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探究: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
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 时: 2课时
课时1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
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
三、作出预测
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
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
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
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课时2教学过程:
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捏土壤 手是湿的
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气泡冒出(空气)
搅拌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几层,上层黏土,下层砂
烧土壤 有烧头发的味道(腐殖质)
2、根据学生对土壤成分找到的多少进行评价。
二、拓展延伸
1、土壤中除了这些成分外,还有别的物质吗?
目的:
(1)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兴起。
(2)引导学生谈谈土壤中污染物的问题。
2、土壤中的这些垃圾袋、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3、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适当介绍“保护土壤小知识”。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始提出的其他问题,留作学生课外研究作业。
三、课后练习
1、土壤的成分有 等。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气的?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篇2
活动内容:
水表面的张力引起的现象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托住一些轻微的物体。而洗洁精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2、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定数量的回形针,水没有流下来,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和实验的巨大差别中认识到做实验进行探究的重要性。
4、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充满悬念的、有趣的,并尝试给探究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活动时间:
1课时
知识链接:
针之所以能在水面上漂浮,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作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后面的活动中,洗洁精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在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定数量的回形针,出现明显高于杯口的水凸面,出现这一神奇的现象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它有如一层薄膜铺在水面上,禁锢了水的流动。当水凸面达到一定的高度,产生的重力超出表面张力的承受限度,水就流下来了。
这个实验中还有一大看点是,看起来在杯中的回形针接近半杯,实际上它们总体积是比较小的,因为相互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至于能放多少个回形针,这次实验主要跟杯口的大小和原有水面的高度有关。
材料准备:一杯水、针、一小条面巾纸、洗洁精,回形针一盒
活动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提问,揭示课题: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然后出示针,问:把针放在水面上,是沉还是浮?
2、学生猜测,然后实践操作。不管学生多么仔细,针总是会沉到杯底。
3、设置问题:有没有办法让针漂浮在水面上呢?看来水很有魔力。
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1、教师把针放在小条面巾纸中间,再把纸巾的两头提起,再小心地放到水面上。纸巾湿润后慢慢沉到水底,针会浮在水面上。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漂浮的.针”的原因分析。
3、教师在此基础上解释科学原理。是水表面的张力在起作用。
三、让漂浮的针沉下去:
1、现在我们想要让针沉下去,但是不能用手去直接碰针,也不能故意把水震动,有什么办法?
2、让一个学生上台做实验: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3、集体讨论原因。
活动二:
一、倒水活动,预设情境:
1、引入:请一个同学来装一杯水,尽可能装满。
2、把小的杯子放讲台上,学生倒水。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判断能否再向杯中加水,直至确定杯中不能再加水为止。
3、拿出一个回形针,问:这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放入回形针后水会不会满出来流下来?
4、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小心翼翼地把回形针放入,水没有流下来。
二、自由猜想,实践探究:
1、猜想:不让水流下来,这个杯子能放进多少个回形针?
