些心理活动?从哪看出来?她为什么犹郁豫?
(2)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响起的?这次大家想在掌声中表达些什么?(板书:赞扬)为什么?在掌声中,英子深深的向大家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5、英子真的变了,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齐读这封信。
6、从英子的变化中,你会想到什么?
四、情感升华
1、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 克服了心理障碍,并微笑的面对人生,这掌声代表的是什么?(一种爱)
2、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关爱。咱们身边也有很多残疾人,你打算怎样做呢?
3、在生活中爱还可能是什么?
4 、师配乐朗诵诗歌(爱的奉献)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还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
爱是黑暗中的一只蜡烛
这个世界事由爱组成的,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掌声》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9课,作者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经历,文章的语言质朴,在平淡的叙述后面包含着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设计理念:依据课标阅读教学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体会文章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所以本课,我打算利用四组词语教学贯穿全文教学,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紧抓“掌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弄明白两次掌声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它分别是什么含义,利用关键词语,学习文章内容。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只有八、九岁,刚步入中段学习,对课文的理解还需一个过程,对于关键词语更是难理解。掌声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常听到,但对于掌声的含义理解却不深刻,尤其课文中两次掌声的意义,和掌声带给大家的感动,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二类字,读准“落下了残疾、老师是刚调来的、身处困境”中的多音字。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学对小英的爱。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3、能够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骤然间”、“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等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四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学对小英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问难
1、今天我看到同学们课前坐的非常端正?我们把表扬的掌声送给自己。刚才背诵课前古诗的时候,我发现以为同学声音特别小,没关系,我们一起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希望他从今天起也能大胆出声背诵!
师:掌声可以表示赞赏、表扬、鼓励,也可以表示欢迎。掌声还可以表示什么?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能起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掌声。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讲解“掌”字(高尚的手)
2、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把学生的提问简要板书到黑板一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要求)
2、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11个二类字和10个一类字:开火车读,重点指导“骤、述、持”(翘舌音),“躬、境”(后鼻音),“吞”(前鼻音)
(2)出示“落下了残疾”“老师是刚调来的”“身处困境”三个词语,指导读准多音字“落”、“调”、“处”。
(3)出示词语指名认读,读得正确大家跟读两遍。
困境愿意鞠躬残疾慢吞吞渐渐平息
舞蹈珍惜犹豫忧郁骤然间经久不息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同桌互查,每人一自然段轮读
要求:A、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
B、要读得响亮,有感情更好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
三、细读第一次掌声,感受掌声的热烈、持久
(一)品味关键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掌声的热烈、持久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2、指名读第一次掌声。(随机出示)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第一次掌声是怎样的?(热烈、持久)从这些词你能感受到什么?想像当时的画面,读出自己的理解。指名读。
(二)联系上文,理解掌声热烈、持久的含义
1、激疑,入境。同学们,许多同学轮流上台演讲,小英才刚刚走上讲台,还没有开始演讲哪,同学们为什么会送给她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掌声前的小英。(老师读第1小节,两个学生分别读2、3小节。)
2、出示“小儿麻痹”“落下残疾”“忧郁”“犹豫”。找出这些词语所在的段落,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再读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掌声的含义。同学们,假如小英就在我们班,谁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送给她热烈、持久的掌声呢?(学生在情境中畅所欲言。)
4、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让小英和同学们听懂。指名朗读。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到第一次掌声的含义。下面继续这样来感受第二次掌声。
四、细读第二次掌声,体会掌声的经久不息
1、指名读描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思考:第二次掌声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句子)
2、请同学们画出关键词语,联系上文,自己体会体会。
师相机评价,适时让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掌声改变了小英,她变得快乐、自信。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两次激动人心的掌声。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课文第4自然段。
5、学习英子的来信
1、出示来信内容
2、从信中,你读懂什么?
6、回顾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根据板书)
2、出示填空
同学们热烈的()给了英子极大的(),使英子明白()同学们没有()她,以前那个()的英子从此变成了一个()的人。
七、巩固练习,把握课文内容。
1、选词填空
看了看皱了皱挠了挠
看着这道数学题,明明()眉,()头。
教师讲解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
2、拓展语文课上,老师表扬了我,我()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词,准备下节课听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1、掌声
鼓励关心
第一次第二次
热烈、持久经久不息
忧郁开朗
《掌声》教学设计 篇6
本课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愿意、”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词“文静、默默地、犹豫、慢吞吞、镇定、情绪、忧郁、歧视、鼓励、热烈、 讲述、愿意、普通、骤然间”,会写“鼓励”。
2、细读描写英子言行的词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心理变化,懂得两次掌声的含义。
3、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掌声的力量和美好,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英子产生变化的原因。
2、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预习要求:同桌互听朗读第三段,根据朗读要求(正确、清楚、通顺、流利)分别打上不同星级。(一星至四星)
一、情境导入,体验掌声
1、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听课,作为小主人,你们欢迎他他们的到来吗?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心声呢?
