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搭石教学设计

2025/11/26教案

此篇文章搭石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搭石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师:看老师板课题(生看师板课题)师:齐读课题生齐读: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你找得真准,注意不要添字,是“天气变凉”,你再读。 (生再读)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师:“挽”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1:脱鞋挽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生2:脱鞋挽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生3:脱鞋挽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挽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挽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挽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师:不错,这种渡小溪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生2:搭石一块接一块地铺在水里,我觉得很美。

师:你体会得很细腻。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相机板书)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生有的读xíng?,有的读háng?)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生:行(háng?)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生:一行(xíng?)人师:齐读两遍。 (生读)

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

(男生读一遍)

师:“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 (女生读一遍)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生3: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生5: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生:查了。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A外号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生:是“宽”的意思。

师:是吗?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生:就是很宽。

师(微笑地):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理解了吗?(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像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身临其境吧? (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全班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生再次融情朗读)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生:fúfúfú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生:左右结构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师:右边??生:一条犬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 (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生:不会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师:因为(指课件文字)??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师: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尊老爱幼

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生: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一道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五、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是啊,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生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生3: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 (生发挥想象想)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六、总结,预告下节课内容。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 (生齐说??心头)师:搭石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美?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美的呢?……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板书:

21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运用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句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

2、指名汇报,交流。

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4、教学并指导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体会搭石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5、齐读什么是搭石。

6、这些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搭石铺在水中,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7、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师相机板书)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什么样的风景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刘

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3—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四、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交流句一:“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齐读句一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2、从哪些词体会到美?

根据汇报课件打红三个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分男女生读词。

体会“协调有序”的节奏美:

师生合作读句子。

全班分成两组合作读。

汇报板块二:(“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姿态柔美”的意思。)

“绰绰有余”的“绰”又是什么意思?

(是“宽裕;富裕”)

再读读这两个词。边读边想象画面。

读了这两个词,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谈体会)

出示画面,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两个词?

(指名读)

(全班读)

(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指名朗读。

齐读。

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节奏美、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二、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随文学习“伏”字,齐读三遍。“伏”是什么意思?

指名上台演示伏的动作。相机理解“理所当然”的意思。

拓展说话,假如还有什么人来走搭石,谁总会怎么做?(出示课件)

再读课文描写家乡美景的自然段,再次去感受家乡的美。

三、交流两个比喻句,谈感受。

两个比喻句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结尾又借搭石来赞美家乡人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的优秀品质。

四、指导感情朗读全文。

五、总结。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板书设计:

6、搭石

景美

搭石 一道风景

人美

搭石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表演等语文训练手段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且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在这样一座美丽的小村子,搭石构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人们许多美的享受,这种美,有看得见的,也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5自然段,结合重点的词句去感受体会作者为我们展现出的美,从而把文章读得更好。

二、新授

1、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打开书,快速地浏览,用铅笔画一画“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美”。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通过学生找到重点词句“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负责任的美好品质。“早早地、唯独”可以看出家乡人很勤劳;

② 读的指导──对于能反映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要重读。

⑵ 同学们找到这一句话,屏幕出示此段落,找同学读一遍。

同学们都找的是这一句话,我们先来读一读。

⑶ 学生谈感受:

教师把谈过的词语区别颜色。

教师点评的语言:我看到了这样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⑷ 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眼前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有没有同学通过读把老人形象再现出来?注意你们做找到的重点词。

⑸ 同学练读。

(自己在下面读。)

⑹ 指读。

⑺ 这一自然段,除了这一句话,还有其他的词语能感受到美吗?──“早早、地、唯独”──勤劳,这也是一种美。

过渡:(板书──调整搭石)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了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体会词语“协调有序”感受家乡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② 想象“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什么样的画面,画里都有什么,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并且训练学生语言能力。

③ 配乐读出美感。

⑵ “协调有序”怎样的协调有序?象事先排练好了一样,是不是排练好了?(不是)可以看出,人们之间的和谐、有序。──和谐之美。板书──协调有序。

⑶ 为什么要这样“协调有序”呢?──因为走搭石的时候要“急走搭石慢过桥”。

⑷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工,一抹夕阳,照在河边的小溪,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和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

⑸ 练读。

⑹ 配乐,读出美感。

过渡:(板书──协调有序)家乡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画面,实实在在“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两个情景描写可以看出家乡人礼貌谦让的良好品质。

② 理解“理所当然”把谦让和尊老作为了一种习惯。

③ 表演情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⑵ 学生找美,谈感受:

谦让这也是一种美,尊敬老人也是一种美。

⑶ 学生找“理所当然”:

把“这”这指“互相谦让,背老人过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很自然,看来在那里礼貌谦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⑷ 演一演:

文中有两个情景,我们来演一演,演的时候要抓住文中提示的词语,把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演出来,可以合理地加上自己的想象演哪一组都可以。

屏幕出示两组情景:

① 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溪边……(在这里注意“招手示意”)

② 在溪边遇上老人……(在这里注意“伏下身子”)

⑸ 学生点评:

过渡:演得好不好?在我的家乡这种情景随处可见,谦虚礼让(板书)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所当然的事,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⑹ 读第4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⑴ 齐读第5自然段。

⑵ 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谈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⑶ 让我们包含深情地再来读一遍: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你们还有问题吗?

