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读书心得
此篇文章活法读书心得(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活法读书心得 篇1
《活法》这本书是一门哲学,我认为哲学就是对灵魂的叩问。稻盛哲学的核心是“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么一句话。他认为作为人应该做正确的事情并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这就是稻盛先生一切成功的原点。他所思考的“活法”,就是他的人生观,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正义、公平、诚实、谦虚、努力、勇气、博爱等这些词汇是他所认为的万般精通的“原理原则”。稻盛先生的哲学观点使我受益匪浅,简单、质朴,却不同凡响,这就是稻盛哲学的魅力。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三问:
一、我是谁?
二、我从哪里来?
三、我到哪里去?
在大学时期,我们有一门必修课《大学生就业与指导》,在第一节课,老师就让我们在纸上写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依稀记得写完之后,我陷入了沉思。即将毕业的我将何去何从?
中国有著名的格言:“人贵有自知之明”。明确自己的身份地位是个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前提。我是一名学生,我的本职工作就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我从哪里来?”是历史的回顾。在应聘工作时,学历是敲门砖,工作经历是必要条件。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过去的业绩,正视自己的'遗憾。所以,我在大二参加了自学考试,也算是弥补自己的遗憾。“我到哪里去?”是对未来的追求。人生有“三业”,职业、家业、事业,而事业处于最高层次。虽然自己刚毕业一年,经验尚且不足,但我愿追求美好的未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这里,我想分享我对第一章的《描绘梦想使人生飞跃》的感悟,稻盛先生说,在人生和工作中获取丰硕成果,首先必须描绘一个“大的理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公众号聆听了一个殡葬人的告白。有人觉得他们非常神圣,是左手撑起生、右手连接死的使者,在阴阳两界之间当摆渡人,把逝者在人间的最后一程安排体面。有人觉得他们每天与死者打交道,意味着晦气、肮脏并选择远离。也许这只是一份工作,但对那个女孩来说,这是她的梦想、她的使命。她说,有的老人已经去世了好几天,才被自己的家人发现,那时尸体已经腐朽,甚至发出难闻的气味。他的家人把老人直接放到了殡仪馆,就置之不理了。她看到老人安静地躺在那里,衣着不整,莫名地感到心酸,可以想象老人离世时无助的样子。也许离开是对老人的解脱。这更坚定了她当好一名“殡葬人”的决心。
他们送走了一位又一位逝者,目睹了一场又一场生离死别,体会到了常人难以知晓的人生滋味。从遗体等一系列的细心服务,努力做到哀有节、葬有礼、丧有仪。她认为,在平凡的工作中,一样可以实现梦想。他们用专业、快捷、便利、贴心的服务,圆每个逝去生命的梦,圆每个丧属的梦,圆自己的梦。她拥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发挥自己天赋的才能,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这就是人生获得巨大成果的秘诀,就是人生成功的王道,这就是幸福的源泉。同样的,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去教书育人,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使命。
这本书值得我们去深究,也许你的人生观会有改变,会让你的人生更丰富,使社会更美好。
活法读书心得 篇2
我们说"知行合一",知,就是知识、思想;行,就是实践、行动,就是落实。人的气力,来自于知识与行动的统一。要知道,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外,最重要的工作是实践,是把思想知识利用于行动中,将题目与实际联系起来。我们的知识与实践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只知知识而不付诸实践,一切只是空谈,我想没有一个人想成为第二个马谡损兵折将。一样,只有鲁莽的.行动,也结不出成功的果实,惟有"知行合一"才能收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才能将我们的知识,思想利用于实际当中,真正地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成。我们学习知识,终究是为了创造财富,创造我们不一样的未来,收获知识与思想的硕果,这就需要我们做到"知行合一",把己之所学和想法创意利用到工作中。
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有方向,使我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我们的工作中有知识的指导,有思想的来源,才能够得到成功;有知识的充实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的丰富多彩,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意义,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愿望,才能使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活法读书心得 篇3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学使人善变。总之,凡有所读,皆成性格。“
《活法》是一本企业管理和励志类的书籍,也可以归纳到伦理学中去。正如培根随笔中说读伦理学使人高尚,在《活法》中蕴含了禅学。”大爱、精进、无私、利他、乐观、谦卑……“等词是稻盛和夫反复提及的,这种佛家思想和日本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他独特的企业管理文化。
做企业到了一定境界就是如何做人,甚至从企业创立一开始就是,商道即做人的道理。做生意不是为了赚取多少利润,最关键的是赚取多少人心。所以,风投的投资主要看人而不是项目,欧美大企业当下流行起以客户为中心的 4C理论和客户关系管理CRM,以人为本的口号传遍街头巷尾 。
对企业管理没实践的人,我,大多时候把《活法》当做道德伦理书。它确实是本很好的励志书,其中讲的道义也是我认可的,只是我无法想象自己可以达到他的伦理境界。仿佛他给我们描绘了一副人性美丽的图画,但我们觉得它的美丽和现实是如此有差距,以至于不敢相信那是一副人的画像。我们平凡的人是有多么大的差距呢?
