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2025/11/27教案

此篇文章《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熟读并背诵四个字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向客人介绍学校情况,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景色,抓住景色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3.怎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习作。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学校平面示意图,电视机

教学课时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们读一读,背一背,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旭日东升:早晨的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形容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景象。

艳阳高照:明亮的太阳当空高照。

霞光万道:阳光穿透云雾射出的彩色光芒。

夕阳西下:傍晚的太阳从西边落下。

炊烟缭绕: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回环旋转。

二、教学诗歌《帐篷》

1.自由读,说一说有几小节,每小节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同学们把每小节的意思说了,想一想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家”指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同学们理解的不错。再说一说这些“建设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对。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建设者的艰苦创业,祖国的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的面貌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2.同桌或小组读一读,背一背。

三、板书设计

流动的住户 探索 修 架 盖

最早 荒凉变繁华

荒原野地人家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校平面示意图,请同学们说说对校园最熟悉的地方

老师引导:对校园的熟悉不能光是爱去,要细致观察那个地方的特点。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进一步引导:假如有一批客人来参观我们的学校,请你当导游,就要把最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重点介绍出来,这样留给大家印象才深刻。

二、介绍校园应该注意什么呢?请大家讨论讨论

1.同桌或小组讨论讨论。

2.每小组派代表发言。

第三课时

一、文题分析

请你以“早晨”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是一篇以写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文题要求写“早晨”的景色。可以写春、夏、秋、冬任意一天的早晨。

二、写作指导

1.早晨,人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早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做的事情也不一样,这需要仔细观察,留心周围的一切事物。

2.早晨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录像,(此时,老师可播放不同季节的两个早晨,激发同学的写作兴趣)然后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早晨”这篇习作可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发生在早晨的事情或某个场景,也可以写早晨的景色。

三、习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确定要写的内容,仔细观察。

2.在观察的基础上练习说话。

3.怎么说的就怎么写。

4.注意写出你对早晨的感受。

第四课时

学生动笔写草稿,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第五课时

作文讲评,修改作文

一、总评本次作文草稿情况。

作文得优的小朋友很多,其中这些同学的作文最优秀:

他们共同的优点是:

最突出的优点是

二、评评这些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评评这些作文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

1.指名读文,以优秀作文为主。学生听后自由评。

板书学生用得好的词:

2.指名读文,以进步作文为主。学生听后自由评,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问题所在。

三、小结作文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四、学生修改作文。

第六课时

誊写作文,老师巡视指导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读背古代格言,受到饮水思源和热爱环保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一球的优点,激发学生以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的热爱。

3、引导学生能身体力行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4、引导学生大胆想像未来世界的美好生活并写成作文。

二、教学重点

1、读背古代格言,受到饮水思源和热爱环保的教育。

2、通过积累运用三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

型:练习综合课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用“小黑板、图片”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37)

一、教学内容

1、读背古代格言,受到饮水思源和热爱环保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地球的优点,激发学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

星球的热爱。

二、教具准备

1、抄有格言的小黑板。

2、有关介绍地球知识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揭示教学任务。

完成“渎读背背”和“阅读”部分。

学习“读背”中的格言(出示小黑板)

l、自由读,解决生字新词。

稼穑(sè):种地。

2、再读格言,说说你对格言的初步了解。(生述,补充后师小结。)

第一句:每一次吃饭,都要想想种地之艰难;每一次穿衣,也都要想想纺织的辛苦。(之:的`。)

第二句:借土地的力量生长的物体有一定的数量,借人力成长的物体也有一定的限度,我们开采、利用这些物体时要把握一定的度,则经常可以开采利用;如果我们无节制地大量地开采利用,那么资源就慢慢减少,不能供给人们的需要了。

3、谈话,从中受到教育。

这是关于什么方面的格言?(第一句告诉我们农民劳作的辛苦,叫我们饮水时别忘了想想水源是谁开发的,即饮水要思源。第二句是告诉我们要爱惜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不要无休止、无节制地大肆开采,以致导致资源枯竭。让我们受到环保教育。)

4,指导读背。

完成“阅读”部分。

1、揭题,释:颂:赞美,歌颂。

2,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自学:你读通这一短文了吗?

字词:

窒(zhì)息:呼吸被阻而停止。也比喻事物受到阻碍得不到发展。

妥(tuǒ)善:合适,稳当。

乐土:快乐地生活的地方,文中指地球。

主要内容:

课文介绍了我们人类生存的星球的几个大优点,号召人们要好好保护地球这一美丽的家园。

4.结合课后思考题,再读短文。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地球优点资源,理解课文。

(1)气温变化冷热宜人。

(2)大气层中的氧的含量恰到好处。

(3)有一斜轴造成地球自转、公转,使地球有昼夜之分、四季交替现象,而且时间很适合人们的需要。

(4)有重力,让地球上的东西相对稳定。

(5)运转不停。

5.再读短文,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从中受到热爱地

球、热爱环保的教育。

(1)理解“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2)我们应当怎样为维护地球做努力?

小结.

