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2025/11/24教案

此篇文章《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出示以槐花盛开为背景的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槐乡五月》,走进作者用文字书写的美丽槐乡。[展示槐花的图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槐花的世界,为下面欣赏槐花奠定情感基调。]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小辫儿。”谁会读。[这段文字比较难读,借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2、这段话描写了槐花的什么特点?(多

白)学生直接说出多、白追问从哪些语句看出来;出现冷场,便启发从“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看出——,从“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条一条”看出——[以学定教,采取适合学生的方法,读懂这些语句表现了槐花既多又白的特点。]

3、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呢?“玉雕的圆球”是(远)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是(近)看。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槐花像什么?(瑞雪初降、玉雕的圆球、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把槐花写美的,为下面的美读打个伏笔。]

4、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来欣赏槐花。槐花还像什么呢?(像洁白的项链,像许多白蝴蝶凑在一起说悄悄话,像一串串白葡萄……)谁愿意用朗读来表现婀娜多姿的槐花。指名读。(配乐)齐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槐花盛开的美景。[欣赏图片时,学生被吸引住了,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喊出声来。“槐花还像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一个个灵动的句子。学生在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中齐读非常动情。]

5、把这么优美的句子记在脑海里。试着记一记。出示填空,学生借此尝试背诵。[本文要求背诵,我把这部分作为教会学生背诵方法的落脚点,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6、这么美的槐花引来了——点击课件(小蜜蜂和孩子们)。老师把这两句话改成了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听。自由读,读出诗的韵味。分组读,把劳动的喜悦写在脸上。[这两句话结构相似,节奏感强,先范读再自由读、分组读,让学生读出欢快的节奏。]

7、中午,桌上就摆出了——点击课件(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香气越来越(浓)。再读这三个词。作者还用了哪些含香的词语,在书中圈出来。(香喷喷、香气扑鼻、香海)还有个字不含香也写出了香。(浸)“浸”字典中的意思?(泡在水中)这里指槐乡泡在(香气中)。槐乡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香气,走在槐乡的小路上——;走在槐乡的田野里——。无论在槐乡的哪个地方都能闻到——,真是“浸在香海中了”。齐读,让我们也浸在香海中吧![读“清香、醇香、浓香”时,教师通过手高度的变化让学生学会读。圈出含“香”的词并理解:学生说“香气扑鼻”,教师用鼻子吸气,说:“太香了,直往我的鼻子里窜。”学生说“香海”,教师说:“这是香气的——”学生会接着说:“海洋。”含香的词写香,不含香的也写出了香。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理解了前者才能读懂后者。品读“浸”字,从字义入手,再联系上下文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课上感悟那样深刻,不太可能。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理解的方法,水到渠成后再来美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不要紧,槐乡的孩子会招待他的。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槐乡孩子招待小朋友的句子。[用文中的句子从槐花的美自然过渡到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

2、出示“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槐花饭。”哪个词写出槐乡孩子的特点?(好客)再轻声读读,从哪些词写出槐乡孩子的好客?为什么?“拉、请、美美地”品读。[先把这句话读成一个词“好客”,再细细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拉”写出槐乡孩子主动邀请;“请”槐乡孩子作为主人,非常懂礼貌;“美美地”槐乡孩子会竭尽所能,让客人满意。]

3、想吃哪种口味就给你做什么口味,引读“吃咸的——”“吃甜的——”。[这也是好客的表现,根据客人的需要来做槐花饭,很多学生容易忽视。]

4、槐乡孩子的好客还有哪儿写了?“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抓住“送”“外加”。[从这句中,学生对槐乡孩子的好客有了更深的体会:让外乡孩子享用槐花饭,走了还送一大包——,外加——。]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孩子除了招待客人尽地主之谊,自己也尽情地享受着。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小男孩——小女孩——)[看图说话,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初步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

2、同桌一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小姑娘、小小子动作的词读读。[同桌大都为一个男生,一个女生,更贴近文本。找词为下面的品词作铺垫。]

