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
此篇文章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 篇1
“我想,我对生活是没有抱怨的,当然,除了房子、车、工作……等等,我好像又抱怨了。”
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我把书本随赠的紫色手环戴在了右手上,按照游戏规则。我每抱怨一次,手环就要换到另外一只手上、于是,我戴上手环之后,一个程序也随之在我的脑海中启动,开始默默地监控起我的思想。
起初的我认为自己是没有什么好抱怨的,除了买不起房,开不起车,薪水太馋,公交太挤,邻居太吵,朋友太少,青春痘太多,睡眠太少等等这些之外,我认为自己的生活还是蛮不错的。
可关键不是我的生活有多少的问题,而是我抱怨了多少次,要知道,这些问题在很久很久之前就一直存在,事到如今,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少了几个,但抱怨一直有增无减。毕竟,我依然可能会用一天的时间为一个问题而抱怨连连。
戴上了紫色手环,我想借着思想程序的默默监控,我不会抱怨了。但是后来因为等的公交车不来,因为等到的车太挤,因为拼命往车里挤的人素质太低,我还急忍不住抱怨了。短短一瞬间,一个闪念在脑海中浮现,将消极的.思想传遍全身,令我感觉周遭的空气都浑浊到叫人呼吸难耐。
当然,这样的事可远远不止一件。它们在我的生活中频频发生,一步步将我的忍耐逼到极限。我的手环也在这一次次的临界点之前频繁地更换。
我记得看过的书里曾说:当遇到问题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还有“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而我,像大多数人一样,遇到烦心的事情,首当其冲的表现是开口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里有一句:“今天,你还在抱怨吗?”我看了看自己手腕上被频频移动的紫色手环,心想要完全脱离抱怨的世界不会那么简单,它任重而道远。
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 篇2
有一种毛病叫抱怨,这种无法靠吃药打针能够医治的毛病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如此,即便我们坐着站着,也没法安定下来;就算笑着哭着,也觉得不痛快;哪怕再怎么醒着想着,也还是百思不得其解。这种我们当下已经司空见惯了的抱怨行为,恐怕很多人身上都曾经或者正在,抑或将要发生。而最近因为单位组织的读书活动,随手在家翻到这本美国著名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让我茅塞顿开。
我们对工作和生活发泄怒气,对疼痛和痛苦发牢骚,对政治及世界局势唉声叹气,又对天气抱怨连连,本来可能很开心的一个人,就因为这些抱怨而变得消极烦躁,周围充满着全是抱怨的负能量,导致他人不愿也不敢上前劝慰,自己更加地陷入孤独生气的恶性循环。但鲍温牧师却与我们分享了破除这种恶性循环却浅显易懂的道理:“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当你经历这些阶段,当你扬弃抱怨,当你不再去伤害而喊‘痛’时,你的人生就会像美丽的春花般绽放。”
就像马云如果抱怨淘宝买卖双方不好“伺候”,那也就没有双11的辉煌景象;巴菲特如果像那些投定不一的股民一样只顾抱怨股市浮沉不定的话,那也成不了闻名世界的股神;相反,屈原如果不抱怨社会,他也不会投江自杀,也许会留给后世更多的佳作;周瑜如果不抱怨老天“既生瑜何生亮”,也许他的功业超过自己臆想的敌人诸葛亮,又何至于被活活气死呢?
