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2025/11/18教案

此篇文章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1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2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文概述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介绍了祖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课文结构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是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写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西沙群岛的重要地理位置,点名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十分可爱。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别写了海水五光十色,十分美丽,形成不同色彩的原因;海底有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鱼;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有趣的海龟,以及岛上是海鸟的天下。树上栖息着海鸟,树下堆积着鸟粪,遍地都是鸟蛋。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岛上的儿女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三、分析讲解

1、生字

⑴字形:本课生字较多,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形。如:

饶:左边为食字旁,要与浇水的浇相区别。

缨:指用线、绳等做的装饰品,与丝绸有关,所以是绞丝旁。

贵:指贵重值钱的意思,与货币金钱有关,所以是贝字旁。

⑵字音

本课有一个多音字“参”,在这里读“shēn”,组成词语:海参。

⑶词语解释:

海防前哨:本课指西沙群岛在海防前哨的重要地位。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爬动。

庞大:极大的意思。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绽开:裂开的意思,“像绽开的花朵”就是像开放的花朵。

栖息:本课指鸟类停留休息。

2、理解课文

在学习本文时我们除了要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之外,还要初步掌握抓住词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第2~5自然段。

⑴第2自然段默读,思考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怎么样?

作者通过“深蓝、淡青、绿、淡绿、杏黄”等颜色的词语把西沙群岛海水的色彩描写的十分具体。颜色的多正好可以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叫做“种种色彩”。同学们抓住这段的主要词语“海水”、“种种色彩”就可以总结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为“西沙群岛的海水显出种种色彩”。

这一段我们先找出主要的词语理解,然后将意思归纳起来就是这段的主要内容了,这种方法就是抓住词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你理解了吗?

⑵第3自然段默读,思考这段都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现在让我们学习用第2自然段的方法来找一找有关的词句。“珊瑚各式各样、海参到处都是、大龙虾样子威武、以及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鱼。”要想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应用什么方法?我们可以用串连词句的方法,要把每一句话中最主要的词句画下来,整理成句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了。可以归纳为“海底有美丽的珊瑚,威武的大龙虾,还有很多海参和各式各样数不清的鱼。”

请同学们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理解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这一段还有两个比较难理解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海底的珊瑚不仅十分美丽,而且姿态万千,除了文中描写的像花朵、像鹿角以外,你还能想象出像什么吗?同学们可以查找有关的课外资料,看一看珊瑚的图片和录像。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分的多,多得像海水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

⑶第4自然段默读了解意思

要想概括段的主要内容,应画出哪些词语呢?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

我们还用抓住字词句来理解的方法概括一下这段的主要内容。这一段主要写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和有趣的海龟。

⑷第5自然段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用那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呢?请说明理由。

(第一句话,重点句。)这一段主要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从“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厚厚的鸟粪”等词句都可以看出鸟的多。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那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建议同学们在课前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以便帮助理解课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2、学习作者用具体材料说明事物的方法;

3、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练习又有复杂联系,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准备

小黑板

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读题,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在我们的印象里,它们之间似乎没有多大联系,而文章却用一个“与”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蛇与庄稼》这一课。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导读音)

2、说说预习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分别举了哪些例子?学生汇报。

三、讲读课文

(一)引导学生弄清蛇与庄稼的关系。

1、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A、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B、蛇和庄稼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从哪儿体会到蛇能保护庄稼的?蛇和庄稼通过谁联系起来的呢?

3、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三者之间的联系,用“因为……所以……”句子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

4、思考:谁能想出别的'方法来解决农民遇到的这个问题?

(二)研究猫和苜蓿的关系。

1、回忆一下第一自然段,我们是围绕哪些问题弄清蛇与庄稼的关系的?

2、默读课文这段写了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3、用学习上段的学习方法自学此段。

(三)、讲解第三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2、这部分讲了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交流回答

3、我们看看这些关系哪些是简单联系?哪些是复杂的联系?

4、根据上面的例子你能不能说出什么是简单联系的?什么是复杂联系?

5、前面讲的“猫与苜蓿”、“蛇与庄稼”的联系是简单联系还是复杂联系?为什么?

6、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事物间的联系呢?

四、培养探究精神。

1、解说: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将蚕沙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做燃料,然后再用朝气渣和蚕沙喂鱼,形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我国的农民正是通过研究了他们之间的规律,才把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的更好。

2、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大家说一说。

五、小结:

自然界中的事物相互联系的十分密切的,他们互相制约,互相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份子,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用心研究后再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为社会服务,使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富饶、有趣、堆积、肥料、事业、必将、海防前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背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语,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

2、认识并初步运用读段方法,抓住重点句的意思,进行读段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投影片。

2、其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一、二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

2、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斜线表示停顿,斜线多表示停顿时间长)随即插问: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要求学生接读:“有……的,有………,交错着。”

3、提问: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这样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呢:问后引读:“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所以----要求学生接读“海水有深有浅”;教师再引读,因为“海水有深有浅”,所以----要求学生接读“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介绍了哪些物产?根据学生回答,形成如下板书:珊瑚——像……像……海底海参——懒洋洋地大龙虾——全身披甲(2)、结合图片或投影片认识三种海产。看图,观察,启发学生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的美丽、多种多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3)、课文在写海参和大龙虾时,用了一些本来形容人的词语,能不能找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总结段意:这一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些什么物产?(5)、小结本段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先了解写了哪个地方,在看具体写了什么,再通过阅读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指读:请你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海水中的鱼有什么特点?(多、姿态各异)(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鱼的数量多?哪些词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引导学生抓住“成群接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体会。(3)学生再读第二句,填表,体味鱼的特点:鱼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表示动作的词语与动作有关的词语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

有的身上长满刺儿

4、总结:这一自然段那一句概括了整段的'内容?

