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春》教学设计

2025/11/28教案

此篇文章《春》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春》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和初春的哪些特点。

2.体悟作者和读者对春天的感情,并能用文字表达。

3.熟练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文章优美文字的体悟。

2.引导学生写摹春天。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

1.体悟式、感受式,努力创设“平台”,进行“三维”训练。

2.多媒体一套、录音机一只。

3.采用“欣赏——读文——画图——说情——写春——拓展延伸”六个板块。

四、教学过程:

㈠课前欣赏(3-5分钟)

1.播放有春天画面的歌曲,让学生随意欣赏。

(创设情景平台,把学生情感渐引入课文)

2.教师借助画面内容,随季节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㈡朗读

1.美读:教师播放范读录音,多媒体配以画面、音乐。(再创情景平台,激发学生情感。)

2.赏读:由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最有感悟的一幅“图”,自由赏读。(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发学生已有资源)

㈢画图

1.请学生或上黑板、或在课台上描绘课文中任何一景、或一物。

2.比较图画与课文文字的`区别。

(直观与文字比较,利用学生资源,仔细体悟文字特点。)

㈣说情(让学生谈自己对课文、对春天的感悟)

1.说说你认为最优美的文字(可一段,也可一句),并说明理由(美的理由)。

(由粗到细,仔细品味,并加入学生有情感地朗读)

2.让学生谈谈古今文人对春天描绘的诗句。

第一步:背诵绘春诗句

第二步:(深层拓展,进一步开掘学生资源,激发兴趣)让学生说说古今诗人对春天不同感情的诗句。

㈤写春

1.请学生各自写一段你眼中的春天,你生活中的春天(写一景、写一物均可)

2.交流(由欣赏到实践,由感悟到感情认识)

㈥课外拓展(课外作业)

1.收集古人写春的诗句,不同的感情不同描写的诗句。(再次开发学生资源,努力拓展学生视野。)

2.写一篇《春》的短文。(深层体会,学以致用。)

《春》教学设计 篇2

近日读语文界的泰斗于漪老师教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教案,感触颇深。我不但被于漪老师精湛的教学设计所折服,更为她在三次教学后记中体现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她不愧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散文,也是中学教学的传统篇目。如何能教出散文的特色,完成教学目标,并每次教都教出新意,这是许多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的问题。于老师的课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教学过程设计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这一部分很能体现于漪老师的教学特色,那就是创设情境。于老师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的图画,引导学生想象春的意境。然后复习回忆古代诗人描写春的佳句,有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第二部分,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这一部分于老师让学生比较两点,一是诗对春的描写与散文对春的描写的不同,二是学生观察的春与作者描写的春有什么不同?我想这时的学生已经开始开动脑筋思考了。

第三部分,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这部分内容是机械读课文,是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要点。

第四部分,讲读体会。

这是教学的重点。于老师重点讲析本文在描写景物时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及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特点,边讲析边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背诵。正如于老师自己说的那样,讲析得有些过细,但对语言的品析,不如此做,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语言的`妙处。在对语言的品析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的写文是很有帮助的。于老师也说“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了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

第五部分,作业

1.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2.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由作业可以看出于老师教散文一是重视品析语言,一是学写。将学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教学的方向。

从于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于老师每一步的设计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在本课中于老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品析散文语言的能力,比较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应认真学习的。

在感受大师精彩的讲课后,我又读了她的三则教学后记。我的感受有两点。第一点:于老师每次教学后都对自己的教学认真总结,即使我们看来已经很完美的教案她也能给自己找出问题,这种善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没有坚持写课后记,写了也不够认真。不能及时总结自己,是提高不快的重要原因。第二点,于老师每次教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进,而不是沿用旧教案,吃老本。这种不断追求进步,力争教出新意来的作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永无止境,大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有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字词问题,大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初步体味了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请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希望朗读的同学在配乐中能再现作者的感情。

二、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学生朗读,然后评议。

三、回顾一下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

第三部分:颂春。

四、赏析第一部分:盼春

1.本段作用: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

2.找出关键词语,体会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盼、来、近――表达作者迫切而喜悦的心情。

五、赏析第二部分:绘春

1.第二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括轮廓。

2.作者如何总写春天的?

先总写:一切

后分写: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3、作者描绘了春天哪些景象?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4、春草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几方面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正面描写:

写长态:钻(表现生命力强)

写质地:嫩嫩的(鲜嫩)

软绵绵(柔软)

写色泽:绿绿的(浅绿)

写长势:满是的`(旺盛)

B、侧面描写:带给人们欢乐

C、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排比

5.春花有哪些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正面描写:

花朵多:赶趟儿、杂样儿、散

花色艳:红、粉、白

花味甜:

B、侧面描写:

蜜蜂:闹

蝴蝶:飞

C、虚实结合: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6.春风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A、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温暖柔和(不寒、抚摸)――触觉

清香扑鼻(泥草花香)――嗅觉

色彩明丽(繁花嫩叶)――视觉

和谐悦耳(鸟鸣、笛声、轻风流水)――听觉

B、播放音效,感受鸟鸣“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意境。

7、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几方面来的?

A、春雨特点:多而细密、滋润万物

B、正面描写: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紧密、闪光、细长)

状:斜织、薄烟(轻盈、迷蒙)

C、侧面描写:

景:叶绿草青、灯、人、房屋(滋润万物、气氛和平安静)

情:可别恼

D、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E、播放春雨音效,感受春雨特点。

8、前面描写的是自然景观,接着作者由景到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人们在春天里是以什么精神状态来迎春的。

颂扬了人们奋发向上、憧憬未来生活的精神风貌。(城乡、老小、舒活筋骨、抖搂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

六、赏析第三部分:颂春

1.三个比喻句,各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

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像青年:力(充满生机)

2.三句话各自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三个比喻句,点明了春天成长的过程,独立成段,强调了春天不同的成长过程。

七、总结:播放电视教材《春》,进入春的意境中,回顾全文内容。

八:作业:背诵全文。

《春》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会说象声词唰唰、沙沙、哗哗、喳喳,并念清读音。

2、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学会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春来了》儿歌插图;小雨、小风、小溪、小鸟gif动图;《春来了》儿歌音频;小鸟音效;春天事物实拍图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小鸟音效,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春天里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呢?

二、逐步播放动图,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图中的内容,引导幼儿说出象声词。

图上有什么?

小雨落下来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刮风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

小河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小鸟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三、师幼问答游戏,加深对象声词的印象。教师说:“风、雨、小河、小鸟。”幼儿答:“唰唰、沙沙、哗哗、喳喳。”

四、播放儿歌插图及音频《春来了》,幼儿学习儿歌。

1、播放完整儿歌音频。

2、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

五、出示春天相关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春天来了。

儿歌里的内容告诉我们谁来了?(春天来啦)

还有哪些事物也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六、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并表演。

1、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下雨、风吹、流水、鸟叫。

2、启发幼儿创编动作来表现唰唰、沙沙、哗哗、喳喳。

3、引导幼儿边朗诵儿歌边做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

4、请幼儿集体表演、小组表演、个别表演。

附【儿歌】

春来了

小雨小雨唰唰,

小风小风沙沙,

小河小河哗哗,

小鸟小鸟喳喳,

春天春天来啦!

《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方法,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教学用时:0.5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

2、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江南春

(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等。

3、(师) “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师)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然后抽读,齐读。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洒旗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三、理解诗意,感悟情

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教学设计 篇6

《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