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此篇文章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笔在现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似乎很平常,可是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引导孩子学习的东西。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动作得到迅速的发展,想接触更多的周围事物,他们需要观察、了解、解释,适应周围事物,他们需要探索,以求得自己认为满意的解释和答案,而笔是幼儿从小到大都能不断接触和感受到的,它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无论在何时、何地幼儿都能接触和使用它们,有利于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而且鉴于大班时期,幼儿即将毕业,进入小学后将接触各种各样的笔,为了让幼儿尽早地了解笔, 熟悉笔,本活动借助认识“各种各样的笔”,意在让幼儿了解各种笔的名称、特征、用途及执笔的姿势与正确的坐姿。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笔,了解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特点和功用。
2、对笔感兴趣,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供圆珠笔、钢笔、毛笔,各种色彩的铅笔、蜡笔、水彩笔,墨水、墨汁及各类相应的纸。
2、各类书法作品(如图画、书法,钢笔字、铅笔字)。
3、音乐、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参观展览,了解各种各样的笔,激发幼儿对笔的兴趣。
1、让我们一起去参观笔博览会,看一看你认识那些笔?
2、幼儿自由讲述。
3、小结;小朋友看到有铅笔、水彩笔、蜡笔、圆球笔、钢笔还有毛笔。
二、操作探索,发现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特点
1、提问:请你去看看、玩玩,笔是什么样的?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笔看看、拆折,主要从外形特征、结构、村料上观察探索。
2、提同:你了什么笔?它是什么样的
(1)小铅笔的录音:我的外衣是用木头做的,有着美丽的图案,身体里有长长的铅,有的笔头上带橡皮。
(2)国珠笔:外壳是望料的,有笔芯,还有的有好几支笔芯呢。
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还发现有的圆珠笔有几个笔芯呢。你玩的圆珠笔笔芯是怎样出来的?
教师小结:有的轻轻一拧,有的是用力接一下,笔芯就会出来了。小朋友你能用身体做一支圆珠笔吗?“轻轻接一下,拧一拧。“
(3)钢笔:外売有的是用望料、有的用不绣钢做成,它的笔尖尖尖的,还有一个笔套
(4)水彩笔、蜡笔:都有各种漂亮的颇色。
(5)毛笔:录音小结:我们毛笔很特别,用狼毛、羊毛做成的笔尖,摸上去软软的,竹子做的笔竿直直的说说比比,了解笔的功用。
1、提问:这么多笔,请你再去写写画画,找找自已最喜欢的笔。幼儿採索各种笔的功用探索钢笔能写字的奥秘。
2、提问:你最喜欢什么笔?为什么?
(1)铅笔:因为它的图案漂亮,而且写错了字用橡皮很容易擦掉,小朋友可以用它做么?(出示幼儿作业)
师出示素描、设计图纸。“大家知道他们用什么笔画出来的吗?”师小结。
(2)钢笔是怎么写出字来的?小实验:投器仪上请一名幼儿操作。师:原来钢笔要吸了墨水才能写字。我们一起来学钢笔吸墨水写字吧:身体扭一扭,吸点墨水,写字啦。
出示钢笔字,请幼儿观察:你们看这幅字是用什么笔写出来的?看上去怎样?
小结:钢笔字看上去很清楚,而且不客易褪色,可以保存很久。
(3)圆珠笔:你们喜欢圆珠笔吗?
小结:圆珠笔更换方使,带也方使。
(4)水彩笔、笔:可以画出色书解的用画
(5)毛笔:出示书:这是用什么笔写出来和画出来的?
小结:我们中国人很早以前就开始用毛笔写字,毛笔是中国人发明的,你们觉得自豪吗? 这是用毛笔写的书法,这福是用毛笔画的漂亮的画,我们叫它国画。
四、拓展联想,了解特殊用途的笔
1、提问:除了这些笔,你还知道那些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各种笔、木工笔、油画笔、彩色铅笔、触笔、录音笔、电笔、电子笔等
2、小结:今天小朋友参观了笔博览会,知道了这么多笔,有的笔是用来写字、画画,有的用来化妆,有的人们生活来方便,它们的作用都很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再找一找还有什么笔?它有什么用?如果你是小小设计师你想设计一支什么样的笔呢?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和儿共同收集各笔,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讨论交流各种笔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内容,灵活地组织介绍各种笔的材料、用途、外观、使用方法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流动。
2、通过操作,知道风能产生动力、风的大小能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这些特性。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乐于尝试。
活动准备:
牛奶纸盒和泥工板人手一份。风车、自制彩带、纸制青蛙若干。事先对于空气的知识有一些了解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1、通过感受扇子扇在脸上的感觉了解风的形成。
t: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现在我用扇子对着你们周围的空气扇一扇,你有什么感觉呢?
t:为什么你会觉得身上凉凉的呢?风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空气动起来了,风就来了。
t:现在,我再用扇子扇一扇你们,看看,有了风,把你身上的什么地方吹的动起来了?
2、了解风的特性。
(1)风能产生动力(出示风车、纸制青蛙、彩带)
t: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空气动起来?(出示辅助材料)先请个别幼儿尝试。
t:我这里有一些玩具,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玩具?现在他们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们怎么样想办法请风来帮忙让他们动起来?(提示幼儿可以交换玩)
t:你是怎么让他们动起来的?
