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高中师德演讲稿

2025/04/17演讲稿

此篇文章高中师德演讲稿(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高中师德演讲稿 篇1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想,同样可以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有位古人告诉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上高三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患上了急性心肌炎,当我们看着她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用双肘支撑着讲台坚持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说:“现在正是你们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放下你们不管,等你们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老师的病自然就好了!”朴素的几句话,让很多同学都掉下了眼泪。这种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吗?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的周围或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位老师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生反映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授不上课、副教授少上课、提了职称减少课等等。虽然说这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同样也应唤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忧患意识。我们说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某些老师从所谓的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我们说,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在我校争创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征途中,一流的师德师风必将反映着我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更是哈理工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看到,正是广大教师的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铸就了哈理工56年的光辉历史,才谱写了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美丽华章,才可以让我们展望哈理工的宏伟蓝图!

尊敬的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以良好的师德擎起教育的蓝天!

高中师德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中国教育报》刊载过:北京十杰教师孙维刚被他的学生称为“思想和灵魂的导师,终生学习的楷模”。考入清华大学的王一在转为正式党员的汇报中谈到了中学的班主任孙维刚老师时说:“我们的心灵从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净化。大家热爱劳动,来自恩师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良好的修养,来自恩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来自恩师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大家艰苦朴素,来自恩师一年四季仅仅两套旧外衣。”王一汇报中还说:“虽然现在我不在孙老师身旁聆听他的教诲,但他的形象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尤其是当我打开录音机再次倾听我们最后一次班会录音时?”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 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我出身于教育世家,现在是一名乡镇中学的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首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面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天天面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第二,我们要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教师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个体,在那些复杂而难以取舍的道德冲突面前,有时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但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真正考验着我们的道德。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第三,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所谓德者,得也。教师师德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精神营养的植入。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不仅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而且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吧!

高中师德演讲稿 篇3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年复一年,我们迎来了一批批活泼可爱的“小不点”望着他们天真稚拙的样子,我由衷的喜爱,记得刚进入教师岗位时,每当孩子入园,哭闹不止,父母焦急万分时,我总是手忙脚乱的,孩子哭,家长急,我更急,而现在的我总能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思考,从容的去面对一切!

我一直努力的工作,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科研活动中。平时勤于收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学心得,在教育的园地里奉献着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诚,五年中我也在不断的成长起来,使自己在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我不忘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曾两次参加专业进修,为工作更好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我跟学生取得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心中充满感激。我要谢谢我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感到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快乐和对自己逐步建立的自信,是他们让我找到作为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支撑点,是他们给予了我很多关于教育的火花。同事们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我榜样的力量,是每次的经验交流,让我深深感到教师工作的重要。是工作,是实践,给我提供了研究的生命土壤!我会在不断的总结,探索,尝试中积累经验。

我欣喜整天徜徉于学生中间,望着一张张童稚的笑脸,听着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感受着心与心碰撞时的那份快乐,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曾经听一位学者说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越、最光荣的”。

带着对这一理念的憧憬,寒来暑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我喜欢这样一首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用爱撒播希望,用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便成了我无言的承诺。

弹指一挥,我在这块教育园地里辛勤的耕耘,默默的奉献着,本着对事业的衷心,对幼儿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我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让我与教师事业共风雨、共兼程,共成长!我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谢谢大家!

高中师德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今天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其次,我要感谢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和我一样选择了滨河高中,还有把责任担在肩上并一起为之奋斗的中层伙伴们。一个人该怎样对待这份事业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在滨河的所见所感同大家谈谈我的理解。

我认为在我们滨河人身上体现最明显的是:积极向上、公平正直、敬业奉献和无怨无悔的团队精神,拿焦校长的原话“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可称之为我们滨河人的生动写照。

