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三体有感

2025/04/24读后感

此篇文章读三体有感(精选7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三体有感 篇1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是科幻小说《三体》里经常出现的一句话,也是我读完这套书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读完作者的90万左右的文字后,毫不夸张地说,我似乎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

最近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在读《三体》,但也经常听他们说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说实话,这种读不下去的痛楚感我也有过,但就像跑马拉松时遇到身体上的极点一样,这个点挺过去了你就会感觉仿佛又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而且读书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进步的过程,如果只看那些很容易理解的鸡汤文章或是让人一笑而过的幽默短文,除了能够自我感觉到愉悦感之外,其实并没有学到新的知识或取得进步。就像一个人一直处于舒适区的话,只会让自己安乐的死去。所以,读《三体》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有太多的知识领域自己之前从未了解过,但也是幸福的,因为这本书帮助自己扫出了很多知识的盲围(也就是自己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在我的读书历史中,小说一直是我涉及比较少的领域,科幻小说更是从未看过一本。在这里,我也自我反省一下,之前总觉得这些虚构的内容没有什么值得人读的地方,但其实,现在我感到小说,特别是科幻小说,它带给你的不仅是那些曲折离奇的各种穿越,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各种思维实验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故事背后带给我们对人性和这个世界的深刻反思。

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我并不想在故事情节上给大家透露太多,因为还是希望你们自己亲自看一遍这套书。我的下笔点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书中的思维实验以及它们带给我的反思。

1、什么是思维实验?

这部小说可以看作一个思维实验的大合集,作者描绘出了一个可能的世界,也就是设定一些情况,虽然在现实世界里还没有发生,但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把后面的故事写出来。这就是思维实验,使用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完成那些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实验。

2、一个文明的“七寸”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打蛇打七寸,但是如果一个地外文明要打击地球的话,那么我们的人类文明的“七寸”在哪里呢?那就是基础科学,也就是某件东西是由什么构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在书中,三体星就派出了智子来破坏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从而封锁了人类科学的进步。

3、如果人类变成一个思想透明的物种,是好事吗?

三体人的思想是完全透明的,对于他们来说,想什么和说什么是没有区别的,他们没有欺骗这个概念,那么如果人类社会也变成这样,是一件好事吗?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技能消耗能量巨大,筛选信息的成本很高;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会加大社会协作的难度,所以这种透明的思维体系并不适合人类社会。

4、两个基础物理水平差距很大的文明打仗会发生什么?

当人类得知三体人要来进攻地球后,造出了20xx多艘恒星级宇宙战舰准备应战,甚至出现了自信心爆棚的感觉,认为可以将三体文明打败。读后感但是最后击败人类的仅仅是一个“水滴形”的小飞行器,人类几乎全军覆灭,仅有几艘战舰逃离。这场战役告诉我们,宇宙中最先进的武器是理论物理,文明之间最大的差距是科学层级的差距。

5、什么是猜疑链?

“黑暗森林法则”是小说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概念,其实这也就是一个文明之间互相猜疑的过程。整个宇宙就像是一个黑暗的森林,每个文明都是一位带枪的猎人。一旦有一个方向出现了枪声,其他文明所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消灭它再说。因为每一个文明都不确定其他文明对于自己的态度,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只能把其他文明看作是对自己有威胁的,然后想办法去消灭它。

6、什么才是宇宙的安全声明?

云天明通过三个故事向地球人透露了三个能够避免黑暗打击的方法,人类也经过长时间的破解终于了解了其中蕴藏的秘密。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通过降低光速,将自己所在的星系永远的变成“黑域”,通过执行这种宇宙官方公认的自杀,来获取永久的安全。

7、人类最后是被什么害死的?

