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2025/11/24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句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生日愿望,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引导幼儿说一些祝愿朋友的话。

4、让幼儿体验过集体生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一块空白的墙面,作为幼儿的许愿墙。

课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日。

生日蛋糕一盒。

《生日快乐》的磁带,录音机,照相机。

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1、听歌曲《生日快乐》,引出课题。

音乐响起,师生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我们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唱这首歌曲?

2、幼儿讲述过生日的情景。

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你是什么时候过生日的?

你和谁一起过生日?在哪里过的?是怎样过的?心情怎么样?(请幼儿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收到过哪些生日礼物,是谁送的?

3、幼儿讲述生日愿望。

你希望下一个生日怎么过?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生日愿望)。

4、幼儿许愿。

你想实现你的.生日愿望吗?让我们到许愿墙旁来许个愿吧!

刚才你许了什么愿呢?能告诉我们吗?(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心愿)5、画生日愿望。

我们把这些愿望画下来,然后贴在许愿墙上,让所有知道的人都来祝愿你们早日实现这个愿望,好吗?

幼儿画生日愿望。(教师指导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请先画好的小朋友与身边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生日愿望。

请小朋友讲讲自己画的是什么生日愿望?(教师把幼儿的话贴在许愿墙上)想看看杨老师的生日愿望吗?(出示我的愿望卡)我画了一颗心,衷心地祝愿小朋友都能实现自己的生日愿望。

5、过集体生日,体验集体生日的快乐。

你们知道吗?这个月我们班有位小朋友生日了,她是谁呢?请这位小朋友上来,今天我们一起为xx小朋友过生日,好吗?

出示蛋糕,点蜡烛。我们应该对xx说些什么祝愿的话呢?(教师引导)xx心情怎么样?让我们把这开心一刻永远保留下来吧!(师生拍照留念)放《生日快乐》歌,师生一起唱。

师生一同享用蛋糕。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感官感受花园中的动植物特征

2、尝试用形容词描述在花园中的感受

活动准备:

图画书《花园里有什么》人手一本配乐散文(配套光盘)小图片,大色纸两张文字标记"看见的""看不见的"爱心标记

活动过程:

1、和幼儿讨论有关花园的经验

(1)散步的时候,在花园里发现了什么

(2)小朋友有的用眼睛看到了一些东西,有的用耳朵听到了一些声音,还发现了小花园的变化

(3)今天请大家一起看一本图书,看看书中的花园里究竟有什么

2、仔细阅读图书上的小花园,翻阅图书

(1)提问:花园里有什么?

(2)根据幼儿回答,将相应的小图片呈现在黑板上。完整欣赏配乐图画书内容。

提问:花园里有什么?(进一步补充答案)分类游戏,解读图书内容,在黑板上出示两张色纸,分别呈现文字,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俺是两个不同集合。

(操作提示:哪些是看得见的,哪些是看不见的,请大家根据听到的故事,把图片放到合适的位置)

(1)提问:(出示藏在泥土里的)这个为什么没有被看到呢?

小结:原来花园里很多东西藏了起来,有的要翻开表面才能看到。有的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有的.要耐心等待才能看到。比如藏在泥土里的,穿了隐身衣的。所以不是看不到,是不容易看到)

(2)提问:(出示花儿图片)那么,为什么香气看不到我们却能发现呢?

小结:原来"凉凉的微风"是看不见的,"花儿的香气"是看不见的,"虫儿的叫声"是看不见的,要用鼻子闻,耳朵听,眼睛看才能发现。嫩嫩的,淡淡的,凉凉的,痒痒的,这些形容词表达的意思就是眼睛看不到的

(3)提问:这个花园这么没,在这样的花园里玩,写这个故事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你看到了吗?你闻到了吗,听到了吗?

小结:原来用心才能感受到(出示爱心标记)花园多美呀,大自然多美呀,写这个故事的人,画这个故事的人,还有我们读故事的人心情都变好了。

3、静静地欣赏《花园里有什么》

过渡语: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心欣赏这个美好的故事吧幼儿边欣赏配乐故事,边自由欣赏图书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有序的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能和老师一起完成思维导图。

3.愿意根据书中线索进行合理的猜测和想象。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能和老师一起完成思维导图。

难点:幼儿愿意根据书中线索进行合理的猜测和想象。

活动准备

《神奇种子店》图书幼儿人手一册、小夹子、PPT、思维导图、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小猪表情变化图:画面激趣,引入主题。

1.游戏导入。教师:“来和我好朋友小猪一起玩表情变变变的游戏吧?”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表情变变变的游戏,引导幼儿发现小猪的几种表情特征。疑问、开心、吓坏、害怕

2.引入主题。教师:“今天发生了神奇的事情,让小猪的表情变来变去,我们一起来看看”引入主题。

二、流程式思维导图:初步阅读,理解内容。

1.集体阅读,发现小猪表情:疑惑

教师:“小猪在原野上发现了一家神奇的种子店(PPT),狗獾叔叔拿出了三种种子(PPT)。谁来说说这三种种子的样子”引导幼儿发现这三种种子的特征:白白的、圆圆的、五颜六色的。

