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1
通过本次全区教师通识培训学习,让我们明确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在这里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知识,更新了我的一些教育观念……总之,本次培训,使我收益匪浅,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感受到名师的风采,专家的人格魅力:
在本次全体教师通识培训的过程中,被专家关于教育方面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所吸引,使我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和思索。他们的视频报告扣动我的心弦,触及我的内心深处,使我一次次不由自主地扣心自问,我该怎么办,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才能不负众望,才能做到问心无愧。从这些名师的身上,我学到的不只是专业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他们执着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治学、潜心钻研、尽职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人生方式;作为一代名师,他们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让人无不为之动容。这些,开阔了我的视野,开拓了我的教学思路,转变了我的教学理念,促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眼前所面临的挑战,挖掘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祢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是呀,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做为一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课堂,能在瞬间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能与学生心有灵犀。我们在面对学生时,在过多地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时而忽略了他们的善良、可爱的一面,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已变得麻木,缺乏投入学习的热忱。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能使他们迸发出好学习的火花,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
十四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孩子有着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老师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要原谅孩子的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们对自己的关注、对自己的爱和支持。教师要不断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自觉地想了解个究竟,同时,教师要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自由讨论、质疑、交流、评估。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起来,参与度也就会大大地提高,每个学生才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三、要善于去总结:
通过这次通识培训,我深深体会到,一名优秀的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反思的。没有反思就不会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也就不会有改进,也就不会有进步。通过反思,让我认识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因此,我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投入各个方面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才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通过反思,我也深深懂得了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积累教育教学中的一切好的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工作中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当然,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才能找到隐藏在教育教学中的一条条规律,才能坦然地面对那一双双求知似渴的眼睛,才能在尝试中得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整个通识培训流程中,除了名师的风采,一个个曲折感人的成长故事,一个个独到精辟的理论和见解,还有对工作、对生活、对学生的一些深刻的感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培训,我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
一、经常自我反思。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得失。
二、多学专业知识,博学多长。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无止境,教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修养的最好的途径,知识是财富,人生是财富,教育教学经验和感悟也是财富。要想获得这些财富,我们只有不断地读书和学习,去探索一条条捷径,才能梦想成真。我们一定要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社会。
三、多和别人交流。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在不足中找到突破口,才能得以提高。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和建议才是发现不足的最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就要和别人好好交流一番,这对我们将大有益处。
四、充满爱心,忠诚事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要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几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名优教师的差距所在,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8月25——26日,安海镇教委办联合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在安海文体中心举行晋江市小学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识培训。作为安海镇教师,有幸聆听了四位专家的讲座,他们的讲座视点新颖,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
其中,福建教育学院培训管理处杨文新处长的讲座《小学名师成长之路》让我找到了学习的榜样,深受启发。杨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时代呼唤名师;二、名师在哪里?三、如何成为名师。讲座中列举的“霍懋征、魏书生、孙双金、吴正宪”等当代名师,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示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追寻他们的成长足迹,我思绪万千。“名师名在哪里?”杨教授给了我们很明确的回答:名师要“名课、名篇、名徒”;名师当有六度素养:思想要有厚度、胸怀要有宽度,学识要有广度,研究要有深度、追求要有韧度,引领要有效度。“如何成为名师?”名师成长就是教师心智的丰富和开放,要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有专业理念和师德,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特别指出要有教育理想、教育规划、教育坚守……
细细地品味杨教授的讲座,破译了名师成长的密码,找到了那把打开人生智慧宝库的钥匙。感受如下:
1.名师的成长得益于不断读书。所有名师都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朝朝如此,暮暮如此,年年岁岁,日复一日,永不停息,永无止境。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2.名师要走“学习,实践,研究”之路。要深入实践,因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名师还要善于研究,要走进教育科研,“只有踏踏实实地沉下去,才能萧萧洒洒地浮起来”,坚持实践、坚持反思、坚持创新。教育科研,名师的发展之本。
3.名师成长关键在于战胜自我。纵观名师都有一颗平常心,耐住寂寞。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平常的心态对待名利、地位,对待曾经取得的荣誉,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一时的得失而怨天尤人,内心就会平和而宁静。在教育现场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活在当下,珍惜平凡的每一天,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名师的确是我们学习的“范本”,作为平凡教师的一员,我将循其经历、持其心态、秉其品质、建其精神。
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3
201*年8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雨山区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一天的培训紧张而充实。
上午,市教研室的张先义主任为我们做了题为"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他的报告生动活泼,一个个案例、一张张图片、一幅幅表格,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要提高教学质量,什么是教学质量,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等问题,让我们对教育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教学是有规律的, 教师只有掌握了教学规律,了解了学生学习注意规律,现有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教育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以往那种单纯的"时间+汗水"式的拼体力、拼消耗的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低效的。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课前要进行有效的备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传声筒。课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要与学生共同思维,产生共鸣。对学生多提"胖问题"、"热点问题",引发学生高水平的思考,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科学的方法和探究的机会。此外,还要有效的激励学生,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不丧失学习的动力。张主任的报告不仅给了我们理论的支撑,还给了我们行动的指导。
下午,市二中的郭惠宇校长做了题为"教师专业化成长面面观"的主题报告。郭校长先向我们介绍了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然后从"用学校文化营造成长的乐园"和"以砺砥自省寻找成长的路径"两方面陈述了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走上专业成长之路的途径。郭校长的报告,让我认识到,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 它直接制约着教师的个人发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重新燃起激情之火。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此外,教师还要不断进行反思,反思是促使自我成长的一剂良药。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一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未来的成长之路却很漫长。虽然当前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制约着我们教师的行动,但我们千万不能放弃自己的努力。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尝试着每天努力一点点,你就会得到一个不同的教育世界。
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4
8月25至26日,为期两天的晋江市小学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识培训圆满结束,培训中,福建教育学院培训管理处处长杨文新、福建教育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郭春芳、福建教育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黄丽萍、福建教育学院文科研修部副教授陈秀鸿等专家,分别就《名师成长之路》、《“钱学森之问”与创新教育》、《例谈教学科研中的思维技巧》、《基于教师角色定位的道德思考》等方面作了专题讲座。四个博士教授的讲座各有风采,各自抓住不同的角度为老师们分析,“什么是教育?如何作为一个名师?如何教育教学?”
