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中班语言活动“最佳倾听者”。
2、愿意参加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咕咚》故事一则;语言游戏“老师说…”,幼儿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最佳倾听者”》。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加深难度——再加深难度——再加深难度——活动结束
活动过程:
一、听口令做动作,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发口令,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发口令的速度渐渐加快,动作出错的幼儿取消游戏资格,最后的幼儿为获胜者。
二、加深难度,听短句数相同的字
教师口述一短句,让幼儿数句中共出现几个“我”字。看哪位幼儿数得最正确。
三、再加深难度,听故事数相同的字
教师讲故事《咕咚》,让幼儿数故事中共出现了几个“咕咚”,看哪位幼儿数得最正确。
四、游戏“老师说……”
1、教师发出口令,口令中有“老师说”的幼儿照口令做相应的'动作,没有“老师说”的幼儿就保持原来的动作,看谁坚持到最后。
2、 游戏数次后,可请幼儿做发口令者,教师参与幼儿活动。(该游戏可请听课老师一起参与)
五、活动结束。
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感受故事中种子发芽出土的过程,欣赏作品的优美。
3、能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大胆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搜集一些种子放在自然角给幼儿观察。
2、课件准备:《各种各样的种子》实拍图4张;《一粒种子》故事图4张;《蚕豆种子解剖图》1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
——我们一起来几张种子的图片。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一样吗?同一种植物种子的形状一样吗?
二、交流发现。
1、请幼儿交流发现种子的秘密。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种子?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发现的种子的秘密。
2、引导幼儿观察蚕豆种子解剖图片,发现种子内部的秘密
——蚕豆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小结:种子外面包着一层种皮,种子里面有两个豆瓣,豆瓣上面还有胚芽和芽根,胚芽以后会长成植物的叶和茎,胚根以后会长成植物的根。
三、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一粒种子》,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师:种子醒来后觉得怎么样?它做了什么?它听到了什么声音?它在谁的.帮助下钻出了地面?
小结:种子醒过来觉得很舒服,就把身体挺一挺。他有点口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他听到了春风吹的声音。蚯蚓帮他松了土,是种子能快点钻出泥土。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里面哪句话?
四、自由表演
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故事《一粒种子》,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中的种子。
2、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与指导。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科学区:投放各种不同的种子(完整的、剥开的)以及放大镜,供幼儿继续观察。
2、家园共育:
请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身边花草树木的发芽过程。
附【故事】
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
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
“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不,外边亮得很。”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教学反思:
读书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活动。而有情感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范读有关文中的语句,实际效果很不错。我能感受到自己动情的朗读已打动了所有学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读的乐趣。
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篇3
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的:
1、理解儿歌主要内容。
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二、活动准备:
视频动画、情景创设(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歌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走独木桥”进入教室。
1、幼儿走独木桥入室,提问:独木桥什么样的?刚才走独木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发言,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二)听录音,把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
1、儿歌叫什么?有谁?
2、发生了什么事?
(三)欣赏动画,理解儿歌内容。
1、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并提问:两只羊走到独木桥中间,小白养和小黑羊说了什么?
2、两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让,后来怎样啦?为什么会这样?
3、你想对两只羊说些什么?
4、小结:小白羊和小黑羊没有互相谦让结果掉河里了,平时小朋友要怎样做到互相谦让呢?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带头饰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新的辅助教具——课件,课件的声形并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
2、 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 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 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 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 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 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 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有趣的西瓜皮 》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 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 讲述)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感受树的用途。
2.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树真好》插图5张、配乐散文音频。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导幼儿观察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这里有好大一棵树,你们猜谁会喜欢这棵树呢?
二、结合插图播放配乐散文,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散文《树真好》。
——散文中提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
三、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小鸟为什么觉得“树真好”呢?
——为什么在树荫下野餐,大家都吃得很香呢?树荫下我们还可以干什么?
——小猫为什么说“树真好”?
——小朋友为什么说“树真好”?我们可以跟树玩什么游戏呢?