从古到今,环保都是重要话题,我们应当尽我们所能为保护

地球做力所能及的事。

作业设计。

一.想一想应该怎样为环保出力。

.二、填空,回答问题.

1.每一(

),使(

)稼稿之艰难;每一(

),

则(

)纺织之辛苦。

(1)“食“‘衣”这里应作为———词来理解,意思是————。

(2)填入的词中,有一组近义词,它们是-----------。

2.“地力之生物有———,人力之成物有--------,取之有

度,用之有节,则常是;-----------————。

这句格言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

第二课时

(38)

一.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能身体力行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2.学会制订简单的计划。二.教具准备

1,有关人们为环保作贡献的图片或报道。

2,制订的计划范本一份。三.教学过程

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1.说说你觉得可以为环保出哪些力。

2.你为什么这样做?

师谈话引入。

对,我们生存的星球——地球很美丽,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将无处可去。同时它是那样的脆弱,很容易就被摧毁,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热爱地球的思想感情,要身体力行地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怎样保护环境”(板书题目)。先来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们为环保做了哪些事。(出示图片等)

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看法。

1.分小组讨论,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人做记录,讨论完后再派一人上来汇报。

2.小组汇报后,全班作总结性记录。

投影各小组的笔录和全班的笔记,选出认为比较有意义和切实符合我们身体力行的方案,再指导学生制订成计划。内容包括。(出示范本投影)

1.标题。(如:×××计划)

2.谈谈这么做的紧迫性和原因。

3.一一列出措施.

4.结尾处呼吁周围的人们共同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做贡献。

5.署上制订计划的人物名和日期。

小结.

1.表扬学生认识到环保的意义。

2、督促大家将自己制定的措施一一落实。

(六)练习设计:用几句话汇报一下自己最近为环保做了哪些事,还有什么打算?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任务。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部分内容。

二、学习“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1、谈话,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这学期以来我们所积累的关于讲学习的格言或成语吗?背一背。

(2)这些格言告诉我们什么?

2、揭示本课学习的格言,出示小黑板。

(1)指名读、正音。

(2)齐读格言。

3、自学格言,了解格言所包含的意义和道理。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格言展开讨论,弄清意思和包含的道理。

(2)汇报交流评点。

4、联系实际,说说这几条中你做到了哪几条?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打算怎么做?

5、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做学问的格言,背出来大家听听。

6、指导读、背文中格言。

三、完成“阅读”部分内容。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请大家仔细看图,准备用一、二句话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美丽景色。(板书:梅雨潭)

2、出示图,指导看图,初步感受梅雨潭的美。

3、汇报观看所得。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瀑布和潭的美。(注意有一定顺序)

4、图文对照,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美。

(1)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2)全班齐读,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读后联系学过的方法理解词义。

(3)自由读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课文介绍了哪两处景物?重点介绍哪一处?

B、画出你认为写得美丽语句读一读,准备感情朗读给大家听。

(4)汇报自学情况。

(5)指导感情读句,读文。

(6)选择喜爱的语句起立读。

四、小结

体会景美及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作业

1、摘抄短文中的优美词、句。

2、背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举办一次画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评画。

4、引导学生仿写写景作文,用自己的笔讴歌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口语交际”部分内容。

二、板题:评画

三、读题第二段,明确评画的依据

可以从以下评:

1、谁画得好,内容新,题目取得好。(可三者兼而有之,也可只有一项长处)

2、让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画画的经验。

四、根据要求展开评比

1、十人为一小组,先由每个成员介绍自己的画的取材、画的经过。

2、从每一小组中选出3~5幅较好的参加全班评比。

3、全班评比,从刚才的评比的画中评出10~15幅较好的画。要说出评选的依据。

五、请画得好的同学上前介绍自己画画的经验

六、小结

从这节课中你得到哪些收获。

七、作业

依据别人画画的`经验画出更好的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举办一次画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评画。

4、引导学生仿写写景作文,用自己的笔讴歌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示教学内容

完成“习作”部分内容。

二、读题、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本次作文是写景作文。

2、要求写你喜欢的景物。

3、仔细观察。

4、模仿《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写作方法。

三、练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写作方法。

1、总写景物特点。

2、按地点变化来写景物各部分特点。

3、总结:人们将把西沙群岛建设得更美。

四、出示看图,引导看图,确定写作对象。

1、出示课前准备的图片,指导按一定顺序看图。

2、从这几幅图中或你喜爱的其他景点中选一处来展开描写。

五、指导写作

1、列出小提纲(师指导):

(1)总写你最喜欢的景物是哪儿?你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特点。

(2)按地点变化抓住其中二~三处展开写,要将景物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写出来。并做到语句通顺、优美。

(3)结尾歌颂景物的美丽,或写出看了景物后的感受。

2、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举办一次画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评画。

4、引导学生仿写写景作文,用自己的笔讴歌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简介本单元学生作文完成情况

1、评好的地方。如

(1)文章结构如何。

(2)地点变换顺序的过渡自然吗?

