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的读后感
此篇文章红岩的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红岩的读后感 篇1
红岩描述了内战时期许多被抓进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的共产党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故事。“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与无私奉献的精神筑就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铜墙铁壁。
我们真的很幸运,因为出生在和平年代,因为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幸福生活,我们不需要担心背后突然出现特务的眼睛;我们不需要承受血风腥雨的生活;我们不需要再进行斗争!不,不对,我们还是需要斗争,同谁斗争?同我们的懒惰心理作斗争,同我们的自私心理作斗争,同我们“做天和尚撞天钟”的工作态度作斗争!
《红岩》揭露敌人的老奸巨滑,他们利用美式48套刑具试图撬开共产党员的口,挖出地下党组织,可总是屡屡失败,当身为群众的胡浩因为极度近视看文件被敌人发现时,各种酷刑让惨叫声刺痛所有共产党员的神经。不能让群众无辜牺牲!为了保护群众,保护党组织,齐晓轩毅然挺身而出!正是《红岩》让江姐、成岗、刘思扬、许云峰等一个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印在我的.心里。
是啊,我们之所以可以幸福的享受阳光,是因为一个个先烈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用鲜血与生命保卫了家园。想想现在的我们又是怎样建设我们的家园?
工作中能应付了事就马马虎虎地应付;能推脱的事总是会找百般理由万般借口去推辞;谈到收入利益总是闲少不怕多;说到责任,总是推脱“那不是我的事”........如果那些革命先辈看到这些现象,他们的伤痛估计会比遭受敌人48套美式刑具带来的伤痛还要更加厉害!当然今天的祖国在欣欣向荣、蒸蒸日上飞速发展,因为有更多的群众、更多的共产党员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成为职工群众模范的典范!例如郭明义,例如许振超......
想起自己在忙碌时产生的烦燥情绪,想起有时马虎应付的各类学习,想起有时产生的懒散心理,对照革命先辈不禁如芒在背。是啊,仅管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铁路职工,仅管我只负责一些简简单单的工作,但是也有我的责任与义务!认认真真做好份内的每一件事,防范安全风险,确保自身安全,提醒他人安全,为铁路安全运营贡献一份心和力!这就是我的责任。
《红岩》带给我的不仅是震撼,更是一次灵魂的自我检视!建议更多的人从繁忙的状态中抽出一点时间来阅读这本书,或许,她会带给你更多的震撼!阅读的过程就是一次灵魂洗礼的过程!
在那个年代,革命前辈的使命就是保卫家园,而在当前和以后,我们及我们的后辈的使命就是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富强!
红岩的读后感 篇2
人们常常将梅花看做是坚贞不屈的象征。她不但美丽、芳香,而且还能不惧风寒、傲首霜雪,有着顽强不屈的品格。就像《卜算子咏梅》中说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哪只是令人情不自禁的喜爱,更令人对它们不由的肃然起敬!梅花给人们以力量和顽强不屈的信念,当人们在满天冰雪之中看见了点点红梅,便仿佛听到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消息。她鼓舞着人们战胜严寒,去迎接那美好温暖的春天。每当我看到那些赞颂红梅的文字和图画,我就不自禁的想起了《红岩》这本书,想起了那些如同红梅一样坚强刚毅的革命先烈们。
在《红岩》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江雪琴江姐了,她坚贞不屈,在危急关头时,也保持着一派平静从容的样子。但是她由于卑鄙无耻的叛徒甫志高的出卖,不幸被捕,被心狠手辣的敌人关押在渣滓洞里时,她受尽敌人的折磨,,的敌人将竹签子狠狠的钉进了她的每一根手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没有丝毫的软弱和动摇,更没有向敌人透露哪怕一丝一毫关于党的信息。她还傲然的宣示:“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却是钢铁!”然而在美蒋的秘密,中,她却成为了第一批牺牲者,可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平静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毅然走向了刑场,再也没有回头……当我看到这里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心想着:江姐临死前还一心只想着同志与党,她那不畏惧牺牲,誓死保卫党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精神吗? 如今,我们生活在美好安定的生活中,远离了战争与硝烟,迎接着我们的是美好的明天。当我们在假期里愉快地玩耍时;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电视时;在校园里认真地学习时,我们是否知道这幸福快乐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这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他们的战斗和牺牲,那么我们到现在可能还处于战争之中。
可总是还有一些人还在抱怨着这个社会,盼望着能够不劳而获。学生们一天到晚都在抱怨自己的作业太多,可我们又有什么权利能够不努力的学习呢?为祖国的未来出一份力本就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与其将时间浪费在抱怨上,还不如全部用在学习上!