,(原创)《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与反思-

3、填空。填进(“别”“戴”“飘”)

和学生边说边做“别”“戴”的动作。为什么用“飘”呢?(第一自然段写到“槐乡浸在香海中了”,别着、戴着槐花的小姑娘就像一朵云飘在香海上。“飘”写出小姑娘的心情——)哪个小姑娘来读,展示自己的俊俏,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刚才看了图,再做一做,学生能理解“别”“戴”。而“飘”是关键,它能连起上下文,它能让我们读懂五月里小姑娘的快乐,进而读好这句话。]

4、小小子呢,他们才不管那么多,想吃就吃上一口。谁会表演小小子“朝嘴里塞进一把”。咱们班的小小子来读,加上动作。[表演时要注意是一只手拿槐花,另一只手做塞的动作,为了表现“塞进一把”还需塞时嘴巴张得很大,塞进去后嘴巴鼓鼓的。]

5、分角色读,把自己当成槐乡的小姑娘或小小子,可以加上动作,潇洒一回。[走进文本,置身于槐乡,感悟槐乡孩子的快乐。学生边读边做,俨然成了真正的槐乡孩子。]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根据板书小结)五月,又多又白的槐花香气四溢,槐乡孩子非常好客,小姑娘用槐花打扮自己,小小子吃槐花,所以说——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既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为突破“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一难点做好准备。]

六、填空

1、出示: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孩子( ),小姑娘(

),小小子( ),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也可以是自己想的,也可以不用这个格式。同桌讨论,指名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同桌讨论,起到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作用。]

七、作业

1、找橘乡、茶乡的文章读一读。

2、背诵课文。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德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尝过槐花蜜呀?在温暖的五月,让我们一道走进开满槐花的小山村,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做一回槐乡人,好吗?

2、你们认为什么地方才称得上槐乡?

3、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去领略一下槐乡的风光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检查生字:肩头挎走摆出瑞雪初降酿出顿时

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菜浇上蒜泥陈旧炒芝麻

2、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齐读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有的需要老师帮助解决,有的自己通过读课文,查工具书就可以理解

5、细读课文,小组交流,并汇报通过读书理解的问题。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最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把自己喜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三、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导入:五月是洋槐开花的季节,悠远恬静的小山村里,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飘溢,孩子们热情好客、纯朴可爱,这花和孩子汇成欢乐的海洋。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品读赏析沐浴槐香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沐浴槐香美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用“——”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圈画读书。

3、班级交流: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品味“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①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②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相机板书:多、白)

③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④小结:你看,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槐花可真多啊,一起来读读。

⑤过渡:谁愿意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2)品味“有的槐花抱在一起……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①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②边读边想象,把句子读美。

③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像什么?(示图片:玉雕的圆球、维吾尔姑娘的小辫儿)

④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我们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⑤指名交流(填空:我眼中的槐花像。)

(3)过渡:无论是远看槐花,还是近看槐花,槐花总是那样美。(板书:美)除了这些,槐花还美在哪里?

(4)出示“中午……都浸在香海中了。”

①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相机板书:香)哪些词语写出了槐花的香味?(相机点击:清香、醇香、浓香)

②读读这三个香

③(打乱顺序出示:醇香、清香、浓香)这样排列行不行?读读看。

④(三个香渐大出示)是啊,一个比一个香,一个比一个浓,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⑤(点击出示……)越来越香,香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到处都是香味,所以说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点出“浸”)闻起来可真舒服,来舒舒服服地读一读这几句话,让我们也能闻到香味,谁愿意来试试?

⑥指名朗读

(5)过渡:多美多香的槐花呀,瞧,把谁给引来了?(蜜蜂、孩子们)

①出示句子:“嗡嗡……满足”指名读

②“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小蜜蜂在说什么?

