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025/11/23教案

此篇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盲童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

2、通过体会安静触摸春天的举动,懂得热爱生活就能创造缤纷的世界。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

习题”重点来体会。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生活中顽强拼搏的人的事迹。

【教学流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二、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四、自主探究、整体感悟

1、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默读课文,看看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安静是个热爱生命的孩子?划下来,反复读一读,写下自己的体会。

3、小组交流。

五、品词析句、全班交流

1、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与同伴交流是快乐,与大家分享是更大的快乐。谁来说说安静是怎样热爱生命的?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结合重点句子进行深入体会:

a“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学生汇报读,大家齐读。

(2)学生所体会

(3)小黑板展示句子,学生齐读,比较带点词语的作用。

边读边思考,“竟然”是什么意思?神奇的灵性是什么?

说说带点词语的作用。

(4)教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安静,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放飞我们的想象。你可以边想象边做动作。“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教师:当“神奇的灵性”跳到你眼前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你们真是一只善解人意的蝴蝶,是啊,与其说蝴蝶是被安静的手掌拢住,还不如是说她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无限憧憬,才会使那只蝴蝶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练读后,指名朗读。

b“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1)学生朗读,大家奇读。(2)说说对句子的体会。

(3)教师朗读,学生闭眼想象,做动作。

教师:你能做一个张望的动作吗?(学生做动作)同学们,此时,如果你刚刚放飞了一只蝴蝶,当你仰起头张望,你能看到什么?

教师: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安静也许永远都不会看到了,可是她仍要仰起头来张望,因为她与我们一样,也有一颗渴望飞翔的心。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老师,愿意用朗读的方式抒发内心感受吗?(学生配乐感情朗读。)

六、梳理总结,情感升华

1、教师过度:在哪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我没有惊动安静,因为我从心底深深的感受到一个道理。齐读:小黑板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课前搜集到的生活实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配乐奇读课文,再次感受生命的可贵。

七、课外拓展: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热爱生命》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聪明的使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8个生词并能听写. 理解吐蕃,许配,求婚,使命这些词语的意思。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禄东赞的聪明。探究禄东赞如此聪明的原因。学习禄东赞善于观察、学习、创新,能抓住事物本质,急中生智的优点。

3.学习抓重要语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禄东赞的聪明;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禄东赞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教学过程:

事先板书好课题。课前让学生欣赏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部的介绍资料。

一:激趣引入,复述故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件.同学们,欢迎进入智慧王国。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叫--

1,复习词语.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求婚、文成公主、赛智慧、许配、马驹、檀香木棍、拴线、蜜糖、完成使命。”

2,谁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上面的词语将对你讲故事很有帮助。)

3,知道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二:细读课文,感受禄东赞的聪明。归纳段意。

1. 既然课文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那,事情的起因是……:板书“起因:使者求婚,比赛智慧”(第一自然段略讲)

2比赛智慧,皇帝出了几个难题呀?课件出示2、3、4自然段前的有关句子,指名学生读,读出问题的难,以读代讲。分别是哪些自然段,选择你们最敢兴趣的故事学习。课件出示:方法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欢的那段课文。2想想,你从这段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禄东赞聪明,作上记号。3、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加问号的方法表示。4. 写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解答这个难题,小组交流一下。(师巡视,帮助并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逐段指名交流。)

第一个故事。A,感受禄东赞的聪明。哪些同学选择的第一个小故事?你从哪些语句中什么到禄东赞聪明,读来听听,谈谈你的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些句子练习朗读。尤其是禄东赞的方法的语句。B,探究禄东赞的聪明。读文后你有没想明白的问题吗?老师当其他国家的使者,问问禄东赞:“我的方法怎么就不灵呢?”“你的方法怎么就不会出差错?”哦,我只抓了表面现象,禄东赞抓住了马驹饿了就会吃奶的这一本质特征.禄东赞的方法可真是巧,确实是一个(聪明)的使者。他的聪明在于他(会观察)。C,归纳段意。请学生交流概括的段意。没中心句,要靠我们认真读,认真总结。抓重点语句进行总结,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齐读课件中禄东赞所用方法的语句,再填空:----用----的办法,辨别出母子。这样的段意简洁,准确。板书巧分马驹,指出,这是故事的小标题。段意一般要求完整,小标题不要求完整。E交流,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解答这个难题?