还有一种能够逃脱黑暗打击的方法,就是建造“曲率驱动”的飞船,它的理论基础在于宇宙的空间并不是平面,而是存在一定的弯曲的,通过空间中各处的曲率差异可以驱动宇宙飞船,而且能够达到光速。但是制造这种飞船将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最后只能带走一小部分人,这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公平与道德的困境中,为了避免更大程度的混乱,人类终止了曲率飞船的建造,而这一决定最终也毁灭了太阳系中所有的人类。

书中类似的思维实验还有很多,几乎每一个都让人能了解一个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每一个都能扫除我们一个认知的盲围。

现在,每当晚上抬头看到夜空的星星时,我似乎感受到了和从前不一样的体验,我会思考,我们现在看到它发的光也许是几千年之前的,也许当我们看到它的此时此刻它已经不复存在,也许在那颗遥远的行星上存在着和人类类似的文明,也许此时此刻的他们也在经历着和我们一样的悲欢离合。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总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现在想说何止天外有天,地球外有无数个行星,太阳系外有无数的星系,宇宙之外或许还有我们未曾定义的空间。瞬间感觉人类是如此渺小,地球是有寿命的,太阳系也终会走向毁灭,宇宙的终极目标也是走向热寂。

就像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读完三体后,人生的坐标系也会随之扩大。从高维度的角度看低维度的问题会一目了然,像是书中四维的文明打击三维的我们轻而易举,希望我们都能不断提升人生的维度,拥有更加犀利的看问题角度。永远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我们不怕无知,只怕傲慢。

读三体有感 篇2

一本值得二刷的作品,因为一刷的时候,在前面觉得有的地方是不是逻辑不够完善啊,有的地方有点牵强啊,把这个悬念留在心里,后面在不经意的地方会发现原来如此,又连上了,所以很多人二刷三刷,越看越多精彩。

看完后整体的感觉是没看够,它不只是一部很炫的科幻小说,?也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立于现实,高于现实,又不脱离现实,整部三体是层层递进,情节和情感也在逐步推进,大刘构筑一个很大的框架,前后又紧密相连,最后形成了一个非常完美、完整的闭环,佩服大刘的掌控力。第一部也许不太像科幻,甚至有点点无味,但作为铺垫,为读者营造了宇宙观。第二部、第三部逐步到达了高潮,叹为观止,尤其是第三部对人性、群体的人性掌握非常深入,引人入胜,应该是读者做笔记最多的一部吧。

大刘对细节刻画入微,从微观到宏观,包罗万象,对物理、数学、计算机、心理学、宗教等各个学科的运用信手拈来,让你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宏伟的宇宙世界,有血有肉的世界;对人物的塑造非常到位,都不是完美的人,也都是真实的人,身边的人,不管是出场的时间长短,都能让你记住TA,里面的爱情不轰动,但内敛又很有力量。

有兴趣的话,可以按时间轴,把三体作为一个历史来研究一下,研究它的技术、文化、信仰、科技、人物特点等等。

再说说程心吧,我比较怜惜的一个人物,这是一个入地狱的角色,有过怨言,更多的是心疼,不是她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她。她本一柔弱女子,被历史推到了那个位置,成为了多数的代言人,她不完美,无大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平凡,责任心害了她,但她是善良的,有牺牲自我的精神,她作出的是当下谁也不知道对错的决定,也不是出于私心,历史的`发展有偶然性,并不会是某个人造就的;结果她是被骂得最惨的人,作为旁观者,大家都是出色的,有大是大非观,她并不无辜的,但她也不是背锅的;也许大刘不忍心她的悲惨,最后给了她一份爱情,她和关一帆在一起的时候,能感觉到她是幸福的,做回了一个小女人,做回了自己。大刘把这个角色定义为女性,也是对女性的敬重,这个角色用她女性和母性的伟大撑起了这个世界。

对于她的感情,还好没和云天明甜蜜地走在一起,要不那就是言情小说了,她从来没有爱过天明,有的只是愧疚和感激,但那不是爱情,这也是高于现实的地方吧(太多人选择彼此也只是因为对方还不错,是个好人而已);对云天明来说,他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他也是幸福的——我爱你,与你无关,他们给了爱情最好的定义。

罗辑,历经沧桑,完成了自我蜕变,奉献了自己,也曾经拥有过甜美的感情;维德,是一个孤独者吧,悲惨的孤独者。

最后想说看书需要坚持,一鼓作气,再而衰。

读三体有感 篇3

1月10日,英国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公布了加拿大一座射电望远镜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系的神秘信号细节。这一无线电脉冲确切的性质和起源尚不清楚,在这一无线电信号中,有一个非常不寻常的重复信号。这一重复信号中两次相同的`无线电脉冲,都来自大约15亿光年距离的一个相同信号源。

