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科学怪人》读后感

2025/04/28读后感

此篇文章《科学怪人》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科学怪人》读后感 篇1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是人类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直是亘在人类心头的力。百多年前,作者写下了《科学怪人》这本书,以前看的时候直感不驻震撼,直到今天,看完电影《科学怪人》都是一样的迷惘和震撼。

对于过往的迷惘是影片的一个主题。另一个则是对技术的诘问。科技这把双刃剑让人类在自我中膨胀,用科技造人,在过去是幻想,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则可能成为现实,而这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寻找人类的过去,就是在寻找人类的本在,更是在寻找人类的未来。

男主角为实现他疯狂的科学设想付出了沉重代价,牺牲爱妻以及全家的性命,导演试图为影片多添几笔悲剧色彩,可在我看来最悲最惨的还是被他制造出来的怪人。从他丑陋的面目中时常流露出无辜无助的眼神。一生出来就被“父亲”遗弃,科学家还盼望怪人能在瘟疫中早早死去。他遭到世人追打,踉踉跄跄逃到树林中,本以为遇到了一户好人家,想送一朵小花给那家的老人,却把老老少少吓得魂飞魄散。曾经让他倍感温暖的小木屋也在一夜间人去楼空。他悲痛,他愤怒,一把火烧了屋子。在一次又一次被人们伤害后,他从一个纯真的新生儿转变为可怕的魔鬼,开始向制造他的科学家报复。看到怪人的种种遭遇,竟然心生怜悯,而对描写科学家失去弟弟、妻子被杀的部分却没怎么动容,反而觉得他有点自作自受。

人类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问卜未来,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种方式,但如何在这条路上走却是我们需要不断求索的。影片就描绘了一幅误入歧途的人类的悲惨境地。人类无所顾忌地征服自然,渴望改变自然规律,但反自然注定是要遭到惩罚的。我们目前生活的世界被机器所包围。机器看似无生命,但它却没有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内。我们发明的机器就像弗兰肯斯坦的巨人一样,有自己的,不被我们约束的意志。我们发明的机器就像弗兰肯斯坦的巨人一样,有自己的,不被我们约束的意志。汽车带来了交通便利,但也带来了车祸和死亡;手机打破了空间的阻隔,但我们从此被骚扰短信,广告和垃圾信息淹没。空气污染、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和克隆羊这些烦恼科技发达带来的烦恼不断地拷问我们。科技带来了生产力的爆炸,但也带来了大规模失业,让人的劳动变得重复而机械。我们在向科技疯狂索取时,科技也像弗兰肯斯坦的怪人一样不断地报复我们。

要说人类史上最大的机器反抗,非两次世界大战莫属。由于有了高科技武器,全球性战争成了可能。一次十年的战争吞噬5000万人的生命,这在冷兵器时代根本是不可想象的。科技越发达,我们面临的危险就越甚。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愈发无法控制的世界里。这种无法控制的极端,就是人类的家园地球被人类自己毁灭,就像弗兰肯斯坦被自己创造的巨人毁灭一样。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有超越本能的意识。我们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将要死去。人类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大自然,因此面临着动物所没有的不确定性。于是人类感到孤独、感到恐惧。除非实现与他人的结合,否则我们无法消除恐惧和孤寂感,并最终走向疯狂和毁灭。弗洛姆在书中提出了简短有力的总结:没有爱,我们一天也活不下去。

巨人被创造后的遭遇正印证了这一点。被创造出来后,巨人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但他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任何身份认同的归属感。因此它极度渴望人类的爱。但由于巨人长得庞大丑陋,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人类吓跑,甚至不断遭到毒打,尽管巨人心地善良,曾经勇救落水女童。

为了和人类交流,获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依赖。巨人躲在一户人家窗外,日复一日地学习人类的语言和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了解了罗马帝国的建立,美洲的发现,了解了各项基本技能。但是,这一切能让巨人幸福吗?不能!这一切不过是让巨人的自我意识和孤寂感继续加强,对爱的渴望更加强烈。由于它主动和那户人家交流反而导致被毒打,原本善良的巨人的心理走向了极端。它疯狂地想要报复创造了它的主人弗兰肯斯坦,最终接连把弗兰肯斯坦的亲人杀死

弗兰肯斯坦的.遭遇和巨人是一样的。野心勃勃地获取知识,最终破坏了他宁静幸福的生活,并且终日被恐惧包围。玛丽.雪莱的故事似乎和卢梭一样,是反智力和反理性主义的。这样的观点让我们恐慌。毕竟没有不断发展的智力和大脑,我们今天就无法享受到如此绚烂的文明和丰裕的物质条件。但反理性主义毕竟对我们的心灵归宿提出振聋发聩的追问。事实上,古希腊人就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拷问。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的故事,可以诠释成普罗米修斯给愚昧的人类带来智慧之光,也可以理解为普罗米修斯违反了自然规律,遭到众神的惩罚。

