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听:“彼得与狼”“森林水车”“卡农歌”“第一交响曲”
唱:“绿色的祖国”“银色的桦树林”
动:采集与分享
第一课时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初步辨别出主人公彼得和动物朋友的有趣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乐器的音色。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游戏、创编、表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生合作学习。以多种方式来辨别各种角色所用的不同音色。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辨别管弦乐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唱游课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进行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
1、好,让我们走进音乐《快乐击掌》,全体学生随音乐边跳边进场。音乐中同伴间互相交流。
2、《镜子中的我》会让女孩子更加美丽、挺拔。在音乐中来做芭蕾手位。(主要是女孩子形体训练。男孩子允许不跳)
3、我们来乘上小火车。(练声)5---6---7---1---。呜-----
美丽的牧场到了,你们听:好可爱的小动物。(练声)
小黄狗、小花鹿、小青蛙等的叫声。1=D上升到1=F
《小奶牛》要来表演节目了,我们可以为它(唱歌)(打节奏)
小奶牛说:谢谢大家。我们是好朋友。
二、欣赏:
牧场好大啊。牧场边的大森林里住着少先队员彼得和他的动物朋友,当然还有狼呐。现在让我们去听一听、看一看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
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来认识童话里的人物和动物以及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老师演示课件中音乐童话故事。学生欣赏一遍。
2、好看吗?这个交响童话叫什么?里面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彼得是怎样的形象?请小朋友表演主人公彼得的形象。要表现出勇敢、机智的少先队员的形象。
3、在音乐里分别出示小动物的片段。学生创编动作。
4、作曲家在交响童话中,将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人物、动物。
5、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彼得的'形象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6、老师出示音乐游戏。介绍并讲解:上面有哪些乐器?下面是谁?谁能玩这个游戏。请两个小朋友上台来做游戏“点击”乐器,然后说出小提琴代表少先队员彼得。长笛代表小鸟。从音色中辨别人物和动物。
三、说一说:分辨每种乐器演奏所代表的人物形象
1、让我们通过音乐游戏来了解。
音乐游戏:听音乐,猜猜我是谁?学生分组做游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
2、这首交响童话好听吗?叫什么名字?
3、你最喜欢什么乐器模仿哪个角色的音乐?
四、编一编:你能听音乐,根据不同的角色编创人物、动物动作?
除了听音乐创编动作,你还想用什么方式创编?
1、分配角色表演
2、谁今天还能想出新的表现方法?(编写童话故事)
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大胆创作。(师生共同表现)表演:每人选择不同的角色;写童话故事。
五、想一想:
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的进行斗争,任何貌视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在全班面前,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六、小结:愉快的音乐之旅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坐上雪橇车,踏上回家的路程吧。
(集体舞:铃儿响叮当,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离开唱游室)。
第二课时《绿色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了解演唱形式。
2、欣赏《森林水车》,让学生感受水车轮子转动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
初步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时应注意气息平稳,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发音练习
二、导入:
1、你们有没有见过小树林?还记得它的特点吗?
2、小树林中,最抢眼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绿色?
3、你们能描绘一下不同季节的小树林吗?
4、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对此展开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三、学唱新歌: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旋律;视唱歌谱。
3、轻声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学生能唱准歌曲的节奏,对一些歌词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个字,不能含糊地带过。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哟应注意音准,速度和节奏。
四、欣赏《森林水车》
1、我们用歌声表达了《绿色的祖国》,现在我们体验一下绿色森林中,水车轮子转动的美妙的声音。
2、听赏《森林水车》
3、跟着音乐感受水车轮子转动的声音。
五、音乐游戏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的题目叫做《找一找》。老师这儿有只可爱的流氓兔,过会儿我会把它悄悄地藏在一个小朋友身边。老师还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找一找,小兔藏在了谁身边。在他找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边拍手边唱歌,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是用目光(眼睛老盯着藏玩具的小朋友、或者直接告诉他,而是用你们的歌声和掌声的变化来进行提示。找玩具的同学离玩具越远,歌声、拍手声越响;离玩具越近,歌声、拍手声越轻。明白了吗?希望大家要遵守游戏规则。
2、教师总结:离玩具越远,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变强,还可以用哪个词。对了,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它是这样表示的,你还能想出用怎样的图形来表示呢,也可以用一组图形来表示。
反过来,谁来说说看?(声音越来越弱)。也来画画,好吗?