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们,忘记那些革命先烈们!我为我的祖国能拥有这样一心为国的革命先烈们而感到自豪。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学习、努力奋斗,争取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将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红岩的读后感 篇3
萧瑟的秋风卷着细雨,犹如心血在滴。落叶、秋霜、低沉的雁鸣,仿佛在奏响一曲悲凉低沉的叫响乐。合上《红岩》这本书,我的眼前浮现的尽是那火红的年代,那赤胆的忠诚,还有那革命者穿透历史的目光。
还记得撑着伞踏进“芷江抗日战争受降馆”的时候,一阵寒意带着庄严而肃目的气息扑面而来。一面造型如汉字“血”的大石坊映入眼帘,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和平未到绝望,决不放弃和平”12个字刻在正中央,仿佛也刻在了肃穆的天地之间。我走进长廊,长长的石碑从这头延伸到那头。我抚摸着那些凹凸不平的名字,知晓的或不知晓的,是成千上万的烙印;是峥嵘岁月的伤疤;一位位英雄无畏的灵魂长眠于此,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沧桑。
一声雷打破了长时间的寂静,仿佛是穿越了数十年。我的眼前是这样一个女子,在敌人的魔爪下遍体鳞伤,始终咬紧牙关不透露一句情报。长鞭挥下,你无力的叫喊被敌人疯狂残忍的笑声盖过。你突然毫不示弱地大笑起来,坚毅的眼神盯得敌人胆颤惊心,你呼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万岁……”我虔诚地问你,您不惧生死么?阴暗潮湿的地狱囚牢里传来坚定的声音:“共产主义事业是我的信仰,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一把寒光凛冽的尖刀,你颤颤地倒在血泊之中,眼里的光芒却比尖刀更加锋利。你会想到吗,你领导的“妇女解放协会”日后在祖国大地绽放着光芒。你不是普通的柔弱女子啊,向警予这个响亮的名字在革命的土地深深地扎根,与你三十三岁的青春年华一同闪耀着光辉。
我又看见了你,瘦弱矮小的个子,睁大了澄亮的眼睛,张望牢房外面的世界,想象着你从未见过的街市庭院。你用那稚嫩的童声异常严肃地念着:“我是一个中国人”一遍又一遍。望着你渴求知识向往阳光的眼神,我不禁落泪。我问你,等到革命胜利了想做什么?“我要好好地晒太阳,吃白面馒头,叔叔们说可好吃了,可我从来没有尝过……”你幼小的身体倒在革命的漩涡中,我想呼喊你——全世界最小的烈士!可你再也听不见了。小萝卜头,你一个九岁的孩子,有什么错?战争、杀戮,这个世界欠你太多太多。
革命的号角吹响了,那是催人奋进的旋律。成千上万的战士们冲进硝烟弥漫战场,浴血奋战,火光映红了长空,鲜血染红了旗帜,一束光亮透过阴霾,终于,胜利的鼓声喧天。1949年10月1日的清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知触动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泪腺。
微风拂过,我愈加清醒,桌前的《红岩》闪烁着血色的光芒,似乎映红了九洲。印象中长长的石碑上,那些镌刻着的名字不会说话,但我能感受到英雄们一直都在注视着华夏大地,未曾离开。从“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通车”,从“北京奥运会”到“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他们也欣慰地笑了。于是在初秋,这片圣土上也燃烧着不灭的烈火。看今日万家灯火、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我们远离硝烟坐在宽敞的教室是如此幸运。我无法感知战争的恐惧,但我知道每一份安稳自由,每一枝和平的橄榄枝都倾注着党的心血,九十年来一寸一寸地洒在中国的土地上。
冷雨纷飞,打湿了来时的道路。耳畔响起了那首熟悉的旋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那样安静庄严地听着,明日青空定是一片晴朗。
红岩的读后感 篇4
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这个暑假我重新回顾了《红岩》,带着崇敬的态度认真品味后,无不为红色革命者的精神和品质而感到敬佩。
处于乱世,局势动荡,人人身不由己。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人民、信仰、国家,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用鲜血和灵魂铸就了革命的胜利。正因为有这么多革命战士前仆后继,才会有光明美好的今天。
江姐说过:“我们推翻一个旧中国,再建设一个新中国!”但这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巨大的。
我永远都无法忘记书中刻骨铭心的场景。我仿佛听到了江姐的叮咛:“不管是狂风暴雨,不管是惊涛骇浪,你们一定要把战斗的旗帜指向共产主义啊!”