6、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

作者选取了家乡中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中。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

正如一位名人说的一样: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要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咀嚼回味的文章。但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课后老师留一个小练笔──(幻灯片出示)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搭石教学设计 篇4

今天,我上的《搭石》一课,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我的设计理念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能过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在读、找、画、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基本流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五、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搭石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2、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3、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

(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4、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搭石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从乡亲们摆放搭石、调整搭石的情景中体会人性美。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品悟词句、朗读感悟,体会搭石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同学们,站在这里跟大家谈话的是我—谭老师,来自禾云镇,禾苗青青,白云飘飘,那是我家乡的一道风景。第一次来到太平镇,看着你们亲切的面孔,感觉真好!能再加点微笑、加点掌声欢迎谭老师吗?谢谢!可爱的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一个平凡的小乡村。(幻灯片2:你注意到了……)

注意到这不起眼的搭石了吗?(点击)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读:21、搭石)围绕“搭石”,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板书:是什么怎么样)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认读生词

谴责 懒惰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间隔 联结 溪水猛涨 协调有序

平稳 平衡 俗语 汛期 俩人 伏下 山洪暴发 脱鞋 绾裤

(1)、开火车读有拼音的生词。(幻灯片3)

认识家乡的搭石,先合作,搬开这“生词石头”,第一个是……(“谴责”有一个近义词叫责什么?)第二个是……(做人不能懒惰,那就要……)(你发现这两个词怎样,观察真仔细!

第二行的每一个词中,都有多音字,多音字要结合词语意思去读。

好,把“生词火车”开起来,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读错了,小组里的同学要轻轻地给个提示,别让火车停下来。

(2)、齐读没有拼音的生词。(幻灯片4)

2、感知课文(幻灯片5)

(1)自主学习下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a、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b、用===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轻轻地打开书本103页,拿起笔来,开始吧!

(相机提示:文章的中心句,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它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交流汇报

a、找中心句:(幻灯片6 齐读第5节)

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这5个自然段里,哪一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b、理清脉络:

在前面的4个自然段中,围绕“搭石”分别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在小组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怎样交流呢?你可以一段一段地讲,每一个自然段围绕“搭石”写了什么,最好用几个字起个小标题来概括,例如什么搭石或者搭石怎样?如果说同样一个方面内容的自然段就可以合并起来。(板书:摆搭石走搭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板书:摆搭石)搭石是什么呢?怎样摆搭石呢?课文哪些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了?

1、自主学习(幻灯片7)请阅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

a、人们为什么要在小溪里摆放搭石?用—画出有关句子。

b、人们摆放搭石有哪些要求?用…画出有关词语。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δ、解决“为什么摆搭石”

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引导补充。相机理解: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脱鞋绾裤

启发感悟: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摆搭石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第一自然段中,第几句话具体描写了什么是搭石?(幻灯片8)

δ、解决“怎样摆放搭石”(学习第5句)

乡亲们摆放搭石有哪些要求呢?(板书:摆放)

品悟词句:你画了哪些词语?(结合找出的词语)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启发感悟:(幻灯片9结合插图)摆放搭石,要……要……要……要……,乡亲们摆放搭石可真够……?(板书:精心)

4、感情朗读

第一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为什么摆搭石,怎样摆搭石,写得清楚、具体,用词准确。

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呢?(抓住关键的词语,让人一听就知道怎样摆,能感受到搭石的有用,感受到人们的有心。)

为了给谭老师一个惊喜,自己先练一练。(自由练读)

有信心读好吗?把自己最拿手的一个句子,在小组里好好地读一读,听的同学要认真,给点建议。(小组演读)

谁有足够大的信心,在班上读自己读得最美的`一个句子呢?(指名读、评)

有了信心,有了方法,(点击)还有了音乐,一定会读得有感情,很享受的。请拿起书本,美美地读。(配乐齐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搭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看,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认为搭石就是……这句话写出了……(幻灯片10)

1、读第一句

没说一个“美”字,但美就藏在哪个词语里?你去过哪些地方欣赏美丽的风景?

美读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读出了美、感受到了赞叹……)

就这样一排搭石(指图)。它到底还藏着怎样的美呢?

2、自读自悟(幻灯片11)

请阅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谁做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找出有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

a、小组交流:

请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里交流。怎样交流呢?先读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然后说:这个句子写了谁做什么?我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

b、全班交流:

引导交流: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谁?他做什么?怎样做的?你感受到什么?

重点品读第4句:(幻灯片12)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写他调整搭石的动作词是……

课文还有哪些词语也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让你心里有些话很想说呢?

老人调整搭石可真…(板书:细心)

写得真生动、细致啊!谁来用朗读来赞扬他?(指名读,评价)

从字里行间,你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位老人…

只是老人才这样做吗?这样的人,让人敬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怎样才能读好这一句话呢?(边读边想想画面,想想老人他的心理、他的表情、他的动作是怎样的呢?你就怎样去读。)为了再给谭老师一个惊喜,自己先练练。(自由练读)

好,谁读书是最棒的,相信通过你的朗读,能把一位可爱可敬的老人带到我们的眼前!(指名评价)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享受着音乐的美,感受着乡亲们心灵的美。(配乐读)

五、小结升华,精读句子

1、精读句子(视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读书读得好,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这节课上,你读得够好了吗?有享受的感觉了吗?下面,在一、二两个自然段里,再挑选1到2个句子好好地读读,最好能背下来。读好了,就展示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提些建议。

2、课堂小结

课文从“摆搭石”和“走搭石”两个方面来写的。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两个自然段,(看板书)知道了搭石是人们精心摆放的,是人们细心调整的。这精心、细心其实就是乡亲们那颗怎样的心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齐读第5节)(板书:一心为他人着想)

乡亲们那颗美好的心灵就藏在了搭石的身上,作者借搭石传达了真挚的爱,赞美了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再读第5节)

3、留下悬念

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还有哪些美丽的画面,哪些动人的情景呢?下节课再学习、再欣赏。(幻灯片13)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一抄。

最后,谭老师想对同学们说: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会感受美的心灵。这样,就算在搭石这样不起眼的事物身上,你也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幻灯片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