这学期学校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焦校长给我们制定了整体思路和借鉴原则。董校长主抓这项工作,我们全体班子成员和教师都参与其中。从标语的选择到校徽的设计;从橱窗的设计到道旗的安装,都凝结了我们太多的汗水。特别是校徽设计经过了20余次的修改,其中让我感动的是王银萍老师为了学校校名的英语翻译亲自到我办公室给我提出两种不同的译法并认真的给我讲解。还有叶主任对橱窗文字的校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吴书记:第四块版面精英团队的汉语拼音拼错了,第七块赢字打错了,这个标点符号应该为顿号等等”。有时为了一点的改动老师们凌晨给我发信息,这种大家齐心协力关注学校发展,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最终我们的橱窗、标语、道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按期安装到位,为学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月是滨河高中的招生宣传月,作为宣传片录制的负责人,我从头到尾参与其中,也因此切身体会到了拍摄录制的艰辛。首先,写稿子赵主任熬了两个晚上,拿到初稿后班子成员进行讨论,修改,反复进行了8次才定下稿来,然后进行实景拍摄,在录制过程中常常为了捕捉一个精彩的镜头,有时反复7-8次。而参与拍摄的老师和学生也都毫无怨言、积极配合,记得拍摄27班集体宣誓镜头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当天温度35度多,连续拍摄上课、辅导。同学们奔波于教室和录播室之间,又过啦吃饭点,同学们又饥又渴,打不起精神,拍摄一次次不过,我就大声的示范给他们,用我的激情感染他们、带动他们,最后终于过关,在宣传片里精彩的展现出我们滨河师生,精神饱满,积极向上,精诚团结的风采。

完成了实景拍摄工作才进行了一半,后期制作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熬夜活。连续三天晚上盯守在电视台和编辑人员反复的校正字幕、声音、图片、视频等。记得宣传片定稿那天晚上,我正和剪辑人员讨论细节如何处理,忽然接到焦校长的询问电话,才发现已是深夜,等十二点多回到家,见妻儿已经熟睡,一时间内疚之情涌上心头:“每天5点起床去学校,回家却已夜深人静,虽然每天回家,但孩子已经很久没见过爸爸了。”

而转念我想到了滨河一个个同我一样早出晚归、默默奉献的同事:像赵主任今年48岁了,担任两班语文、班主任、年级部长和学校的教务工作、特色学校创建等等,经常是晚上10点30查完寝,班主任都走了,他还不放心,再上去查看一遍。11点了才骑上电动车悄悄的回家,第二天早上5点30他又准时到校并巡查各班情况,无冬历夏、风雨无阻,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新铁人”精神,这难道不是我们滨河高中教师最需要的精神么?亓主任今年52岁了,为了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一切,他总是微笑着、热情的为我们服务,不厌其烦、不辞劳苦。还有叶主任、徐主任、关主任、付主任、王主任。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精益求精、诲人不倦:他们在管理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他们从学校的大局出发,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勇于把责任担在肩上,站好每一班岗、值好每一个班,为师生营造了平安有序、和谐文明的工作学习环境。在此,我仅代表个人向不辞辛苦、全力奋战在滨河教育事业一线科任教师和班子成员,送上我诚挚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从5月18日—6月18日,我们学校重点工作是招生和迎接洛阳市课改特色学校验收。招生分三个阶段,首先,下乡宣传,我们分四个小组,四个校长亲自带队、中层全部参与,还抽调了王干强、张英豪、郭莺莺、康倩倩等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其中,他们顶着炎炎烈日、冒着倾盆大雨奔走于各个乡镇中心学校和重点学校,宣传我们学校、讲解我们的招生政策。第二阶段就是优秀学生逐一家访。我们下午5点半开完分工会后,左校长和关主任就迅速行动,连夜赶到白沙、豆村、叶村进行家访,等把优秀生全部家访完成,回来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还有刘祖乐、沈迎芳老师他们为了学校工作,积极投入到家访行动中去。为圆满完成第二阶段的招生工作做出来自己应有的贡献。最后、迎接家长和学生实地参观我们学校。先后有白元中心校,葛寨中心校,实验中学东校区,彭婆文正中学等1200余名师生和家长到我校实地参观查看。我们都给予热情的接待和详细的讲解,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可以高兴的告诉大家,我们学校20xx年招生情况良好。