③一起再读读,感受一下诗一样的韵味。

④这香气扑鼻的槐花不仅引来了蜜蜂,也引来了孩子们,你看,孩子们跑来了……(示画面)“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你感受到什么?(笑乐)

(6)小结:槐花真美呀,难怪,一到五月,孩子们就要高兴地喊起来——五月,洋槐花开了!他们是多么的快乐!(板书:乐)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入到每一个人心里去,真是个飘香的季节(板书:飘香的季节)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槐花的美与香吧。

(7)过渡:槐花美,槐花香,走,我们去看看那被香气熏醉的孩子吧!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句

2、过渡:多香的槐花,多可爱的孩子啊!槐花不光美、香,还能做好吃的槐花饭,哪位厨师来介绍一下槐花饭怎么做?

3、真象个聪明能干的小厨师,说得我们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有机会你可一事实上要做给我们吃哦!

4、第二小节除了写槐花饭馋人,还写了什么?

5、用下列句式说话:槐乡的孩子真啊,你一走进槐乡,他们准会;你离开槐乡,他们还会。(相机板书:好客)

6、小结过渡:槐乡的香让人醉,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这绝美的风景,这甜甜的槐花蜜,还有这美味的槐花饭,真让人流连忘返。作者情不自禁地拿起摄像机拍下了孩子们玩乐的镜头。(出示图片)看,小姑娘和小小子们来了,瞧他们笑得都合不扰嘴了,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7、指名读,让学生在表演后评议通过表演者的神态动作语言是否体现槐乡孩子的热情。评议着再表演。

8、引读指导背诵

9、小结: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三)交流,精读第三段

过度:多热情的孩子呀!你瞧,他们来了,他们笑得合不拢嘴。(出图)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谁来说说小姑娘为什么这么高兴?

交流:槐花使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

(1)(出示句子)槐花让小姑娘更俊俏了……

赏“飘”。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人怎么会飘呢?作者写错了吧?谁来说服我?

(2)小姑娘漂亮了很高兴,小小子为什么也高兴?

学生用书中语言回答要读出感情槐花让小小子大饱口福。

大大咧咧的小小子生吃槐花确实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1、女同学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姑娘一样,用槐花装扮自己,变得更美(引读第二句)

2、男同学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小子,到槐树下大饱口福。(引读第三句)

小结: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槐花是我们槐乡孩子的宠物,它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也甜了我们的生活。

三、现在,我们明白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了吧?

(五)精读第四段

齐读最后一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四、小结课文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继续共同策划槐花节。

2、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三个句子,并说说理由。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槐乡五月》,苏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

教学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受槐乡孩子的淳朴可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槐乡五月》,我们被课文描述的美好意境所深深陶醉。大家还记得课文最后一小节的内容吗?

板书: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第一节,欣赏槐花之美,理解“飘香的季节”

1、师表情描述槐乡的美景。

2、学生轻读课文第一小节。

汇报交流感受。鼓励体会不同的感受。

3、细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槐花美和香的特点的?用笔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4、赏词析句感受槐花美。

(1)出示句子:“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指导朗读。

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呢?看画面想像描述。

(2)出示句子:“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指名读一读。

你喜欢读这句话吗?说说为什么喜欢?

(分行显示)一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一样的韵味。

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像这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创作。

小组派代表汇报创作的诗句。

5、小结: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真是满树白花遮望眼,接天香气荡天来。(板书)

6、齐读第一节,感受槐花飘香的美景。

三、学习第二、三小节,感受槐乡风情,理解“孩子的季节”。

1、学生自读课文2、3小节,读完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在槐乡你看到了什么?请选择一个最意思的镜头。

(1)(出示句子)槐花让小姑娘更俊俏了……

哪个同学也觉得这个镜头有意思?读一读。

作者写错了吧?人怎么会飘呢?

赏“飘”

(2)大大咧咧的小小子生吃槐花确实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你也觉得有趣吗?说说有趣在哪里?