2、学生自由发表,教师按一定的顺序记录在黑板上。
3、请一个学生上台放回形针,提示竖立轻放。
4、在放入较多回形针后(比如50个以上),给学生第二次机会,重新猜测。
5、继续实践,直到水溢出为止,记录放回形针的数量。
三、畅谈感受,尝试解释:
1、请学生说说感受,并小结:做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而且尽可能多做几次。
2、尝试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3、可进一步引导观察回形针在杯中的占领空间,虽然看起来有许多,实际上是一个错觉,它的总体积其实还是比较小的。
四、有意拓展,课外延伸:
1、换另一个大杯子,猜想:装满水后能放多少回形针。
2、学生实验。
3、分析影响放回形针数量的因素有哪些。(杯口的大小、原有水面的高度、液体的不同,放的人的手法等)
4、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这个实验。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猜猜我是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美术课。生活即美,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力。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中的环境和事物,丰富学生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发现和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线描写生和造型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并提升画面的组织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并引导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
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之门,并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以便让他们终身受益。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致力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通过参与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利用游戏设计学习情境,自然的将学生由生活引入课堂。
2、强化主体: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陶冶欣赏:欣赏图片和资料,感受艺术作品的美。
4、发扬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兴趣和老师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呢?(课件展示)在这里我有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猜猜看他们是谁,请大声告诉老师。你们是如何猜出来的呢?(课件展示)大家都猜对了吗?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答案!(视频展示)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人物的特点,比如发型、发饰和服装等特征。
(二)、新课讲授
刚刚的游戏我们通过仔细观察猜出了同学的背影。今天我们就从人物的背面着手来学习猜猜我是谁。(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大家会发现人物画很多都是从正面描绘的,但也有一些画,跟老师刚才拍的背影一样是从背面来描绘。
人物背面头像的绘画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已经有很多精彩的描绘。其中,唐寅的《孟蜀宫伎图》是一幅著名的作品,他以极其细致的手法描绘了人物的头饰,让我们今天仍然能够清楚地看到当时妇女们的头部装饰。
背影中也蕴含着不同的美。《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中,我看到了一位自信的克里斯蒂娜,尽管风吹乱了她的头发,但她依然坚定地迎向远方,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力。
“同学们,在我们的美术书中还有一幅描绘儿童的背面的'作品,请翻到美术书的第12页。”《未来世界》是由王晓明创作的,作品中的小孩们正沉浸在墙上的画作中,他们专注的样子通过背面也能感受得到,即使画家没有从正面描绘。
大家看完画家的作品后,是否有兴趣看一下我们同学的背影作品呢?(课件展示)请大家分享一下,哪个背影最吸引你?我听到有些同学喜欢第二个女孩的发型,她的头发线条画得很精致;还有些同学喜欢第三个男孩子的服装,画得很细致。他们确实画得很出色,但是老师相信你们也能画得更好!让我们继续观察一下,图中的男生和女生的发型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你们有答案了吗?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发现男生的发型线条比较简洁,而女生的头发线条则比较曲线优美。女生们还喜欢扎漂亮的辫子,搭配美丽的发饰。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三)、教师范画
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合作绘制一幅画呢?让我们一起来创作吧!(课件展示)在我们开始画之前,我们需要认真观察一些方面的细节。这些细节包括发饰、发型和服装。接下来,我们要勾画出人物头部和身体的轮廓线,尽量将人物画得大一些,并合理利用手中的纸张。然后,我们需要添加一些小的细节,对整幅图进行精细描绘。对于头上的发饰,我们可以简单地勾勒出轮廓。那么,如何画好头发呢?我们会发现头发的线条是朝着一个方向汇聚在一起的,所以在画的时候要注意头发线条的走向,需要耐心观察。同时,还要注意头发线条的密度关系。当我们画辫子时,同样要注意这几点,可以使用弯曲的线条来描绘。这样,我们的头发部分就完成了。接下来,通过线条勾勒出耳朵的轮廓,并在衣服上进行简单点缀,一幅美丽的背影作品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你对我们的作品满意吗?请大家畅所欲言,谢谢!