书中鲍温牧师也说:“我们寻求的改变从来无需‘外求’——它是发生于我们的内在我们的行为的确会影响世界,因为它会影响我们周遭的人们,而且这种影响力会扩散开来。”所以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变,你自己就必须先改变,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影响。
亲爱的朋友,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抱怨每天早上叫醒的闹钟,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抱怨每天拥挤的公交车,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抱怨炎热的夏天为什么空调还如此不给力······我们会听到不计其数的抱怨,有时候,我们已经有意无意间参与其中不能自拔了。
但,抱怨却不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可以像鲍温牧师那样借用“紫手环的力量”,通过二十一的实验来慢慢治愈这“无药可救”的流行病,抑或寻找一位不抱怨的伙伴,彼此鼓励、互相打气,不让抱怨操控我们、支配我们。
请随我一起进入鲍温牧师的《不抱怨的世界》,不再找借口,朝梦想前进。做个在办公室散播快乐的人,在家中传递幸福的人,在社会传播正能量的人,那时,你会发现:快乐,就在当下,就在我们的周围。
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 篇3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里在想这可能又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带着怀疑的心我开始了看书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带起了紫手环,心里却怎么也不肯相信这样对自己有何有用之处……
但当我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突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难过……而这本书里的就是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动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与我们做到的。
紫手环在我的手上来回互换,这让我很不安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内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满。我对自己的情绪好像根本没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惧的面对这个结果,我改怎么办?但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种不安的心情,可是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局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里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既然喜欢抱怨,那也就想办法让他闷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在还没有说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话语”这样“你的紫手环已经从让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变成你的话语在说出之前要穿越的过滤器”。有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灵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我不想太多,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让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 篇4
《不抱怨的世界》,当我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它一定是一本关于调整心态方面的书。看了此书,收获非常大。
当自己慢慢沉浸在书中时,才突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简单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
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会经常“发牢骚”,认为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各种烦恼。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和幼稚,这样不但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而的遭到别人的误解,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
当手环在自己手上来回互换时,我从未意识到自己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满。我好像根本没有自制力,好像自己就是一个经常发牢骚和抱怨的人,但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种不安的心情,可是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局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里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既然喜欢抱怨,那也就想办法让他闷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在还没有说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话语”这样“你的紫手环已经从让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变成你的话语在说出之前要穿越的过滤器”。有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工作在培根是幸福的,因为这里不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更是我成长的摇篮,在这里工作的十多年里,早已把培根当作是自己的家,而我也深知培根早已真切的接纳了我这个孩子。而我,此时已经长大,也懂得了家的重要,那么,在自己的家中工作生活的我又为何要用抱怨来回报它呢?
我谨记: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 篇5
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的被闹钟叫起,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赶拥挤的公交或地铁,当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炎热的夏天和不够给力的空调,或许,我们会听到不计其数的抱怨,有时候,自己有意无意间,也会是参与者,抱怨上几句。
可能你会说,“我发发牢骚抱怨一下难道还不行吗?我连这点言论自由都没有了?”
ok,你当然有权去抱怨,现在的社会,言论还算自由,你当然有权来畅所欲言。
也许在看过《不抱怨的世界》之前,我们都从来不曾去想过,平时发发牢骚,随口抱怨几句,这种行为,也要加以约束。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史子集中,似乎也从来没大书特书要约束抱怨。反而有“万人皆醉我独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既生瑜何生亮”,这些文豪、名将,他们的事迹文章无不传诵千秋,但是我们在他们的言语中,似乎也很容易体会到一丝的抱怨,屈原抱怨社会、李白抱怨朝政、周瑜抱怨老天。
抱怨,是一种态度,一种面对问题面对结果的能动反映。无意的抱怨,说明你已经完完全全习惯于用这种态度去面对这类问题,可能对你来讲,这些事,重复的频率相当的高,你的思维已经产生了条件反射。比如:气温太热,有点吃不消,可能我们会随口说一句:“要死了,这么热”!这句再也平常不过的一句话,其实就是“抱怨”,怨天太热。
而有意的抱怨,则可能是你有意识地为了宣泄心中的不满或不快。比如,早高峰的地铁车厢里,人多到举步维艰。也许此时你又会脱口而出“哦,挤死人了!”。这个就是有意识的发泄心中的不悦。
人,为什么要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把这个问题的答案给我们分析得非常非常的透彻。
人,只有朝前看,才会有快速的进步,你看得越远,进步的步伐就越快。而抱怨,会使我们有意无意地产生满足现状的错误意识,而减缓我们前进的步伐,甚至让我们止步不前或倒退!所以我们要排除抱怨。其实,冷静地想一想,生活中,真正值得你去抱怨的事情有多少呢?