(3)走进槐乡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句子读出来?

小结: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槐花是槐乡我们槐乡孩子的宠物,它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也甜了我们的生活。

四、策划槐花节,理解“游人的季节”。

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让我们陶醉,让我们产生了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的冲动。那么,就让我们和槐乡的孩子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

(可以写一份邀请书——五月请到槐乡来;为槐花节形象大使槐花仙子设计服;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设计欢迎标语。)

现场分小组设计欢迎标语。

交流汇报。

五、作业

课后继续共同策划槐花节。

六、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接 满

天 美 白 多 香 飘香的季节 树

香 白

气 花

荡 遮

天 好客 俊俏 口福 孩子的季节 望

来 眼

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一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教学本课,我试图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个性阅读,理解“飘香的季节”,赏槐花之美,品语言之诗韵

1、自主品味悟诗韵。对这样一篇诗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的方式各异。通过个性化的自主阅读,学生自行体会槐花多、白、香、美的特点,品位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读品诗境。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直接激发了孩子感情朗读的欲望。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让孩子静心朗读体味,让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诗的韵律和意境。

3、个性想像萌诗兴。“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其实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现槐花开放的远景和特写镜头,让孩子描述。孩子充满诗意的想像,是对槐花之美的再创造,是对课文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

4、个性创作表诗意。

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不仅带领学生细细咀嚼,读出滋味,而且启发引导学生尝试创造和表达。如教学中教师启发:“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像课文那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这一环节是对课文意境的进一步深化,是对课文内容的再度创造。

二、自主探索,领悟“孩子的季节”,悟童真之趣,感乡村之诗情

课文散发出槐乡独特的风韵,使人感受到悠远的槐乡文化。教学时,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走进槐乡,去观察,去感受。以“走进槐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统领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读读想想,圈圈画画,说说议议,攫取看到的最有意思的镜头进行汇报。“槐乡姑娘用槐花装扮自己,槐乡小小子大大咧咧生吃槐花,游客被槐香熏醉倒在树下”等等这些都成为槐乡独特的风景。槐乡孩子拉着游客吃槐花饭,临别赠送槐花酒等,都可以读出槐乡孩子的热情。

整个环节,学生选取怎样的镜头欣赏,感悟到怎样的风情,都由学生个体的经验和阅历决定,教学时给孩子充分大的空间,这样孩子的收获才是立体的、丰富的。

三、合作策划,凸显“游人的季节”,品文化之醇,感槐乡之诗境

当孩子们对槐乡的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乡村风情所陶醉时,策划槐花节的活动水到渠成,教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游人,带领孩子共同策划令人神往的槐花节。这个创意,由语文单科走向了综合,由课内走向了课外,邀请函、欢迎标语、广告词的设计,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培养了语文综合能力;对槐乡服饰、槐乡美食、槐乡习俗、槐乡地理环境等的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研究槐乡、热爱槐乡的情感,孩子们在对槐花节的策划中进一步品味槐乡文化之浓烈,感受槐乡意境之悠远。以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的探索,以一篇课文的学习带动一个课题的研究,这正是本课教学的更重要的意义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槐乡五月。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五月的槐乡留给你的印象吗?

同学们自由发言。相机板书:花:美香

3、是呀,五月的槐乡给作者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齐声朗读。

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4、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五月的槐乡吧!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每个人的心灵体验都会是独特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第一自然段。能谈谈你的感受吗?学生交流

1、我仿佛看见了槐花,槐花很美!哦。你是用眼睛看到的。请你来读。

还有谁也看见槐花的?

2、那就让我们先来看这句话。

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1)指名朗读。接着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具体说一说。

(2)有许多很美好的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阐述的,那么,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

(3)随机采访,请你谈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是呀,槐花不仅像初降的瑞雪那样白,还像初降的瑞雪那样多呢!读好这两个词: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5)他的朗读让很多人都陶醉了,谁还想试试?