忙完啦招生,忙监考。高招刚结束,洛阳市特色学校验收就迫在眉睫,9号返校上班,12号来验收。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仅有3天。而分给我的任务就是整个学校的课改宣传文化标语、六块版面和整理出版三本书《优秀教案集》、《优秀学案集》、《1311高效课堂模式》。当我接受任务时,大脑一片空白,韦校长看出了我的迟疑。他说“这件事交给你我放心,这三天你就盯好这三件事,相信你一定能把它办好”。走出韦校长办公室,来到教导处看到老师们都在埋头整理档案,有忙着建立网页的,有忙着整理标签的,有忙着打印装订的,有干的焦急而甩笔抱怨的`,空气异常的紧张、压抑、沉闷。面对桌子上堆满了如山的档案盒,赵主任一屁股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低头沉思。我知道他的压力比我还大,我轻轻的问“赵哥还没吃饭吧?我俩到外边走走,屡屡思绪”。一碗面条还没吃完,电话又响啦。转身我们各自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有句话我非常欣赏:“你真的很累吗?累就对了,因为苦、才是人生,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忍、才是历练,做、才是拥有!如果此时你感到自己很辛苦,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回首五月有太多的感动,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韦校长因为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感冒、着急、累的嗓子发炎话都说不出来,用手给我们比划着指导工作。

郭莺莺老师在六一儿童节那天还在下乡宣传招生,孩子对她说“妈妈,你好久没陪我过儿童节,我想让你今年陪我过一个儿童节”,但是她在犹豫片刻后却狠下心地拒绝了,没想到的是儿童节那天孩子竟然生病了,莺莺老师焦急地赶回家看望了孩子之后,下午立刻又返回学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赵志辉老师本来在教学岗位上勤恳踏实,有着优秀的表现,但因为学校后勤董志远老师、曹启龙老师代表学校下乡扶贫,后勤仅剩下石建勋老师一人,而他又是我们学校年龄最大,今年已经55岁了。在后勤最需要人的时候,赵志辉老师二话不说,立马转入后勤工作,修水管、换电棒、疏通下水道,不辞辛苦,不说脏累,任劳任怨。

还有石幸浩老师、远雪利老师、谢琳老师、严辉老师,他们都是担任着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同时还兼顾着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每天他们都要和学生斗智斗勇,直到学生都安静下来,将近半夜才能休息,而作为班主任,每天早上五点左右他们又要起床进班和学生一起晨读、跑操,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只有对滨河的热爱和满满的正能量。

相信除了上面我所讲的,还有更多我所不知道的令人感动的事情每天都在滨河发生,演绎着奉献与追求。

老师们,我们滨河高中要办好,需要一支具有优良传统和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卓越人才或是优秀教师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的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作风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个学校组建时,首任校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个学校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个学校的灵魂永在。

老师们,让我们带着对滨河精神的追求,厚德臻善、锐进创新、自强自立、致高致远,全身心投入到滨河的教育事业中吧!让我们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虚中乐善、至诚至真,明德务实、修身精业,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孩子们的未来;用自己的行动铸就滨河高中的师魂!

高中师德演讲稿 篇5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中国教育报》刊载过:北京十杰教师孙维刚被他的学生称为“思想和灵魂的导师,终生学习的楷模”。考入清华大学的王一在转为正式党员的汇报中谈到了中学的班主任孙维刚老师时说:“我们的心灵从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净化。大家热爱劳动,来自恩师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良好的修养,来自恩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来自恩师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大家艰苦朴素,来自恩师一年四季仅仅两套旧外衣?。”王一汇报中还说:“虽然现在我不在孙老师身旁聆听他的教诲,但他的形象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尤其是当我打开录音机再次倾听我们最后一次班会录音时?”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 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我出身于教育世家,现在是一名乡镇中学的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首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面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天天面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第二,我们要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教师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个体,在那些复杂而难以取舍的.道德冲突面前,有时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但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真正考验着我们的道德。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第三,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所谓德者,得也。教师师德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精神营养的植入。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不仅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而且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吧!

