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中班教师心得体会

2025/11/23心得

此篇文章中班教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教师心得体会 篇1

时间过得真快,这学期开学已有一个月了,也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过的,刚开始真的感觉压力挺大,因为一下子来了那么多的新生,而且对新生的情况一无所知,每天的教学也是很懵,真的怕自己一下子忙不过来。尤其是今天的汇报会,真的怕自己做不好,很担心,想想自己,每次嗓子都快喊破了,也没有多大的魅力吸引到孩子们, 看到隔壁梁老师那么轻而易举就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她的身上,真的发现自己很差劲,经验太缺乏,方法也太死板了。

这段时间我也发现了很多,觉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调整心态,有足够的耐心才行。我班有些孩子小,他们的吃、喝、拉、撒、睡有时都需要我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绝对不能视而不见,这需要耐心的引导。新生孩子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例如:有一次,我们班的曹佳龙小朋友就因抢玩具而动嘴咬人,幸而我及时发现,不然后果不堪想象),这时我们就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小朋友。特别是对于刚入园哭闹的孩子,我们作为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等到哭闹的幼儿情绪安定下来,再慢慢引导幼儿培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有时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我觉得我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与家长交流,所以有计划的到孩子家里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同时也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老师是值得信任的,是值得他们放心托付孩子的。通过交流,我们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的建议,让家长很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我们进行家园共育工作。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希望在工作中能突破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小朋友得到更周到、更细心的照顾,让每位小朋友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

中班教师心得体会 篇2

最开始教小班时,小孩是真的很难教,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在一间房子里端正身体坐好,他们也可能不知道我的身份是什么,所以我用了很久的时间才让自己的工作步上正轨。我也逐渐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也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式,通过我的实践,我发现也稍微有一些作用。比如班里最调皮的xx也不再在课堂上吵闹了,不爱说话不喜欢动的x也能在课堂上更好更活泼的和我互动了。这些都是让他们直面的改变,也肯定了我这次的.教学方式是正确的的。因此,我会继续努力,做好一名幼儿教师的职责,也让孩子们的父母更加放心,让幼儿园的声誉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孩子们慢慢的变成了中班的小大孩了,我觉得他们真是有了飞跃的成长,从身体上、心理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我一般会在一节课的末端加一个小内容,就是和学生们科普每天吃什么会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要如何正确的合理饮食。我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形容于孩子们,他们也很快就明白了。之后还有学生找到我说,他在家里告诉他的妈妈吃什么好,***妈为此感到很安慰,也很感谢老师的开导。这么小小的一件事情,让我很是感慨,因为我作为一名年幼孩子的老师,能够给他带来成长是我的职责,能够让父母肯定于我,是对我的肯定和支持。我看着孩子们慢慢的长高,慢慢的懂事,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在我的工作中,我总结了自己的几个小点,首先就是要和孩子们成为朋友,但是同时不能失去自己的威信,要树立一个老师样式的“朋友”形象。其次,关心孩子们的身体是首要,毕竟他们现在还是一群很小的孩子,更重要的就是要照顾他们的安全和健康。第三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自动能力,在这方面也要增强他们的自我克制能力。比如说上课不能随便乱动,不能不举手就说话,纪律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注意这些方面,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让每个孩子更好成长,让每位父母放心,让幼儿园也更上一层楼!

中班教师心得体会 篇3

有位教育家说过:“人类有两种语言,一种是听觉语言,一种是视觉语言。”根据教育家们长期的科学早教证明,儿童期不仅是人学习听觉语言的最佳期,也是学习视觉语言的黄金期。如果儿童在学习发音说话的同时,早期学习识字、朗诵、阅读,使视听语言能够与之并驾齐驱,那么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就会突飞猛进的提高。本学期的中班阅读以《朗朗阅读》幼儿听读游戏识字配套教材为主教学,“大范例”、“大字卡”的使用,把“玩”与“学”科学的联系结合起来,化“机械记忆”为“感官记忆”,适应了儿童的生理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和识字。

为避免幼儿学习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也为了让幼儿在升入大班后有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本学期在阅读教学中加入了看图讲述、故事表演、儿歌诵读、听说游戏等内容,这些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孩子的'视听觉,使孩子学习的兴趣大增,我班幼儿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变得爱说、爱唱、也爱大胆表现了。