四、结合图片,师幼共同朗诵散文。
——我们一起跟着好听的.音乐,来朗诵这篇散文《树真好》。
——树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呢?我们一起想一想,找一找吧。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搜集更多关于树木作用的信息。
2.尝试仿编散文《树真好》。
附【散文】
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做窝。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哼喳喳地叫。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就爬到树上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呀摇,摇呀摇。
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篇6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初步了解城市中各种不同用途的房子。
2.通过图片匹配等方式感知故事结构,积极想像,并用不同符号表示故事中各类不同的房子。
3.激发认识所居住房子、社区不同功能房子的兴趣,培养符号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关于城市各种房子的标志和特点的感性认识。
2.黑色照相馆房子、绿色邮政局房子、蓝色游泳馆房子、红色消防队房子、白色医院房子的图片、PPT课件。
3.小熊手偶1个,自制桌面教具。
4.语言录音。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一)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幼儿回忆关于房子的知识经验。
1.教师出示小熊手偶:有一只小熊,他从来没进过城,如果他到了城里会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小熊要去找奶奶的房子。你们谁愿意来告诉小熊,城里有些什么房子?这些房子是做什么的?
3.教师根据幼儿谈话内容,出示相应的房子图片。
(二)教师讲述故事后针对故事情节提问,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1.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幼儿欣赏故事。
2.师:妈妈告诉小熊城市里有哪些房子?小熊先跑到什么房子里去了?小熊为什么要跑出来?
3.师:他又跑到什么房子里去了呢?他请求大象伯伯把他寄到奶奶家。为什么要从邮寄他的木箱里出来呢?出来后到哪里了?
4.师:小熊嫌木箱太闷,就逃出来,然后掉到了游泳池里。小熊在游泳池里怎样了呢?然后他走进了什么房子?是谁把他送到了白房子医院里?
5.师:最后是谁帮助他想了什么办法才找到奶奶的?
6.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桌面教具上粘贴相应的房子图片。
(三)教师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城市中不同用途的房子,引导幼儿设计表示房子的符号。
1.教师帮助幼儿再次指认贴好的房子图片,并请幼儿说一说每一个房子的特征,如邮局、游泳馆、消防队以及医院。
2.幼儿分组,小组内分工,分别设计代表医院、邮局、消防队等不同房子的符号。
3.引导幼儿把房子符号粘贴在桌面教具上相应的房子旁边,学习正确匹配。
(四)教师再次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1.师:为什么大家说他是傻小熊呢?故事中傻小熊到哪些房子里了?
2.教师打乱房子图片的顺序,让幼儿根据故事发生顺序排列图片。
3.引导幼儿根据房子的.顺序设计序号,然后师幼一起讲述故事。
(五)、拓展幼儿经验,引导幼儿大胆想像,用不同符号表示不同功能的房子。
1.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房子?这些房子有什么特殊的作用?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2.幼儿介绍自己的符号设计并一起展览。
附故事:
一天,小熊的妈妈让小熊进城去看奶奶,妈妈千叮万嘱的说:“红房子是消防队,白房子是医院,蓝房子是游泳馆,绿房子是邮局,奶奶开花店是花房子。”
小熊为了不忘记就一边走一边念。呀!一块大石头把小熊给绊倒了,怎么办,白房子是什么?红房子又是什么……都记不住了。
它走进城里,五颜六色的房子都把它给弄糊涂了,它走进“邮局”一位阿姨说:“小朋友:‘你有什么东西要寄的吗?’对呀,我可以直接把我寄过去呀!于是小熊叫阿姨将自己寄走。可是木箱里太闷了,小熊实在呆不下去了,它钻了一个洞逃走了,它走进“游泳馆”于是它跃进水里,救命呀,海豹听见了急忙来救它。这下可好了,小熊发了高烧直走进“消防队”叔叔对它说:“哪儿起火了?”小熊指了指脑袋说:“这儿起火了。”长颈鹿二话不说打开水枪,小熊可受不了了,一下子晕倒了,长颈鹿这才明白过来,赶紧把小熊送进医院,给小熊的奶奶打电话,过了几分钟小熊的奶奶急匆匆的赶过来照顾小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