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篇1
目标:
培养幼儿能听出故事情节的变化,会按情节的发生、发展、结局给故事图片排序。
准备
图片若干,录音故事。
过程
1、经验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的变化过程。
2、听故事,给故事图片排序。
a、听录音故事:小兔家的窗。
b、发给每组幼儿一套图片,每套图片中有四张与故事情节有关,有两张与故事情节无关(或人物错了,或情节不对),请每组幼儿协商后,将与故事内容无关的图片挑出来。
c、将每组剩下的'四张图片次序打乱,请幼儿再听一遍故事,协商后,按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将图片排好。
d、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其它内容的故事图片,对故事图片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好的顺序,相互讲解故事大意。
建议
提醒幼儿,给故事排序时,注意抓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
下面这则故事中,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季节的变化,先是秋天,后是冬天,最后是春天里发生的事。
附故事:
小兔家的窗
小兔用大萝卜盖了一间房,窗户还没有装好,它就住在里面了。
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大雪飘呀飘呀,大风吹呀吹,吹进小兔的屋子里。小兔冷得发抖,它看看窗户说:“我得找样东西来挡挡风。”它走到小河边,看到小河边,看到小河结冰了,就搬了一块冰,挡在窗框上,冰挡住了风雪,小兔真高兴。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兔从外面回来,看见窗户上的冰不见了,地上有一滩水,小兔急得哭了。
小熊猫走来,指着地上的水,告诉小兔:“春天,天气暖和,冰就融化成水了,你去找块玻璃装在窗框上吧!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2、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3、活动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4、小结。
游戏活动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在操作中能探索多种方法交替重复地排序。
3.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彩色粒珠,印有不同图案的纸条若干。
2.学具准备:几种印章,彩笔,长条白纸,彩色粒珠和彩色珠及绳子若干,彩色纸条,胶水若干。
活动过程:
1.常规活动:问候走线。
线上:五只猴子荡秋千。
2.集体活动。
(1)教师给每组幼儿几个不同图案的印章和长纸条,请幼儿按重复交替的.规律印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2)观察自己的彩条图案,说说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说出是重复的交替着排列的。
(3)教师小结,这些排序的规律有的是ABABAB......有的是ABCABCABC......有的是AAAAAA......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3.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学具,用彩色粒珠在桌子上摆串珠,摆好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4.分组活动:
做彩环,将长条纸两头粘成圈,并按交替重复的规律一环套一环。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彩环及幼儿欣赏评价。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大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帮雪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结合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在活动中,可提供给幼儿多种等级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重点是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发现规律,大胆创造,变换不同的排序形式,体验创造的快乐。如在“给小猫铺路”这一环节中,启发幼儿用求异思维设计各种各样的小路;在“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这一环节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的规律穿项链、做彩环。通过这些分类排序活动,培养幼儿认真细心、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3.在排序中,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雪花片每人l份,自制小猫的'家每组1座。2.红、蓝彩色珠子,绳子,彩色纸条,胶水若干。3.教室中悬挂红、绿两色按递增和递减规律交替、重复做成的两条彩旗挂饰。
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猫新房子中物件的摆放,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1.设置情境:小猫家盖了一座新房子,它准备铺一条小路,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帮助小猫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如:可引导幼儿发表自已排序的多种方法,绪合教室里悬挂的彩旗,重点引导幼儿按雪花片数量递增或递减的规律,交替、重复地铺一条小路。
2.幼儿操作:用雪花片在小猫房前铺一条重复、交替、有规律的、有创意的小路。
3.幼儿互相观察,说说自己铺的小路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小路铺设得非常漂亮,有的是ABBB、ABBB式,有的足ABCD、ABGD、
ABCD式,有的是AB、AABB、AAABBB式,有的是AAABRB、AABB、AB式,有的是
AB、ABB、ABBB、ABBBB式,有的是AAAAB、AAAB、AAB式……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二、分组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1.第1组:穿项链。幼儿用长绳将彩珠穿成项链,比比谁穿得漂亮,引导幼儿求异想象,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来穿珠子。如:幼儿可按红珠子的数量不变,蓝珠子逐一增加这个规律穿珠子。如图:红蓝红蓝蓝红蓝蓝蓝。
2.第2组:做彩环。幼儿将彩色长条纸两头粘合成圈,按交替、重复的规律一环套一环做成彩环。教师重点鼓励幼儿变换多种方式排序,如:按黄、蓝、绿纸条间隔,红条逐一减少的规律粘彩环。如图:黄红红红红蓝红红红绿红红黄红红红红
三、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寻找作品中的规律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制作彩环的创作规律,互相探索小朋友作品中的规律,
大家推出设计新颖的彩环、项链,送给小猫当礼物装饰房子。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并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
2.用自己的的方式大胆表达操作的结果。
3.感受规则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美感。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寻找排列规律。
师:小朋友,我是中都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幼儿园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但看完后老师要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课件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排列装饰。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看了我的幼儿园,怎么样,好看吗?现在我想问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它好看在哪?是怎么设计的?