2.自主阅读,发现小猪表情变化:开心—惊吓—害怕。

(1)教师:“白白的、圆圆的、五颜六色的,这三种神奇的种子分别会种出什么来呢?请你到书里仔细找找,”引导幼儿通过安静有序的阅读,在书里寻找关键信息,不要打开夹子夹住的页面。教师将幼儿阅读后的发现展示在思维导图的空白处。幼儿回答时,引导幼儿:“xx的种子种出了xx”“为什么白白的种子会种出雪人?”小结:“原来种子是什么样,种出来的东西就是什么样,他们有共同的特征。”

(2)教师:“哇好神奇哦,小猪刚开始觉得很开心,可是狗獾叔叔又给了他一个洞洞种子,会种出什么来呢?把小猪都给吓住了”(PPT)引导幼儿发现小猪表情从开心到惊吓的变化,并与书里种子种出蜜蜂的情节联系起来。(观看ppt,集体阅读,阅读送种子部分)“小猪会买种出蜜蜂的种子吗?小猪买走了雪人、气球种子,狗獾叔叔还送了它一个奇怪的种子”(PPT)

(3)教师:“小猪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再次阅读,取掉夹子往后翻页,发现小猪遇到了大灰狼后用种子种出雪人、气球和恐龙帮助自己逃脱的过程。“小猪碰到了谁?它用种子种出什么来帮助自己逃跑呢?”(PPT)

3.教师通过之前幼儿的回答将图片贴在相应的空白处,并小结:“哇,我们一起完成了一副思维导图,通过看这幅图,现在你知道小猪身上发生的故事了吗?这个故事还是一本好看的图书呢”教师与幼儿一起梳理思维导图,通过以小猪表情变化为线索,再次回顾书中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故事内容。

三、气泡式思维导图:梳理线索,大胆想象。

1.回顾关键信息。教师:“书里有哪些神奇的种子,种出了什么?”(PPT)引导幼儿根据书中信息,完成气泡式思维导图,教师进行补充。引导幼儿用:“xx的种子种出了xx”来回答。(PPT)

2.大胆想象。教师:“你还想种出什么神奇的东西来帮助小猪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填补思维导图的空白气泡处。

四、活动延伸。教师:“请你回家和爸妈一起记录下更多的想法”发放给幼儿操作卡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完成,将活动延伸到课堂外。

活动总结

作为一次思维导图在语言活动中的尝试,活动后我的反思与总结,紧紧围绕着:思维导图在活动中的运用是否有效?进行展开。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把我们大脑中的想法直观的呈现出来。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一直以来,思维导图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运用都非常的广泛。

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点,记录和总结所学内容。

而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用涂鸦、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思维导图则是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将抽象复杂的思维过程变成可看得见的颜色、线条、形状等等具体的再现画面,让孩子们学会分析、整理、总结。可是在语言活动中该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呢?我在设计本活动的时候一直考虑着两个问题:

一、在什么时候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常用于做计划、展示,但是语言活动的领域特点要求目标的侧重点要放在听说读等方面,特别是阅读活动,在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因此,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在理解绘本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就想到了,在阅读绘本的环节运用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的记录功能。可是该绘本自身的内容较多,狗獾叔叔有5种种子,每种种子特征不同,种出的果实也各有特色,后续对小猪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如果单纯以时间线索进行梳理做成思维导图,就会显得十分繁琐。因此,我想到了以小猪的表情变化为线索,来发现相应的故事情节,师幼一起完成思维导图。

在活动中可以看到,用小猪的表情引入让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阅读绘本去发现相应情节的积极性,幼儿阅读后,教师及时将幼儿发现的重点画面贴在相应的空白处,并将幼儿不易理解的画面,在集体阅读后也加入到思维导图中。就这样幼儿阅读后,思维导图也完成了,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幼儿发现—梳理—回顾—内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幼儿对绘本进行一次深度的理解,并能够大胆的表达出来,完成了本节课的活动重点。

二、呈现什么的类型的思维导图。

为了避免孩子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自己画思维导图,既有难度又偏离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在活动中设计思维导图的时候,首先就排除了用孩子们自己画图的方式制作思维导图,而是采用了在阅读的环节,用箭头建构框架、绘本中的原本图片填入空白的方式制作成流程式的思维导图,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并在幼儿已经了解了绘本内容之后,运用了气泡型的思维导图,让幼儿即可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了解它们一一对应的关系,又可在空白处大胆想象,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这两种类型的思维导图的运用相得益彰,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的“高效工具”的作用。

总的来说,在语言活动中加入思维导图的初步尝试还是有所成效,孩子们的表现也给了我更多的启发与思考,并将其运用到下一次的实践中。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传统童谣的特点,发现其结构规律。

2、在与同伴的游戏中记忆童谣,感受传统童谣的乐趣。

3、尝试集体续编童谣。

4、理解童谣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学习童谣,感受其特点。

尝试纺偏童谣。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娃娃拍手歌

1、教师:小朋友,老师请你们和我一起来玩娃娃拍手歌。

2、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娃娃拍手歌",边做动作,"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洗手帕。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爬大山。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娃娃写大字。你拍五,我拍五,我们大家来跳舞。

二、观察图片,初步了解新的学习内容

1、教师出示五幅图片,幼儿观察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有什么?它们有多少个?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动物,说出名称和它们的数量。)

2、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每幅图片上的内容。

教师:它们都在做什么事情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每幅图片上的内容?