3、朗读训练,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写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的。(1)、自学提纲:A、以“写贝壳”和“写海龟”为依据把第5自然段分为两层,并朗读。B、哪些词写出了贝壳的特点,哪些词写出了海龟的特点,你对哪些词感兴趣,请你划出来?(2)、学生分层朗读。(3)、交流画出的词语,教师板书:贝壳: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海龟:有趣、庞大

4、西沙群岛不仅是鱼的乐园,是贝壳、海龟的家,他还是鸟的天下,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看一看其余4句话围绕中心句分别讲了什么?(1)、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四句话之间的联系。“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3)、指导感情朗读。

5、学习了2~6自然段,请你谈一谈西沙群岛给你的印象。三、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学生质疑。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渎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上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透过重点句段的品味,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希望能亲眼见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

现在,让我带领你们去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感悟

1、接上级通知,分别成立研究西沙群岛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的四所研究所,并聘请所长,举行授旗仪式,宣布所的成立。各所长带回老师交给的研究任务,组内合作学习。

2、提出研究要求:注意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研究任务,听从所长指挥,研究中如有需要可派所长到老师这来咨询。

3、研究完了,现在咱们就开一个研究成果展示会,各所派代表上台来汇报。

4、水文研究所(海水)汇报:用优美的朗读和五彩的粉笔表现海水的美丽。

[充分让学生自渎自悟,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老师范读描写海水的自然段,谁有信心比老师读得更好!

[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同学们对海水这部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们所提出,共同讨论。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其他组员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回答,一改过去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同时交给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方法。]

5、海底探宝队(海底)汇报:你最喜欢这一段中描写什么的句子,为什么?(研究所组员分别有感情读喜欢的句子,并邀请其他组员根据所读内容模仿海底生物的动作。)

[声形并茂,由单一的组内合作变为全班互动参与学习。]

课文中同时用四个“有的”向我们介绍了四种特别的鱼,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句话?

[重视在语境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

西沙群岛的鱼真多啊。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是这样吗?是为了形容什么?

教师画一个海水的图画,请学生上来画上鱼。(画得越多越好)

问:大家的画画得怎么样?这么一点海水,居然画了这么多鱼呀!奇怪奇怪!

因为:西沙群岛里的鱼太多太多了!好像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呀!

6、海滩游乐场(海滩)汇报:向大家讲解有关贝壳和海龟的知识。

[大量资料的接触,既填补了课外知识的空白,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7、海岛观察站(海岛)汇报:鸟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为保护鸟类发出倡议。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总结激情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真为祖国拥有这样富饶的宝岛而自豪,你们自豪吗?让我们饱含激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熟2、3、4自然段。

地球,只有一个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习惯。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法,从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等几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进一步激起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重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经验不够丰富,对西沙群岛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对一些陌生的海洋生物缺乏感性认识。但是,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并且求知欲极强,他们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激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特点,本课教学首先立足本学科特点,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利用动画课件,冲破时空限制,创设恰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此,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目的,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演示法、设境酿情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平等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游览一番。

[课件演示]

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师旁白:在距离海南岛东南330公里的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

(以谈话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对西沙群岛了解的兴趣,直接感观,简明扼要。)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

读文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此设计旨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整体感知本课所学内容。)

2、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

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自然段:

[课件播放海面景色]

(1)学生把从图上看到的,和同桌用最美的语言说一说。

(2)回到课文,指名读。

(3)勾画靓词佳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4)思考并回答: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五光十色”的意思是什么?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媒体提供的形象,能更好地理解内容和重点词句;教师则引导他们学会一种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三、四自然段:

齐读。

教师出示阅读提纲(这两段描写了海底的哪些生物?这些

生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画出表现鱼多的词语和句子吗?),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3)每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汇报,同时完成教师设置的练习。

第五、六自然段:

(1)学生用“读—画—议—说”的方法,展开自由学习。教师巡回指导,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2)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对汇报不完整和有疑问的学生,教师将鼓励其他同学补充或再次以直观的图象引导他本人理解。

分男女生朗读。

第七自然段:

全班读。指导朗读,读出对祖国祝愿的语气。

为什么把西沙群岛比作祖国的南大门?

教师小结。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急于抛出答案,只注重对学生引导、启发、点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多媒体播放抒情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这个环节,让学生完整地读,再次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拓展

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美丽的景象选你最喜欢的来画。

喜欢动笔的同学,请你们把今天旅游的收获写一写。

喜欢唱歌的同学,试试把今天我们看到的景象唱一唱。

喜欢看书的同学,上网或者看书找找看看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爱说话的同学,不妨做一做小导游,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西沙群岛,喜欢西沙群岛。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拓展延伸,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面

珊瑚(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海底

鱼:成群结队

贝壳海龟海滩

鸟、鸟蛋、鸟粪:多海岛

七、教学后记

这是一次借助计算机媒体来完成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适时适当地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了学习主体的热情,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此外教师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美,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