(2)出示门、围墙图片,观察比较发现等差关系,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排列。
师:这是新幼儿的围墙、(大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的设计的,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我们想一想该如何来设计?
(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我幼儿园的大门是两种颜色,左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右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还有围墙也和右扇门一样,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小朋友真棒,发现了新的排列规律。
2.幼儿操作,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设计材料,找出规律,并继续进行排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设计材料,我幼儿园的设计师因有事没设计完,现在我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没有设计院完的接着往下设计。但小朋友先看看设计师是按什么规律设计的,然后我们一起来接着往下设计。
(2)幼儿分组操作,并将操作卡分成两类(递增和递减),展示在展板上。
(3)观察评价,总结规律。
①师幼共同观察评价大家设计的排列正误。
②教师小结规律: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设计得很美!比如(门帘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增加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增规律。还有(汽球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减少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减规律。
3.幼儿分组操作"装扮幼儿园",巩固知识。
师:我刚才看到你们幼儿园也新建一座新楼房,可是我发现新楼房四周还空荡荡的',没有种树、没有围墙等等,要不我们也一起来装扮它。
(1)介绍各组材料。
※设计围墙:用两种形状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设计围墙"。
※挂彩旗:用两种颜色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彩旗"。
※种树:用两种不同的种类,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种花圃"。
※铺地砖:用两种颜色的卡纸,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铺地砖"。
※设计大门:用两种颜色的汽球,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设计大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来排列。
(3)幼儿分享交流:你做了什么,是按照哪种规律进行排列的?
4.知识拓展: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播放生活中一些常见按一定规律排序的东西,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数的比较游戏,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幼儿能够以量为基础感知不同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给10以内的数排序。
3.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复习导入
教师请幼儿一起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复习10以内数的正数和倒数。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比较量的多与少
1.教师向幼儿闪看两张数字卡片(如6、8),每次闪看后让幼儿在思维板上摆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
2.教师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比较两组思维体的多少,并用语言表述,如:“1,2,3,4,5,6,第一排是6个思维体;1,2,3,4,5,6,7,8,第二排是8个思维体。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
3.让幼儿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6和8,摆放在相应数量的思维体旁边。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数字‘6’和数字‘8’,谁大?谁小?”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8比6大;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6比8小。”
游戏二:数字比大小
教师向幼儿出示任意两张数字卡片,让幼儿说一说哪个数大,哪个数小,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引导幼儿思考后再动手操作,通过量的比较获得大小的概念。
游戏三:最大数,最小数
教师向幼儿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幼儿想一想最大的数是谁,最小的'数是谁。
如果幼儿说对了,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如“2、5、7”三个数,幼儿可以说“2个、5个和7个相比,7个最多,2个最少,所以7最大,2最小”);如果幼儿说错了,可以用思维体在思维板上为幼儿演示,引导幼儿通过比较量的多少找出大数和小数。
游戏四:学习数的排列
1.教师:“请听题。”
幼儿:“训练耳朵。”
教师:“请快速拿出下列数字卡片:1、8、3、9、6。预备——开始。”
幼儿操作。
2.教师:“请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成一排。”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请操作正确的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排出来的。
3.教师在思维板的1-5排插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让幼儿将这些思维体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移至6-10排,验证正确的排列顺序为1,3,6,8,9。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