(6)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3、槐花长得这么白这么旺,让我们禁不住想好好地看一看,你瞧!

出示槐花圆球图,请你来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指名读。你们欣赏到了什么?

(2)是呀,作者的这个“抱”字用得尤其得好,他用拟人的手法把花写活了,把花写得更美了!这是一种团结美!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是一种充满生命的美!谁愿意读一读这充满生命的美!

(反思:“抱”字的精妙都是我在陈述。说了这么多,我想学生也不一定就能体味到“抱”字的生动。教学中,如能抓住学生说的一个“挨”字,把“挤”和“抱”通过比较来体会,如“挤在一起”和“抱在一起”哪个更好?也许学生的体会能更深刻。)

(3)那么这时的槐花呢?出示槐花条状图。

能讲讲你看到的吗?

你们见过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吗?出示照片。你想说什么?

是呀,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可真多,一条一条地披散在肩头。难怪作者由(点击课件,出示图片)那一条一条挂满枝头的槐花联想到了——生: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反思:孩子是单纯的,他们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试教时,每当让学生欣赏到图片,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叫出来:“啊——哇——”可是,今天课堂上的孩子显得如此“理性”,面对精美的槐花图片,竟然能做到“正襟危坐”。)

(引读)在作者的眼中,那些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那些一条一条挂满枝头的槐花,近看如——。[

4、槐花美,同学的想象美,作者的文字更美,让我们一起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字。师生齐背。

出示填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5、刚才都是大家用眼睛看到的,还有用别的感受到的吗?指着板书说,槐花不仅很美,而且很香。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指名回答。

6、请你找找这个句子中带“香”字的词语。

(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

7、谁来读读这些词儿。清香醇香浓香指读。

老师发现这三个词读得一个比一个重,为什么呀?谁还愿意来读一读?一起来读。

8、这么多的香,难怪作者说“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里了。”

你能读懂“浸”这个字吗?槐乡到处都是槐花的香气。

是呀,一个“浸”字就写出了槐花的香味很浓很浓,弥漫在槐乡的角角落落。槐乡这么香,你们能读得让我们也浸到这片香海中吗?

齐读句子。

9、多美多香的槐花呀。这浓浓的香味把谁给招引来了?

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嗡嗡嗡……”小蜜蜂在说些什么呀?指名回答。

槐花开了,小蜜蜂能采花粉酿新蜜,现在你就是那些快乐的小蜜蜂,把你们的快乐告诉给大家吧!。

10、你还听到别的声音吗?。

出示:“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从孩子们“啪啪啪”的脚步声中,你又听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是呀,这么多的槐花足够他们玩,足够他们吃的,怪不得他们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槐项的孩子们也快把你们的喜悦告诉大家!

11、槐花真美呀,所以,每到五月,槐乡的孩子就会高兴地喊起来——(出示,学生齐读:五月,洋槐开花了。)

12、五月的槐乡,四处是树,满树是花,香气浸到了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一起来夸夸美丽的槐乡吧——(出示,学生齐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三、精读2、3自然段:

过渡:槐花的香气实在太浓了,我突然看见一位小朋友卧在槐树下,连家也不回了,怎么回事?指名回答。[

1、谁能来为大家表演——熏醉?指名表演。

那谁还能用出色的.朗读把大家都熏醉了?读好:熏醉傻乎乎

2、来到了美丽的槐乡,槐乡的孩子还会招待你尝尝槐花饭呢!

他是怎么招待你的?味道怎么样?(两种槐花饭的制作,一种是咸的,一种的甜的。)

看看吧。这就是用槐花作成的食品。

哎呀,老师发现你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快快让我们读一读吧!选择一种口味请你站起来读。

3、此时,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板书:热情好客

4、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远不止请你吃一顿槐花饭吧!

指名让学生介绍槐乡的孩子会送槐花和槐花新蜜。

5、你们真幸运呀!不仅看到了美景,还大饱了口福,得到了礼物,槐乡的孩子呢,不仅可以吃到盼了一年的槐花饭,还能用槐花来招待客人,他们多么快乐呀!

