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儿童美术教案

2025/11/21教案

此篇文章儿童美术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儿童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由内到外一圈一圈画螺旋线。

2、用曲线的轨迹表示毛线团。

3、用多种颜色表现毛线团。

教学准备:

1、小猫咪头饰。

2、毛线团。

3、笔、纸。

教学过程:

1、出示毛线团,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毛线团,“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这是一个毛线团。它可是小猫咪咪最喜欢的玩具,让我们来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仔细观察,讨论。

2、学习儿歌

绕线团、绕线团,一圈一圈往外绕,越绕越大,越绕越大,毛线团绕好了。老师带领幼儿一边做往外绕毛线团的动作,一边念儿歌。

3、教师示范:绕毛线团

幼儿感知毛线团由小变大,一圈圈往外绕。

教师带领幼儿用手由内向外一圈圈画螺旋线。

4、画毛线团

幼儿一圈一圈往外绕给小猫咪咪画许多彩色的毛线团。鼓励幼儿大胆用色。

5、作品欣赏

请幼儿说说喜欢哪幅画,相互评论。

儿童美术教案 篇2

目标:

通过剪纸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准备:

剪纸的步骤图,剪好的范画若干张。

过程:

一、 导入

1、 音乐游戏,请幼儿听音乐做操、拉圆圈跳舞作动作。幼儿在游戏中仔细观察游戏中幼儿的动作。

2、 教师选取游戏中幼儿的动作并制成剪纸图案,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3、 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的各种姿态,让幼儿自由结伴演示动作姿态。教师示范讲解连接部分。

4、 幼儿自己设计人物姿势,教师根据幼儿的水平提供大小不同的纸。

二、 制作

幼儿剪出人物相连的图案,教师出示剪纸步骤图及剪好的范画,引导幼儿剪出动、植物的相连图案。

三、 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剪纸作品,办《手拉手》画展。

儿童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从形式语言入手(色彩、图形等),初步感受“星空”的美。

2、尝试用图形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3、通过感知对比色、图形联想,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观赏星座图。

2、ppt、音乐钢琴曲《星空》。

3、4大张画纸(星夜)、颜料盘8个(红、黄、蓝、绿、黑)、圆点刷子16个(每组1大2中1小)、水彩笔16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观察过晚上的天空吗?晚上的天空有些什么?(ppt1)

二、欣赏:

1、(ppt2)西班牙有个大画家——米罗爷爷。他的爸爸是个天文学家,喜欢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星,米罗爷爷受他爸爸的影响也很喜欢看星星,还很喜欢画星星。

2、看,这就是米罗爷爷的画,美吗?

你认为它美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月亮、星星、一个个黑黑的圆点)黑黑的圆点表示什么呢?(一闪一闪的星星)有首歌曲《小星星》,我们来唱一唱。你还看到了什么?(线条)

师指小人,你觉得这像什么?(娃娃)他的表情是怎样的?(惊讶、开心)

3、除了线条、图形,你还看到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色彩)

4、(ppt4)米罗老爷爷为什么喜欢这几种颜色呢?(出示颜色标记)颜色和颜色之间藏着一个小秘密:对比色。(红——绿、黄——蓝、黑——白)老师身上有对比色吗?你们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哪些对比色?对比色放在一起,会使颜色的对比更明显,黄的更黄,蓝的更蓝。

5、鲜艳的对比色、有趣的图形、跳跃的线条,米罗爷爷用这些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你们哦,米罗爷爷画画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用图形表示,然后再通过想象加上一些颜色和线条,就把它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了,而且他的画中常常出现米字型。

6、如果请你给这幅画取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7、如果让你画星星的话,你会把一颗颗星星连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创作:

1、今天我们四个小朋友合作画《星空》。请看步骤图:

四人合作:海绵圆点刷印大小黑圆点水彩笔连线棉签添画及涂色。

2、幼儿4人合作画,提醒幼儿涂色时注意画面的干净,可用纸巾吸颜料。

3、展示,欣赏同伴作品。

儿童美术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

学习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发展特点;

掌握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发展特点;

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发展特点;

能够综合运用关于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儿童的美术活动和美术作品。

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涂鸦期(1.5岁—3.5岁)

二、象征阶段(3.5岁—5岁)

三、图式阶段(5岁—7岁)

四、幼儿绘画中独特的表现形式

一、涂鸦期(1.5岁—3.5岁)

阶段涵义:指儿童从单纯的肌肉运动(玩笔画线阶段)转变为对图画的想象、思考阶段。

表现特征:此阶段的儿童从不能控制画笔和所画的线条,到能手眼配合初步的控制,并对所画出的画发生视觉上的兴趣,产生形象上的联想。

阶段划分:未控制的涂鸦、有控制的涂鸦、圆形涂鸦、命名涂鸦。

(一)未控制的涂鸦(1.5岁—2岁)

也称为未分化涂鸦

(一)未控制的涂鸦(1.5岁—2岁)

(二)有控制的涂鸦(2岁—2.5岁)

(二)有控制的涂鸦(2岁—2.5岁)

