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住户的心得体会

2025/04/24心得

此篇文章住户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住户的心得体会 篇1

下沉住户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经常性措施,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下,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第二轮住户工作正如火如荼全面展开。各级党员干部怎样让走家入户的过程真正变为牢固党群干群关系,深植执政基础、维护团结稳定的过程,个人认为应当念好“四字”真经。

一、念好“心”字经,敲开门。

下沉住户的过程,既是落实总目标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砥砺党性、修身正己的过程。一要怀诚心。切实改变“填填表、拍拍照,群众家里报个到”的既定套路,坚决摒弃“就住而住”的形式主义,变“要我住”为“我要住”,做到人到情随,身心俱住。二要讲细心。做足住前“功课”,首先解决好为啥住、怎么住、住下干什么的问题,对住家户家庭情况先期了解,选择合适的时机、恰当的方式去入户,尽量不忙中添乱;对于“铁将军”把门的,要尽量挑选群众方便的时机造访。同时,要怀揣“政策包”,自觉学“双语”,掌握必备“神器”。三要有耐心。遇见到了饭点不动炊、不讲真心话、做不通工作等问题,要多些耐心,有“三顾茅庐”的准备、铁杵成针的决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把功夫下到群众心里,用真情赢得群众的接纳和信任。

二、念好“亲”字经,搭上话。

下沉住户的过程,既是下基层、入农户、结亲戚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地气、长才气的过程。一是探亲式走访。“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放下身段和群众交流,特别是在首次入户时,如果带些合适的小礼品,将有效使对方解除防备,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二是亲情式沟通。

遇到诉苦的、强调难处的、发泄情绪的,要多从群众立场、多用群众观点去分析和把握,知道群众想什么、要什么,多包容、多理解,多说体己话,绝不能置身事外。这次住户,我们是第二次来到拜依盖托别村伯克特尔西街奴尔太·阿力阿斯哈尔家,他一眼就认出了我,入户中,他还耐心地教我和同事哈萨克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是结亲式关注。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动力和方法的贫困家庭,更需要持久、深入、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引导和政策宣教工作,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帮助他们谋划发展思路,激发和提振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三、念好“实”字经,结下情。

下沉住户的过程,既是入农家知冷暖、解难题、求认同的过程,同时也是扬作风、促信任、聚民心的过程。

一是生活要朴实。要解决好水土不适的问题,入农户要身有“泥土”气,进牧家要闻得“牛粪味”,不特殊、不挑剔、不讨嫌,咽得农家饭、下得农家田、吃得农家苦,让群众瞧得起。

二是作风要从实。特别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树立可信的形象。比如:这次住户,我和两名女干部同乘住家户一辆敞篷电三轮,迎风冒雪行驶近7公里参加升国旗仪式,从他的表情里我们能感受他满满的自豪。三要办事要切实。对符合政策可以办的群众诉求,要尽心尽力办;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该坚决回绝的,必须坚决说“不”,同时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四、念好“勤”字经,拴住心。

下沉住户的效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增定力、扛压力、强心力,以“勤”补拙,以“勤”求长效。

一要腿勤。要有变“住户”为“包户”的决心,勤联系、勤走动、勤交流,使党群干群互动经常化,在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中潜移默化地增进感情。

二要脑勤。要把群众是否接纳、是否答应、是否欢迎作为衡量践行群众路线效果的重要标准,经常地反思我们的初心,不断地衡量与新疆工作总目标的距离,不断地检验修正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要手勤。要眼中能生“活儿”、手底能做“活儿”,从内心深处把群众家当作自己家,主动融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住户的心得体会 篇2

五月的莫因台村气温正好、各类草花正鲜艳,一片生机勃勃。

我再次来到娜孜古丽哈帕尔家住户,由于此前发现她家的庭院很大,但什么也没有种,长满了杂草。我想牧区的菜价比较高,如果能在空地里种些蔬菜,既能让娜孜古丽一家吃上新鲜的蔬菜还能节省下不少菜钱。想到就行动吧,此次上山之前我特地去菜市场购买了黄瓜,葫芦瓜,南瓜,西红柿等易成活的菜苗儿。