6、一定还有学生带上了照相机,你们一定想为热情好客的槐乡孩子照张相吧!

(1)想为槐乡小姑娘拍照。

(出示: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有一阵清香。)

更俊俏了,体现在哪里?

老师也在你的衣襟上别上花,你能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吗?很高兴,高兴得怎样。

是的,槐乡的小姑娘用花打扮自己,他们的心儿也是快乐的,高兴的,高兴地飘了起来。(点击:飘)

小姑娘们,五月,是你们的季节,快把你们的喜悦告诉大家吧,女生齐读。

(2)小小子们,你们快乐吗?为什么呀?

有口福,当然高兴。快把你们的快乐也告诉大家。男生齐读句子。

7、请大家注意这两的词:甜丝丝、香喷喷,课文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好几个,你能快速地把它们都找到吗?出示:白茫茫

喜盈盈傻乎乎白生生

你还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吗?指名回答。

8、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孩子可快乐了,小姑娘、小小子谁更快乐呢?让我们来比一比。男、女生赛读。

7、五月,可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出示: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学生齐读)

今天,我们感受了槐花的美,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由衷地赞美槐乡吧!

生:齐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四、总结课文:

1、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呢?[

2、现在就请同学们写上几句话来赞一赞五月的槐乡吧!

3、交流。评议。

4、五月,槐花漫山遍野、美丽无比、香飘万里,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他们打槐花、吃槐花饭,热情招待客人,用槐花装扮自己,是多么勤劳、好客、可爱呀!

5、真是花美、人更美,所以说,齐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六、板书:

花美, 香

槐乡五月

人更美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5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安排

第2课时(第1课时主要是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是从槐花与孩子这两部分来表达对五月的槐乡的赞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正值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出示,学生讲,教师板书槐花与孩子,学生齐读这句话。)。想不想跟随老师再次去五月的槐乡看一看?(想)

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提示学生坐端正)

二、欣赏槐花飘香

师:来到槐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出示,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觉得这里的槐花怎么样?(很多)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

师:能读出槐花的多吗?(指名两到三名学生读。)

师:槐花除了数量多,它的颜色还很(白)。是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似瑞雪初降,白茫茫等处看出来的。

师:真不错,能抓住关键的词句来体会,这个学习方法很好。能读出槐花的白吗?(学生读,教师评议后,再带领大家读。)

师:是的,槐乡的槐花是花多色白。(板书:花多色白)

师:你们看这些槐花,有的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出示图);有的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瓣儿。(出示图)

师:同学们两个句,老师觉得很有意思。句子中分别用了“像“和“如”。(出示像、如)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吗?(就是好像)

师:真聪明,作者把槐花比作了圆球和小瓣儿。这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像”与“如”在这里是比喻词,像这样的比喻词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刚刚学到的“似”就是的。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同样是槐花,为什么作者可以把它比作不同的事物呢?

生:因为花的姿态不同。

师:是的,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样子。还有呢?

生:他看的位置不同。

师:看的位置有近有远,有的看的是一朵,有的看的是一串。所以就比作了不同的事物。看来只要善于观察,敢于想象。槐花的姿态还远不至这些,你们会不会观察,(会)敢不敢想象。(敢)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看看这里的槐花都像什么?(学生想象说话,比如像鞭炮、像葡萄、像贝壳等。)

师:你的大胆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槐花的千姿百态(花形不一)。能响亮地读出这段话吗?(学生读句子)

师:读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开心、高兴)能带着这份心情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这次老师的要求可要提高了,不光要读得响亮,还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相信你能做到的。(学生再读课文)

师:读得真好,还有谁想读,(指名读,及时评议。)

师:(选一位读得好的学生)请你读读这段话。(出示:嗡嗡嗡……香海中了。)

师:槐花不仅花多色白、花形不一,还(很香),能找到文中描写花香的词语吗?(指名学生说。)

师:(出示“清香、醇香、浓香”。)同样是香,为什么要用三个不同的词,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吗?