谁来用你的手势来表示渐强渐弱。
3、结合游戏来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
六、课堂小结:(略)
第三课时《银色的桦树林》
教学目标
一、认识切分节奏×××,并运用在歌唱中表达奔放、欢畅的感情。
二、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运用歌声,体态律动表达无限深情的心情。
四、欣赏《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运用声势、体态律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孩子们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进入教室。
二、节奏游戏:
放课件:哎呀孩子们真高兴,你们看谁在看着我们呢?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课件)
1、课件中出现叫卖的声音“约豆腐”这是什么声音。谁能模仿一下,这三个字中谁的音又长又重?
2、师:在生活中也有这种节奏的语言,你来想一想,如果想出来告诉老师。
3、师:这种节奏在音乐中是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三、学习歌曲:
1、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同学们的表现真出色,现在你们放松一下,我带你们到“加拿大”去旅游,你们听他们用音乐欢迎我们呢。(学生听音乐)
2、听到音乐感受到了什么?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吗?
3、用柯尔文手势感受歌曲音高的位子。
4、随琴轻声唱歌词,学生边唱歌词边加入拍手。
5、学生随着琴完整的唱歌词。
四、表现歌曲:
你们想为歌曲加入什么?(学生加入打击乐、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
1、全班展示,孩子们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2、老师示范动作。
3、师生展示。(你喜欢哪一种动作把它加入到你创编的动作中去)
五、、欣赏《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1、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现在请大家休息一下,听赏一首乐曲《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说一说乐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2、熟悉一段书上的旋律,并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你觉得音乐情绪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3、跟老师用三部轮唱的方法唱一唱。
六、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和友爱的精神。
2、让学生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音乐实践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说一说
1、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们平时在一起做些什么呢?
生1:(指着前面说)我的好朋友叫郭豪,我和他一起看书、写字。
生2:我的好朋友叫张云英,我们经常在一起跳绳。
生3:我和好朋友武欣悦,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还一起做作业。
生4:我有很多好朋友,他们是张路峰、杨柳新、王一宾,我们总在一起做游戏“老鹰捉小鸡”(做老鹰的样子)
[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知不觉得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抒发了学生的感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学习节奏,分散难点
导言:小朋友,小鸭子今天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你们想和它做朋友吗?(想)。不过,小鸭子要考考大家,你能学学小鸭子吗?学得好的小朋友,小鸭子就做你的好朋友。(出示节奏,学生模仿)
3、引出课题。导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好朋友》,看看其他小朋友与他的好朋友在做些什么。
二、唱一唱
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学习歌词。
师:你们与好朋友在一起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1:(跳起来说)我很开心,我喜欢和戴慧做游戏。
生2:我不会做题,翟凯会教我,我很高兴。
生3:我不高兴的时候,戴昊关心我,使我高兴起来,我喜欢和他在一起。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小朋友跟他的好朋友在做些什么吗?
生:(好奇地说)想。
2、欣赏歌曲《好朋友》,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谁可以告诉老师,你觉得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首歌吗?
生1:用快乐的心情,因为我与好朋友在一起很快乐。
生2:我听到歌曲里的小朋友唱歌的时候很高兴,我们也应该这样。
师:你们都这么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那你们之间有没有不高兴的事呢?
生1:(不好意思地说)我上次和吴仲书吵架,后来我向他说对不起,我们已和好了。
生2:(自豪的说)没有,老师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师:小朋友说地真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团结友爱,这样才是好孩子,你们说对吗?
[通过说、听,让学生感受、比较、体验,由学生尝试说出歌曲的情绪,培养了学生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精神。]
3、学生聆听音乐,默唱歌曲。
4、学生自由表演。
三、演一演
1、学生小组合作表演歌曲。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这首各演唱给其他小朋友看呢?
甲组:我们组由我来唱歌,戴湘柿同学拍手,其他的跳舞。
乙组:我们组由我和张洋洋跳舞,其余的同学唱歌。
丙组:我们组的郭豪唱,黄思倩跳舞。
丁组:我们组边唱边拍手伴奏。
2、学生即兴表演。
师:小朋友除了唱歌,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呢?
生1:我和陈卓同跳一个舞。
生2:(高兴地说)我和王一兵、李珂荣一起做游戏。
生3:(昂着头说)我打一套拳给大家看看。
生4:老师,我想把我和好朋友玩耍的样子画下来,好吗?
[利用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繁荣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乐一乐
师:你们能不能把你认为好听的歌。好看的舞,好的画送给你的好朋友呢?
﹛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为学生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要让学生在这个广阔天地自由飞翔,我们必须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如:在“演一演”中,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朋友间的友谊,此时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画画,有的打拳,还有的边跳边唱。这样为学生情感的表达提供了自由天地,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生1:我喜欢《大雨和小雨》这首歌,我把他送给李珂荣同学。
生2:朱子阳,我们一起来表演,我唱〈彝家娃娃真幸福〉,你跳舞好吗?
