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舞蹈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舞蹈教学设计 篇1
目标:
1、学习压腿的辅助动作,及绷脚动作。2、拉伸幼儿的腿部韧带。准备:磁带。
过程:
1、复习站姿、手位练习及颈部动作。
2、学习新内容:1)、绷脚。要求:脚尖尽量向地面压,腿不能弯曲,像个“挖土机”。2)、 压腿:幼儿坐在地上,双腿并拢前伸,然后身体尽量去贴双腿。
要求:绷脚,直腿,上身不能拱起。
3、配乐练习。
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习新内容:波浪手
准备:磁带
过程:
1、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接纠正部分幼儿的错误动作。
2、学习新内容:波浪手
动作:以肩带动肘、腕稍屈,手指放松下垂,接着肩膀稍稍下压,肘、腕、指关节依次伸直至恻举。
要领:由肩部开始发力,使肘、腕、指关节由屈至伸,形成依次连贯的推动运动。
3、配乐练习
4、开胯练习:青蛙趴
目标:
1、复习手臂波浪。
2、学习劈叉
准备:磁带
过程:
1、开始部分:
1)活动关节——站立姿势及手位练习
1) 脚步练习
2、学习新内容: 劈叉
动作规格:两腿伸直完全至支撑地面,成一字形。
保护与帮助:1)、握住幼儿上举的手臂或肩部,帮助下滑成叉。
2)、在幼儿的臀部或髋关节处稍加力下压。
3、复习波浪手。
目标:
1、学习仰卧起坐。
2、复习劈叉。
准备:磁带
过程:
1、开始部分:
1)活动关节——站立姿势及手位练习
2)脚步练习
2、学习新内容:仰卧起坐
动作要领:身体平卧地上,两手上举贴地,上体收腹上立,成直角坐。
常见错误:屈膝,上体不直,借助两手向前挥力上立上体。
辅助练习动作:两手抱头,由同伴固定下肢做仰卧起坐。
3、复习劈叉
目标:
1、学习新动作“桥形”
2、复习压腿、波浪手及踢腿。
准备:磁带
过程:
1、开始部分:配乐练习“站立姿势、手位练习”,活动各关节。
2、学习新内容:桥形的辅助动作
1)动作规格:手与腿尽量靠近,两臂与两腿完全伸直。
2)肩、胸柔韧性练习:手握把杆直臂压肩、胸;背靠把杆两臂上举下腰。
3)保护与帮助:教师两手扶住幼儿腰、髋两侧。
3、复习压腿、波浪手及踢腿。
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压腿、波浪手、踢腿及桥形辅助动作练习。
2、继续感受体操的乐趣。
准备:
过程:
1、开始部分:活动各关节,头、颈、肩、腿,配乐练习。
2、复习
1)压腿:重点是要直腿
2)波浪手:重点是肩部发力,肘、腕、指关节由屈至伸,形成依次连贯的推动运动。
3)踢腿:重点是直腿,突然发力。
4)桥形辅助动作练习:仰卧在垫上,两手撑在头两侧,抬头,挺胸、髋,同时手臂推直,腿逐渐伸直,并缩短手与腿之间的'距离,成桥形。
目标:
1、学习压腿的辅助动作,及绷脚动作。
2、拉伸幼儿的腿部韧带。
准备:磁带
过程:
1、复习站姿、手位练习及颈部动作。
2、学习新内容:
1)、绷脚
要求:脚尖尽量向地面压,腿不能弯曲,像个“挖土机”。
2)、 压腿:幼儿坐在地上,双腿并拢前伸,然后身体尽量去贴双腿。
要求:绷脚,直腿,上身不能拱起。
3、配乐练习。
目标:
1、继续巩固正确的站姿,学习颈部动作。
2、学习手位动作五位手——八位手
3、学习踢腿
准备:磁带
过程:
1、复习站立姿势及手位练习,纠正部分幼儿的错误动作。
2、学习新内容:手位练习5——8位手
3、学习踢腿
动作要领:左脚尖放在右脚膝盖旁,向上踢出。三步一踢。
4、配乐练习
舞蹈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少儿舞蹈特点。简单的了解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其民族特点。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平常上课的情况描述少儿舞蹈的特点并能模仿所观看的简单的少儿舞蹈、藏族舞蹈动作。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3、能够在整个舞蹈课程学习中,体验舞蹈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合作学习的欢乐,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并喜欢上舞蹈热爱上舞蹈。教学重点:能完整表演藏族舞
二、教学难点
藏族舞中的颤膝、拉直臂及舞蹈中常要注意的节奏把握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那你们知道藏族吗?
