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此篇文章中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1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大奇人,一是拿破伦,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她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海伦在书中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有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为什么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抱着这种追求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中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2
因此,她深深地感谢自己的恩师。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在三天安排中,她首先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沙利文老师的音容笑貌,以便能够将温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老师形象珍藏在自己的记忆中。这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女子。亲人、老师、朋友给予了她无尽的关爱,她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为人类造福。
大学毕业后的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她成了全美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的爱心大使,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海伦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最好的感恩方式其实并不一定是报恩,而是把自己变成一个爱的链条,让爱在自己的手中继续传递。
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假如我们不光懂得收藏还懂得播种,那么我们就能给他人带来爱和希望,给世界带来光明与美好。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父母劳累时的一杯热茶,朋友失意时的一段贴心的话语,将每日节省下的一角钱捐给希望工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爱的使者,那么这个世界将因为有你、有我而变得更加温暖和谐。
中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部伟大的励志书,被誉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的心似乎早已被海伦·凯勒那顽强不屈、乐观向上的心征服了……
这本书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了希望,她是多么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安妮·沙利文,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的字,也让她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拥抱海洋、“欣赏”四季……海伦渐渐长大了,在她的求学生涯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海伦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终于,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用自己的汗水实现了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因为生理上的缺陷,所以繁重的功课中使她非常吃力,在老师的帮助和她的努力下,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但大学毕业后她却遇到了悲伤的事——慈母的去世。书中还介绍后来海伦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伟人,如马克·吐温,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
海伦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后,视力听力尽失,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述说心中的感受,她的心灰意冷到极点,但她毫不气馁,丝毫没有放弃生活。我想如果换了别人,也许早就自暴自弃,也许会依赖父母过一辈子,可她却不一样,一个人坚强地走了下去,书的字里行间中,无不洋溢着她对生活的热爱,8岁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凭着坚强不息的精神学会了无人想象的说话,并通过艰苦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海伦的生活无比的萧瑟,因为自己身体的残缺,生活在一片无声、黑暗的世界中,因此,她对生活失望、消极,可是,上帝为她关上了一扇门,却又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命运之神为她带来了一位天使——安妮老师。安妮老师用自己的耐心与恒心,治愈了海伦的心灵,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使她感受到身边无处不在的爱。她心中有了希望,以自己的毅力与乐观,她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她以自己自强不息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战胜了心灵上的残缺,到达了光辉理想的成功彼岸。
比起海伦,我很惭愧,因为我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一蹶不振:有一次考试,我只考了88分,我大吃一惊,好像掉进了无底的深渊。从那一次考试起,我就变得悲观、暴躁起来,什么事都能找出一些不满足来。有一次,我在上兴趣小组时,同桌弄翻了我的文具盒,我就为这一点小事大发雷霆,恨不得把同桌一口吃了,同桌连连道歉,我都没有原谅他,甚至和他绝交,闹得很不愉快。想想那次,我真的后悔极了!那次,我考试后应该这样想: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儿来的成功?我要加倍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
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但是作为学生的我却往往和让我多看些书多做些题目的妈妈闹不愉快,想想真惭愧!今后我一定合理安排好学习,努力学好本领,长大报效我们的祖国。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内容令我受益匪浅,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有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有了这种品质,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就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和求学的道路上,我将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永不放弃。
中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4
这学期,我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当我看完最后一个字,合上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是一本自传,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虽然只是平凡而普通的话语,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是语言却显得真实而亲切,自然而流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盲聋人海伦凯勒她自己的生活。她的一生充满了艰难与坎坷。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的光明与声音。失去光明以后,她便对生活失望透顶,脾气十分暴躁,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直到以后,沙利文老师的到来,帮助海伦离开了黑暗,走进了光明。在沙利文老师坚持不懈的教导下,以及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克服了重重困难,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获得了成功。
读完后,我受益匪浅。海伦凯勒,仅仅只是一个残疾人,为什么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呢?因为她坚持了,她不屈了,她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与命运勇敢抗争。正如贝多芬所说:“我要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它使我完全屈服。”他们两个是多么像呀。都是残疾人,都具有身残志坚的精神,怎么能不让我们敬佩呢?
想起他们,我就不由惭愧。对他们来说,我们差的太多了。我们生在新世纪,作为新世纪的花朵,我们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天养在蜜罐里。我们极度缺乏意志上的顽强以及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就是海伦凯勒一生的概括。虽然身体有缺陷,它还是积极面对生活,即使遇到困难,也毫不退缩。最终在逆境中崛起。这一切,都诠释着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话:“十九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就像在大海里航行,或许总会遇到触礁的那一天,但我们永远是那个掌舵者。我们要向海伦凯勒学习,学习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强大的意志能够创造不朽的奇迹。
中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5
最近,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这是一位残疾人海伦·凯勒,写的自传回忆录。
在二十世纪,有一个身残志坚,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就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她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来震撼世界。她享年八十八岁,却在无光、无声、无语中度过了八十七个春秋。她很不幸,但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无数个困难,在伟大的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最终在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毕业。
海伦·凯勒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中豪杰,她看不见,但是她渴望见到光明,虽然不可能,但假如能给她三天光明,那么她一定会珍惜,她希望看到人们的善良、温厚;她很想通过博物馆,观望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她更想去迎接黎明,像正常人一样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由此可见:她只是想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并无过高的奢求。可我们正常人,却不能珍惜这样看似一般,其实是非常可贵的每一天,,真是惭愧啊!
海伦·凯勒是一个身体有困难的人,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们做出了榜样。而我们呢?拥有健康的身体,有非常好的学习坏境,我们应当珍惜这样的时光,认认真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一起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去享受生命!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一样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哪怕只有一点点,这么多的人的力量加起来。那么,社会会更和谐,未来会更美好!
中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6
海伦·凯勒眼盲而心不盲,刻苦学习着。她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留给我们,是为了让更多人懂得珍惜时间。我也从中学习,受益匪浅。
文中有一句话:“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东西一旦失去,才会留恋它。”是啊,当你失去心爱的玩具时,会想起之前与它快乐的时光;当你失去健康时,才会珍惜以前的欢歌笑语;当你失去光明时,才会珍惜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第三天晚上12时之际,我十分坦诚,心里没有恐惧,没有自卑,等待明天到来。
微笑中迎来第四天黑暗的黎明,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老师常常教育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通过美国的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懂得了这句话的深刻意义所在。
文中写到:“要是把人每一天看成是生命最后一天该多好啊,那就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是啊,回顾我们的学习、生活,是那么充实,又何尝不如此呢?时间是无限的,犹如黄河之水源源不断。可每个人可用的时间是多少呢?没给每个人所能享受的,是最最宝贵的,我们可不能让宝贵的时间从缝隙里溜走。岳飞说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关汉卿说过:“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莎士比亚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这些道理我们都知道,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会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如果只有三天光明,那么我第一天会看看我认识的所有家人、朋友,并记住他们的容颜。第二天,我会和我的亲人在一起吃饭,喝茶,谈天。这样,把我想说的全都说完了。第三天,我没什么留恋,将苦读诗书,做到眼盲而心不盲。
“时间万岁,坚强——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