生3:(举着画说)我把刚才画的画送给张路峰。
[指导学生相互表演,学生兴趣高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友爱精神,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分析及设计理念:
《火车开啦》是音乐教材第二册中的第五课。此课教材围绕“游戏”主题,。歌曲《火车开啦》是一首轻快的儿童歌曲,展现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生活情趣,乐于被他们接受。歌曲当中X—,X,X这三种基本节奏,又是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创编的,通过这些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又是让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感受X—,X,X这三种节奏,并进行创编节奏,动作和歌词来表现火车的各种状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使整节课呈现一种情境学习模式。
教学目标:
1、聆听中学会并用自然的声音背唱歌曲《火车开啦》,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2、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学生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能结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一起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歌唱、听赏习惯。
教学难点:
三声部节奏练习。
教学过程:
幻灯片出示 谜语: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板书:火车)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火车声)
出示火车图片(幻灯片)
师:火车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谁能来模仿一下
请你们想一想,火车要出站时的情景(鸣笛、启动、奔跑、飞驰)
学生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和动作
如:拉汽笛的动作: 呜 —
车轮转动的动作: 轰 隆
咔嚓 咔嚓
二、创编节奏
教师总结:老师把你们的设计总结一下(汽笛声、大车轮、小车轮、幻灯片逐一出示练习)
x – x - │ x x x x │ xx xx xx xx
呜 轰隆 咔嚓
教师和学生一起模读节奏,模仿火车的声音。
要求:
(1)三个声部依次进入,学生边做动作边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
(2)学生做三声部练习。
三、学习歌曲
节奏练习:xx xx │ xx xx │ xx x │ x -- │
1、导入: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奖励你们出国旅游好不好,我们一起去匈牙利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欢迎我们哪。请听。
2、听范唱: 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速度
3、读歌词:按节奏读 强调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区别。
4、学唱歌曲:
识谱(学生说出音符跟琴唱一唱)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能随着琴唱一唱吗?
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比较快)
情绪:你应用什么样的心情演唱?(活泼欢快)
假如你是一名火车司机,你是什么样的心情?(自豪)
请你自豪的唱起来。
四、音乐游戏《开火车》
师:匈牙利的小朋友看到我们特别高兴,他们希望和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参观匈牙利,你们说好不好?(好)
那你们会开火车吗?(学生表现自己的游戏动作)
你们表演的真不错,老师也会开火车,你们跟我一起开好吗?
学习开火车动作 脚 xx xx 左右左右
手脚搭配练习(播放歌曲)
师:我们一个人能表现火车吗?(不能)那怎么办?(很多小朋友搭上)
搭火车练习(播放歌曲)
师 :好小朋友们真聪明,学的特别快,现在我们开始去匈牙利参观了,在路上我们会遇到什么?(桥、花草、房子)
请几名小朋友搭桥,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花草、房子。
师:各位乘客你们好,现在由北京开往匈牙利的火车马上就要出站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呜——音乐
播放音乐,观看火车图片。
五、小结: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火车也越来越先进了,现在的火车不冒大黑烟了,也越来越美观,越来越轻巧了,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希望你们从现在起好好的学习,将来当一名火车设计师,设计出更先进的火车,最后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到校园里游玩吧。
反思评价: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将欣赏、唱歌、节奏、声势练习、创作表现等“知识与技能”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由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在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生生合作活动(如:合作模仿火车开启的声响、分角色扮演开火车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音乐,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从设置坐火车去旅游这个情境入手,让学生在情境中玩、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进行了许多即兴创作淡化原先音乐课的条块模式,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设计了由浅到深的几个音乐游戏和活动,在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复习了×、××两个节奏,“do、mi、sou”三个音的音高、手号,熟悉了乐曲《快乐的啰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节奏,并知道“×”读ta、“××”读titi.
2、能分辨出乐曲中两个乐句,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教材分析】
《快乐的啰嗦》是一首弹拨乐合奏,今天欣赏的只是乐曲的一个片段。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变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流畅优美,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分辨出两个音乐主题。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写有×、××两个节奏的卡片。
【课件准备】
介绍彝族的PPT。
【教学内容】
《走近音乐世界》小学第五册第三课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两个节奏,并知道“×”读ta、“××”读titi.