(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教师巡回观察、倾听。)

3、集体交流、创编。

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到每幅图片的讨论中,用身体动作、相互讨论协商等方式帮助幼儿准确地表达每幅图的内容。

4、师生共同把五幅图片上的内容连贯起来编成童谣念一遍

三、初步学习游戏"拍花箩"

1、迁移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尝试编童谣教师:请小朋友试一试,我们用念拍手歌的方法来念这首童谣,在每一句前面加上"你拍一,我拍一",一直到"你拍五,我拍五"。

(引导幼儿自由尝试用拍手歌的方式念新童谣。)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念童谣,共同检验幼儿改编情况。

3、集体念童谣两遍教师:想想看,童谣怎样记得牢?

(引导幼儿知道童谣每段话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有点像,这样记起来比较容易。第一遍幼儿可以看图念,第二遍鼓励幼儿不看图念童谣。)

四、游戏:拍花箩

1、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玩拍花箩的游戏,其他幼儿一起念童谣。

2、幼儿两两结伴玩游戏教师:想一想在玩游戏的时候怎样才能玩得好?

(引导幼儿知道在玩的时候童谣可以念得慢一些,和拍手的速度要一致,而且两个人念童谣和拍手的速度也要一样才能玩得好。)

五、活动延伸

请你回到家把这首童谣教给爸爸、妈妈,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这首童谣继续编下去,一直编到十。

教学反思:

以前在课间也和孩子们玩过类似的游戏,如“两只小蜜蜂”,能念又能做的形式非常好,而《拍花箩》是我们中国的经典民间游戏,我想对于这样的`儿歌游戏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更具传承性,因为它甚至在没有材料的情况下,就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可不是吗?我们好动的小篆朋友也喜欢玩“拍花箩”游戏,为了能让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他使出了全身自我调节招数,和朋友拍手念儿歌时也能很好控制自己,遵守规则了。再来看看我们班平时难得张口说话的芸芸小朋友,她也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自如的和对面的好朋友积极念起了儿歌,也获得了同伴游戏、交流的快乐,变得开朗许多。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大狮子找朋友的经过,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真心相待。

2、乐于与同伴交往,并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马戏团里的大狮子》。

2、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幼儿有礼貌地交往、成为好朋友的事例。

活动过程:

1、师幼相互交流,引出话题:——“你有朋友吗?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2、教师出示图书,幼儿认读故事名称,了解主要内容:——“你看到一些什么?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看看议议,理解故事主要情节:——“狮子想了哪些办法来找朋友?”“小动物们愿意和狮子交朋友吗?为什么?”“狮子找到朋友以后,心里会怎么想?”

4、听赏录音故事,幼儿质疑:——“你还有什麽地方不明白?”“假如大狮子找你做朋友,你会怎么做?”

5、生活经验回忆,分享不同的感受:——“你会用哪些办法找到朋友?找到朋友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重点:

知道爱护文具,能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难点:

知道铅笔盒里文具对话的含义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铅笔盒里文具对话的含义。

2、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表演故事。

3、知道爱护文具,形成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

准备:

PPT幼儿用书铅笔盒及铅笔盒里的各种文具

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师:出示铅笔盒,小朋友你们能说说铅笔盒有什么用吗?到小学时要放哪些文具呢?铅笔盒能放这么多文具,真好,可是有一天,铅笔盒却变成了了医院,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听听故事《铅笔盒边医院》答案就会揭晓了。

二:分段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看PPT1教师讲述第一段提问:

(1)铅笔盒里有哪些文具?

(2)小男孩读一年级了,这些文具都想干什么?

(3)指下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4)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2、PPT2、3、4师讲述故事3、4段提问:

(1)铅笔盒里发生了什么事?

(2)铅笔为什么哭?你能用故事里的语言把铅笔与小刀的对话说出来嘛?

(3)小刀为什么把卷笔刀拉出来?结果怎样?(学说对话)

(4)橡皮和尺子为什么哭?是小刀的错吗?从哪些话中知道的?(学说对话)

(5)现在你知道文具盒为什么变医院了吗?文具做了什么决定?

小男孩不爱惜文具,文具也生气了,男孩上学会发生什么事呢

3、PPT4、5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男孩为什么哭?

(2)师结故事内容。提问:如果你是这个文具盒的主人,你会怎么做?

三、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一幼儿扮演小男孩几名幼儿扮演各种文具。其余幼儿和教师试讲旁白部分。

四、延伸活动

1、回家试讲故事,并能爱护自己的文具

2、美工P9"笔筒"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