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2025/11/26教案

此篇文章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1

一、简介课文的由来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史书叫《史记》,它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在这部书里写了廉颇和蔺相如的系列故事,取名叫《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从此被

二、体会剧本的特点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背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全文都是描写人物的对话台词,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剧中的小括号交代说话的表情、动作等。

三、初读感知。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2、概括出两幕剧的小标题:将相不和、将相和。

四、感情朗读第一幕,并能分角色朗读。

1、读好的要求: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注意方括号背景的提示,小括号动作、神情的提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讨论廉颇是怎样侮辱蔺相如的?他还可能会怎样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蔺相如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3、想象:如果蔺相如寸步不让、针锋相对,那会是怎样的结果?

4、体会第一幕中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不同行为和不同性格特点、品质。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5、根据第一幕的内容,选用关联词语说话。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

6、学编对联:

(1)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

(2)相如有功升上卿,廉颇不服闹矛盾。将相不和

(3)宽容大度让廉颇,温文尔雅释韩勃。宽广襟怀

(4)争名夺利心不甘,处处侮辱挑事端。小人之心

(5)本领高强屡立战功人人夸,心胸狭窄争名夺利个个骂。实在可惜

(6)秦王侵犯仗势欺人,相如迎战寸步不让。针锋相对

(7)完璧归赵封大夫,渑池之会升上卿。汗马功劳

(8)出生入死做前卒,屡立战功封大将。英勇善战

(9)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颇保赵王。志同道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词语积累

刚正不阿能屈能伸爽直磊落心悦诚服甘拜下风翻然悔悟恍然大悟迷途知返知错能改浪子回头登门谢罪赔礼道歉负荆请罪弃旧图新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以理服人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大公无私一心为国赤胆忠心精忠报国以身许国忧国忧民碧血丹心

3、阅读《完壁归赵》、《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2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四、先学(比读书、比写字)

学生展开充分自学,读、说、想,教师巡视。

五、后教(更正比说话)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六、全课小结(比归纳)

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了解。

七、当堂训练(比完成作业)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 避让 要是……

宽恕我 过去的事别提了

背荆条 扔在一边

跪 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教学总结】

教学中,我把了解剧本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篇又是话剧,全文主要是人物对话,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这又联系到习作教学了。

课时,我从理解课题出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负荆请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谁请罪,为什么请罪?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本篇课文与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借机了解戏剧、剧本等相关知识。学习字词,提醒“廉”、“庸”的写法。词语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课中的许多词语都要学生查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指名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文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的,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思考说说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看出什么,学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诉学生,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课余,我还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认为不能什么都讲,这样不但时间不够,而且教师也讲得很累,应选择一个重点,组织学生训练,使学有所获。教学中,我觉得只有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是很糟糕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教师也不知学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学就会显得盲目。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语言、神情、动作,认识人物特点,了解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的品质,及廉颇知错能改、以大局为重的品质。

2、通过《史记》、《将相和》、词串、《公仪休拒收礼物》、《司马迁发愤写》等课内外资料的整合,帮助理解人物的特点,理解故事的内涵。

3、在把握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的自主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为学习语文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

1、韩勃不明白蔺相如“怕”廉颇的原因。

2、人物特点的理解。

课前准备:

个人博客。

一、揭题导入,了解剧本。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一起读课题。(读板书:负荆请罪)

2、师:请同学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的结构,想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有什么不一样?

交流总结:《公仪休拒收礼物》是独幕剧,而文章是多幕剧。有两幕。

二、明确方法,初读剧本。

1、师:剧本的阅读有讲究的。[出示《负荆请罪》]开头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方括号里介绍的'舞台布景、人物活动等,应以浏览与默读为主,不能出声朗读。而小括号里的语气、神情、动作等是帮助有感情地读出人物语言服务的,也不能读出声来。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快速阅读剧本。想一想,这两幕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请大家再快速阅读第二幕,看看从哪到哪,是直接写了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事。

(复制,发送到留言栏里)

三、品味语言,了解特点。

1、师:剧本是用来表演的。故事中出现了三个人物:(板书:蔺相如、廉颇、韩勃),主要人物是(蔺相如、廉颇)。这节课,我们先来演一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这一部分,想想你最想演谁?

