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赢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家校共赢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家校共赢心得体会 篇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科技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
我们班的刘奕君同学吃饭很少吃菜,经常感冒,耽误课,并且她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她爸爸也这样不吃菜,在与她爸爸沟通后,让孩子家长做出榜样,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后来,孩子有了很大改变。
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好孩子?我认为必须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共同发力。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多沟通,与老师一起查找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绪是否稳定,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改进。平时多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我们班的苗宇航同学学习拖拉,在家里不讲卫生。在与家长沟通后,让他给妹妹做榜样,有一个哥哥的样子,慢慢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能自己叠被子了,学习有了进步。他的父母也不老是看手机了,能跟他谈谈学习,说说心里话。
班里还有一个男孩,家庭离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经常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动,与班里的其他孩子不合群,老打架,不完成作业,老师与家长沟通后,他的妈妈回来看他了,孩子也变得开朗了,与很多同学成了好朋友。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家校共赢心得体会 篇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家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当然也可以请进来。针对本校生源复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层面不同,我觉得电话联系或发短信比较有针对性。
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校讯通平台”建立家校联系,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效。目前全社会对教育都十分关注,作为家长,他们格外关注学校、老师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情况以及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1、家庭作业完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只有知道每天的家庭作业,才能更好地监督。我经常听到家长说:“我每天都问孩子家庭作业是否完成,他总是说做完了”但是老师一检查就说忘记做了或者丢在家里了。而“校讯通平台”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学生骗家长”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2、定期发布考试和测验成绩,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定期通过“校讯通平台”把学生的考试或测验成绩发给家长,让家长更方便快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提升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及时通知家长特殊事情,有利于抓好学生安全工作。有时遇到突发事情或恶劣天气,,教师可通过“校讯通平台”短信平台发布“紧急通知”通知所有的学生家长,提前做好应急措施,避免了以往逐一打电话通知的烦恼,省时又省力。例如,在一次上午放学后,学校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下午有台风、暴雨经过我市,要求各学校下午放假半天。学校立即通过“校讯通平台”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由于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午放假半天,明天正常上学”。通知避免了学生在上学路上出现安全问题。
4、、易于单独沟通,不伤害学生自尊。很多家长都以工作忙的原因忽略了亲子教育,又或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于是,反感、敌对、叛逆、孤独、焦虑、偏激等等敌对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产生了,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也由此形成。为此,我经常利用短信平台指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我经常通过短信平台把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告诉她(他)的家长,她(他)的家长也能及时地进行相应的鼓励和教育……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家校共赢心得体会 篇3
就如何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家长,我的认识有三。
一是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对事物和各种社会现象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会公德良俗和行为规则。这样才能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行为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伤害。
二是不能没有原则的宽容,自然法则和一个社会的整体规则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年龄大小来改变,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触犯了这些规则就选择无限的原谅和宽容,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往往是想尽一切办法帮他来弥补,不想让孩子受到该有的惩罚,认为这才是对孩子应有的爱。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这样实际上是在鼓励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下一次犯下更大的错误,可能是我们家长根本无法弥补,到时候孩子只能受到更重的惩罚,受到更大的伤害。
三是一定要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加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孩子总要离开我们,走向社会,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如何遵守社会规则、职场规则、政治规则等等,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判断是否标准。家长要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陪他们一起骑马,将他们扶上马背,更重要的是要能放开缰绳,让孩子能自由驰骋,实现自己。
家校共赢心得体会 篇4
学校组织观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播放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有幸聆听专家讲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万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单靠学校教育不会成功,还需要家校通力协作。学校的专业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同时也可以给家长切合的指导。通过此次家庭教育公开课,我获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学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需要密切配合,整体做到步调一致。但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格,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别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适合的才是的。
学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家庭应该是学校的一个延伸,老师把知识交给了孩子,如何运用知识,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确实有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老师一个班级40名左右的学生,老师会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整体的引导教育孩子,但是没有办法如同父母一样一对一的了解指导。同时爱的陪伴也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后才会更了解,了解后才可能会找到最适合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不过分的干预孩子的生活,但是却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适时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多是会去模仿,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则有时候比威逼利诱管用很多。学校的老师不仅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同时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的同家长沟通。我们作为家长,也如同刚入学的学生一样,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听取意见,听取老师们专业的意见,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孩子,并且适应新时代带来的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他们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只能教会他们知识与道德,他们需要自己学会判断和成长,最终成就适合自己独特的人生。
家校共赢心得体会 篇5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家校共赢心得体会 篇6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单靠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
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情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虽然常有家长述说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只听老师的话,但家长的一句话抵教师的十句话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也深深感觉到,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教育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各项有关决策、措施的制定请家长参与,既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
家校合作中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行使监督权,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家校合作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成为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那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另外,我们要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例如:
1、传送喜报。班主任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以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密切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级中,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利用校讯通这个平台,实现家校的沟通和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家长,都是要牢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