(四)、艺术实践
让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吧!今天的任务是观察一位前排同学的头部背影特征,并用线条描绘出来。同学们,随着动听的音乐声,我们一起创作吧!如果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举手向老师寻求帮助。(学生们开始专心地进行绘画练习)。
作业要求:
1、紧盯着一位同学的头部外形,仔细观察他的发型特征,研究其头发的走向,并用精细的线条将其描绘出来。接下来,我们来猜测一下你所画的是谁。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个情景:在一个闪耀着夕阳余晖的海滩上,五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正在共同创作一幅壮美的沙画。他们来自不同的艺术背景,互相借鉴、协作,展现出多元的创造力。
第一个人擅长绘画,他运用精湛的色彩技巧,在沙滩上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夕阳图景。
第二个人是摄影师,他利用镜头捕捉下了壮美的海滩风景,并将其投影到画布上。
第三个人是诗人,他以流畅的文字和抒情的笔触,写下了一首关于大海和夕阳的诗歌。
第四个人是音乐家,他与其他人合奏出一曲动听的音乐,为这个创作过程增添了神秘而悠扬的氛围。
第五个人是舞蹈演员,他在沙滩上翩翩起舞,将自己通过优美的舞姿融入到整个场景中去。他们相互激发灵感,相互借力,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个壮美的海滩情景描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
最终,在彼此的合作下,他们成功地完成了一幅令人惊叹的沙画作品。同时,大家也可以试着画一张全身的人物背影线描。让其他人猜猜这是谁的背影,从线条的走势、姿态和特征中推测出画作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彼此的艺术风格,并促进交流和合作的关系。
教师辅导要点:
1、画面中人物的大小,头部与肩部的比例。
2、各种发型特征描绘及线条的组织。
(五)、绘画展评
哪个小组的同学画得最好?快点把你们小组认为最像的背影贴在我们的展示墙上吧。展示墙上有许多出色的作品,你能猜出它们是由谁所绘制吗?在这些作品中,有些同学的构图非常出色,有些同学精细地描绘了头发线条,还有些同学绘制了独特的服装。
(六)、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展现出用线条勾勒出的美丽。除了今天我们学习到的背影线描之外,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为了激发同学们对美的敏感,老师特地给大家展示了一些社团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希望大家能一起欣赏。(课件展示)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与美一同前行!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篇4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精选]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篇5
猜猜我是谁
课题《观察身体》(1课时)
通过教学,我们的目标是能够仔细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这些特征。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和方法,培养自己观察、分辨特征的能力,并且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特点。除了知识和技能,我们还希望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们乐于助人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态度,以及培养一种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样的教学将为学生提供一种全面的体验。
通过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自己身体形状和五官特征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用具有关集体照片。学生用具白纸、小镜子和记录卡片。
教学过程如下:
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形状和五官特征的注意。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自己外貌的认识和感受。
2、游戏规则说明: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将会更加细致地观察自己的身体特征。学生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个小镜子,并且每个学生还需要一张记录卡片。
3、游戏开始: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张集体照片,学生需要认真观察自己在照片中的身体形状和五官特征。然后,学生用小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并将观察到的不同之处记录在记录卡片上。
4、分享与讨论:学生完成观察和记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鼓励他们接受和尊重每个人的独特之处。
5、总结: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强调每个人的身体形状和五官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多样性是值得欣赏和尊重的。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外貌特征,并且学会欣赏和接受不同的美。
出示一张集体照片,观察照片中的人长得有什么不同?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独特之处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它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是谁”。只需要花费2—3分钟,我们就可以开始这个游戏了。现在,让我们做好准备吧!
集体讨论:
这个活动要做得成功,要让大家容易猜到是谁,要注意什么?
身体的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特征?
交待游戏的`程序:
(1)观察自己的体形和外貌特征,写在纸片上;
(2)请大家听我描述一个人,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我的描述猜出是谁。希望大家能给予一些修改意见来完善我的描述。
(3)在卡片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4)推选几名游戏的主持人,轮流主持游戏;
(5)主持人、念卡片,大家猜猜卡片上说的是谁。
学生按游戏程序做准备。8—10分钟3。
做游戏:
猜猜我是谁。
主持人轮流担任。
分组做游戏。
全班做游戏。15—18分钟4。拓展。
集体讨论:描述一个人的特征可以做游戏,还能帮助人们做什么?5—8分钟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篇6
一、平时作业
第一次作业
1、你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有何看法?
2、国外科学课程标准对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有何启示? 第二次作业
1、如何实现多种课程资源的合力作用?
2、为什么要重视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次作业
1、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种理性假设。
2、阐述小学科学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
具体要求:
(1)字迹清晰,书写认真
(2)要点准确,内容充实
(3)统一用学校大的作业纸,分开写,每次作业单独存档
(4)不做或整篇抄袭的,0分
二、副卷作业
任意选择一个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具体格式见教案模板,先把教案模板打印出来,手填具体内容;“教师意见”不用填。
三、期末考试
题型: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友情提示:所有作业的提交时间截止20xx年1月9日下午5点。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