生自主阅读,交流。

2、说说你为什么想演他。

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

廉颇:知错能改、顾全大局。

3、出示词串,辨析运用。

[师总结:许多诗词,积累时我们并一定理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们就慢慢领悟了,多阅读、多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4、请大家带着你们独到的理解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从哪里可以具体看出你准备饰演的这个人物具有这些特点。

5、品读交流。

表现廉颇特点的语言行为:

(1)负荆请罪、身为大将军。

(2)跪、抽、不肯起来。

(3)重点品味:老迈昏庸。

如果说他是老迈昏庸的,表现在哪?(快速阅读第一幕,交流处处侮辱、为难蔺相如)

如果说他并不老迈昏庸,从哪里看出来?(经人提醒

明白。出示廉颇的话,指导学生读好。并恰当地加上提示语)

别人是怎么提醒他的?交流后,引读第一幕中的蔺相如的话。

总结:这一文一武、一将一相,是秦国不敢侵犯赵国的保障。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护国啊!

表现蔺相如特点的语言行为:

(1)第一幕中的蔺相如的话。不难看出其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

出示“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与蔺相如的话进行对比。

(2)出示韩勃的话:“我真不明白……”你明白吗?快速浏览《将相和》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板书上再补上相关的词语:机智勇敢、有勇有谋、足智多谋等]

6、人物了解。

师:一位著名的演员说过:“一个演员要演好一个人物,必须深入研究这个人物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直到能够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演出人物的灵魂。”你们了解这两个人物的情况吗?请快速查阅你想了解的人物的资料,把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上传到人物介绍里,进行补充,让人物的资源更为丰富。(生操作),每一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交流。

生介绍。

师:通过这些资料的补充,你们觉得在表演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四、分角色朗读。

1、师: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2、指名读。

3、引导学生评议。

4、再指名读。

五、课外拓展

1、相信同学们演好这个剧本不成问题了。对于韩勃这个人物,只要也像研究蔺相如和廉颇一样去解读,一定会演好。

2、这个故事就出自于《史记》,出自于司马迁用了整整13年,几乎耗尽毕生心血、用生命写成的《史记》,这段故事在《史记》中是这样的记载的。

3、浏览,试着小声地读一读。

4、这小小的片段里就蕴含着这样生动、启发人的故事,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又是何等的震人心魄啊。(点出链接《史记》)

六、课后作业

1、一节课只能为你打开一个窗口,希望你们透过这个窗口,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

2、选择作业:

选择一:点击欣赏京剧《将相和》,并在博克里写一写自己对人物的认识或自己的感受。

选择二:点击课后作业,可以在作业本上完成,可以在网上直接提交。

(1)看到蔺相如,想到哪些词语:

看到廉颇,想到哪些词语:

(2)背诵并默写词串。

(3)自由合作,表演话剧,下节课比赛。

(4)建议读一读《史记》。

(推荐理由:以文本为入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适度的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丰满对人物的认识。)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5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miào)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由于机智勇敢,能言善辨,使和氏璧“完璧归赵”,挫败了秦王假意以城换璧的阴谋,而被赵王由门客直接封为上大(dà)夫。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miǎn)池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yán)席上,不畏秦王的强暴,当众羞辱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欲扩大势力,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与赵讲和。并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廉颇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一、初读感知

1、请你简要介绍一下书上125页插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各自是什么身份:

2、本文的形式挺特别,它是一篇历史小话剧的()。剧本的主体是人物的(),在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

在“{”中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的活动情况,而“()”中交代人物说话的()、()等。

3、“负荆请罪”从字面上来讲的意思是(),这个词常用来形容()。文中是()向()负荆请罪,请罪的原因是(),请罪的结果是()。

4、第一幕的主要内容是:

第二幕主要是讲:

一、细读品味

1、起初,韩勃认为蔺相如对廉颇是()字当头:(1)在大街上();

(2)该上朝时()。韩勃认为蔺相如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因为(),故而感到十分()。后来,韩勃却认为蔺相如做得对,这是因为他明白了()

2、第一幕主要塑造的是()这个人物形象:(1)对秦王,他();

而对廉颇,他却()。(2)他一不怕(),二不怕(),可就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

