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25/04/28心得

此篇文章中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个知心朋友《小学语文老师》一直陪伴着我。《小学语文老师》是我工作中的最爱。十几年来,她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而我在教学上也大有长进。心中真的非常感谢《小学语文教师》。自从与《小学语文教师》结伴以来,我学到了处理教材的技巧,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的方法等。《小学语文教师》有着动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通过她,我还认识了像于永正、支玉恒等教育界的名师,以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滋润了我的茁壮成长,是我成长的摇篮。她十分朴素平实。朴实是其魅力的源泉。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百家讲坛特别吸引人,教学点评格外忠恳,教案设计十分新颖,教学随笔精致过人。她走在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前锋。

《小学语文教师》让我感受到,教育要用心灵去点燃生命。每当我竭尽所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不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照亮前进的道路,让我寻到教学的亮点……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我还认识到“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何面对侃侃而谈的学生?我们语文教师的确要博览群书。掩卷沉思,自己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了,但感觉自己读书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不能坚持。但不管收获多少与否,相信坚持便是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读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让我们畅游在书的海洋中吧!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寒假里,阅读了《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这本书,对自己启发较大,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如何做教师的一些感悟。我默默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教师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首先,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充要条件。这就要求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十分丰富,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这样才能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

不止如此,教师除了博学多才,还要讲究教学方法。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也多次尝试向此方面改进教学方法,虽然小有进步,但仍需更进一步努力。

其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

教师不能将教学活动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而且老师的关心往往更理性,也更让学生接受。此外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也会让学生家长更加理解老师,和老师形成合力,教育好学生。而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再次,教师自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

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也许教师是有很大压力,是有很多委屈。但我们面对的是正处花季的儿童、青少年啊,我们得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得给他们作榜样。如果老师因为自身原因是而体罚学生,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些都是教师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尽管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老师,不仅要上好一堂课,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应提高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做到这三点。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科学家们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而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智商却并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质中,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于今已不大适宜,却指出了为人师长的基本任务,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能初步理角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然,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没有了依托,但是,人文性更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义。一直以来,我们只注意到在语言技艺的层面上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把语文学习孤立地理解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却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中的思想意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则具体体现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勇气:张文质和青年教师的谈话》一书,带领教师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他在书中提出教育学才是真正的人学,教师应站在专业的立场上思考,需要有复杂的理解力,特别是对生命的洞见力,保持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生命转化与改善,重获教育的勇气。

张老师在书中指出:人获得知识、获得见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与警省,保持有意识地、自觉的一种生命地转化与改善,也许是最为重要地。我于专业成长中,摒弃职业倦怠,不断精进,重获教育的勇气。

教育,如果能让一个人憧憬美好,对人类有更辽阔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担当有更坚定的立场,这样的教育,可以说是最美妙、最透彻生命本质的教育。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教师花传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每一段都会让人沉思好久。由始至终,有一个问题始终让人纠结。“教学中,究竟什么是花?”是一堂完美的课,还是一次完美融合。是学生积极向上,还是每一个人都有所成长。是教师的奇思妙想,还是对内容的完美熔炼。是讲授时结合个性的不可复制,还是创造如诗歌般的经典案例。读到深处却很难找到答案。直到发现一个有趣的人物才渐渐有所领悟。这个人叫石井。

石井是一位看似普通却拥有极强记忆能力的老师,甚至可以记起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能够说出每一次过度时学生的表现。掩卷自问,即便我在听课时全力背记也很难达到。石井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石井在一次又一次的串联反刍中,修炼而来。不放过课堂上任意一个细节,倾听每位同学每一次发言,努力将学生学习联系起来。正是靠着这种执着的精神,石井在课堂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11月14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女教师寻缺课学生救回三条人命》的报道。介绍了两位女教师(姜文老师和陈霞老师)发现缺课的姐弟同时没来上学时,一起到家中找寻,结果一家三口均中煤气昏倒在家中,于是救了一家三口的命。

两位女教师的救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的善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如“只有把孩子装在心里的老师,才会有这样的职业敏感,才会有救人的奇迹。”

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的责任感,更深层却是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两位老师冒着被领导责问的危险一起出去找寻学生,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老师出去找学生了,而学生却因为某种原因从另一条路上来到了学校,老师却苦苦寻找没有找到学生,以致耽误了自己的课,此时,领导面对那纪律纷乱的课堂,做何感想?领导还会去听取老师找寻学生的解释吗?她们会不会成为无故旷工的反面典型呢?她们过多的解释是否会被认为是无理取闹呢?如果这件事情又恰恰被那些断章取义的闲人发到网上,人们还会对这种找寻学生的行为给予如此高的赞誉吗?网上会不会出现一浪高出一浪的声讨呢?同一件事的正反对比,难道不能令我们深思吗?

这两位老师的事迹,所折射的不正是教师职业的伟大吗?不正是教师群体的伟大吗?其实,伟大不应该因为最终影响力大小所左右,关键在于她们这种先学生后个人的精神,在于她们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对学生深深的爱,这才是对教育真正负责任。教师的伟大,在于排除任何好的不好的表象后老师那颗“为了孩子们,我们辛苦点没啥!”的心;在于生死攸关的时刻,老师会像父母一样将生的机会留给学生,将死的机会留给自己;……这就是我们如今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