相信你们的热情,老师们一定感受到了。
2、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故事也和掌声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掌声》。
师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 预习检测,了解掌声
初读课文:争取比预习时读得更好!
1、 生字巩固:
a.讲述 犹豫
忧郁 情绪
慢吞吞 骤然间 普通话
指名读,纠音,小老师带读
b.语境认识
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指名读,齐读
2、了解大意
a.读了课文,你对课题中的掌声有什么了解呢?
围绕着课题获得的信息,往往都是文章的重要内容,只要把这些信息一结合,就能知道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想来试试? 勇于尝试,挑战就是英雄。
是不是很简单呢?他就做到了。
看来,你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已经了如指掌了。
当你能简要清楚地说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证明你已经读懂了文章的一半了,这应该成为我们预习时阅读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三、研读重点,感悟掌声
1、读出了大意,我们就该深入课文,慢慢品味了。你知道文中哪段话是具体描写掌声的吗?
与文章题目直接相关的段落一定是值得我们好好阅读的中心段落。陈老师请个预习时四星级的朗读高手来读读这一段。
2、其他同学边完成以下任务(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根据两次掌声把第三段分成两部分,用“/”标出,并划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交流反馈。
(一)解读第一次掌声:
1、让我们一起看看第一次掌声的情景:“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2、默读课文描写第一次掌声的部分,你读懂这阵掌声了吗?(是送给谁的?为什么要送给她呢?有什么含义呢?
a.(追溯起因,了解英子言行及心理)
生:因为英子是一个自卑的孩子,犹豫了好久,才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生:因为她曾经得过小儿麻痹症。
b. 解释小儿麻痹症并展示小儿麻痹症患者落下残疾的画画。
c. 就是这个病症,不仅让英子的身体受到了伤害,更对她的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是啊,了解了这些,相信我们就不难理解那次轮到英子讲故事时她的反应了。让我们再次回到那次课堂上,看看英子的反应吧!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生鼓掌,理解“热烈而持久”。
(二)解读第二次掌声
1、第一次掌声我们都读懂了,那第二次掌声你能读明白吗?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同样是热烈的掌声,你觉得一样吗?多了一份赞美!
(1)体会不同之处:请你联系上下文读读,这阵掌声中藏着什么呢?(夸奖)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十分动听。”
掌声在对英子说——
生1: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生2:英子,你成功了,祝贺你!
生3:英子,你真棒!
(2)体会相同之处:有相同的地方吗?——支持、信任、肯定、赞美都给了英子极大的鼓励。
多么温暖而美好的两个字眼啊!让我们好好把它们收藏在笔下吧!仔细观察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得更漂亮呢?
3.面对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真诚而贴心的鼓励,英子内心有何感受呢?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
英子激动极了,——
英子感激极了,——
英子更加自信了,——
4同样是一摇一晃的这个动作,在文中也出现了两次,你觉得一样吗?(自卑和自信)
从同学们的朗读表情中,我知道你们读懂了这两个看似相同的.词。
5.让我们再次用朗读重温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听听那两阵动人的掌声吧!
鼓励,就像一股清凉的甘泉,像一缕温暖的春风,像滋润人们心田的雨露,又像照入人们心窝的阳光,神奇而有力量,让身患残疾的英子扔掉了自卑,找到了自信,有了微笑面对生活的勇气。
四、 联系实际,描绘掌声
仿写小练笔
鼓励,
有时不需要太多直白的话语,
只要你用心感受,
就能发现它巨大的能量。
它是英子犹豫时,
同学们给予的一阵热烈的掌声;
它是孩子哭泣时,
妈妈送出的一个紧紧的拥抱;
它是……
五、交流反馈,升华掌声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英子一样牢牢把握人们给予你的鼓励,勇敢自信地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
教后反思:
本次教学基本上完成了预设中的主要环节,还算顺利。但回顾课堂,还是有很多值得反思之处。总结如下:
1. 对时间上的掌控还不够准确。课堂前面部分多用了一些时间,导致后面的小练笔的时间无法保证,结课也只能匆匆忙忙。
2. 在课后对小练笔的反馈之中,我发现,学生仿写的效果不怎么好,不知是缺少感悟和发现还是难度有点高。
3. 课堂中,很多学生还是缺少主动思考及发言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维积极性及能力一直是我上课的目标,但真正要达到预想中的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