(三)圆形涂鸦(2.5岁—3岁)

(三)圆形涂鸦(2.5岁—3岁)

(四)命名涂鸦(3岁—3.5岁)

(四)命名涂鸦(3岁—3.5岁)

总结

涂鸦出现的原因:

源于儿童身体运动的需求,随着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提高逐渐发展;

源于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模仿

总结

成人的作用:

成人应该重视儿童的涂鸦,切不可认为是孩子的随意胡闹而加以制止;

成人应该为儿童的涂鸦创造良好的条件,给儿童留出一定的涂鸦空间,提供必要的涂鸦工具以及各种尺寸的纸张;

成人应该在儿童涂鸦期发挥恰当的作用:最初阶段,鼓励儿童的涂鸦;命名期时,尊重儿童的想法,学会倾听,认真解读儿童画,用适当的问题刺激儿童进行新的想象思考。

二、象征阶段(3.5岁—5岁)

1、几何形状累积造型

二、象征阶段(3.5岁—5岁)

二、象征阶段(3.5岁—5岁)

二、象征阶段(3.5岁—5岁)

2、纯度色彩堆积

二、象征阶段(3.5岁—5岁)

二、象征阶段(3.5岁—5岁)

3、随机偶然的空间构图

二、象征阶段(3.5岁—5岁)

总结

成人的作用:

应该保护幼儿的绘画兴趣,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激发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愿望;

保证幼儿适当的绘画工具;

保护兴趣、鼓励作画、口头赞赏;

丰富幼儿生活和视觉经验。

三、图式阶段(5岁—7岁)

儿童绘画创作的高峰期。

1、造型特点:流畅线条、细节表现

2、色彩特点:色彩丰富、色调和谐、涂色均匀

3、构图特点:注意比例、位置关系,出现”透明画“、”基底线“

三、图式阶段(5岁—7岁)

总结

成人的作用:

多手段激发创作热情

提供机会加深对生活、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扩大创作与表现的的范围和主题

提供多种绘画工具材料让幼儿选择

四、幼儿绘画中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

一、玩耍阶段(约2岁—4岁)

二、直觉表现基本形状阶段(约4岁—5岁)

三、样式化表现阶段(约5岁—7岁)

一、玩耍阶段(约2岁—4岁)

前期表现:

材料或工具成为玩具

后期表现:

学会借助手掌力量将泥塑材料压平,运用双手的配合制作出小圆球等基本物件,进行撕纸活动

一、玩耍阶段(约2岁—4岁)

启示:

1、态度上鼓励;

2、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材料和工具

3、教给幼儿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

二、直觉表现基本形状阶段(约4岁—5岁)

表现:有着自己的创作意图,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泥塑:开始通过双手的配合以及采用手部的不同动作来制作球形、长条等基本的物件;

纸工:可以比较熟练地使用胶水,运用剪刀剪直线和弧线,进行简单的折纸活动和拼贴活动;

二、直觉表现基本形状阶段(约4岁—5岁)

启示:

1、鼓励并引导儿童使用不同材料工具;

2、增加儿童的成就感和活动兴趣。

三、样式化表现阶段(约5岁—7岁)

表现:已经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喜欢运用多种材料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泥塑: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技能制作出不同形状的基本物并通过对基本物的雕塑和组合来塑造物体,能够利用其他材料对作品进行加工和细部刻画;

纸工:能够自如地使用剪刀,剪出自己希望的形状,边缘较整齐,进行拼贴创作,能够折叠剪出窗花等剪纸作品;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综合材料立体造型。

三、样式化表现阶段(约5岁—7岁)

启示:

1、鼓励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实现自己的创意;

2、鼓励同伴合作完成大型手工作品。

第三节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

一、本能直觉阶段(约0-2岁)

二、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约2-7岁)

一、本能直觉阶段(约0-2岁)

(一)对颜色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

儿童早期对暖色、明亮的色彩比较喜爱

(二)对形状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

儿童早期对复杂图形比较偏爱

这些本能反应为以后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做心理准备

二、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约2-7岁)

(一)关注作品内容多于形式

欣赏作品时,首先感知的是作品的内容;但对作品内容的把握是浅表的。

二、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约2-7岁)

(二)初步关注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

对线条、形状的感知;对色彩的感受;对空间构图的感知;对情感表现性的感知。

《蒙特芳丹的回忆 》

柯罗

二、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约2-7岁)

(三)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偏爱和评价标准

偏爱:再现性作品和能够识别出作品中所描绘对象的非再现的作品;

判断标准:

1、作品画得像不像;

2、作品绘画技巧;

3、色彩、形状、整体的形式

特征(形象简练、色彩丰富);

4、幼儿对作品题材的熟悉度。

儿童美术教案 篇5

绘画目的:

喜欢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的乐趣。

绘画动物简介:

海豚

海豚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0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集体生活,少则几头,多则几百头。海豚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是游泳健将。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海豚连续动作简笔画画法就完成了。

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

幼儿操作: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作品展示:

集体欣赏、交流幼儿作品。教师讲评。

活动结束:

