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责任的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学生责任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学生责任的心得体会 篇1
一个国家能否永远强盛,一个民族能否长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就在于能否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因此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构建和谐主义社会以及大学生成为有用之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其实在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中,对个人责任更是非常看重的。“少年强,则中国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都充满了对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开始下滑的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短浅,有严重的个人功利主义倾向。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风气确实浓厚,但是他们中有不少人的学习目标和志向都过于短浅,只不过是为了找工作、考研究生或者出国,完全是以对个人出路的考虑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意识不到自己肩头还有更重大的社会责任。大学生中享受主义价值观飙升,部分大学生生活腐化堕落,崇尚名牌,生活标准已向白领看齐,更有些女大学生傍大款追求物质享受。加之另类网络校园文化十分流行,使得某些人沉迷于网络而丧失了学业。还有一些大学生则胸无大志,高歌“六十分万岁”,得过且过。更严重的是一些大学生不尊重生命,漠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致发生一些令人心痛的事情。
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观念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最好的途径就是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个人直接的道德需要和要求,使社会准则转化为个人准则,才能有发自内心的、自觉的道德行为,在履行责任时,才能形成正确的责任动机,增强履行责任的坚强意志,有效地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再次,学校要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如“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都是大学生磨炼意志、锻炼自己的重要方式。我们不仅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更要为营造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氛围付出努力,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唤起同学们对社会责任感更深刻的认识和实际行动。最后,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处说,拧紧滴水的水龙头,坚持不乱扔垃圾,给老年人、孕妇让座,礼貌待人,尊敬长辈等,这些都是责任感的体现。社会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做大英雄,只要我们能把自己身边的小事做好,社会就会和谐。
学生责任的心得体会 篇2
杨宗华老师给我们从宏观的理论知识讲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关于责任的重要性。他讲到“承担责任没有对错、没有被迫,只有选择,选择的路不同,结局将不同!”,是的!一个人只要活着你就有责任,一个组织只要你存在这个社会你就有责任!承担责任不是被迫的,而是你必须的选择,只是你选择的路不同那么最后的结果会有所不同。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永远都不要忘了你对于这个社会是有责任的,你需要他人给予你协助,同时别人也需要你的协助,你永远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于这个世界。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敢于承担责任,你才可能有所作为。责任越大,提升能力的空间才能越大,责任造就魅力,有魅力才能有吸引力,有吸引力才能有所成就!
听了杨宗华老师的讲解,让我对“责任”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责任”对于我们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责任是决定我们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个人没有竞争力,主要原因在于漠视责任,缺乏担当意识,没有以负责任的精神对待生活和工作。同样企业没有竞争力也是因为这个企业没有担负责任,没有给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创造有利的价值。佛语有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只有付出了你才能得到,人给出去的才是你自己的!老师还教导我们要学习许三多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我们的团队,不放弃我们的责任是一个人从平凡到卓越的核心动力。明天是未知的,只有今天才是你所拥有的,做些刻最好的你,!把你的生活和工作打理好,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服务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面对责任要努力找方法,而不是找籍口,成功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但只有成功者去做了!
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存动力,有了感恩你才能勇于承担责任!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我们的老板,感谢我们的朋友,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 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来对待这个世界,担当起自己的那份责任,那么我们对于这个社会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成就美好人生!
学生责任的心得体会 篇3
杨宗华老师给我们从宏观的理论知识讲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关于责任的重要性。他讲到“承担责任没有对错、没有被迫,只有选择,选择的路不同,结局将不同!”,是的!一个人只要活着你就有责任,一个组织只要你存在这个社会你就有责任!承担责任不是被迫的,而是你必须的选择,只是你选择的路不同那么最后的结果会有所不同。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永远都不要忘了你对于这个社会是有责任的,你需要他人给予你协助,同时别人也需要你的协助,你永远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于这个世界。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敢于承担责任,你才可能有所作为。责任越大,提升能力的空间才能越大,责任造就魅力,有魅力才能有吸引力,有吸引力才能有所成就!
听了杨宗华老师的讲解,让我对“责任”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责任”对于我们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责任是决定我们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个人没有竞争力,主要原因在于漠视责任,缺乏担当意识,没有以负责任的精神对待生活和工作。同样企业没有竞争力也是因为这个企业没有担负责任,没有给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创造有利的价值。佛语有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只有付出了你才能得到,人给出去的才是你自己的!老师还教导我们要学习许三多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我们的团队,不放弃我们的责任是一个人从平凡到卓越的核心动力。明天是未知的,只有今天才是你所拥有的,做些刻最好的你,!把你的生活和工作打理好,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服务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面对责任要努力找方法,而不是找籍口,成功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但只有成功者去做了!