那么要不要回复[微笑]算起来,15亿光年的距离现在收到那应该是36亿年前发出的信号?!假如人类回应,就算收到也是36亿年以后的事情了,那又会如何?![微笑][微笑]我们为何如此渺小。这本书就是越看越明白,越看越不明白。

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宇宙间生物的交流,但是会是以什么样的文明?也许就是世界大战演变为星球大战,然后占领地盘,然后星球变迁,总之感觉一切都离不开从战乱到和平再到消灭。物种会灭绝,但是时间不会,空间也不会,对于宇宙来说一切都没有灭绝,只是反反复复的开始。无论是外星文明或者地球文明,不过是宇宙的不同细胞,他们也许永远不会相聚,也许会碰在一起,他们也许会相互斗争,也许会相互帮助,谁知道呢?看看这本书,感觉看世界看生命,看星空看白昼,看周围的一切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总之,我尊敬每一个自然的生命,我敬畏自然,敬畏地球,敬畏无法想象的宇宙!我还是相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也许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则,不论是同种生物或者异种生物,或者人与人,或亦或是地球人与外星人!我们太渺小,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个空间与时间里,好好生存下去!

读三体有感 篇4

生命、文明的存在仅属于偶然。为什么有偶然?高纬度世界与低纬度世界的相对时间差值以及大量物质的随机组合足够允许偶然的存在。这里所指的世界不是人类社会、地球,而是宇宙、宇宙之外以及包含宇宙的物质。至于物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我相信存在比夸克更小的物质。物质代指一切真实存在的实体。

或许,你撕碎一张纸,成功毁灭了无数个存在的生命的宇宙。即使是原子、夸克,又有谁能保证里面没有“宇宙”。

仅四个脱氧核甘酸的随机组合便可带上亿万种遗传信息,而有机生命又是由无机物质的随机组合而来,那么一个夸克粒子中没有生命、没有文明、没有宇宙是不能否定的`。

人类创建的各种物理定律全部依附于宇宙的存在而存在,但宇宙可以随时改变,人类的智慧像龙卷风中的蜘蛛网,无论重建、修补多少次,依然渺小,无力挣扎毁灭。

试想:一个莫比乌斯环首尾反向连接着,纸面中间画着线,一只蚂蚁沿着这条线一直爬行,不停的转圈,对吧?但从蚂蚁的视角看的确一直向前走,这是二维视角与三维视角的区别。如果我们处在四维世界里,只能观察到一维、二维、三维世界,不能观察四维以上的世界。莫比乌斯环是扭曲的,同样,我们的世界也是扭曲的。为了生存,人类对宇宙进行研究探索,但结果如同从蚂蚁视角得出的结论一样可悲。

如果有人恳求一个主保护另一个主,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个主是真的,他是我们的宇宙。

存在算是一种幸运,珍惜幸运。

如果我想的这些理论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我被叫起来了,那可真的是宇宙末日万物灭亡,然而时间差允许我在被提问提前想这些,所以我还活着。珍惜幸运!

读三体有感 篇5

今天我读了一部讲地球叛军的书,名字叫《三体》,文中主人公汪淼是一个纳米教授,我对《三体》充满了喜爱。

书中“古筝”行动让我印象很深,作战中心都在讨论怎样破解三体叛军的船。大史说:用汪教授的纳米细丝割断船,大家都同意。他们把细丝都绑在柱上,船越来越近,最后被丝割成了两半,首领伊文斯死了。作战中心清理了地球的三体叛军。

读完《三体》我陷入了深思,在《三体》中一个个作战人员都快崩溃了。汪淼极强的内心也被三体弄崩溃了,好在大史的开导和帮助下,汪淼又有了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他们互相帮助的行为让我感动,互相关心的友谊让我感动。

读到大史与江淼的友情,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那一天,我不小心摔倒了,我的朋友扶起我,把我扶到台阶下坐下,又给我水喝,我心里万分感激、我想我们的友情和大史与汪淼的友情是一样的,都是比山还要重许多的友情。

是的《三体》这本书就是这样集善恶分明的人群,有感情的人们、伟大的想像和科幼元素于一身的伟大著作。

读三体有感 篇6

我喜欢罗辑,倒不是因为他算是三本《三体》中的主线人物,主要是因为白蓉让罗辑写了一本书。

罗辑,一个混日子的清华大学教授,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风流公子,一个人类的救世主、威慑纪元的创始人,一个伟大的宇宙社会学、黑暗森林理论的创始人,一个威严的、尽职尽责守护地球很久很久的执剑人。