在这四场讲座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但对学生的心身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而且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将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愉悦和享受。在他的课堂中,学生的身心都是自由的,他们能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在这里,没有思想的桎梏,没有传统的约束,没有条条框框,没有绳绳索索。有的是自由,有的是坦诚,有的是争论,有的是碰撞,有的是和谐和幽默。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想做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本人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关爱学生。一个教师是否富有人格魅力,就要看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而这主要是看他是否从师生平等的关系上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二是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知识是水,魅力是舟,教师的魅力需要其用渊博知识的才能显示出迷人的风采。三是挖掘“闪光点”,让学生充满自信。其实,学生一样需要“尊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应顾及学生的“面子”,给他们“下”的台阶。有时,表扬比批评会来得更好。学生一旦有了些许进步,我们教师就应及时表扬他们,不应吝啬赞美的言辞。教师如若能对学生多些鼓励、少些责备,那么学生就会多份自信、少点怨气。四是做学生的'坚强后盾。教师应是学生的坚强后盾,应是在学生失意、气馁时能及时给予安慰及鼓励的人。
教师的人格魅力虽然无形,却时刻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活在学生的记忆中。因此,教师只有以其优秀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5
经过将近两周的学习,我对本次培训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获很多。“培训”期间,我认真听了专家们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将语文课标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新课标理念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受益匪浅。他们那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使我在学习中充实自己的理论,反思过去工作的得与失,提高了自己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我首先认识到教师是学校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认识自我,不断在学习与生活中提高认识,完善自我。“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应对改革开放的今天,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一个当今的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课标,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通过学习我知道新课标指出: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新课标指出三点:
1.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
2.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等提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切实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3.关注写字姿势和习惯,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在第一、第二学段,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技能。要用好“字表”。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基本字,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些时间和力气,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深受启发。
我现在正在教小学一年级,识字写字是小学生重要的基本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先决条件,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对学生的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策略有了新的认识,要怎样上好低年级识字写字课呢,下面谈一下自己很浅显的看法。
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6
本次通识培训,我仔细观看了几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视频,通过专家们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将与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使我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到我思想的深处。促使我在学习中充实自己的理论,反思过去工作的得与失。作为一个当今的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就如文本案例中体现的教师的智慧很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学习,课堂中教师应抓住每一个契机,拓宽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观察思考。在《生命化教育之我见》跟帖中发现教师们对现今社会教育的担忧和家长、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矛盾之火点。生命化教育再次警示我们了解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所以,作为一线的教师应把主动权归还给孩子,让孩子们自由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番自己成长的舞台。如学习不好并不代表他的体育(美术)也不好;学习不好并不代表他没有责任心;学习不好并不代表他的人缘不好;学习不好并不代表他没有礼貌,因此,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舞台上找到自我,真正有尊严的活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的视频学习中感受颇多,让我对智慧型教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视频中电影《死亡诗社》,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视频中教学生写诗歌的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在他身上有着独特的教学智慧。正如刘教授所说,学习就像是学走路。没有人能代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通过翻滚、爬行,然后跌跌撞撞学会走路,才能掌握走路的技巧。学习也是如此,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别人可以帮忙,但是无法取代。作为教师的我们,对事情的正确处理不仅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还能激励学生学习,并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研究教学中从细节教育到整体教育的转变过程。教师也要用宽容的心接纳理解他们换位思考,学会等待,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让孩子们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经验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也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学习,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真正实现生命化教育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