处处以()为重,不计较()的宽广胸怀。

3、在第二幕中,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1)廉颇在上门请求蔺相如宽恕自己时态度十分(),不仅(),还()。在进行自我批评时,他骂自己是(),还把自己()和()的事情一一袒露,这可见他为人()。明白犯了错误时,他完全不顾大将军的面子,以实际行动请罪,这种()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2)蔺相如()的风范在这一幕显得十分突出。当一再侮辱他的廉颇上门让他责打时,他先(),在(),三()。当廉颇数说自己的错误时,他以()一说了之。

4、蔺相如的心思用他在第一幕的话说就是(),意思是说()。

二、理解运用

请学习剧本的写法,给126-127页上未加“()”的人物对话添上

并在其中加上合适的动作、表情或语气等。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介绍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我们在阅读剧本时,首先要弄清剧本的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人物。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中的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府邸:指旧时高级官员的住所。

上卿:战国时,诸侯的高级长官称卿,分上中下三级。上卿的职位最高。

门客:古代寄宿于豪门贵族之家并为之服务的人,又称为食客。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唇枪舌战:嘴唇像枪,舌头似剑。形容辩论时言辞锋利,争辩激烈。

宽容大度: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能容事。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4)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什么意思?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表现。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三、精读剧本第一幕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4、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

蔺相如避让廉颇目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个课本剧,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外作业:

自由组合,排演这个小话剧。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

避让

要是……

宽恕我

过去的事别提了

背荆条

扔在一边

跪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 jing 读一读,读准字音。

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读一读。(强调后鼻音:荆、卿 前鼻音:蔺)

2、把生字带入课文中,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谁愿意来读读课文。(注意纠正)随机请同学来读课文。先请一个学生来读,接下来我会请听得最认真的学生接着朗读。

二、初读

1、通过预习,大家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它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随机请学生发言)

①开头写明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战国时代。

地点:蔺相如的府邸。

人物

蔺相如:赵国的上卿。

廉颇:赵国的大将军。

韩勃:蔺相如的门客。

读一读,结合课前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对:府邸、上卿门客的理解。老师相机介绍蔺相如、廉颇。

②分幕

a 哪一幕具体讲了“负荆请罪”的过程。学生回答:第二幕。

b 自己读读第二幕,能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吗?

负荆请罪字典中的理解: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受责罚。

大家知道荆条吗?长着很长的刺,刺上又分出小刺,秋天结果,象豆角一样,扁扁的。荆条在古代是一种刑具。使用粗荆条拧成,到隋朝时定为法定刑,以此击打部位是背、臀和腿。

文中是谁背着荆条去请罪啊?是廉颇。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读第一幕(负荆请罪的原因,什么原因)

③人物表情、动作

舞台布景、人物活动情况(交待事情发生的背景) 为什么韩勃会有这样一系列的变化呢?

a气愤地

那些词可以看出非常气愤的。(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b不满地

为什么这样怕事?

出示: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出示成语:毫不惧怕

针锋相对

唇枪舌剑

寸步不让

请把这些词语放到“想当年”中去理解,从想当年中,你想到了哪些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请学生来表演渑池之会的片断。

运用这些词来说说你体会到什么?秦王与蔺相如是唇枪舌剑,蔺相如是寸步不让,毫不惧怕。

如何读好?指名来读。提示:想当年还有什么样的情绪在里面?自豪的

指名再来读一读。

c不解地

指明读,不明白什么?

d若有所悟

如何理解?(好像有所领悟)一起来读读。

三、精读

过渡:特点

语言对话刻画人物

对,本课最多呈现的就是对话描写

1、让我们一起仔细地读读剧本触摸人物,走进故事走进蔺相如、廉颇。

出示:蔺相如是个()的人

廉颇是个()的人

读读课文,填一填。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要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从文章的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蔺相如

①深明大义 道理,什么道理?

从蔺相如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生分角色朗读

②宽容大度从课文中哪里体会到的?

2、指板书:

蔺相如:宽容大度礼让廉颇

廉 颇:幡然悔悟负荆请罪 ,为什么?

他们为什么会做到这样呢?因为他们都是很爱国的。板书: 一心为国(横批)

3、发现了吗,不知不觉中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你们也来试试。

一幅幅精彩绝妙的对联,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折射出同学们一朵朵智慧的火花,让我们在走进了廉颇、蔺相如之后,再去演一演,课后准备准备好吗?让我们期待下一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