(3)有没有较优美的语言词汇。

2、评不足之处。如:

(1)结构有欠缺:头尾部分和中间的地点变化不连贯。

(2)语句不够优美,有病句、错别字。

二、欣赏好的习作

1、投影好习作,读后评评作品好在哪。

2、从自己的习作中,找出闪光点,哪怕一个词,一个语句。读出来供大家欣赏。

三、指导修改习作

1、投影中、差习作,自由读。

2、找出文中不足之处和有毛病之处,并谈谈怎么修改。

3、再读读改好的习作。

4、模仿刚才的修改办法批改同桌习作,训练学生互批能力。

5、能在同桌的意见中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会修改习作。

四、作业

继续修改并抄正习作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4

训练要求

1、辅导学生熟读、背会《对子歌》。

2、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纸上谈兵》的故事,懂得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道理。

3、指导学生讲童话、演童话、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训练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对联。

2、收集童话故事,准备一些道具。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题:第一问回答原因抓住赵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的行为和骄傲自大的品性。第二问讲明赵括的表现及作战的结果,对应前面的判断。

第二题:各抒己见,谈出有新意、独特的感受。可以是从成语故事中明白的道理,也可以是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明白的道理。

5、把《纸上谈兵》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训练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欲望

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的氛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讲童话故事

指导学生注意事项:

1、对主人公的描述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尽可能地讲清楚,讲具体。

2、要注意抓住听众的心理,尽量把故事讲得完整,讲得生动。

3、学生分组讲故事。

4、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看哪一组的故事讲得精彩,并能说出为什么。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

四、把故事编成童话集。

五、把童话集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方案二:

教学目标 :

1、会读、背对仗工整的句子。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会编童话故事。

4、会制作新年礼物。

教学准备

阅读关于动物方面的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对读,理清每一句前后事物的关系。

例如:

天——地 雨——风

秋月白——晚霞红

……

3、在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4、集体交流,指名背诵。

5、分组背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二、完成“阅读”

1、正确流利的朗读短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中小男孩过河时的动作描写。(要求学生画出描写小男孩过河时动作的词语)

2、说说你是怎样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短文内容的。

3、自渎短文,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和爱动脑筋。

4、小组讨论,小男孩是用什么办法把水挑过河的?为什么大家都说他的办法

5、拓展活动。

(1)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爱动脑筋的事。

(2)你有更好的办法将水挑过河?

(任选一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6、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指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二、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这些童话故事中,那些小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童话就是把这些小动物写成会说话,有感情的人。

三、学生练习编写童话故事。

1、启发学生思路。通过和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发现素材。开阔思路。

2、让小组里说一说自己选择的小动物。说一说他们中间发生的.故事,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试着给这些小动物起个名字。

3、将想好的故事内容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交流写好的故事。

1、修改故事。

同桌交换提意见,个人修改。

2、先小组交流,推荐写得好的在班级交流。

二、实践活动。

1、准备活动

明确要求,准备好制成新年礼物的材料和制作工具。

2、活动指导。

引导学生想一想:新年到了,你会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什么样的礼物?

引导学生在写祝福的话的时候,应该写一些赞美、祝愿、鼓励方面的内容,不要写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话或不健康的内容。

3、在班级交流自己准备制作的礼物。

在交流制作过程时,要求学生把话连贯、说通顺,说清楚,让同学能明白。

另外:学生制作好了以后,可以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展览会,将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出,组织评委,评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鼓励。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

一、 背诵课外选句。

二、 阅读练习。

三、 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回忆诗歌,背诵。

1、 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望洞庭》。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5、 检查。

三、 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 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1、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

3、 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二、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 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宝

3、 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保护银杉吗?

4、 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第三课时

一、 介绍教师节的来历,教师职业的.伟大。

二、 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 分析图意。

1、 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 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

3、 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 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 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 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

从图意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

1.练习写读后感,知道什么是读后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确习作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结合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亲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曾经鼓励他、安慰过他的母亲却因患严重的肝病而离开了人间。文章赞美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母爱的伟大,母爱持无私。)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讨论弄清什么是读后感。

1、阅读《秋天的怀念》我们知道主要讲了什么,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为写读后感做准备。读后感是在读文章中产生的情感,写时要从所回忆的内容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2、讨论:

(1)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体会?

四、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讲评习作。

教学过程 :

一、讲评怎样修改:

1.根据下面要求讨论检查自己的习作。

(1)是否由读而产生感想。

(2)感受是否真实。

2、集体讨论修改一个学生习作。

二、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并抄写。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动手搞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2、写小论文,激发学生绘画、习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1、结合课内外所学的知识,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做好设计。

(1)可以制作、改进一些简单的工具、文具、玩具或工艺品。

(2)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生活中的不便之处,进行改进。

2、在家长或其他人的指导下完成制作。

二、进行写作: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成一篇文章。要求: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清楚。

(2)可以附上示意图,说明操作或使用方法。

2、分小组进行展示,全班交流。

三、评选小发明小发现优秀论文:

(1)发明实用,简单易行。

(2)文章写得清楚明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作业 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本单元生字词。

二、总结积累运用三的内容。

1、什么是读后感及写法。

2、如何写小发明论文。

三、学生作业 :

写一篇小发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