小结:跑一跑,扇一扇,吹一吹都能变出风来,有了风,就能让一些东西动起来。
(2)风的大小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出示牛奶盒子、泥工板)
t:跟风玩游戏开心吗?还想不想继续来跟风玩一玩游戏?(出示泥工板和牛奶盒子)我这里有泥工板和牛奶盒子,谁来试一试,用泥工板让牛奶盒跑起来。
小结:我们可以用泥工板靠近牛奶盒子的底部朝着一个方向扇一扇,牛奶盒子就能向前跑了。(两人一组找空地方比一比)
t:(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比一比)刚刚谁的牛奶盒先到达,谁的晚到,为什么会这样的?
小结:原来风大,东西就跑的快,风小,东西就跑的慢。
活动延伸:
t:那到底风大好呢,还是风小点好呢?(观看视频)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年龄段及活动领域: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
二、活动内容:
稻子和麦子
三、活动目标:
1、知道麦子和稻子是不同的(认知)
2、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能力)
3、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情感)
活动准备:稻子、麦子实物和图片等
四、活动过程:
1、认识稻子和麦子
师:这几天呀,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秋天有哪些庄稼丰收了?
幼:稻子、玉米、棉花、各种豆……。(估计都不知道)
师:秋天丰收的庄稼有玉米、棉花……(让幼儿跟着老师说一遍
师: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我们先来看一看麦子和稻子是什么样子的,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
师:稻子长的弯弯的,像……/麦子长的直直的,像……(稻穗和麦穗)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观察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
麦子有一根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
稻子头上有个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
师:我们现在是不是能帮农民伯伯把稻子和麦子分开了呢。谁来说一说怎么把稻子和麦子分开。
幼:……
师: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2、故事:稻子和麦子
接下来呀,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希望你们能认真听,故事讲完后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你们。
原先稻谷和麦子住在一起,他们很调皮,天天打打闹闹。一天,稻谷一头撞在麦子的肚皮上。哎呀!不好了,麦子的肚皮裂了一条缝,稻谷呢,脱下衣服一看,米粒头上碰了一个缺口。
泥土妈妈很生气,让他们分开住。从此,稻子种在水田里,麦子种在旱田里,他们再也见上面,就开始想念过去在一起的日子。
师:故事讲完了,谁能告诉老师麦子种在哪里,稻子种在哪里?
幼:麦子种在旱田里,稻子种在水田里。(说完整)
师: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稻子和麦子一个种在水田里,一个种在旱田里,那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刚刚老师故事里讲到,原先稻谷和麦子住在一起,他们很调皮,天天打打闹闹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泥土妈妈很生气,让他们分开住。从此,稻子种在水田里,麦子种在旱田里,(提醒幼儿在玩的时候不能打架,注意安全)
师:我们知道了怎么区分稻子和麦子,还知道了稻子还麦子种在哪里,那你们知道稻子和麦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吗?
我们平常吃的米饭是什么做的呢?稻子。馍是什么做的呢?麦子磨成的面粉做的。
稻子可以变成米饭,还有什么是稻子做的?麦子能变成面粉,那什么食物是麦子做的呢?(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
3、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小鼓唱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的低,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蹦蹦跳跳。……”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一)尝试移动光源的位置,让影子舞动起来。
(二)喜欢探索影子的动态变化,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了解影子会舞动的原因。
(二)难点:初步感知光源移动的方向与影子跳舞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
(一)光线较暗的活动室。
(二)大手电筒一只,彩色纸剪的蝴蝶、兔子各一只(教师教具)。
(四)彩色纸剪的兔子、小乌龟、蝴蝶、小猫若干。
(五)幼儿用书第5册第11~12页。
(六)教师自备活动音乐《四小天鹅》。
四、活动过程
(一)蝴蝶姐姐来跳舞。
1.黑夜舞会,激发兴趣。
——森林里要举行黑夜舞会了,可小兔子不会跳舞,于是,它请来了一个小帮手。谁来了?
2.教师出示蝴蝶,幼儿进行猜测。
——这是谁?你猜蝴蝶是怎么跳舞的?
3.教师操作。
——这是一只蝴蝶,它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能在纸上跳舞哦!(教师演示蝴蝶跳舞,但并不讲解具体的方法。)
——蝴蝶跳得好吗?小兔子也来学一学跳舞吧!
(二)小兔学跳舞。
1.幼儿初次探究。
——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只小兔子,在手电筒、胶水、白纸的帮助下,试一试,让你的小兔子也来“跳舞”
吧!(自由探索,尝试发现小兔子跳舞的秘密。)
2.交流分享。
——你的兔子会跳舞了吗?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请个别幼儿展示。)
——这两只兔子都会跳舞吗?这是为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教师同时展示“会跳舞”和“不会跳舞”的小兔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小兔子“跳舞”的秘密。)
3.教师小结:要让小兔子跳舞,小兔子的四肢和白纸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不能紧紧地粘在一起,只要将小兔子身体的中心部分粘上即可,其余不用粘上。
(三)跳舞的秘密。
1.幼儿第二次探究。
——请你再去试一试,让你的小兔子跳起舞来吧!看看谁的舞蹈动作多!
交流分享。
——你的小兔子会跳哪些动作?你是怎么做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兔子为什么会跳舞?(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述。)
(四)黑夜舞会。
1.幼儿再次尝试,跟随音乐《四小天鹅》进行表演。
——小兔子跳得那么棒,小猫、小乌龟们也想来跳舞了,让我们带着它们一起参加黑夜舞会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活动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教案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小册子。
教案过程:
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2.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3.小结:除了用仪器预测气象外,还可以观察一些动物的表现。有些动物也是气象预报员呢。
二、一看
1.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教师小结。
2.点击[选择]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③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教师小结。
教师介绍晴雨表,并运用玩。
四、制作晴雨表。
介绍日记本式的晴雨表,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