罗列一部分书中的小标题:”寻找人生目标、定位、脚踏实地、超越自我、强迫自己优秀、专心致志、爱你的工作、永怀希望、注意细节、追求成功地人情、追求合理的利润、在场中央角力、真诚带来爱与和谐、用勇气来领导、时时创新、保持正面的想法、绝不放弃,比别人更努力、追求完美……
突然想起苏轼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平庸的人无法想象,所以,成功的企业家多半被人妖魔化。
对于不喜欢这套的东西的人而言,看到以上罗列的短语,真是会从头顶冷到脚底。但它确实是一本畅销全球的书,号称自我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秘密读本。
如果你问我我读懂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我合上书,只能说不知道,或许是更加乐观了,或者少许更加豁达了。我觉得,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是在实践和追寻同一个命题:活着的意义。在书中提出了:人生的意义是磨砺灵魂,人生精进。但我对此怀疑,因为这是佛家的思想,是叫人默默地忍受苦难。难道中国人还不够忍耐吗。我想: 活着就是为了快乐的活着,这前提应该就是认可自己的人生态度。
其实,在人心情好时,大可不必读这类书籍;但在人生的低谷,或者迷茫时,还是适合读读《活法》 。
人生就是以自己为主角,写一部人生之剧。即将告别大学,独自开始人生之旅。然而,我坦言自己想成为企业家,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犹如置身于茫茫的大海中,看不清那灯塔。我有的`是什么?是无条件的乐观,是无条件地相信:明天比今天会更好!脚踏实地,终会”梦想成真“。
然后,我想和你分享书中看到的一个故事:
稻盛和夫在创业之初,准备去参加一个经营研讨会。研讨会三天两夜,参会费达数万日元,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因为讲师中有本田技研工业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稻盛和夫很想听听本田先生的见解,不顾众人反对去参加了。
当天,参会者进入温泉,换好浴衣,在一个大房间坐下,等候着本田先生到来。不一会儿,本田先生露面了,他从滨松工厂直接赶来,穿着油渍斑斑的工作服,一开口就给众人一个下马威:
”各位,你们究竟是干什么来的?据说是来学企业管理的。这么有闲功夫,不如赶快回公司干活去。泡泡温泉,吃吃喝喝,哪能学什么经营。我这就是证据,我没有向任何人学过经营,我这样的人不也能经营企业吗?所以,你们该做的事只有一件,立刻回公司去!“
本田用他那爽朗的声音把大家训斥了一通,临了又挖苦道:
”花这么高的参加费用,这样的傻瓜哪里去找?“
众人默不作声,因为本田讲得太对了!
看到本田这光景,稻盛和夫更加为他的魅力所倾倒:”好吧!我也快回公司去干活。“
活法读书心得 篇4
现在社会上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商家为了求利不顾人的生命安全,《活法》这本书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稻盛和夫老先生反复强调他的企业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利他思想”。他不是只为自己创建企业,他还为了员工;他不只为员工创造企业,他还为人民大众。他的企业不是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的,而是以有利于人民群众为使命。他没有很高深的理论来指导管理企业,只有最简单最朴素的小孩都知道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
企业家也是人,做一个企业家首先是做人,而做人的核心要务就是成就高尚的灵魂。这样的思想似乎与现在讲求迅速获利,以小博大的经营观念格格不入,但实际上却更具有智慧。虽然每个人不必成为像稻盛和夫那样卓越的企业家,但也应该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益,顺应一切宇宙自然法则的人,做到这一点,人的一生才没有虚度,在临终之前才可以安详的闭上眼睛。《活法》不是一本着重教人如何成为优秀企业家的书,而是告诉大家如何成为社会中一个优秀的人,公司中一名优秀员工的书。因为只有做到这两点,才有可能成为像稻盛和夫那样出色且受人尊敬的企业家。
人不能为物质而活,为物质而活就会为物质所累。当人仅仅是为了获利而工作时,或者说单纯以获利为工作的目的时,那么只要能获利,人往往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就读工商管理的我,以后也会踏进企业,这本书让我知道一个企业人也要是一个社会人,担任起社会的责任,多做利他利公的商业活动。
看似是一本关于如何经营企业、怎样获得成功的商业书籍,其实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人、怎样活着的人生指南。努力勤奋地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练心智、提高人格,这些就是稻盛先生教给我们的“活法”,努力做到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正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学使人善变。总之,凡有所读,皆成性格。“
《活法》是一本企业管理和励志类的书籍,也可以归纳到伦理学中去。正如培根随笔中说读伦理学使人高尚,在《活法》中蕴含了禅学。”大爱、精进、无私、利他、乐观、谦卑。“等词是稻盛和夫反复提及的',这种佛家思想和日本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他独特的企业管理文化。
做企业到了一定境界就是如何做人,甚至从企业创立一开始就是,商道即做人的道理。做生意不是为了赚取多少利润,最关键的是赚取多少人心。所以,风投的投资主要看人而不是项目,欧美大企业当下流行起以客户为中心的4C理论和客户关系管理CRM,以人为本的口号传遍街头巷尾。
对企业管理没实践的人,我,大多时候把《活法》当做道德伦理书。它确实是本很好的励志书,其中讲的道义也是我认可的,只是我无法想象自己可以达到他的伦理境界。仿佛他给我们描绘了一副人性美丽的图画,但我们觉得它的美丽和现实是如此有差距,以至于不敢相信那是一副人的画像。我们平凡的人是有多么大的差距呢?