第二个故事。A,感受禄东赞的聪明。选择第二个故事的同学站起来让老师们看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禄东赞聪明?读一读,体会体会。B,探究禄东赞的聪明。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不懂的吗?“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为什么?这道题比上一道难吧?(课件出示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特点,靠近树根部密度大些,重些;靠近树梢部密度小些,轻些。水的浮力知识:同样大小的东西,重的在水中会沉,轻的在水中会浮。).其它的使者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吗?都无计可施,第二个题比第一个题(难),禄东赞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确实是一位(聪明)的使者,连皇帝都连连点头呢。禄东赞的聪明是因为他(会学习)。C,归纳段意。试用上一次的方法总结这段的主要内容--禄东赞用把木棍放入池中的办法,辨别出了木棍的根与梢。”试着帮老师想个小标题。板书智辨根梢。D,交流,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解答这个题?

第三个故事:A,交流感受到的禄东赞的聪明。请选择第三个小故事的同学举手。你们一定有些迫不及待了吧,谁第一个来交流。其它同学注意听,然后补充。B师引导让学生悟出禄东赞的聪明之处。如此难的题,用老方法行吗?题可是难上加难了。别的使者(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禄东赞却能在着急中冷静下来(思考)(让回答的学生上台板书“会思考”),巧借蚂蚁和蜂蜜,创新方法,把线穿过玉石眼,他确实是个(聪明的使者。)C总结段意。禄东赞怎么做的,抽学生读读。板书蚂蚁穿线。你能给这个故事想个小标题吗?板书,蚂蚁穿线。E,交流,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解答这个难题?

3,有如此聪明的使者去办事,最后,事情的结果自然是,请学生回答。板书成功求婚。品词析句:“使命”换成“任务”,一样吗?哪个词更好?(最后一段也简单带过)

三:看着板书,总结禄东赞的聪明。谁来看着板书说说,禄东赞为什么能成功求婚?……所以,我们说禄东赞是一个(聪明的使者)

同学们,只要你们也做到,在生活中做个爱观察的有心人,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在紧急关头沉着冷静,急中生智,智慧的大门将永远为你们敞开。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那么,来试试吧?

四:拓展,民间流传的是五难使者.课件出示:(二选一,编故事)学生独立编后指名交流.

其中一个难题是:在数百名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女孩子中辨认出谁是真正的文成公主.(提示,向公主的贴身保姆打听特征,眉心有颗美人痣)

还有一个难题: 令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温馨提示,慢点慢点,各国的使者和一同来的人也不过几个而已,别撑破肚啦,别醉倒啦,别累坏啦。)

板书设计:

起因:使者求婚比赛智慧

巧分马驹会观察

15聪明的使者经过:智辨根梢 会学习

蚂蚁穿线 会思考

结果:成功求婚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习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四、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词语

1、从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习作

1、精彩回放:

(1)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2)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3)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4)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1)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2)教师个别指导。

(3)同桌互相交流。

(4)推荐代表交流。

(5)师生共同评议。

(6)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

比如:

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

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难点: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教学用具媒体资源:动画《中彩那天》。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彩票,提问:

(1)老师昨天也买了一张彩票,猜猜老师中彩了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2)假如你中彩了,会是什么样?(兴奋不已;高兴地跳起来;大专用欢呼;逢人便讲;想想今后怎么办?……)

2、导入课题,质疑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中彩有关的课文《中彩那天》,看看课文中中彩的人表情给你说的和想的是一样吗?板书:《中彩那天》。指导学习多音字“中”。