我仿佛看见革命战士遭受严刑拷打,却不依不饶,始终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
我还听到牢房中传来一阵阵美妙的歌声,无不体现出他们的乐观精神。
我又看见他们虽身处牢狱,但却充满希冀,由狭小的窗口望向窗外一尘不染、晶莹剔透的蓝天。
朵朵霞云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似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的色彩,分外绚丽。
我听见和看到的太多太多了……
江姐是一位女共产党员,面对敌人冷静镇定、毫不畏惧。看到丈夫的尸首后,却只能把钻心刺骨的痛埋藏心底;
许云峰自从被捕后,敌人对他实行毒刑。但他从未屈服,到最后关头用自己的.血肉为同伴开辟出一条通往光明的生路,而自己却不幸遇害;
小萝卜头只是一个小孩,却担起了秘密送信的重任,他画的“黎明”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憧憬……
而黎明前将会是最黑暗之时,像死一般的寂静。铁窗外面笼罩着被层层电网隔断的乌云,低沉的气压,一片暴风雨前的平静。密裁计划实施时,血从战士身上流出,火光中的摊摊血水,闪耀着腾腾热气和耀眼的红光。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彩霞,放射出万道光芒”,多么美光明而美好。但却永远都无法忘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这是多少战士用鲜血换来的啊! 如今,战争已过去,而英雄永驻心间……
感谢《红岩》这本书,它为我树立榜样,让我有了对人生价值的崭新理解。我想,它将促使我成为真正勇敢坚强的人。
红岩的读后感 篇5
读了《红岩》,让我感触良深。许云封、江姐等一批又一批爱国人士,用自己不屈不饶的信念,与敌人做着顽强战斗,换取了新中国的成立,让敌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我想:现在我们能幸福、快乐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没有理由将他破坏。要用努力将这一片沾满爱国人士鲜血的土地变得更加繁荣、苍生。他们有着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面对敌人严刑拷打的时候,没有退缩, 没有惧怕,而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战斗,直到生命的尽头。在面对敌人的种种刁难时,心中还留存着对祖国的热爱、眷恋。更要学习他们认真专研的品格,虽然在光线昏暗的监狱里,也废寝忘食的学习。爱国人士之间还留存着动人的画面,为了别人,能毅然选择牺牲,而没有选择逃避,没有选择被金钱、利益所击倒,这是一种伟大而震撼人心的选择。
大家应该将这些品质用在学习上,永不退缩、永不屈服、永不言败,在面对难题、困难时,不能放弃,要用智慧将它解决,在那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不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面对。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忘记别人。将先人后己放在心头。这样才能让中国更加兴旺、发达。
红岩的读后感 篇6
火红的年代,赤胆的忠诚,革命者穿透一切的目光,这是我读完《红岩》之后脑海中不断浮现的镜头。与电影《建党伟业》相似,《红岩》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中国共产党人热血沸腾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开出新乾坤”,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怀着共同的感情,怎惧敌人的枪口,用他们鲜血染红了旗帜,染红了我的心。
读《红岩》,并不像最近火爆的谍战片,地下工作者总能化险为夷。或许这就是真正的革命,牺牲才能换来胜利;或许这就是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心中最美的真理,他们早就置生死于度外。深沉的暗夜,萧瑟的寒风,还有那摆满刑拘的刑讯室里,吆喝声不绝……面对这一切,江姐的脸上是充满信心的刚毅神情。让敌人恐怖的狞笑无奈的变成绝望的吼叫。“不说?钉!”“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头……血水飞溅……”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一阵,又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声……然而,除了敌人魔鬼般的咆哮,江姐没有任何声音,甚至没有一丝丝呻吟,那可是十指连心的痛啊!因为“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因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潮湿黑暗的地窖,与世隔绝。尽管他以脸色苍白,颧骨隆起,但他的两只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带着永不熄灭的威力。整座地窖箍得紧紧的,还有那一道道铁门。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哪怕变成鬼魂也让敌人丧胆的人,他就是“老许”,小说中自始至终形象那么高大的`许云峰。在山城即将解放的前夕,在敌人狰狞的面孔和死亡面前,他毫无惧色,他不屑一切,他说:“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记得小时候我问老师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老师总会说:“那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当我领到少先队的红领巾时,我捧到胸前闻了又闻,仿佛真的嗅出了鲜血的味道。今年,是党的九十岁生日。九十年中,正是无数有着红岩精神的共产党人用身躯前仆后继筑成了光明大道。九十年中,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脱离贫困,走向复兴,告诉世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开天辟地;谁又想,九十年后的今天正是中国共产党,驾驶着新中国的大船,满载着信心和希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扬帆破浪,阔步前进!党的旗帜在飘扬,鲜红的旗帜将永不褪色。因为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先烈,我们这一代,以及千千万万代中国人都永远怀着一颗又红又热的心,准备用鲜血染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