一整个下午我带着娜孜古丽哈帕尔一家翻地、栽种菜苗,并就每种蔬菜的习性、种植间距及在成长过程中浇水、施肥、搭架子等知识一一进行讲解。娜孜古丽告诉我,他们很喜欢吃蔬菜,但因为牧区种植蔬菜的.家庭很少,所以不会种,而村里菜店蔬菜价格又贵,舍不得买着吃,这下太好了。并承诺等菜长好了请我到家里吃饭。

看着满院子绿油油的菜苗,我真希望它们能快些长大,好让他们一家能早些吃上蔬菜,我认为牧区种植蔬菜很有必要,如果娜孜古丽家中能够成功种植蔬菜,明年就能通过村两委及工作队动员组织牧区群众进行广泛种植,协调县农业局安排技术员开办种植技术培训班,既能改善牧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为他们增加经济收入点。

住户的心得体会 篇3

下沉住户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经常性措施,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下,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第二轮住户工作正如火如荼全面展开。各级党员干部怎样让走家入户的过程真正变为牢固党群干群关系,深植执政基础、维护团结稳定的过程,个人认为应当念好“四字”真经。

一、念好“心”字经,敲开门。

下沉住户的过程,既是落实总目标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砥砺党性、修身正己的过程。一要怀诚心。切实改变“填填表、拍拍照,群众家里报个到”的既定套路,坚决摒弃“就住而住”的形式主义,变“要我住”为“我要住”,做到人到情随,身心俱住。二要讲细心。做足住前“功课”,首先解决好为啥住、怎么住、住下干什么的问题,对住家户家庭情况先期了解,选择合适的时机、恰当的方式去入户,尽量不忙中添乱;对于“铁将军”把门的,要尽量挑选群众方便的时机造访。同时,要怀揣“政策包”,自觉学“双语”,掌握必备“神器”。三要有耐心。遇见到了饭点不动炊、不讲真心话、做不通工作等问题,要多些耐心,有“三顾茅庐”的准备、铁杵成针的决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把功夫下到群众心里,用真情赢得群众的接纳和信任。

二、念好“亲”字经,搭上话。

下沉住户的过程,既是下基层、入农户、结亲戚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地气、长才气的过程。一是探亲式走访。“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放下身段和群众交流,特别是在首次入户时,如果带些合适的小礼品,将有效使对方解除防备,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二是亲情式沟通。遇到诉苦的、强调难处的、发泄情绪的,要多从群众立场、多用群众观点去分析和把握,知道群众想什么、要什么,多包容、多理解,多说体己话,绝不能置身事外。这次住户,我们是第二次来到拜依盖托别村伯克特尔西街奴尔太·阿力阿斯哈尔家,他一眼就认出了我,入户中,他还耐心地教我和同事哈萨克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是结亲式关注。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动力和方法的贫困家庭,更需要持久、深入、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引导和政策宣教工作,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帮助他们谋划发展思路,激发和提振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三、念好“实”字经,结下情。

下沉住户的过程,既是入农家知冷暖、解难题、求认同的过程,同时也是扬作风、促信任、聚民心的过程。一是生活要朴实。要解决好水土不适的问题,入农户要身有“泥土”气,进牧家要闻得“牛粪味”,不特殊、不挑剔、不讨嫌,咽得农家饭、下得农家田、吃得农家苦,让群众瞧得起。二是作风要从实。特别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树立可信的形象。比如:这次住户,我和两名女干部同乘住家户一辆敞篷电三轮,迎风冒雪行驶近7公里参加升国旗仪式,从他的表情里我们能感受他满满的自豪。三要办事要切实。对符合政策可以办的群众诉求,要尽心尽力办;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该坚决回绝的,必须坚决说“不”,同时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四、念好“勤”字经,拴住心。

下沉住户的效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增定力、扛压力、强心力,以“勤”补拙,以“勤”求长效。一要腿勤。要有变“住户”为“包户”的决心,勤联系、勤走动、勤交流,使党群干群互动经常化,在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中潜移默化地增进感情。二要脑勤。要把群众是否接纳、是否答应、是否欢迎作为衡量践行群众路线效果的重要标准,经常地反思我们的初心,不断地衡量与新疆工作总目标的距离,不断地检验修正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三要手勤。要眼中能生“活儿”、手底能做“活儿”,从内心深处把群众家当作自己家,主动融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住户的心得体会 篇4

