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025/11/19教案

此篇文章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2.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

2.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得到启示的习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手指》。

2.齐读课题。

3.引导全班读“导读”。

4.指名反馈:读懂这篇文章,就是要弄懂哪两个问题呢?

二、同桌交流,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初读,解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提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3.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同时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启示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并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的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2.议一议:

(1)你喜欢其中哪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4)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升华内涵。

(1)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支撑等。)

“团结就是力量”

(2)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b.社会职业分工情况:既要有教师、医生、科学家,也要有工人、农民、清洁工,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自食其力,为社会尽一份责任,都是高尚的,值得尊重和尊敬的。

c.火箭上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少不了其中的任何一环,任何一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全局失败。只有每个直接和间接参与者团结合作才能成功。

d.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等缺一不可。

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迁移运用

1.你喜欢读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意味深长:受到深刻启发有趣:语言幽默、生动。(拟人、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快速找出这类句子,朗读回味。)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1941年进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表达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具的争吵等。)

六、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2、使学生明确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威尼斯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特点?

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这个美丽的水上城市的特点?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②拼读生字表,找出易错的字。

③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思考: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音要准:祷、泊。

2、注意字形:梁与粱、艄与梢的区别。

3、哪个词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4、区别形近字:

庭()梁()

艇()粱()

5、说说: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练习分段。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投影选择:

①威尼斯是个美丽的水上城市。

②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很奇特。

③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

④威尼斯的市民爱坐小艇。

选择①和③,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

五、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威尼斯这个城市有什么特点。(板书:水城)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河道就是街道,一出门就是水,它就是这样一座城市。那么小艇与威尼斯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威尼斯同其他城市是不一样的,水城的特点和它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构成了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板书:独特风光)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一起来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欣赏小艇的样子。

刚才我们通过看录像领略了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欣赏了小艇,那么小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1、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小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注意作批注。)

①用一个词概括出小艇的特点。(板书:样子奇特)

②解释“奇特”。

③你从哪儿体会到小艇的样子很奇特?

读有关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指名到黑板前面画一画新月的样子。

④小艇除了奇特还有什么特点?(还很漂亮。)

看到这样奇特漂亮又舒适的小艇,你会有什么感受?(板书:喜爱)

⑤朗读第2自然段。(要读出对小艇的喜爱。)

同学边听边想。

①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

②威尼斯人为什么把小艇装饰得既奇特漂亮又舒适呢?

2、这么令人喜爱的小艇由谁来驾驶呢?对船夫的技术又有什么要求呢?

①小声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下来,齐读这句话。(板书:船夫技术好。)

②你从哪儿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默读画出重点词和句子。(板书:操纵自如)什么叫操纵自如?

注意侧面描写的两句话所起的作用。

③看到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高,这么棒,你会怎么样?(板书:赞叹)船夫的技术为什么会这么好?

④指名读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船夫技术好的。

3、奇特舒适的小艇由技术高超的船夫来驾驶,那么都有哪些人乘坐呢?

①默读思考:哪些人乘坐小艇?(用“△”标出)再想一想这些人去干什么?

②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人,还有很多人乘坐小艇,这么多人都需要乘坐小艇,说明了什么?(板书:作用——离不开)

4、指名读第6自然段。

①从对夜景的描写你看出了什么?与小艇有什么关系呢?(板书:动→喧闹停→静寂)

②看到小艇的作用这么大,你想到了什么?

③朗读体会。

三、总结全文

1、速读全文想一想每段的意思,然后结合投影选择段意,说说为什么。

2、结合板书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城关系密切?

四、教学小结

以前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欣赏了不少祖国的风光,今天又欣赏了世界风光,说明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美丽可爱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来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五、板书设计

小艇的样子

外:二三十英尺,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内:皮垫子,窗帘

船夫的技术好在极快时操纵自如

与人们的关系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3、继续学习总分结构段的作用,能够学习处所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一、复习导入:

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维也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 那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二、精读训练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交流(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2、那为什么说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是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呢?