那么人类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们当然不能返璞归真拿起石器工具,科技文明的迅速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进程。既然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那么我们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历史向着一个更完善更成熟的方向发展。而科技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调和发展才是应该走下去的一条路。涂有科技文明的飞跃,没有精神文明的追逐,只能是愈加的使人望尘莫及。科技文明的发展与精神层次的提升交互渗透,才能相互制约,协同进步。

我们今天再一次面对这个诘问,他只会比它问世的两百年前更加无情,过去已然成为历史,将来只会更甚。因为近两百年的人类历史,某种程度是我们不断制造怪物把自己逼到墙角的历史。

《科学怪人》读后感 篇2

看了个订阅号,里面主要提到了《弗兰肯斯坦》又名《科学怪人》,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可能是对‘弗兰肯斯坦创造了怪人,又因怪人的丑陋被吓跑’的相关叙述、也可能是将其喻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也可你能是文中所言的此部小说带来的启示、也可能是这部科幻作品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总之,兴趣很足,很快就找到了这部小说,并且一口气看完,用时不足两个半小时。

研究古代炼金术的弗兰肯斯坦,制造出了一个怪物,却因怪物丑陋心中恐惧,便弃置不顾。却从不曾想到,初生的怪物不仅有饥饿和寒冷的本能,还有高于人的体能、身手和智慧,以及与人相同的情感需要。怪物离开了出生地,走进了森林,走近了人群,他用超出常人的智慧和忍受力,在探索中快速成长,并且逐渐成为比人更为智能的怪物。人们的惊吓追打和唾弃,和目击到的一家人的温馨生活,激发了智能怪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刺激了恨意的滋生。当智能怪物决定寻找他的“父亲”,以享天伦之时,却发现了弗兰肯斯坦的笔记,那是整整四个月厌恶,是造物者对怪物的厌恶、是“父亲”对“怪物儿子”的厌恶,这时候的智能怪物是怎样的呢?心痛、难受,并开始了远行的寻找之路。这时候的智能怪物,不过是一个善良又愤怒孩子,我甚至还能想到他躲在棚里等天黑的样子,那时候的他,为贫苦的人家打柴、扫雪是多么的幸福!不该追求更多的,真的不该的。罪恶的转机出现了,怪物没找到“父亲”,却偶遇了“父亲的弟弟”——一个天真懵懂的小孩,此时,小孩大叫着怪物的声音,彻底打破了“找一个天真的小孩做朋友”的心思。终于,小孩死了,怪物在内心不安的同时也获得了报复的快感,之后的嫁祸、谋杀、威胁,和杀死弗兰肯斯坦妻子,这一系列的犯罪引起了弗兰肯斯坦彻底毁灭怪物的决心和行动……弗兰肯斯坦死了,怪物痛哭……此时的我,为什么没有产生科学危机,却产生了有关教育的思考?而且,似乎一直在为怪物的各种狠辣手段开脱,也许以后会成为一个专业的教育者,这个开脱的过程,不就是自我批评与自我反思的过程?

《科学怪人》读后感 篇3

《科学怪人》这本书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这是一本不可思议的书。饱含了复仇、欲望等多种感情,细致地描述了人与人造人之间的关系。《科学怪人》的作者是英国的玛丽。雪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她塑造了“科学怪人”这么一个形象,为以后的科幻小说提供了许多大胆的构想。

在《科学怪人》中,主要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文中的“我”为科学疯狂,创造了一个面目丑恶的人造人。然而“我”和人们却都因为他很丑,厌恶、抛弃了他,于是这个怪人本来善良的.心因此充满了仇恨,开始对人类进行报复。故事的结局十分悲惨,他把“我”的亲人都杀了,最终把“我”也害死了,他自己也自杀了。这令我思考:我们既然创造了人造人,并且给予了他们人类的各种感情,那我们为什么不能与他们和谐的相处呢?我觉得其实书中的怪人并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人类对他的厌恶,抛弃使他去做了坏事。而“我”和人们以貌取人,怎么能因为他长的丑就抛弃他呢?虽然他是个人造人,但他是有感情有生命的。如果换做是一个人,难道人类永远比人造人好?