为了让我们能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现在对于“抱怨”这个行为处于什么阶段,换言之,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离成功还有多远,所以《不抱怨》的作者把“到达不抱怨的世界”的步骤划分为四个阶段:
无意识的无能à有意识的无能à有意识的有能à无意识的有能
我们无意识的抱怨,这是最初的阶段,这个也是大多数人的状态。而如果你能无意识的从来不抱怨任何事情,那你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所以,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总是那么少,因为很少人能做到从来不抱怨。
现代人的生活,很累。特别是生活在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每天我们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事情,脑袋要处理多少信息。在这种环境下,有些人会整天愁眉苦脸,而有些人却喜笑颜开的。这就是生活的态度。我经常对别人说这么一句话:过一天,开心地过也是过,不开心地过也是过,都是过这么一天,那何必选择不开心的呢?又何必有这么多的抱怨呢?
同样是工作,我相信,没有一个老板喜欢看到自己的员工老是抱怨。同样,我也相信,没有一个员工喜欢遇到一个老是抱怨的老板!
人就是这样,大多时候,对一件事情的期望可能会很理想,很完美。而如果换自己去做这件事,可能就会抱怨为什么要求做得这么完美。这是一种无奈的矛盾。
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觉得,要达到“无意识的有能”这个阶段,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说过,“抱怨”与否,这是一种对生活态度。中国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想改变自己几十年来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改变自己的思维意识,这个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所以,真的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发明了这个紫手环。带上这个之后,一方面用来时刻提醒自己,另一方面,也是让别人来监督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将来一片光明。我曾经也经历过一段非常曲折的人生,一开始我把很多不顺就归结于父母的干预,但后来想想,抱怨过去真的毫无用处,将来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后来我奋力开始学习软件,才有了今天的小成。
人生中,总是会有一些转折点,我相信,彻底摒弃“抱怨”之后,我的下一个转折点就会来到。
目标,没有抱怨!
一起加油。
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 篇6
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了一些事情发牢骚、吐苦水,而抱怨的事情多了也渐渐地感觉抱怨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爱抱怨的人,细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时常会抱怨一些人和一些事,自己却没有发现。书中紫手环的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一个习惯的改变需要21天的坚持,但坚持很难,通过紫手环的交替不断提醒自己,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好方法,特别是当你看到很多紫手环的同时,会激励你坚持前行,改变自己从不抱怨开始,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抱怨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自己推托责任最好的借口。把一切的过错都推托到别人的.身上,而自己却不做任何的反思和自责即使错误确实是自己造成的。长此以往,抱怨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借口只会让人一事无成。抱怨,是不明智的产物,聪明的人不会抱怨,我们也不喜欢和一个经常抱怨的人工作、生活在一起,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只是我们逃避自我过错的借口罢了。
不抱怨就是要行动,行动不会让我们成为空想家!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工作就会精彩而有意义,渐渐地让我们学着去感受工作、改变工作而不是去抱怨工作,实际上作者所说的不抱怨并不是教我们逆来顺受,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我们总是习惯于向身边的人去抱怨工作中的不满,但我们明知他们并不能为我们去解决我们的不满。这本书的真谛是要我们不要多做多余的抱怨,有不满或者问题,是要向能解决问题的人去积极面对解决。
如果你时常抱怨工作是多么的乏味,领导是多么的不尽人情,别人工作做的少自己做的多……可是抱怨过后呢?工作不是照样继续,问题还是要解决。心中怀有抱怨又怎么能把工作做好呢,没有人喜欢和一个满腹牢骚的人相处,太多的牢骚只能证明你缺乏能力,无法解决问题,才会将一切不顺利归于种种客观因素。若是领导见你满腹牢骚,他会认为你做事太被动,不足以托付重任。正像书中所说“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推开、驱逐你说你想要的东西。所以,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你会发现,人们不但欣赏积极主动的人,还会对他充满敬佩。
让我们拒绝抱怨、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吧,从不批评任何人,从不抱怨任何人,从不抱怨任何事,尽全力而为之,在工作中坚持以立德、敬业、忠诚、感恩、奉献、包容的奉献精神,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这样就是我们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