围绕这些问题,自由读2、3、4自然段,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美美的读上几遍,细细品味品味。

3、交流喜欢的自然段,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第二自然段:

1、 课件出示第二段文字。理解“摇篮”。

①“摇篮”这个词给你怎样的感觉?(摇篮是婴儿舒服的港湾,是甜蜜的家园。最初的好梦是从这里开始的,最初的舒适也是从这里开始的。)②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读“摇篮”。

2、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他们感觉就象在摇篮里那样温馨,那样舒适地成长,创作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名篇。是谁给了他们创作的灵感?对,是维也纳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维也纳孕育了他们的音乐生涯,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指名读“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3、维也纳给了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我们听着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来读读这一自然段。齐读。

★第三自然段:

1、交流喜欢的理由。

2、城市的雕塑、街道名称都是城市的标志。我们唯亭公园里也有一座雕塑,是为了纪念评弹艺术家朱惠珍女士而建造的。我们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这就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3、而我们在维也纳,到处——(引读课文) 可见维也纳人民——(对音乐家的崇敬和怀念)

4、 我们的故宫看得最多的是龙,这是我们民族的象征。而在维也纳的王宫花园——(引读课文)。 在维也纳,他们把什么作为自己城市的象征?

5、 整座城市就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6、我们在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中读读这一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过渡:维也纳的环境与音乐如此和谐,那么维也纳的市民跟音乐又是怎样的呢?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围绕“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写了哪几个场景?哪个场景最吸引你?想想你的感受。

2、 交流:哪个场景最吸引你?谈谈你的感受。

①华尔兹圆舞曲 教师哼 读出“轻快”、“舒畅”的感觉。

②想象:习习的晚风吹拂你的脸庞,远处悠悠扬扬的'音乐随风而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读出“柔美”的感觉。)

③一家人欢聚一堂,演奏一曲优美的音乐,你感觉如何?(其乐融融)

④我们学校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会奏一曲什么音乐?我们立正敬礼,那样的场面你觉得是怎样的?(神圣、庄严)

3、 音乐已离不开维也纳,维也纳市民更离不开音乐。音乐回荡在维也纳每一个角落,音乐回荡在维也纳市民的心中。齐读。在不同的场景中读出不同的感受。

五、教学第五、六、七小节

过渡:音乐是维也纳的象征,维也纳人们也以音乐作为他们的骄傲,他们和音乐的关系是那样的密切,在大街上、在家里,我们能欣赏音乐,但是最适合欣赏的地方则是歌剧院和音乐厅了。

1、欣赏图片。

2、课文的5、6自然段给我们具体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和金色大厅,自由读这三小节思考:这是怎样的歌剧院和金色大厅?

3、全班交流:这是怎样的歌剧院?2、用哪些词语形容歌剧院?从哪儿看出来的?

4、 课文中哪些地方把“金色大厅”的特点描写出来了?

5、 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歌剧院,欣赏着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会有怎样的感受?

6、那里是一个音乐圣地,每一位音乐家都向往那里。每一位音乐家都以在那里举办音乐会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每一位爱好音乐的人都以到那里欣赏而感到自豪。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从这四个方面感受到了维也纳这音乐之都所展现的魅力。我想给大家带来的是美的享受。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维也纳以音乐闻名,你们还知道哪些城市也有这样的美称的?“东方威尼斯”苏州

七、作业:

这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能谈谈吗?

(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 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我们学着这样的写法,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水乡”。

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之都维也纳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歌剧院 音乐厅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

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

⑵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

⑶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

(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⑴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⑵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

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

⑶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5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能复述课文内容。

5.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题,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检查读书情况。

3.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4.交流不理解的词句意思。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读文,质疑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3.晏子怎样反驳?

四、解决第一个问题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自己读文解决。(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五、作业:看关于晏子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3.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5.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7.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8.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

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五、作业: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