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5/11/27教案

此篇文章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3、通过熟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换角度审视问题。

4、积累阅读资料。

教学重点:

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什么问题?把你想到的问题和同桌交流。

板书课题:(两个农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两个农夫各自有怎样的盘算,结果如何?

3、你怎样看待这两个老农?

三、巩固课文

1、练讲故事指名讲故事。

2、小组内交流。

3、选出课文好的部分,全班交流。

四、讨论

组织讨论: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小组内交流:选出好的全班交流

五、写一写

根据讨论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分别给两个老农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读后拓展,模仿创编。

4、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二、教学方法:

1、读中感知诗的意思,读中感悟诗的情感。

2、品词析句,体会“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母爱”。

3、运用“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激励”“当堂检测、拓展延伸”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步骤:

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斗笠》,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后拓展,模仿创编,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2、检查预习,反馈情况(4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小组以对子的形式检查预习情况,并把检查结果填到表格中。

(学生检查,教师巡视)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0分钟)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好,接下来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完成之后,请组长来领取任务。

任务一: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1-3小节)

任务二: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4-5小节)

任务三: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四: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五:背诵你喜欢的一个小节。

任务六:仿写喜欢的小节。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组长领取任务后,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展示)

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开始吧!

4、全班展示,评价拓展(20分钟)

(品析词句的小组根据需要,展示的同时相机板书)

师:刚才,不论是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绘声绘色地品析,还是充满稚气的仿写,我都感到了那份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是啊,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所以,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还有一位每时每刻都牵挂我们的母亲。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敢挑战课堂检测吗?

5、课堂检测,巩固新知(5分钟)

(1)小组pk诵读诗歌(两组内相同号pk),结束后把检测评价写到黑板上。

(2)机动环节:学生点评(1-2名学生)

师:第( )小组的同学用团结和智慧夺取了本节课的冠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窃读记》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着“喜爱阅读”这一专题整合教材内容。其中,第一课《窃读记》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且生动传神的记叙文小故事。故事同蒙古国对一个小女孩如何窃读的描写,表现力她对知识的渴求,对图书的热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侧重培养的是阅读雨写作的能力,重点启发他们对稳重“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认知,以对其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字词部分相对淡化,以自学为主。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会认“窃”、“腋”、“呦”等七个生字、准确书写 “窃”、“炒”、“锅”等14个生字。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3、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感悟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难点:感悟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方法】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平时都在哪里读书?有没有人尝试过“窃读”?(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标出文中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知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自学生词新词。

自学检测:正音:目的地dì踮起脚尖diǎn暂时zàn

释义: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三、熟读课文、理清线索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2、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板书)

四、品读课文、深度感知

1、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课件演示句子)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

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件演示句子)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

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窃读记》节选(发放材料),写出读后感。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解释带点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3、填空:

课文以___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教学建议〗

1、学生自学,读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体会,抓住值得探究的问题点拨引导:

⑴ 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⑵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⑶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征的象征意义。

(3)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长城的威武壮观,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坚强意志、民族经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的顽强的意志。

重难点、关键

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长城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诗词,导入新课

1.教师将文中第一自然段以诗歌的方式出现,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2.教师指名反馈: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受?(祖国幅员辽阔、祖国山河壮丽、祖国物产丰富……)

3.教师导: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这首诗带我们到了哪些地方?(指名反馈: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鄂尔多斯戈壁、塔克拉玛干的沙滩、黄河故道、长江堤岸、长城)

4.教师:在这么多景色壮丽的地方,令作者魂牵梦绕的是——(学生齐答“长城)。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教师板书课题)

(以诗歌的形式将文中的段落作为序,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等特点,然后笔锋一转,自然地导入本课的重点——长城)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自渎提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1.读准、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认真阅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长城的情感。

4.讨论:长城象征着什么?

(尊重阅读课文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

三、集体反馈、突破重难点

(一)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2、教师进行必要地再强调。

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一起读一读。

(二)品读句子,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1、指名反馈文中直接描写长城的句子

我站立在宽阔的长城上,极目远眺: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1、指名反馈。这段语句中,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巨龙、勇士、巨人,这样形

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磅礴的气势)

2、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三)展示资料,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导:站在长城上,赛外呼啸着的风、城墙上的古战场遗迹、让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长城的机理以及悲壮的历史来,你们搜集了哪些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来。

2、学生自由地展示。

3、教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结合课文,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讨论,你们觉得长城象征着什么呢?(学生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

2、指导引导学生从下面的语句中去感悟。

“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爸爸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就会知道了!’我懵懂的童年,长城唤起了我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我们伟大祖国河山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是的,多么难忘啊,我体会到了父亲那句话的含义,而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顽强不屈、雄伟气魄的象征)

3.教师。

四、课堂

1、教师出示句子:“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

2、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语句。

3、指名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4、教师:同学们,长城雄伟壮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坚强不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奋发图强,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10*长城在我心中

雄伟壮观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

埋怨(mán mái )缝补(fèng féng )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十分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绕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根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根据提示分段。

(2)交流。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

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

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近些,再去看看吧。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

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

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学习这首诗。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叹,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句诗。

10、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一匹战马竟然可以让主人将生死托付给它,这是怎样一种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国演义》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这马浑身上下火红,只有四蹄雪白。人们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极言这匹马之神勇。但赤兔马在主人关羽死后,极度悲伤,数日不食而死。少年时候,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马对主人的忠诚所打动。那么你在课外阅读中,又有哪些马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拿出你的摘录笔记,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11、马是忠诚的,马是高贵的,马是将士最值得信任的伙伴。所以杜甫感叹——

12、杜甫还想对房兵曹说——(指名读)。

他想说什么?房兵曹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你知道吗?此时年仅29岁的杜甫更渴望骑上这样的骏马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后,再读最后一句,一定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谁来读?全班读。

13、诗歌的前两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神骏,诗歌的后两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灵感勃发,创作出了这幅形神兼备的“胡马”图。千年之后再读这首诗,我们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壮阔胸襟。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还原这副雄壮的“胡马图”,好吗?

14、自古以来,人们对马观察之微、刻画之细、感情之深,令人赞叹。人们还将马的印象延伸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课前,你又收集到哪些关于马的艺术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