高中师德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今天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其次,我要感谢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和我一样选择了滨河高中,还有把责任担在肩上并一起为之奋斗的中层伙伴们。一个人该怎样对待这份事业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在滨河的所见所感同大家谈谈我的理解。

我认为在我们滨河人身上体现最明显的是:积极向上、公平正直、敬业奉献和无怨无悔的团队精神,拿焦校长的原话“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可称之为我们滨河人的生动写照。

这学期学校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焦校长给我们制定了整体思路和借鉴原则。董校长主抓这项工作,我们全体班子成员和教师都参与其中。从标语的选择到校徽的设计;从橱窗的设计到道旗的安装,都凝结了我们太多的汗水。特别是校徽设计经过了20余次的修改,其中让我感动的是王银萍老师为了学校校名的英语翻译亲自到我办公室给我提出两种不同的译法并认真的给我讲解。还有叶主任对橱窗文字的校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吴书记:第四块版面精英团队的汉语拼音拼错了,第七块赢字打错了,这个标点符号应该为顿号等等”。有时为了一点的改动老师们凌晨给我发信息,这种大家齐心协力关注学校发展,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最终我们的橱窗、标语、道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按期安装到位,为学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月是滨河高中的招生宣传月,作为宣传片录制的负责人,我从头到尾参与其中,也因此切身体会到了拍摄录制的艰辛。首先,写稿子赵主任熬了两个晚上,拿到初稿后班子成员进行讨论,修改,反复进行了8次才定下稿来,然后进行实景拍摄,在录制过程中常常为了捕捉一个精彩的镜头,有时反复7-8次。而参与拍摄的老师和学生也都毫无怨言、积极配合,记得拍摄27班集体宣誓镜头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当天温度35度多,连续拍摄上课、辅导。同学们奔波于教室和录播室之间,又过啦吃饭点,同学们又饥又渴,打不起精神,拍摄一次次不过,我就大声的示范给他们,用我的激情感染他们、带动他们,最后终于过关,在宣传片里精彩的展现出我们滨河师生,精神饱满,积极向上,精诚团结的风采。

完成了实景拍摄工作才进行了一半,后期制作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熬夜活。连续三天晚上盯守在电视台和编辑人员反复的校正字幕、声音、图片、视频等。记得宣传片定稿那天晚上,我正和剪辑人员讨论细节如何处理,忽然接到焦校长的询问电话,才发现已是深夜,等十二点多回到家,见妻儿已经熟睡,一时间内疚之情涌上心头:“每天5点起床去学校,回家却已夜深人静,虽然每天回家,但孩子已经很久没见过爸爸了。”

而转念我想到了滨河一个个同我一样早出晚归、默默奉献的同事:像赵主任今年48岁了,担任两班语文、班主任、年级部长和学校的教务工作、特色学校创建等等,经常是晚上10点30查完寝,班主任都走了,他还不放心,再上去查看一遍。11点了才骑上电动车悄悄的回家,第二天早上5点30他又准时到校并巡查各班情况,无冬历夏、风雨无阻,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新铁人”精神,这难道不是我们滨河高中教师最需要的精神么?亓主任今年52岁了,为了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一切,他总是微笑着、热情的为我们服务,不厌其烦、不辞劳苦。还有叶主任、徐主任、关主任、付主任、王主任。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精益求精、诲人不倦:他们在管理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他们从学校的大局出发,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勇于把责任担在肩上,站好每一班岗、值好每一个班,为师生营造了平安有序、和谐文明的工作学习环境。在此,我仅代表个人向不辞辛苦、全力奋战在滨河教育事业一线科任教师和班子成员,送上我诚挚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从5月18日—6月18日,我们学校重点工作是招生和迎接洛阳市课改特色学校验收。招生分三个阶段,首先,下乡宣传,我们分四个小组,四个校长亲自带队、中层全部参与,还抽调了王干强、张英豪、郭莺莺、康倩倩等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其中,他们顶着炎炎烈日、冒着倾盆大雨奔走于各个乡镇中心学校和重点学校,宣传我们学校、讲解我们的招生政策。第二阶段就是优秀学生逐一家访。我们下午5点半开完分工会后,左校长和关主任就迅速行动,连夜赶到白沙、豆村、叶村进行家访,等把优秀生全部家访完成,回来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还有刘祖乐、沈迎芳老师他们为了学校工作,积极投入到家访行动中去。为圆满完成第二阶段的招生工作做出来自己应有的贡献。最后、迎接家长和学生实地参观我们学校。先后有白元中心校,葛寨中心校,实验中学东校区,彭婆文正中学等1200余名师生和家长到我校实地参观查看。我们都给予热情的接待和详细的讲解,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可以高兴的告诉大家,我们学校2017年招生情况良好。