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存动力,有了感恩你才能勇于承担责任!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我们的老板,感谢我们的朋友,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来对待这个世界,担当起自己的那份责任,那么我们对于这个社会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成就美好人生!
学生责任的心得体会 篇4
杨宗华老师给我们从宏观的理论知识讲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关于责任的重要性。他讲到“承担责任没有对错、没有被迫,只有选择,选择的路不同,结局将不同!”,是的!一个人只要活着你就有责任,一个组织只要你存在这个社会你就有责任!承担责任不是被迫的,而是你必须的选择,只是你选择的路不同那么最后的结果会有所不同。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永远都不要忘了你对于这个社会是有责任的,你需要他人给予你协助,同时别人也需要你的协助,你永远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于这个世界。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敢于承担责任,你才可能有所作为。责任越大,提升能力的空间才能越大,责任造就魅力,有魅力才能有吸引力,有吸引力才能有所成就!
听了杨宗华老师的讲解,让我对“责任”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责任”对于我们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责任是决定我们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个人没有竞争力,主要原因在于漠视责任,缺乏担当意识,没有以负责任的精神对待生活和工作。同样企业没有竞争力也是因为这个企业没有担负责任,没有给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创造有利的价值。佛语有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只有付出了你才能得到,人给出去的才是你自己的!老师还教导我们要学习许三多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我们的团队,不放弃我们的责任是一个人从平凡到卓越的核心动力。明天是未知的,只有今天才是你所拥有的,做些刻最好的你,!把你的生活和工作打理好,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服务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面对责任要努力找方法,而不是找籍口,成功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但只有成功者去做了!
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存动力,有了感恩你才能勇于承担责任!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我们的老板,感谢我们的朋友,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来对待这个世界,担当起自己的那份责任,那么我们对于这个社会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成就美好人生!
学生责任的心得体会 篇5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何,最好到她的大学里去看看”,说得真真是有道理啊!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国家文明的窗口。作为掌握了大量知识、初步形成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学生群体,他们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五四运动”开辟的一个新时代便是最好的证明。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不求有指点江山的激情,激扬文字的豪迈,但绝不会容忍不良思想的入侵,日常行为的出格。因此,廉洁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谈起廉洁教育,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只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事实上,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廉洁教育绝对不仅仅包括反腐倡廉,其内涵和外延都是非常广泛的。廉洁教育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道德规劝。‘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应该从娃娃就抓起。而作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学骄子更是有必要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因此,把廉洁教育深入开展到学校是非常重要的。
廉洁教育内涵如此广泛,短短一篇文章自然难以面面俱到。针对研究生的廉洁教育,可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学术问题。是的,学术日益严重,并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仔细想想,学术只是一个现象,其在思想实质上所反映的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我想从诚信和勤俭这两个方面来讲述一下个人愚见,因为我认为这两种素质似乎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恰恰又是最重要的。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那么,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用一句“诚信危机”来概括并不为过。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偿还助学贷款的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据湖南大学和中国勤工俭学在线网的一份调查显示,有3.5%的.贷款学生承认从不考虑还贷问题。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负责人表示大学生的拖欠贷款率已经高达20%。该负责人坦言,国家助学贷款迟迟难以推动。大学生信用状况是其中一个突出的因素。一个在新时期成长的大学生,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接受国家帮助的人,居然在顺利毕业之后,把贷款一事忘得干干净净,将诚信二字践踏得粉身碎骨。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和惋惜的事啊!悲哀的是,社会的栋梁竟做出如此行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试问,如果以这样的人才来接班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又怎能看见祖国发展的未来呢?惋惜的是,本应该是受人尊敬的天之骄子,却在金钱面前劣根尽显,人格将不再完整,这岂不叫人惋惜?
