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夏》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修辞、关键词等方法品析文中的语言,能够说出文中夏的独特和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能够抓住“黄金”一词,说出作者所要赞美的夏的具体内涵,深化对夏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夏季的图片。请你用一个字或词或者是一个句子来概括你心目中的夏。例如:我认为夏天是甜的,因为我可以在这个季节吃到我最爱的冰激凌……那夏在作家梁衡的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品梁衡的《夏》,看他对夏的独特体会。
二、夏之初体验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完成这一任务:说说作者心中的夏有何独特之处?并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提示:第一条横线上填词语,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第二条横线上填文中的原句。
梁衡心中的夏是,你看。
示例:梁衡心中的夏是金黄色的,你看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大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二、夏之再体验
1、(过渡)如果把同学们的回答归纳一下,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三个词语——紧张、热烈、急促来概括作者笔下的夏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读读、细细品品这些描写景与人的语句。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1、2处语句进行诵读、赏析。(提示:可以从修辞、关键词等角度进行赏析)
示例: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赏析:这句话通过描写昆虫的变化,形象的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动词“潜”的意思是隐藏的,这一动词生动的写出了蝉儿静静的伏在树上的状态,同时也暗写夏天树木的枝繁叶茂;
“一声声的长鸣”更使人觉得天气越来越炎热,唯独蝉儿在享受这炎阳带来的活力,这就表现了夏的热烈的特点。
(预设)分析“人勤”引导提问:
(1)文中写“挥镰的农民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又想着快打快打”你能否想象一下农民此时劳作的场景?
(2)“他们早起晚睡已经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在他们听窗纸、看窗外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
2、(小结)同学刚才无论是赏析还是朗读都很精彩。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写的'景和人的状态,你会用哪个词语?
如紧张热烈、争先恐后等
小结:自然界的生命呈现出的是一种争先恐后的状态,人们呈现出的也是一种繁忙充实的状态,彼此节奏一致,我想这就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共振,生命与生命的统一,这也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夏之心体验
1、作者在文章最后一句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能否结合全文内容谈谈“黄金”的内涵。下面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享你思考的结果,请书记员做好记录,最后派出一名发言员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预设)引导提问:
(1)在学生提到夏的色彩时追问:一般人眼中,金黄的色彩总是与收获、秋天相联系的,而作者却用金黄来形容他眼中的夏季,是不是不符合实际呢?
明确:选择这一颜色不仅仅是从高粱玉米,麦浪翻滚的金黄色上,更体现在这季节的重要性上,这个季节如黄金般珍贵,高粱、玉米、瓜秧等植物在这个季节进行黄金般生命的过程,向最后的秋的成熟冲刺。
2、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它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其实同学们也正处在这样一个人生的夏季。我们应该怎样去投入这个紧张热烈的人生季节呢?
《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听清楚录音里的孩子们玩了些什么?他们是怎么玩的?
2、想想暑假里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者喜欢的活动是什么?选一幅图或是选择你喜欢的其它内容说一段话,把过程说清楚。
3、体验假期的愉快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听清楚录音里说的内容。
2、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说一段话,说清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师:去年,是你们在小学过的第一个暑假,你们还记得暑假是怎么过的吗?
2、生回答,师小结,揭题:愉快的夏日
二、 听录音,练习说话
1、听第一遍录音,
要求:听听海边的孩子们做了什么?
听完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2、第二次听录音
分节让学生听录音,听清楚每一节讲什么。指名答。
3、再听录音
说说涨潮的.时候,退潮的时候,退潮以后,我们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同桌练说。
三、 选图说话
师:说说炎热的夏天你是怎么过的?你觉得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
1、出示幻灯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把事情或活动的过程说清楚,尽量说清楚。
2、学生准备
3、大组交流
四、老师总结。
《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魅力,学习“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特征”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语言描写的魅力
2、学习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特征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特征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分组分别讨论法、对比赏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完朱自清先生的《春》,在他笔下,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是温暖的、美丽的、温柔的、可爱的、充满生机的,那么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夏天,看看梁衡先生笔下的《夏》,又具有怎样的特征?(板书)
夏梁衡
二、在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请喜欢夏季的同学,给大家谈谈自己对夏天的感悟或印象。
给出句式: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的,我们可以。
(三四个同学发言之后,总结在同学们眼里夏天具有怎样的特征。教师继续导入,那么,在作家梁衡先生笔下,他眼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
三、朗读课文,思考夏天的特征:
1、根据课件的字词注音,校正刚才朗读中的读音问题。
2、请同学在学案上完成,夏天的特征有些什么。
旋律是紧张、热烈、急促的,色彩是金黄的,是一个蓬蓬勃发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黄金的季节。
总结:这些特征和我们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特征有了明显的区别,我们只注意到夏日的炎热和浓绿,而作者要描写的却是田间地头、劳作者眼中的夏季。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夏天的特征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作者是借助哪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特征的呢?我们分成三个大组,分别朗读文章的第二段到第四段,并和周围的同学研究讨论,每个段落通过写了什么事物表现了夏天的什么特征。
(朗读、讨论、完成学案:我研读了文章第段,这一段通过描写了,表现了夏天的特征)
三个小组的同学发布自己的研讨成果,教师带领大家具体分析。
热烈:草木繁盛、蝉儿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
承前启后:收获已有、希望未尽;夏正当春花求实之间
蓬蓬勃勃:棉苗、玉米、高粱、瓜秧农作物迸发的旺盛活力
紧张、急促、繁忙:农民割麦、打麦、追肥、浇水;“五月人倍忙”
课件展示具体的画面
从板书归结出的夏天的特征:
热烈、承前启后、蓬蓬勃发、紧张急促繁忙、色彩金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既有作者对夏天的热爱,更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全部齐读全文最后一段!
