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此篇文章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以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100以内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大小。
四、所需媒体:
计算器,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从30数到40,从36数到46。
2、写出十位是7的`所有数。(出示课件)
3、比79多1的数是(),比79少1的数是()。
4、7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二)新知
1、师出示例5(看课件)请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
老师引导如果没有图怎么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能不能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用计数器)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大,哪个数小?
2、完成例5图下的提(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
方法一:在数位顺序中23在25的前面,所有23<25
方法二:他们十位都是2表示2个十。不能比较,再看个位。23的个位是3,25的个位是5所有23<25
练习:出示课件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字眼,进行判断,助理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比较数的大小。 45、54、2、85、34、5、12、21
二、知识探索
1、设置故事情境
(1)播放《数鸭子》儿歌。
(2)这首歌真好听,唱歌的小朋友听说咱班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小动物,想邀请你们去她的养殖场做客你们愿意吗?不过得帮助他解决一个问题才行,你们有信心吗?
(3)“姐姐比我,爸爸比我”(大得多、大一些)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你能帮帮她吗?
(4)学生回答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2、课文主题图。
(1)我们来到了这个养殖场,出示图。
(2)养殖场理由那些小动物呢?
(3)你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漂亮的小动物,当一把小导游?
(4)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多得多、多一些”使学生通过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将逐步建立数感。还可以怎样说?
(5)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
3、运动会情况。
(1)刚才小朋友们参观了养殖场。在运动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统计,跑跑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这里还有88人、12人、76人这三个数据,你能帮助老师判断一下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吗?
(2)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中交流。可以分小组汇报,第2、3题有争议,只要学生能说清理由,就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2、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魔方“幸运52”中的游戏环节进行。
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这个数是多少,当然在菜的过程中,老师会给你一定的提示。请一名学生与教师一同做这个游戏。让学生弄清游戏的规则及方法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崩斫饬轿皇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能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碧剿鞑煌的算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发现能力。
3比醚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第68页的数位图和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下面请同学们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算一算。43-5=47-2=51-6=22-4=43-30=47-20=78-40=42-30=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教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时,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中适不适。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苯萄2
出示第68页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知道左面有39个茶杯,右面有25个茶杯盖。
教师:茶杯和茶杯盖是一一对应的吗?
教师:求还差多少个茶杯盖,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把39个茶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茶杯盖同样多的茶杯,另一部分是比茶杯盖多的茶杯,39-25就是减去和茶杯盖同样多的茶杯,剩下的就是比茶杯盖多的茶杯,也就是还差的茶杯盖。
教师:怎样计算39-25呢?我们在数位图上摆一摆小圆片。谁告诉我,先摆哪个数?然后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摆39-25时,先要摆出39,再从十位和个位上分别分掉25。
教师:为什么要强调在十位上和个位上分别去掉25呢?同学们还是采什么方法来计算39-25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还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方法来计算的。
教师:同学们小圆片算一算。
学生小组小圆片拼摆计算39-25,教师作必要的
指导。学生算完后抽一组的.学生在
上来摆一摆,一边摆一边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如果不摆小圆片,你怎样计算39-25?让学生说出没有小圆片,可以口算或竖式来计算。
教师:把你们的小圆片收起来,大家从刚才两种算法中选一种来自己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教师:有选择口算计算的学生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指导学生指着算式说把39分成30和9,30-20=10,9-5=4,10+4=14。
教师:你认为在口算39-25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指导学生说出在口算时,要注意十位对着十位上的数减,个位对着个位上的数减。
教师:也就是说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这是口算的同学提醒我们注意的。有竖式计算的同学吗?到黑板上来介绍一下你的算法。
让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自己的算法。
教师:减法竖式的写法和加法是不是相同的呢?它们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写法和加法很多地方都是相同的,都要先在上面写出第一个,也就是被减数,然后在第二排相同数位上的数对
齐写出减数,在减数的左边写上减号,最后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不同的是加法要写加号,而减法写减号;加法是对齐数位相加,减法是对齐数位相减。
教师:你认为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教师:同学们再一次说到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看来这个计算法则非常重要,不管摆小圆的方法算,还是口算,还是竖式计算,都要遵守这条规定,教师把这条规定写下来。教师板书。
教师:这样我们就算出还差14个茶杯盖。下面请同学们同样的方法计算出79-33和97-26,要求79-33口算,97-26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抽学生汇报。口算要求说己的口算过程;竖式计算的在
上展示出学生的竖式的同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全班集体订正。
2苯萄3
出示第68页例3图。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是两辆汽车,它们的座位是不一样的,你能算出小客车比大客车少多少个座位吗?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在学生说算法的过程中教师作如下的追问。
教师:为什么要45-23呢?让学生说出因为这是两辆汽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把大客车的座位数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小客车的座位数同样多的座位数,另一部分就是比小客车多的座位数,所以要45-23。
教师:你什么方法计算45-23的呢?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要求学生明白不管是口算还是竖式计算,都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三、巩固练习
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二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圆图,看图列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
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竖式计算43-42,56-33。
学生计算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第70,71页练习九第4,5,6题。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5
一、说课内容:一年级下册第92-94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内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新课。
二、合作学习,研创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产生教材上已有的和教材没有的多种统计方法,并在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与比较。
三、活动体验,运用知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和认识。教师还设计了统计小组同学的铅笔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和游戏活动中,运用和巩固知识、发展和深化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杂乱地贴出动物头像)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创设情境,复习分类统计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小动物头像的.场景中进入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1、收集整理数据
(1)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看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
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2)大家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可以用分一分、数一数的统计方法,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小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者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用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并启发学生用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通过刚才的比较,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5、填写统计表
看着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组织练习,统计文具
1、用先记录的方法,统计一下小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欢的方法把每个人的文具数记录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组的文具数量。
填表,汇报方法
2、观察统计结果,哪种文具用得多?哪种文具用得少?
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统计小组里的学习用品,寓知于乐,激发兴趣,发展认识,使数学归于生活实际。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选一项内容进行统计。
评价是《数学课程标准》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评价态度与情感的有机渗透,评价与统计的巧妙结合,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2、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算法多样化的,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难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轻轻,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美丽的田园,你们有兴趣吗?(有)
好,让我们坐上汽车出发吧!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啊,多美的地方啊!仔细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内容。
2.说一说。
你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一下,找出藏在里面的数学信息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小山羊有5只,小绵羊有7只;岸上有6只白鹅,河里有8只白鹅。
3.引入。
在美丽的田园里,我们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真不错!不过,这只小白鹅伸长脖子好像有点不服气!听听,它在说什么?
4.提出数学问题。
下面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先提一提关于小白鹅的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最聪明,提出的问题最多!
5.交流反馈,集体。
学生说问题,教师板书:
河里有8只白鹅,岸上有6只白鹅。一共有几只白鹅?
一共有14只白鹅,河里有8只,草地上有几只?
一共有14只白鹅,岸上有6只,河里有几只?
6.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求“一共有几只白鹅”。
全班交流,明确:8+6=14(只)
7.解决“。。。。比。。。少几”的问题。
出示问题: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4页“练一练”1、2题,指名汇报。
2.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补评:
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一共有几只白鹅?
8+6=14(只)
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11-5=6(只)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