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的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
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守的生活准则。因为只有以诚待人,别人才会同样以诚相待。古语说“一诺千金”,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经营中,诚信都是最基本的准则。但是,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见利忘义,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置诚信与不顾。所以,我认为“八荣八耻”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可以说是切中了时弊,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青少年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社会各个单元都要坚持以诚为本,以诚立信。党和国家强调进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就是要坚持依法办学与以德治校并举。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
除了诚信,我们也应该倡导勤俭。
众所周知,勤俭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作为个人“修身”直到,犹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齐家”之宝,正如司马光所著《训俭示康》教育儿子司马康要勤俭节约;作为“治国”经验,有闻毛泽东教育党员干部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可见,勤俭的美德犹如甘露,能让贫瘠的土地盛开富有的鲜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硕果。
抗日战争时期,当美国作家斯诺来到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穿打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着土炕、20年穿一双黑皮鞋,朱德一辈子“术素浑如田舍翁”,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所拥有的一种伟大力量,断言这是“兴国之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来重视廉政建设。而后中央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又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
但是,看看我们的同学周围,奢侈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互相攀比、讲究吃穿;阳光明媚的大白天,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食堂里同学们没有吃完的食物可以倒好几桶……类似现象在我们校园里并不少见。显然,这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勤俭意识,认清时代责任。作为21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应该从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出发,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的理念,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意识。
除了责任意识的加强,勤俭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实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从我作起,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倡导使用循环用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推广办公电子化和资源变废为宝。
同时,还应该利用我们的所学所知,结合本专业技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伟大行动献计献策,增砖添瓦。
因此,我们要时时以一名优秀研究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美好的思想融入灵魂,让文明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为周围的人树立好的榜样,以此期待大学校园和谐氛围的不断形成。当一所所大学成为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处处飘扬,呈现一派勃勃生机之时,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指日可待
学生责任的心得体会 篇6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何,最好到她的大学里去看看”,说得真真是有道理啊!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国家文明的窗口。作为掌握了大量知识、初步形成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学生群体,他们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五四运动”开辟的一个新时代便是最好的证明。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不求有指点江山的激情,激扬文字的豪迈,但绝不会容忍不良思想的入侵,日常行为的出格。因此,廉洁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谈起廉洁教育,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只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事实上,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廉洁教育绝对不仅仅包括反腐倡廉,其内涵和外延都是非常广泛的。廉洁教育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道德规劝。 ‘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应该从娃娃就抓起。而作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学骄子更是有必要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因此,把廉洁教育深入开展到学校是非常重要的。
廉洁教育内涵如此广泛,短短一篇文章自然难以面面俱到。针对研究生的廉洁教育,可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学术问题。是的,学术日益严重,并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仔细想想,学术只是一个现象,其在思想实质上所反映的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我想从诚信和勤俭这两个方面来讲述一下个人愚见,因为我认为这两种素质似乎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恰恰又是最重要的。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那么,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用一句“诚信危机”来概括并不为过。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偿还助学贷款的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据湖南大学和中国勤工俭学在线网的一份调查显示,有3.5%的贷款学生承认从不考虑还贷问题。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负责人表示大学生的拖欠贷款率已经高达20%。该负责人坦言,国家助学贷款迟迟难以推动。大学生信用状况是其中一个突出的因素。一个在新时期成长的大学生,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接受国家帮助的人,居然在顺利毕业之后,把贷款一事忘得干干净净,将诚信二字践踏得粉身碎骨。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和惋惜的事啊!悲哀的是,社会的栋梁竟做出如此行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试问,如果以这样的人才来接班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又怎能看见祖国发展的未来呢?惋惜的是,本应该是受人尊敬的天之骄子,却在金钱面前劣根尽显,人格将不再完整,这岂不叫人惋惜?
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的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
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守的`生活准则。因为只有以诚待人,别人才会同样以诚相待。古语说“一诺千金”,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经营中,诚信都是最基本的准则。但是,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见利忘义,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置诚信与不顾。所以,我认为 “八荣八耻”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可以说是切中了时弊,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青少年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社会各个单元都要坚持以诚为本,以诚立信。党和国家强调进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就是要坚持依法办学与以德治校并举。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
除了诚信,我们也应该倡导勤俭。
众所周知,勤俭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作为个人“修身”直到,犹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齐家”之宝,正如司马光所著《训俭示康》教育儿子司马康要勤俭节约;作为“治国”经验,有闻毛泽东教育党员干部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可见,勤俭的美德犹如甘露,能让贫瘠的土地盛开富有的鲜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硕果。
抗日战争时期,当美国作家斯诺来到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穿打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着土炕、20年穿一双黑皮鞋,朱德一辈子“术素浑如田舍翁”,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所拥有的一种伟大力量,断言这是“兴国之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来重视廉政建设。而后中央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又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
但是,看看我们的同学周围,奢侈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互相攀比、讲究吃穿;阳光明媚的大白天,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食堂里同学们没有吃完的食物可以倒好几桶……类似现象在我们校园里并不少见。显然,这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勤俭意识,认清时代责任。作为21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应该从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出发,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的理念,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意识。
除了责任意识的加强,勤俭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实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从我作起,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倡导使用循环用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推广办公电子化和资源变废为宝。
同时,还应该利用我们的所学所知,结合本专业技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伟大行动献计献策,增砖添瓦。
因此,我们要时时以一名优秀研究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美好的思想融入灵魂,让文明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为周围的人树立好的榜样,以此期待大学校园和谐氛围的不断形成。当一所所大学成为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处处飘扬,呈现一派勃勃生机之时,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