师:藏族人民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四省和其他地区。
藏族聚居在高原,那里海拔较高,幅员辽阔,雪峰连绵,山峦起伏,风光神奇而壮美。藏族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准备教大家跳藏族舞,你们想学吗?
(二)组合学习
1、示范:先由老师给大家表演一支完整的藏族舞,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配上音乐)
2、教藏族舞的基本动作。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
(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三)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
1、颤膝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膝盖颤动,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2、退踏步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后撤半步,脚掌着地,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da拍支撑腿踏地,再动作腿踏地颤膝。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
(四)分组表演
(五)总结评价,给那些表现好的同学一些小奖励。
舞蹈教学设计 篇3
开发的背景和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浪潮的高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现在的家长,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不用管。他们已经完全转变了观念,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能力培养,修养培养,以及兴趣培养。所以,家长们都给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比如:舞蹈班,美术班,写字班,英语班等等。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学校专门为学生们提供了发挥才能,培养兴趣的机会,开设了舞蹈班。对于女孩子来说,气质是尤为重要的,不管以后是否能在舞蹈方面有成就,增加一下修养,参加这个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课程目标
1、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训练学生的肢体,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基本舞步。
3、在培训期间,能够学会至少三种舞蹈:健美操、民族舞、现代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舞蹈的快乐。
二、课程形式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针对爱好舞蹈的中学生,开设了“舞动奇迹”舞蹈班。
其理论依据与方法手段如下:
1、理论依据:全体学生强调自主合作交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切实重视所编学校课程的基础性、兴趣性、合作性、交流性。
2、方法手段:
第一:以自编教材为载体,开设一周一节的舞蹈班
第二:发挥学生的优势,也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根据学生特点灵活处理。
三、课程内容安排:
1、基本功练习
2、基本功练习
3、基本功练习
4、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5、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6、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7、健美操
8 、健美操
9、健美操
10、健美操
11、民族舞基本步练习
12、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
13、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
14、民族舞
15、民族舞
16、民族舞
17、现代舞
18、现代舞
19、现代舞
20、汇报演出
四、课程实施建议:
1、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舞蹈的魅力。
2、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新,以获得真情实感。
3、将肢体语言和艺术紧密的结合到一起。 4、师生共同合作,一切从学生出发。
五、课程评价
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以前更自信,能勇敢的在众人面前尽情的表演、表达自我,而具有艺术或体能天赋的学生,因此有较多的机会去尝试,所以更有机会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而不至于被埋没。不仅是学生得益,对教师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扩大了教师的视野,提供教师一个反省个人教育理念的机会,并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技巧,而且对学生的看法和对待学生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使人际沟通互动与自我反省能力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许多教师从心里形成了一种自我向上的需要,自我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仅看重教学这份工作,而且热切地想把这份工作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师生共同受益。
舞蹈教学设计 篇4
目标:
1、初步学会舞蹈,激发幼儿对跳舞的兴趣。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初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
准备:1、布置环境:小树林2、老虎头饰两个,音乐《两只老虎》。
活动指导:
一、幼儿学小鸟飞律动入室。
二、练声曲:师生问好,要求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
三、复习歌曲:小兔与狼,要求有表情地演唱,并大胆表演。
四、幼儿学习舞蹈:两只老虎1、欣赏音乐,学唱歌曲。
师:我们大家来听一首歌,看看你们有没有听过(播放歌曲)第一遍:幼儿听后,提问:这首歌里面唱到了谁?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第二遍:幼儿整首跟唱歌曲。
2、以情景"两只老虎在树林里跳舞"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小树林) 听说,这个树林里住着两只可爱的小老虎,我们来看看它们正在做什么?
(1)播放音乐,"两只老虎"在跳舞、(由两名教师表演)(2)幼儿欣赏后,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两只老虎在干什么呀?(它们在跳舞)它们是怎样跳的?(幼儿自由模仿动作)3、教师有表情地示范舞蹈、师:老师也来学一学小老虎跳舞,小朋友们先坐着看看伍老师学得像不像,好吗?