每次到村上住户,我们的肚子总是圆嘟嘟的回来了,热情好客的“家人们”生怕怠慢了我们俩,总是把家里最好的食材招待我们。女主人韩秀兰虽然个头小,但是干起活来却是相当麻利,知道我们第二天要走,我们刚起床收拾好,韩秀兰像变戏法似的端上了一盘子油条。“这是我们自己的油,自己的面炸出来的油条,好吃的很。”临走时,好客的韩秀兰还硬是给我们打包带走了一袋子油条。

“阿姨,这是我家的樱桃树,等在过一阵子,樱桃熟了,你来我家,我给你摘樱桃吃。”我拉着杨康的手,他热情的对我说到。杨康是我的亲戚杨旭龙的儿子,别看小家伙只有五岁,但是一点都不怯生,他像个小大人似的,带我们参观他们家,给我们吃他的小零食,就连晚上睡觉,也要在我们俩讲故事的陪伴下甜蜜的睡着。

走进韩正福家中,一下子被这个干净、明亮、整齐、漂亮的环境吸引了,窗台上摆着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朵、精美的'装修,精致的壁画,精巧的装饰。这是是初济珍的亲戚,女主人是个热情好客、泼辣能干的大姐。“我们家以前是开农家乐的,现在条件好了,我就在家养养花、喂喂鸡、看看孙女、给家人们做做饭。”在韩正福家,我们一起做大盘鸡、凉皮子,大姐的厨艺每次都能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惊喜。

每到一家,我们坐在老百姓的炕头上,和他们的习俗一样,盘腿而坐,聊着家常,畅谈着党的好政策。我和初济珍也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在党的政策关怀下,我们走上了工作岗位。如今,我们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主动融入到老百姓中,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我们俩也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如何和老百姓拉近距离,如何在聊天中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虽然只有14天的时间,但是通过我们俩的努力,结识了9对不同的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就了我们俩快乐的住村之旅。

住户的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我结识了尼勒克县喀拉苏乡乔拉布拉克村的哈萨克村民—努尔巴合提,直到现在我们都是没有血缘胜似亲人的一家人。第一次见面最深的印象是喝奶茶。看到我的茶碗空了一半,努尔巴合提就赶紧让妻子添茶,客气地催促着“喝茶”。在他家坐了一个多小时,也就喝了一个多小时的奶茶。

努尔巴合提是个手艺人,会打金银首饰,会做木工,经常外出务工,国语日常对话掌握的不错。妻子吐尔逊古丽因为长期在家,只会简单的几句话。即使如此,在努尔巴合提的翻译下,也感觉有说不完的话题。之后的几次走访,大抵如此,只是因为来往的次数多了,大家更加的熟络了。

3月,我带着行李住进了努尔巴合提家中,开始了我的住户生活。开展房间烧的很热,一壶水就放在炉上。房间早已被收拾过,炕干干净净,地上也拖的一尘不染。房间进出,门总是小心翼翼地被开关着,小孩子不被允许来到我住的房间。作为主人的努尔巴合提一家,很努力让我尽量住得舒心。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努尔巴合提一家的盛情,更让人愿意做点儿什么。自恃厨艺在行的我,自告奋勇地当起厨师。做出的饭菜,孩子们吃得特别香。吐尔逊古丽难为情地请求:“姑娘,你能不能教我做饭”。为他家买来了各色常用调料,细心地教吐尔逊古丽做了几道家常菜,聪明地吐尔逊古丽很快就掌握了诀窍。“下次我来,给你带上厨房的专用工具,你做饭的速度会更快。”我鼓励吐尔逊古丽。

努尔巴合提家的渗坑修在马路边,为了村容村貌,渗坑需要迁到院子里,现在努尔巴合提患有慢性病,女儿出嫁了,儿子在内地上大学,努尔巴合提很是发愁,知道这件事后,我就多方打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他们修好了渗坑。些许的小事,出乎意料使努尔巴合提很激动。他邀请了自己的亲戚朋友和我到他家一起吃饭。他说:“要把我介绍给他所有的亲戚朋友认识,让他们知道他有这样的亲戚”。