(一)师拍×、××两个节奏,生分辨长短。
(二)师板书×、××,让学生认识。
(三)师用拍手表示“×”,用拍腿表示“××”。
(四)游戏:做两个卡片,上分别写上×和××两个节奏
1、师举卡片,生拍。
2、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手拿卡片,指挥全体学生拍节奏。
(五)会读×和××两个节奏(“×”读ta、“××”读titi.)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学习×、××两个节奏,并通过各种游戏熟练掌握它们的`读和拍。]
二、欣赏乐曲《快乐的啰嗦》
(一)认识乐曲中的节奏
1、师板书第一条节奏:
×××∣×××∣××××∣×××∣
(1)同位同学之间相互练习,用拍手、拍腿方法拍会此节奏。
(2)边拍边读节奏。
(3)分组比赛练习,请个别同学练习。
2、学习第二条节奏:(方法同上)
××××∣×××∣××××∣×××∣
[在已经掌握×、××两个节奏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学,教师指导的方法,自己学习主题 节奏,并熟练的掌握,为学唱主题旋律做准备。]
(二)学唱两乐句
1、把第一句的节奏,加入唱名,唱一唱。
2、复习do、mi、sol三个音的手号。
3、学生边打手号边唱。
4、熟练后边拍节奏边唱。
5、熟悉第二乐句(方法同上)
6、教师哼唱两乐句,让同学分辨。
[不断反复的演唱主题,熟悉主题,并能准确地分辨。]
(三)欣赏乐曲《快乐的啰嗦》
1、让学生自己设计两个肢体动作分别表示听到的两个乐句。
2、完整欣赏全曲,并用肢体语言表示两乐句。(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
3、分组:一组代表第一乐句,另一组代表第二乐句,当听到各自的乐句是,各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出来。(教师适当提示学生)
4、每组请一位学生做代表,到讲台上带领大家一起在欣赏一遍。
[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学会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感受和表达两个乐句]
(四)拓展
1、讨论此乐曲的速度?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2、介绍乐曲的“啰嗦”是什么意思。
3、简单介绍彝族
4、完整的欣赏一遍全曲(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听到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
[教会学生从简单的音乐要素入手,体验、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
三:引导学生自行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1、唱《采菱》
2、听《梦里水乡》《采红菱》
3、表现《采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采菱》,表达对水乡和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
2、通过学唱和欣赏江南的歌曲,学生能够了解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加入到集体表现歌曲的.形式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优美婉转地演唱歌曲,并能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
1、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掌握
2、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教师创编:2/4 X XX X X︱X X X‖
东小的同学你们好!
2、教师出示节奏卡片:2/4 X X XX X︱X X X‖
二、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描绘的哪里的风景?(出示课件)
2、(师)你们能用语言来赞美美丽的景色吗?
3、(师)如果让你们为图片配上音乐,你们会选怎样的音乐?(优美、婉转、抒情的)
4、听音乐《梦里水乡》,听一听老师选择的音乐。
5、过渡语:(师)江南确实太美了,人杰地灵,水甜,心甜,歌更甜,你们听一群孩子用动听的歌声在赞美家乡呢。
三、新课教学:
1、初听《采菱》,说说歌曲的情绪和歌曲的内容。
2、(师)你们采过菱角吗?看看老师是如何采菱的。(教师边唱边表演)
3、介绍“菱角”的生长过程,小伙伴们采菱时的心情。(出示课件)
4、学唱歌谱。(出示课件)
(1)教师出示节奏卡片,教学生读一读。
(2)教师范唱歌谱,学生找一找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
(3)听唱法学唱部分歌谱。(唱准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
(4)师生接口唱,学生在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处接唱。
5、学唱歌词。(一字多音的唱法)
(1)教师范唱。
(2)听琴轻唱,说说难唱的地方。
(3)齐唱歌曲,注意演唱情绪。(教师在间奏处伴唱)
四、歌曲处理(小组合作形式)
1、分三个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组:变化演唱形式;
第二组:创编动作表演;
第三组:创编歌词
2、分组汇报,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五、歌曲延伸:
(师)我们江南的音乐不仅好听,形式也很丰富,同样是采菱,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情绪来表现,你们听(放音乐《采红菱》)(出示课件)
六、小结,下课。
(师)江南的美景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留有诗句赞美江南,最后老师把这首古诗《忆江南》送给你们,大家也可以回去找一找其他的江南知识,下节课大家一齐分享。(出示课件)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
难点: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3、复听音乐。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
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
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
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
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
③加上简单的形体动作表现家乡的情景。
三、创作实践,拓展迁移。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
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创编,教师巡回参与,四人为一小组,创编歌词:。
3、各组展示新作品,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4、各组展示创作表演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延伸。
1、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词的歌曲?
2、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