4、引导幼儿学习舞蹈、师:小朋友,老师跳得像不像啊?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那 你们要先学会一脚的本领,先看老师做一遍。
(1)教师示范基本动作--踵趾步。
(2)幼儿练习,重点指导幼儿左脚脚跟点地,右脚膝盖弯曲,上身挺直。
(3)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跟跳舞蹈动作。
(4)幼儿听音乐,有表情地完整跳一遍舞蹈。
(5)分弟弟妹妹请幼儿表演舞蹈。
(6)让幼儿邀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随音乐舞蹈。
五、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律动出室。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开火车把老虎送回家吧!
舞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
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A)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
教学重难点:
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耳触脚背。
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下面学习的舞蹈组合《大海啊,故乡》会让大家学习到舞蹈表演中如何运用呼吸。
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
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
训练步骤: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
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
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
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气息流畅。
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小结
今天学习的只是对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舞蹈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俄国19世纪古典舞剧音乐有所了解。
2、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舞剧对塑造人物性格、描绘景色,表现故事情节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一、场景(选自舞剧《天鹅湖》)
二、西班牙(选自舞剧《天鹅湖》)
三、那不勒斯舞(选自舞剧《天鹅湖》)
四、四小天鹅(选自舞剧《天鹅湖》
教材分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76年创作的,主部回幕舞剧取材于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
《场景》音乐选自剧《天鹅湖》第一幕的终场音乐也是第二幕的序曲音乐,这是贯穿全剧的天鹅的主题:忧伤动人、高贵庄重、乐队的全奏强弱表现了经“天鹅”在绝望中的呼救。
《西班牙舞》选自《天鹅湖》第三幕,此舞常由两对男女对舞或独奏,原是西班牙三拍子波列罗舞具有强烈的节奏和热烈的气氛。
《那不勒斯舞》是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的风俗舞全分两段,第一段轻快活泼,但又从容不迫,由小号独奏,后半段转入更加活泼的节奏,情绪热烈奔放,节奏紧凑。
《四小天鹅》是第二幕中四个小天鹅所跳的舞曲,乐曲为适当的快板,音乐形象活泼典雅,富有田园气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柴科夫斯基及以芭蕾舞剧《天鹅湖》为代表的俄国古典舞剧音乐有所了解。
2、通过欣赏感受舞剧音乐对塑造人物性格描绘景色及表达故事情节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讲故事导入:导入(略)以讲故事的方法讲述天鹅湖的故事情节教师采用提问方法,引导学生讲故事,最后老师补充完整(出示课题)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三、新课教学
1、简介舞剧及柴科夫斯基生平 2、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断
①《场景》音乐跟钢琴学唱主题听《场景》
a.情绪怎样?
b.为什么用慢音乐?
c.塑造一种天鹅什么样的形象?
②欣赏《西班牙舞》
a.西班牙舞曲有什么特点?
b.塑造一种什么样的人?
③欣赏《那不勒斯舞》
a.为什么用那不勒斯舞?
b.听主题 c.塑造王子什么样形象?
d.各个段落的情绪怎样?
④欣赏《四小天鹅》
a.请学生用钢琴弹奏
b.听看《小天鹅》 c.简介乐曲板书:天鹅形象(公主主题)
1、引导学生视唱主题:
2、听赏音乐及录像、
3、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或者老师用钢琴演奏《四小天鹅》,
5、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6、师生唱音乐主题熟悉音乐主题理解音乐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
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学生学习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轻松的教学与学的'目的。
四、创作: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首乐曲创作简单的节奏型或者简单的肢体动作。每首舞曲请1-2名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节奏或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五、小结:
1、什么是舞剧?
2、请你谈谈舞剧音乐的作用?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理性到听觉上对舞剧音乐有所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基本上能理解和领会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方法的师生活动和创作活动,达到了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学生的主体活动和创作活动,如果渗入到教学程序中的每个环节上,可能比将创作活动放到整个欣赏结束后更好。
②学生由于本节课的容量稍稍偏大,对四个舞曲的主题及结构未能深入探讨,这也是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