忙完啦招生,忙监考。高招刚结束,洛阳市特色学校验收就迫在眉睫,9号返校上班,12号来验收。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仅有3天。而分给我的任务就是整个学校的课改宣传文化标语、六块版面和整理出版三本书《优秀教案集》、《优秀学案集》、《1311高效课堂模式》。当我接受任务时,大脑一片空白,韦校长看出了我的迟疑。他说“这件事交给你我放心,这三天你就盯好这三件事,相信你一定能把它办好”。走出韦校长办公室,来到教导处看到老师们都在埋头整理档案,有忙着建立网页的,有忙着整理标签的,有忙着打印装订的,有干的焦急而甩笔抱怨的,空气异常的紧张、压抑、沉闷。面对桌子上堆满了如山的档案盒,赵主任一屁股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低头沉思。我知道他的压力比我还大,我轻轻的问“赵哥还没吃饭吧?我俩到外边走走,屡屡思绪”。一碗面条还没吃完,电话又响啦。转身我们各自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有句话我非常欣赏:“你真的很累吗?累就对了,因为苦、才是人生,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忍、才是历练,做、才是拥有!如果此时你感到自己很辛苦,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回首五月有太多的感动,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韦校长因为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感冒、着急、累的嗓子发炎话都说不出来,用手给我们比划着指导工作。

郭莺莺老师在六一儿童节那天还在下乡宣传招生,孩子对她说“妈妈,你好久没陪我过儿童节,我想让你今年陪我过一个儿童节”,但是她在犹豫片刻后却狠下心地拒绝了,没想到的是儿童节那天孩子竟然生病了,莺莺老师焦急地赶回家看望了孩子之后,下午立刻又返回学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赵志辉老师本来在教学岗位上勤恳踏实,有着优秀的表现,但因为学校后勤董志远老师、曹启龙老师代表学校下乡扶贫,后勤仅剩下石建勋老师一人,而他又是我们学校年龄最大,今年已经55岁了。在后勤最需要人的时候,赵志辉老师二话不说,立马转入后勤工作,修水管、换电棒、疏通下水道,不辞辛苦,不说脏累,任劳任怨。

还有石幸浩老师、远雪利老师、谢琳老师、严辉老师,他们都是担任着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同时还兼顾着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每天他们都要和学生斗智斗勇,直到学生都安静下来,将近半夜才能休息,而作为班主任,每天早上五点左右他们又要起床进班和学生一起晨读、跑操,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只有对滨河的热爱和满满的正能量。

相信除了上面我所讲的,还有更多我所不知道的令人感动的事情每天都在滨河发生,演绎着奉献与追求。

老师们,我们滨河高中要办好,需要一支具有优良传统和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卓越人才或是优秀教师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的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作风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个学校组建时,首任校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个学校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个学校的灵魂永在。

老师们,让我们带着对滨河精神的追求,厚德臻善、锐进创新、自强自立、致高致远,全身心投入到滨河的教育事业中吧!让我们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虚中乐善、至诚至真,明德务实、修身精业,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孩子们的未来;用自己的行动铸就滨河高中的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