生:清香是有一点儿香,醇香是(学生讲不出。)

师:是很难说出来,只能闻出来。

生:我觉得清香是有点儿香,浓香是香味十分浓。

师:是的,这是一种感觉,我们能感觉到它们香的程度不同就可以了。

师:(出示)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老师特别喜欢,猜猜看,哪一个?

生:浸。你猜出来了,说明你也喜欢这个字,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还有谁要来说?(学生说,只要合理就行。)

生:“浸”就是包围的意思。

师:这个字作者用得好,你们理解得更好,你们真会读书。整个槐乡都被槐花的香气包围住了,浸在香海中,真是心旷神怡,如痴如醉,谁来如痴如醉地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文,评议。)

师:读得真好,读出了槐花的芳香四溢,读出了槐花的香气扑鼻。五月,洋槐开花了,那么多,那么美,那么香,吸引蜜蜂来采蜜,吸引孩子摘槐花。

师:(出示嗡嗡嗡……满足)这两句话老师是这样排列的,你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这样排列很美。

师:很像一首诗,“嗡嗡嗡”对“啪啪啪”,“小蜜蜂”对“孩子们”,“白生生的槐花”对“喜盈盈的满足”。这两句话的节奏相同,读的时候要掌握好节奏。读有勇气来读读这首小诗。(生读,给予鼓励。)

师:孩子们跑来干什么?(采槐花)你们采过槐花没有?(没有)采槐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爬到槐树上才行。槐乡的孩子不光会采槐花,而且还能做出香喷喷的槐花饭。真是勤劳能干。(板书)

三、感受槐乡孩子

师:槐乡的孩子除了勤劳能干,还有哪些地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呢?请同学读读课文的'2、3小节。(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读得真是认真,仿佛自己就是槐乡的孩子了,谁来讲讲在洋槐开花的季节里,你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指名学生发言)

生:我请大家到家里作客。

师:说说你是怎样招待客人的。(生读相关课文)真是热情好客呀!(板书)

我们也来招待一下远到的客人。(出示填空,齐读)

师: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呢?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小小子又是怎么做的,小小子是当地的方言,其实就是小男孩儿。

师:请这位俊俏的小姑娘讲讲。(指名一女生回答)

师:这里为什么不用走,而用飘呢?(因为走得快,走得轻,所以用飘,说明心情快乐。)

师:再请这位可爱的小小子谈谈。(指名一男生回答)

师:“大大咧咧”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大大方方)

师:在五月的槐乡,姑娘们因为快乐,所以脚步变得轻快,小小子们因为快乐,所以大大咧咧,自由自在。槐乡的孩子是淳朴可爱的。(板书)让我们带着快乐、轻松的心情,一起读读这段话。(学生读文)

四、总结

师: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让人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最最淳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槐乡的景美人更美。难怪他会从心底里感叹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板书设计:

11 槐乡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不一 景美

花香味浓

勤劳能干

孩子 热情好客 人也美

淳朴可爱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习欣赏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3、体会槐乡五月独特的美景,感受槐乡孩子的活泼可爱、热情好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五分钟

1、 指名4位学生背诵

2、 评价,小结

二、导入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昨天,我们初步学习课文《槐乡五月》,(指读课题),课文最后这样说,引读:五月,是——是——,[板书:飘香的季节 孩子的季节],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再次去领略五月槐乡那特有的美丽。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五月的槐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

1、学生读,指名说 [板书:美 香…… ]

2、请同学们再去读读第一小节,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槐花的香、美的特点,并在相关语句后面注明,并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待会儿与大家一起交流。

3、学生自主读、学、划。

4、交流:

(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出示画面字幕)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山坡上,小溪边,都是槐树,槐花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大雪,景色壮观)。

还有所见略同的吗?