学唱儿歌《小海豚》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附儿歌:

两只小海豚呀长得圆滚滚呀头上顶着红皮球哈哈哈哈玩得多开心呀头上顶着红皮球

哈哈哈哈玩得多开心呀啦啦啦啦……哈哈哈哈玩得多开心呀两只小海豚呀练功真勤奋呀

练罢钻圈练摔跤哟嗬嗬嗬真是乐死人呀练罢钻圈练摔跤哟嗬嗬嗬真是乐死人呀

啦啦啦啦……哟嗬嗬嗬真是乐死人呀两只小海豚呀活泼又天真呀扑通扑通跳下水

唉呀呀呀衣服湿淋淋呀扑通扑通跳下水唉呀呀呀衣服湿淋淋呀啦啦啦啦……

哟嗬嗬嗬真是乐死人呀

儿童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班级:

中二班

授课教师:

贺静

活动名称:

艺术领域

活动内容:

有趣的花朵

设计意图:

《指南》中艺术领域的两大目标: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认为幼儿对艺术的学习,要源于生活,从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安排了本节创意美工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花朵”制作材料,帮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都可以通过我们能干的双手,创造出漂亮的手工作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去感受和发现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并初步体验废物利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喜欢艺术活动,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通过剪、贴、涂色等方式制作不同的花朵。

2.知道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工艺装饰品。

3.感受创意美工作品的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用鸡蛋盘、纸杯、吸管、毛根等材料创造出自己喜爱的花朵。

活动难点:

能将不同的材料良好搭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简单接触过纸杯花、毛根,有过涂色经验。

2.物质准备:立体花瓶图、水粉颜料,鸡蛋盘、纸杯等材料做成的花朵半成品、各色纽扣、吸管、双面胶,棒棒胶,花朵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出示立体花瓶图,请求幼儿帮助。

师:老师今天收到了一个寄给中二班小朋友的神秘包裹,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从包裹拿出一封信)

读完信之后出示没有插入花朵的立体花瓶图。

小结:小松鼠要给好朋友小熊送一瓶花,但是,由于现在是冬天,花儿都谢了,小松鼠采不到漂亮的花朵,所以想请我们中二班小朋友帮它把花瓶插上满满的花朵。它还告诉了我们它想要的花朵,连做花朵的材料都为小朋友准备好了。

二、基本部分

1.欣赏花朵图片,说说这些花朵的特点。

师:哇,好想知道小松鼠想要的花朵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花朵图片请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花?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它像什么?(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认识操作材料。

师:小松鼠想要的花朵我们都了解了,想不想知道小松鼠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做花的材料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带幼儿认识材料,强调小松鼠说的废旧材料,请幼儿说说你想用这些材料做什么花?)

教师小结:小松鼠真是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想要我们班小朋友用废旧材料来做花。接下来就交给小朋友们了,请大家用这些废旧材料,来帮助小松鼠为它的花瓶插上满满的花朵吧!但在制作花朵之前,老师有几个小要求:①仔细观察材料,想好自己想做的花朵再动手;②颜料不能涂到其他人或者自己的身上,也不能涂到桌子上;③一种颜色用完了要把笔洗干净,在抹布上擦一擦,再蘸下一种颜色;④小心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3.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已经迫不及待了,大家一起开动吧!

幼儿听音乐有序上桌,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将幼儿完成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小组合作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请幼儿说说自己都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你觉得哪一幅更好看?为什么?

2.教师评价幼儿作品并做出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做的花朵都漂亮极了,老师要全都寄给小松鼠。

3.观看图片,欣赏废物利用再创造的作品图片。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用废旧材料做的漂亮手工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废旧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既环保,又漂亮,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希望我们班小朋友也可以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美丽的手工作品。

活动反思:

概述:

此次活动基本能按照教案流程进行,教师教态较好,有激情。但活动时间把握不够准确。本节课选取了“纸杯、纽扣、吸管、毛根、鸡蛋盘”作为操作材料,旨在让幼儿通过多种材料和形式制作花朵,通过观察各种花朵的图片,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操作材料有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让幼儿亲身体验废旧物品也可以

制作出好看的装饰品,懂得废物利用的道理。

优点:

1.活动目标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

2.在材料准备上,能做到丰富性、层次性,充足的数量使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

3.在活动过程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花朵的图片,用启发性提问,调动幼儿观察、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幼儿想象力;再通过观察材料使幼儿有创作的欲望,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法、操作法、情境导入法、讲解法等。

不足:

1.语言不够精炼;

2.幼儿的互动交流还不够;

3.对个别能力很弱的幼儿关注不够;

4.没有突破重难点。

5.各环节时间没有合理分配,导致活动结束部分没有开展,评价交流一带而过,既没有幼儿自评与交流,也没有教师点评。

6.教师忘记将“花瓶”立体图展示给幼儿,幼儿在制作花朵过程中很明显没有把花朵往花瓶里插的意识。立体“花瓶”图如果晚一点发给幼儿,可能就会避免颜料将图面弄脏、弄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