罗列一部分书中的小标题:”寻找人生目标、定位、脚踏实地、超越自我、强迫自己优秀、专心致志、爱你的工作、永怀希望、注意细节、追求成功地人情、追求合理的利润、在场中央角力、真诚带来爱与和谐、用勇气来领导、时时创新、保持正面的想法、绝不放弃,比别人更努力、追求完美。
突然想起苏轼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平庸的人无法想象,所以,成功的企业家多半被人妖魔化。对于不喜欢这套的东西的人而言,看到以上罗列的短语,真是会从头顶冷到脚底。但它确实是一本畅销全球的书,号称自我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秘密读本。
如果你问我我读懂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我合上书,只能说不知道,或许是更加乐观了,或者少许更加豁达了。我觉得,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是在实践和追寻同一个命题:活着的意义。在书中提出了:人生的意义是磨砺灵魂,人生精进。但我对此怀疑,因为这是佛家的思想,是叫人默默地忍受苦难。难道中国人还不够忍耐吗。我想:活着就是为了快乐的活着,这前提应该就是认可自己的人生态度。
其实,在人心情好时,大可不必读这类书籍;但在人生的低谷,或者迷茫时,还是适合读读《活法》 。
人生就是以自己为主角,写一部人生之剧。即将告别大学,独自开始人生之旅。然而,我坦言自己想成为企业家,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犹如置身于茫茫的大海中,看不清那灯塔。我有的是什么?是无条件的乐观,是无条件地相信:明天比今天会更好!脚踏实地,终会”梦想成真“。
然后,我想和你分享书中看到的一个故事:
稻盛和夫在创业之初,准备去参加一个经营研讨会。研讨会三天两夜,参会费达数万日元,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因为讲师中有本田技研工业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稻盛和夫很想听听本田先生的见解,不顾众人反对去参加了。当天,参会者进入温泉,换好浴衣,在一个大房间坐下,等候着本田先生到来。不一会儿,本田先生露面了,他从滨松工厂直接赶来,穿着油渍斑斑的工作服,一开口就给众人一个下马威:”各位,你们究竟是干什么来的?据说是来学企业管理的。这么有闲功夫,不如赶快回公司干活去。泡泡温泉,吃吃喝喝,哪能学什么经营。我这就是证据,我没有向任何人学过经营,我这样的人不也能经营企业吗?所以,你们该做的事只有一件,立刻回公司去!“
本田用他那爽朗的声音把大家训斥了一通,临了又挖苦道:”花这么高的参加费用,这样的傻瓜哪里去找?“众人默不作声,因为本田讲得太对了!