景美,你描绘得更美,你们喜欢这一句吗?指名读。喜欢的一起读。

去字幕:“槐乡的…似…”现在,你还会吗?试试看,练背,齐背。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

(出示画面,字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槐花很美,远看像玉雕的圆球,近看又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很漂亮,我喜欢。)

看画面,哪儿是远看,哪儿是近看?

引读:在作者眼里,槐花远看像……近看像……,这是作者的感受,在你眼里,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看画面想象一下?[白蝴蝶、玛瑙……]

听了大家的描述,这槐花真是美极了。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去字幕)让我们把画面永流脑海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还有谁喜欢的?(3个)指名读、齐读。

大家想一想,还有谁也会被槐花吸引来了呢?你能不能仿照这样的句子也来描述一下?(自由动脑,同桌练说,指名说)

(4)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出示画面,出字幕):你看,这一句后面有个省略号,你懂吗?(说明槐花饭香,并且有多种香味。)

那请大家想一想,槐花饭还会有哪些味道?

那就让一、二两组来读一读,感受槐花饭那浓浓的香味。(齐读。)这香味一个比一个浓,我的口水都要掉下来了。三、四两组也来感受一下。

不仅槐花饭香,就连风打的旋儿……(引读,齐读)

小结:此时的槐乡,四处都是树,满眼都是花,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槐花的芳香,人浮在香气里,香气也浸入每个人的心里。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过渡:这怎么不让每一位走进槐乡的人陶醉呢?找找书中那一句是说小朋友被陶醉了。(指名读)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真醉?(不是,是被花香熏醉了)齐读这一句。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的2、3小节,相信槐乡的孩子一定会给你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生自由读。说说在你的印象中槐乡的孩子是怎样的?

3、交流:

(1) 好客 [板书:好客]

第2自然段第2、5句,指名读

相机追问:槐花饭怎么做?怎么吃的?(指名说)槐花饭还很讲究吃法呢。

吃咸的……,吃甜的……。

是啊,这就是好客的槐乡孩子。

(2)俊俏

第3自然段第2句,说理由

导读:有了槐花的装扮,槐乡的小姑娘变得……衣襟上……发辫上……她们……[这句中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充分表现小女孩的欢快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找一找。

出示画面:是“飘”字,你找得真准,你能读好它吗?这一飘字,真有味道,飘出了小姑娘的.轻盈,欢快。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活泼可爱

第3自然段第3句,说理由

女孩子用白生生的槐花打扮自己;那小小子呢?

你能通过读把小小子大大咧咧吃槐花的样子表现出来吗?哪个小小子再来读一下?(指名读)

如果说,槐花使女孩子更俊俏了,小小子们大大咧咧地吃着槐花,你觉得更怎样了?(更活泼、可爱、虎头虎脑)[ 板书:活泼 可爱 ]

齐读:槐花使小姑娘更俊俏了。小小子更活泼可爱了。请女同学读描写小姑娘的部分,男同学读写小小子的部分。

小结:从你们的读书中,老师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槐乡孩子们那俊俏可爱的身影。所以说五月的槐乡真是——孩子们的季节(指板书说)

三 、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步入槐乡,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好客热情,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都让我们深深陶醉。作者肯定也陶醉了,所以,他才会在课文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五月,是——,是——。

2、槐乡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们。就要告别槐乡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答)

四、布置作业

师述:给大家留两个作业:

长期作业:槐乡美,我们的常州也美,我们的祖国处处山青水秀,到处有迷人的景色。作为常州市民的一员,你最想把哪处美景介绍给大家,请大家先思考,还可以实地去感受一下,周五下午的语文课我们来交流,并试着仿照这篇课文写一篇小作。

短期作业:(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背熟课文,签字

板书:

香 美 白 多…… 飘香的季节

22、槐乡五月

好客 俊俏 可爱…… 孩子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