在早期阅读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注重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和愉悦的教学氛围,坚持“教即为不教”的教学理念,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学习语言和识字。孩子喜欢阅读胜过纯粹的学校教育。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

中班教师心得体会 篇4

培训进入第六天,虽然身体上有些疲惫,但是这两天高潮迭起,各有特点的各位教授的讲座不仅仅带来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的引领,更多的留下了对于教学及今后的教学的思考。

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高峰教授所做的“基于互动的初中生物学实验、实践和活动”的专题讲座。

李教授为人谦和、治学严谨,他别出心裁的微课自我介绍、丰富的求学经历、显著的教学成果让听讲座的每位老师都很钦佩。关于初中生物教学,李教授着重诠释了“互动教学”的内涵,倡导多元目标的达成,强调开展模型教学,开发教学新资源,反对独白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互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对话关系、合作关系,而且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动中师生是相互影响,教学相长。

李教授充分运用生物教学课堂案例来解读“互动教学”,比如昆虫的虹吸式口器,李教授运用明代“公道杯”的原理巧妙制作简易模型,深刻直观的解释了虹吸式口器的原理,让人耳目一新。接下来一天的时间中不仅仅有公道杯还有良心壶、凤鸣壶、倒流壶,每一个都不是平白拿出来展示李教授的“人文素养”,虽然李教授一再强调自己的人文素养已经非常低了,不仅仅有实物,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往往会连接一个相关的小故事(与生活密切相关,很有可能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抑或是接上一个模型的展示,力求保证每一位听课者都能够听明白,并掌握,简单来看这也是一种套路,但是正是这种全天都在不断重复的套路,让我看到了一个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做教学的老师,可以说我今后的教学之路有了比较明确的前进方向或者努力的目标。再如讲解人的性别决定时,李教授以“抓乒乓球”活动,把生男生女问题、多胞胎问题轻松解决,活动过程中李教授信手拈来的发问,幽默生动的讲解让老师们折服。下午,又通过几乎全员参与的相对性状的差异以及用彩绳编织DNA模型的互动,更让人明白了广义的互动,开发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互动,让生物学课堂更生动!学生渴求丰富的知识,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更渴望生动的课堂、喜爱教师智慧的光芒!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带着本次培训的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汲取的专家的智慧,让自己的生物教学更科学、更具艺术性!

中班教师心得体会 篇5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中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对于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那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幼儿园的`工作以来,看到每一个忙碌的身影,和自己一次次的实践体会,使我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更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和爱护孩子们。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中班教师心得体会 篇6

今天的游戏中,我为小朋友准备了雪花积木,可是在游戏开始后不久,我就发现地上的雪花积木撒了好多,于是我在旁说了声:“宝宝们,积木掉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啊?”可是不知是因为宝宝们玩得太高兴了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也不想捡,宝宝们谁也没有去检。本来碰到类似情况,我总是会让小朋友把积木捡起来再玩。可是,我想,为什么孩子们非要我去说了,才肯捡呢,难道真的是我的常规工作没有做好吗?我在思考着,能不能想到一个孩子主动愿意去捡的方法呢?

这时,我看到了桌上的那个空筐,灵机一动,拿了筐说:“宝宝们,地上有这么多的蘑菇,我去采蘑菇了。”并捡起了一片雪花积木。这个方法真灵,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积木,抢着捡地上的积木。一会儿,就把地上捡的干干净净。在积木捡完后,有的宝宝说:“这是红的蘑菇,这是黄蘑菇”。然后他们把红的黄的各放在一边,开始把捡起来的雪花片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分别放在了两个筐里。而且嘴巴里还不时的说:“这边有好多的红蘑菇,这边有好多黄蘑菇。”分类进行完了之后,他们开始拼插雪花积木,整个游戏玩了很长时间,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只用了雪花积木和塑料篮子两样东西,但他们的兴趣始终浓厚,而且游戏也进行的有声有色。在游戏结束时,我问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他们齐声说“开心”,还一再要求我下次再玩“采蘑菇”的游戏。

我想,如果在开始时我以传统的方式“命令”小朋友们捡完了积木再玩,那么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对今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他们的模仿性强。我所采取的“采蘑菇”的游戏,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虽然到后来游戏的性质产生了变化,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仅有的篮子和雪花积木,使游戏进行得有声有色。这其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天的游戏也会失去兴趣。而2—3岁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