生活中,许多科幻电影都讲述了人类对机器人的排斥从而引发战争的悲剧,我希望我们的未来不是那样。

阿西莫夫说的机器人三定律,从每种方面都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从情感上来说不是很对,但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很正确,我希望未来会有更明确的解答。

《科学怪人》读后感 篇4

图书馆偶尔翻到的小册子,被简介吸引了,觉得跟一部日漫《钢之炼金术师》所提出的一个问题很像:人造人到底应不应该被造出来?

其实这个问题在现实中也有迹可循,美国科学家已经有能力造出与人难辨真伪的克隆人,但是这份议案在国会多年来没有被通过。就是考虑到造出这样有自主思维能力的“人”之后到底应不应该赋予之人权或平等?

在《弗兰肯斯坦》里,显然,作者预设了一个糟糕的情况。没有人付出过哪怕丝毫的同情、怜悯,甚至是创造者自己也对这个怪物“恨之入骨”。虽然“它”努力学习了人类的文明甚至可以说是感性聪慧,却依然在人类的敌视下内心扭曲,报复于社会。在“它”最接近最有希望被人类接受的一次机会中被盲人贵族的儿子所伤害。

书中提到的国家,挪威、英国等都是当时文明水平高,民智开明的国家。但是这样幸福的国度里还是催生出了这一幕悲剧,是否是作者玛丽·雪莱想借此表明人造人是不可产生的。不得不说,前人的预见之高明,即使到今天,我们还在讨论。

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一部好莱坞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但是因为“他”遇到了一家通达人家,所以虽然最后还是离群索居,但是毕竟没有做出伤害人类的事情,这又为“人造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是需要谨记的,永远会有一部分人(哪怕为数很少)习惯把新的发明用于军事用途,这样,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就需要重新评估了。

《科学怪人》读后感 篇5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818年的小说《科学怪人》曾多次被搬上戏剧舞台及电影银幕。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公司就曾于1910年制作了《科学怪人》的首部默片,但直到1931年詹姆斯惠尔执导的首部有声《科学怪人》问世,观众及电影公司才真正承认了恐怖影片作为经典类型片的地位。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研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电影的教授里克朱厄尔说:“它是偶像级电影之一,影响力巨大。它真正确保了恐怖片成为好莱坞较有影响力的影片类型之一。”

《科学怪人》获得成功,富有创意的化妆师杰克皮尔斯功不可没。据报道,给卡洛夫在电影中饰演的怪物化妆常常要花上4个小时的时间,皮尔斯和他的助手们为塑造出高大骇人的怪物形象费尽心思。他们在卡洛夫头部垫上棉布卷,使他看上去更高且头部呈方形。同时,皮尔斯在卡洛夫的脖子两侧安上电极,还在他脸上涂上了厚重的粉,使其看上去冷漠麻木。

影片完成后,曾有人担心电影会吓跑观众,因此在1931年12月6日首映当天,有关方面特地安排一名演员在电影放映前提醒观众电影的可怕程度。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虽然观众们时常大声尖叫,但他们对影片十分着迷。

《科学怪人》当年为环球电影制片公司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收入,如今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早已去世,但那个人造怪物依然活跃在荧屏上。从恐怖片到喜剧,改编自《科学怪人》的英美影片迄今已达数十部之多。

《科学怪人》读后感 篇6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818年的小说《科学怪人》曾多次被搬上戏剧舞台及电影银幕。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公司就曾于1910年制作了《科学怪人》的首部默片,但直到1931年詹姆斯惠尔执导的首部有声《科学怪人》问世,观众及电影公司才真正承认了恐怖影片作为经典类型片的地位。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研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电影的教授里克朱厄尔说:“它是偶像级电影之一,影响力巨大。它真正确保了恐怖片成为好莱坞较有影响力的影片类型之一。”

《科学怪人》获得成功,富有创意的化妆师杰克皮尔斯功不可没。据报道,给卡洛夫在电影中饰演的怪物化妆常常要花上4个小时的时间,皮尔斯和他的助手们为塑造出高大骇人的怪物形象费尽心思。他们在卡洛夫头部垫上棉布卷,使他看上去更高且头部呈方形。同时,皮尔斯在卡洛夫的脖子两侧安上电极,还在他脸上涂上了厚重的粉,使其看上去冷漠麻木。

影片完成后,曾有人担心电影会吓跑观众,因此在1931年12月6日首映当天,有关方面特地安排一名演员在电影放映前提醒观众电影的可怕程度。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虽然观众们时常大声尖叫,但他们对影片十分着迷。

《科学怪人》当年为环球电影制片公司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收入,如今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早已去世,但那个人造怪物依然活跃在荧屏上。从恐怖片到喜剧,改编自《科学怪人》的英美影片迄今已达数十部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