对罗辑,我很敬佩。能枯燥地呆在一个房间里边,独自一人守护着地球。而在经过了无数个纪元的变迁,罗辑从特权无数的面壁者,到被所有人鄙夷的面壁者,到突然想到黑暗森林理论,到独自一人威胁三体拯救地球,到交出威胁权,到再次得到威胁权成为第一任执剑人,到成为人们敬仰的执剑人,到人们过上安逸生活视他为魔鬼,到太阳系要灭亡时人类文明的守护人。罗辑所做的一切足以让人肃然起敬。罗辑最让我敬佩的是,明明自己玩世不恭,但是却一个人直面三体,直面孤独,默默守护着地球文明。

当然,这些都不是我单独写罗辑的原因,如果这是这些,我只会在在对《三体》的整体感想中写,正如我上边所说的.,我单独写罗辑都是因为白蓉让罗辑写了一本书。

故事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白蓉让罗辑写一本爱情小说作为她的生日礼物,让罗辑书中的女主角,“完全抛开自己要写的内容,去想像她的整个人生,想象她人生中的每个细节“。后来罗辑想象出了一个虚拟的人,然后并沉迷其中,然后从小说中出来之后就对世事毫无兴趣,直到面壁计划开始。

这个情节让我想到《雪鹰领主》里边的一个人,他在幻境中历练,然后沉迷幻境中了,出不来,然后碰到了东伯雪鹰,东伯说了一句话,你怎么知道幻境不是真实存在的。

我比较小的时候,我想成为一名作家,这个想法直到我上高中还一直存在着,不过我妈竭力制止我这种想法。在高中的时候,我写过一本小说,小说里边的每个人物都疯狂影射着我认识的人。小说的男主角叫羽凡,是我希望我自己成为的样子,羽凡的师傅叫惠明,是我觉得我自己的样子。当我往后写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竟然自然而然地把羽凡的人生轨迹写的和惠明一样,后来,我发现,我越来越觉得小说里的每个人就是生活在我身边(不过我塑造的时候就是以身边人为原型写的)。不过最后我把小说里边的所有人都写死了,江湖换了一批新人。把那本小说作为了高中的告别。

罗辑很幸运,面壁计划让他走出了小说世界,更是让他找出了他小说里边塑造的人,厮守半生(后来成为执剑人,他妻子离开了他),在欧洲美丽的小镇中和心爱的人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候。我敬佩罗辑也羡慕罗辑。

下一部分将写一些关于《三体》正本书的感想。

读三体有感 篇7

科幻小说三体对于“三体礼貌〞世界的描述根本放在文章结尾局部,这局部表达得较少却紧扣主题;作者探讨得更多的是人类世界的现实生活困境。贯穿整个文章的两条主线:一是现实生活与过去经历的交织,二是三体游戏所虚拟的礼貌演进史。

现实与虚拟的叙事交替,让读者更能体会人类礼貌开展至今所面临的诸种困境。联系到叶文洁及其父在危难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地球三体组织的构成与开展,细心的读者才会觉察作者真正想探讨的问题,其实关乎“人性〞。这个问题如此古老,以致至今还悬而未决。

而在“三体游戏〞所虚拟的礼貌演进史局部,作者试图整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来尝试拯救岌岌可危的人类礼貌,却无甚成效。技术层面的救赎也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人类自身。

此外,企图借助地外礼貌力量来解救人类当前的困境可是是种幼稚的想法,最终的结局却是三体礼貌试图侵占地球作为其礼貌摆脱困境的物质载体。在小说结尾,三体礼貌已向地球上的人类发起攻击,可是这要等到四个半世纪(地球纪年)以后,三体人和地球人才能真正应对面地交战。而人类现今的处境早已令人堪忧! 显然,作者对人类的自我救赎抱着乐观的态度,而悲观的人认为也许不要四个多世纪,人类早就完蛋了,他们的理由是:好好审视一下人类以往上千年的历史不就明白了吗然而,不管是乐观还是悲观,人类已走到确实该好好反思自身处境的时候了。而更大的担忧在于:当人类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之时,他们该如何处理自身与智能机器的关系,以及如何守护好自身的礼貌成果这是我阅读三体后的最大收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