活法读书心得 篇5
灵魂,取决于人生态度。它有可能得到磨练,也有可能产生污点。由于人生的度过方式不同,我们的精神既可能变得高尚,也可能变得卑鄙。不少世间少有的英才,由于没有崇高的精神而误入歧途,在我们所安身立命的商业世界中,也有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赚钱就行,最终成为某种商业丑闻的主角,都是商业奇才,为什么他们的行为就令人不齿?古语说的好,聪明反被聪明误,有才华的人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往往容易向错误方向发展,这样的人,即使凭其才智成功一次,但过分依赖才智,终将走上失败之途。才智越是不同凡响,就越是需要指针来正确指引方向,该指针就是理念,思想和世界观。
认真确立基于原理原则的.哲学,按这种哲学办就能使事业成功,给人生带来硕果。但这过程绝非轻松愉快,依哲学行事需要律己,需要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中间伴随着许多痛苦。有时会给自己带来损失,要经历一段苦难的路程,面前有两条路,选哪一条?当你彷徨时,你应摆脱一己的私利,选择那条未来该走的路,即使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勇敢的选择"不圆滑"、"不得要领"的生存方式。
活法读书心得 篇6
此刻的社会是个信仰缺失、盲目跟风、大众浮躁的社会,说其病态也不为过。如何在迷茫中持续清醒、摆脱迷茫,《活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活法》一书是一位成功企业家的生活感悟,我觉得作者并没有讲述其成功哲学的意思,而是讲述他对生活本源的认识和感悟。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两点:
一、让处于迷茫中的人找到活着的好处;
二、认识到自身潜在的伟大力量。
如何实现这两点重大改变呢我觉得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强调转变思维方式,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
第一、如何认识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完美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但实现愿望的过程往往是更多的是平凡、单调,甚至是烦恼、挫折。如何客观认识现实和愿望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视角,那就是理解并坚持每一天的平淡与平凡,完美的愿望是平淡累积到必须量时的华丽转身。要相信坚持的力量,因为坚持的力量是呈几何数级增加的。
第二、建立个人人生哲学的重要性
要成为一个独立思考、有决定力的人,需要建立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做好一个社会人和个性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决定力、不盲从的人。看《人与自然》节目,角马成群结队行进中,当有一只角马遇险受惊奔跑时,其他动物本能地开始奔跑,队伍顿成汪洋之势。尽管这个比喻不甚恰当,但盲从之景以此形容恰如其分。
第三、活着的好处在哪里
我认为:人活着的好处能够从两方面理解:
1.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很是不易,要不枉来一世,需要我们活出自己的精彩,我的理解就是最大化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挖掘自己的潜力,更多地领略和感受这个世界,如果能为自己所处的时代记住,那当然是最最成功之人。
2.作为社会人,我们有父母、亲戚、朋友、同事,我们的喜怒哀乐、成功失败影响着周围的人,因此,能成为一个能带给别人用心影响的人,比给社会、他人造成消极影响的人更有好处。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们的'工作业绩给企业带来更好发展,企业的发展会给所有员工带来更多的福祉。
每一个人都潜藏着伟大的力量,这一点毋庸置疑,能否把自身潜在的潜力挖掘出来,是人与人活的精彩与否的差异所在。如何实现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改变自我,改变自我首先在于改变自己的心态,建立一种用心、正确的心态必须会为你的人生之路助力许多。
阅读完活法,让我觉得很触动,活法是稻盛和夫对自己行为以及内心世界的描述,活法让我看到了稻盛和夫对人生的态度,他是一个极其有原则的人,且一生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曾松懈,内心是这样想的,行为也是如此,完全的知行合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人从根本上只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所安处。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这是我们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那么人也就无法称之为高等生物了吧。人有感性的一面,也拥有理性的一面,有思考能力,有明辨事非的能力,同时也拥有克制欲望的能力。
存在即为合理,如人的欲望,欲望很多时候让人迷失心智,但是欲望有时也是让人向前奔跑的原动力——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心不唤物,物不至”。实现理想,我想每个人都有理想,只是大多数的理想都只存在于想,未曾照进现实。近年有一个流行的网络语“佛系”,形容现在的90后,大概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太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但我突然发现,这样的生活态度,实际不是真正的看淡一切吧,人只有真正的经历过了繁华,才可能有化繁为简的那种高度吧,而佛系的这种生活态度,大多数是因为人性的惰性吧,不想主动去追求,不想去付出努力,没有热切的愿望,想到就做到的信念,只有对前路的悲观,内心的逃避,没有勇气去面对本真的自己!只有主动追求,不断的付出努力,不停的学习积累,完善自己,认真的做好当下的事情,就像松下幸之先生谈到的“水库式经营”,我觉得这不单单适用于企业经营,也适用于我们自己对人生的经营,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承载自己的理想,那么就努力学习“蓄水”,为后期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做,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心态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当我们抱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那么很多事情也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了,就如换位思考,当我们抱着一种利她之心生活,那么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就能够更加正面的去面对生活。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当我们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面对再大的难题也不是难题。以前学到心想事成这个成语,只是觉得意境很好,很多时候我们祝福语也会用这个成语,表达对亲人朋友美好的祝愿,很多时候总感觉心想事成只能是一种愿望,感觉绝大多数事情事与愿违是常态,虽然经常用这个成语,确未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真谛,当真正体会到了,才真的理解它真正的含义,心想事成不单单是一种愿望,而是真正存在的!心想事成看似简单的成语,实际上在于思,在于领悟,发自内心的认识,当你觉到、悟道、做到,那么很多事情都能够心想事成了!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想我们应该不停的去思考,去领悟,如何才能够不虚度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