(2)看到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板书在自己的本子上)

(谁中彩了?中彩那天的情景怎样?中彩人高兴的程度如何?中彩那天有什么事发生?……)

过度:带着你们心中的疑问,听范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书中做了回答。

二、听动画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1、看课文,听朗读,注意听清字音。

2、标出不认识的字词。

三、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理解词义:

1、有不会认识的字词和读不通的句子吗?教师根据动画课件范读指导或同学间相互解决。

(1).读准字音:

“湛”应读“zh4n”。“馈”应读“[emailprotected]”。

“兴奋”应读“x9ngf8n”。“诲”应读“[emailprotected]”,不要读成“hu!”。

(2).识记字形:

“德”左右结构,右下角“心”字上面的一横不要去掉。

“赠”左右结构,右下角是“日”不是“目”。

(3).理解词语:(在讲解课文时辅助讲解领悟)

拮据:生活困难,缺少钱。器重:本文指老板对父亲很看重,很重视。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看,形容迫切地希望看。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

迷惑不解: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教诲:教训,教导。

以上三个教学步骤,同时用动画《中彩那天》的字词部分内容辅助教学。

2、练习:插入学习指导的作业。

3、自己的疑问在课文中得到解决了吗?

过渡:有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我们走进课文再感悟领会。让我们再认真读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把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

2、思考: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与同桌同组交流交流。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

3、汇报自己不懂的句子。如:

(1)为什么中奖后,父亲开着车,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2)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3)可以看出,那个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我激动地说:“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5)为什么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父亲却显得特别高兴?

(6)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4.小组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学习讨论,如除上述问题外,还有不懂的地方,也可提出来,组员共同学习、交流。每题可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5.班上汇报、交流。(可自由安排在第一课时或者第二课时,时间自己掌握)

(1)为什么中奖后,父亲开着车,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因为家里生活困难,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一张中彩,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而库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如今中彩了,父亲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上的遗责,精神上的折磨。如果把车给库伯先生,自己今后的生活依旧贫困,美好的愿望很有可能成为泡影,但“我”的精神世界是轻松的、愉悦的、富有的`。到底选择哪条路呢?此时的“父亲”心里复杂矛盾极了。)

(2)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是昧着良心把本应属于同事的奖品车留给自己?还是讲诚信,把“梦寐以求”的奔驰车让同事开走?这是一个“道德难题”。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得把车交给已经忘了在彩票存根上做记号的同事,如果自己把车留下,就是虚为的表现,就有愧于同事和自己的良心。)

(3)“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说明了什么?

(说明父亲非常想把得到的奖品——奔驰汽车据为己有,好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愿望,扭转家庭贫困的处境。)

(4)为什么我激动地说:“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这句话的意思是:库伯家有钱,他不会在乎这辆车的。而我们家穷,这辆车对我们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呀!即使爸爸留学生下这辆车也是有理由的,也是理所应当的。)

(5)为什么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父亲却显得特别高兴?

(在得与失面前,父亲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终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诚实、守信的思想占了上峰。当父亲看着奔驰汽车被开起时,心里如释重负,因此显得特别高兴。)

(6)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父亲打电话请同事来取车,正说明了父亲诚实,守信用,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是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所以说那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综合阅读,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思考:

(1)本文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本文使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对妈妈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2.交流体会:

(诚实、有信用,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但往往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公与私,利与弊,名誉与金钱面前很难做到。然而,“活得诚实、有信用”就是说的、做的跟内心想的要一致,克服再大的困难,再大的痛苦也要兑现对别人的承诺。这样做了以后,别人就会相信你,信赖你,愿与你交朋友,愿与你一起共事。与此同时,你不但无愧于心,而且心中充满了快乐与幸福,而这种精神上的富有、充实,就是一大笔用金钱换不来的财富。)

3.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