一周的时间很短,一周结下的情谊太深。当我离开时,深深感受到了一家人那股不舍之情。孩子提着鸡蛋,两口子手上提着沉甸甸鸡和马肉。“找时间,你们一家人找个时间也要来我家坐坐,住上两晚上。”我向努尔巴合提一家发出了邀请。

亲,越走越近;情,越走越浓。确实如此。近两年的时光,我家与努尔巴合提一家感情越发深厚。

同时,通过住户,我又结识了许多民族亲戚,大家面对面交流,手握手交心,和他们共吃一锅饭互学厨艺,一起坐在炕头拉家常,宣讲政事共同学习,农活家务一起干,各族兄弟姐妹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谊在这里延续升温。

通过住户,真正的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干部心贴心;真心的做到了感念党恩志不移,交流交融人心齐,互帮互助更团结;真诚的把自己作为团结之泉的引流水,每一次住户,与节同渡,每一个节日,与民同庆,每一轮走访,与难同担,相信我们有了这股真心真意的引流水,塞外江南新伊犁的民族团结的泉水必将源远流长。

住户的心得体会 篇6

4月15日,按照工作安排,我与同事一起到莫云台村一片区牧民居马别克托热别克家住户。在去之前,我特意做了一些功课,向驻村工作队的同事和村干部了解了一下居马别克家中的情况。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居马别克家。走进院子就看到几个六、七岁的孩子在打闹玩耍,住房门紧闭,好像大人不在家。经询问得知,女主人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在邻居家串门。等待中,我和同事在院中溜达,不经意间发现他家新盖的房子没有房顶。怀着好奇心,我和同事走进去查看,发现不是没有房顶,而是前半个彩钢顶被大风刮掉了。正在这时,女主人夏热帕提依玛别克回来了,热情的向我们打招呼,我也和同事向主人家介绍自己及来意,女主人高兴的答道:“知道呢!听邻居们说,这一段时间都有干部来家里住” 。

寒暄中,女主人夏热帕提不停地忙着打扫房子、架火烧茶,对我们的入住很是欢迎,我们也感觉到她的真心和诚意。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居马别克托热别克一家都是牧民,有耕地20亩、草场50亩,家中还有一辆三平货运车夏天跑运输挣钱,房屋享受了国家的定居兴牧政策补贴,主要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跑运输和打临工。在问起居马别克一家生产生活情况时,我们特意询问了一下他:“你家新盖的房子房顶被大风刮掉为什么不维修”?他为难的回答道:“这个房子是牧民定居房,去年开工晚了,入冬前匆忙的封了个顶,彩钢顶没有固定好,门窗也没有安装,房子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完工。3月份的时候刮大风,彩钢顶就被刮掉了”。“现在天气热了可以开工干活了,为什么不找人来维修,把剩下的活干完”?我们紧接着问道。“我找了村委会,也给盖房子的老板打过电话。盖房子的老板今天推、明天推,就是不来”。听到这里,我和同事不约而同的拿出手机,给驻村工作队的同事打电话了解情况。得知村委会、工作队都与建房老板联系沟通过此事,但到目前还没有得到落实。在与同事商量过后,我们决定自己与建房老板联系沟通。经过一通电话,我们将建房老板请到居马别克家,现场协商解决办法。经过协商确定彩钢顶被大风刮掉是由于施工方没有将彩钢顶按施工要求标准固定好,施工没有完全完工,也没有安装门窗造成的,责任在施工方。施工方承诺将按照合同履约,在一周内按照协商要求将房顶修复和剩余的活干完,达到验收标准。

通过这件事,使我深刻认识到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深化群众感情,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多为群众添一份温暖,群众就会对我们多一份感情,多一份信任。其次是提升服务本领,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准确掌握民情动态,想方设法排忧解难、理顺情绪,在矛盾旋涡中接受实践锻炼。通过一件件平常的小事,真心真情的与群众一起参与,群众就会把我们当成最近的人,当成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