五、品读课文,模仿写作。
课文的第二段,作者运用了典型的景物表现了夏季的特征,而且语言描写优美而有诗意,下面请大家再次阅读,一起学习“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特征的手法!”
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几种夏天的典型景物、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除了分析法、换字法,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对比法,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写这句话,那我的表达和作者表达比较起来,作者的写法好在哪里,语言为什么比我的优美!
六、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景物描写要表现出景物的特征,语言描写要优美,那么现在请大家试着写一小段练笔,选取一些典型事物描绘出某个季节的一个特征来。(完成学案的最后一个片段练习)
《夏》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针对冬天和夏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2、尝试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活动准备:
1、课前与幼儿共同搜集多种反映冬季和夏季特征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
2、录制散文《夏天》、《小雪花》。
3、可粘贴的小红花。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分别代表两个季节的.花卉图片,请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花。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讨冬天和夏天的特点
(1)你认为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认为冬天或者夏天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
3.引入论题,分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冬天还是喜欢夏天?为什么?将幼儿按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各组幼儿自由交流观点及理由。
4.讲解规则,展开辩论
辩论规则:
(1)两组幼儿轮流发言。
(2)一次理由充足的发言可以为本队赢得一朵小花。
(3)一方发言之后,另一方可以反驳,理由充足的,同样可以赢得小花。
幼儿辩论中,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幼儿交代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语言表达要完整、流畅。
4.教师简单小结辩论情况,最后欣赏散文《夏天》、《小雪花》。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夏》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内容
听小提琴独奏《夏夜》。
二、教学目标
聆听歌曲《夏夜》,想象该曲子描绘的夏夜之景。
三、教学重难点
能够在老师的指挥手势引导下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你们在夏天的夜晚,一抬头便会看到什么?(星星)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星星是什么样的?满天星星的夜空又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夏夜荷塘图)
师:夏天的夜晚,美丽的荷塘边,漫天的星星映着清清的池水,宁静、美丽。(听《夏夜》)
二、拓展
1师:看歌谱,听着范唱,和老师一起律动(出示单声部歌谱。)
2、二声部教学
A师:对,刚才我们使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形式来表现的,(出示歌谱合唱谱)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歌曲的'原唱,特别注意聆听二声部演唱。(师随音乐用指谱提示)
B师:现在老师唱第一声部,请你们唱第二声部。(师一边弹琴一边唱一声部,生在琴的引导下唱二声部)
c师:我们再来一遍,注意二声部是伴唱声部,所以音量要轻轻地,知道吗?(师生再次合作)
D师:让我们同学们分两个声部来合作演唱好吗?唱二声部的同学注意控制音量第二遍时交换角色(学生分声部跟琴演唱歌曲)。
E让我们跟伴奏来合作一次好吗?注意看好老师的指挥手势。(跟伴奏演唱一次)
三、小结
师:同学们,夏夜美不美啊?这么美丽的夏夜是谁为我们带来的呢?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好,现在下课。
《夏》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大胆表达,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并能简要说明理由。
2、认真倾听,了解别人的想法。
3、主动交流,有表达的自信,能积极参与辩论,充分发表意见,学习应对。
教学重难点:
通过“辩论赛”这种特殊的交际形式,激发学生大胆表达、认真倾听、灵活应对。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揭示话题
1、乐乐和文文在说些什么?同学们仔细听听。
2、课件插放乐乐和文文对话的情景。
3、学生简要叙述听到的内容。
4、板书话题,原来他们在进行一场有趣的争论:春天好,还是夏天好?
二、阐明观点,鼓励交流
1、同学们,你喜欢春天,还是喜欢夏天呢?和同座小伙伴说说吧!
2、指名上台交流,学生参与评说。
台上学生说到哪个季节,课件就相机出示那个季节的动态画面。
如:春天(阳光明媚、冰雪融化、草儿发芽、花儿绽放、柳绿花红)
夏天(骄阳似火、知了呜叫、游泳、喝冷饮)
评议:两位同学都能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评议:两位同学表达出相同的观点,相互补充,理由更加充分。
3、调查观点,分组合作交流。
①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同学们,喜欢春天的请站到一、二组,喜欢夏天的请走到三、四组。
②和志趣相投的`同学交流,一定会有遇到“知音”的感觉。在自由组合的小组里,充分交流自己喜欢春天或夏天的感受,然后小结一下,你们各有几大理由。
三、组织辩论,充分交流
看来,春天、夏天各自形成了两大团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如举行一场“辩论赛”一决高低,怎么样?
1、作为辩论赛裁判的老师宣布比赛规则。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清楚。)
2、春之队”“夏之队”各派两名同学从不同角度分别阐述各队的几大理由。(一条理由加10分)
3、自由辩论,形成对抗。
自由辩论时,不再重复前面队友的观点,可以进行补充说明,也可以反驳对方的观点。参与者每人加10分。
双方自由辩论时,教师相机评价引导,纠正语言,使其规范。
四、小结辩论,抒发情感
1、总结辩沦双方的成绩。
2、小结:通过辩论这种形式,同学们积极交流各自的看法,让我们充分了解了春天、夏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交替,让我们的地球变得美丽而神奇。我们要感谢他们。春姑娘即将远去,夏姐蛆马上要来接替,让我们快和春姑娘道个别,热情迎接夏姐姐的到来吧
3、学生与“春姑娘”“夏姐姐”对话。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