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计划 > 正文

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2025/05/06计划

此篇文章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二、复习目标:

1、计算:

(1)熟练进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

(2)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4)能对乘、除法的结果进行适当的估算;

(5)能正确进行乘除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2、常用的量:

(1)对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有正确的概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质量单位;

(2)能正确对千克、克和吨进行换算;

(3)能正确进行千克、克、吨之间简单的计算;

(4)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

(5)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

(6)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7)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3、空间与图形

(1)观察由三个(或更多的)正方体所搭成的图形,能正确分辨不同角度所得的图形;

(2)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4、统计与概率:能对事情发生与否作出合理的判断,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

三、复习重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3、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相关两步计算问题;

4、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5、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互换。

四、复习措施

1、错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立错题小册子;

2、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型与题量,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打开思路。3、利用学优生的资源补差,就是由来已久的“二帮一”学习形式。

4、统观全册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方法。

五、具体安排:

周次课时内容措施目标

1.11~1.156课时1: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口算;1、说说口算的方法;

2、口算练习(复习册);

3、卡片口算练习、抢答;熟练进行口算

课时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乘除法两步混合运算。1、明确算理;

2、错例分析;

3、巩固练习;正确进行笔算

课时3: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1、准确把握题意的方法指导;

2、巩固练习准确把握题意,并正确解决问题。

课时4:专项检测。

课时5:错例分析课时6:灵活

1.18~1.192课时1:复习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1、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分别用千克、克、吨作单位;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

3、解决简单的质量计算问题1、有正确的千克、克、吨的概念;

2、能进行正确的换算

课时2:年、月、日的相关内容。1、说说对年、月、日的认识;

2、复习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指导进行时间的计算;

3、解决简单问题。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闰年,正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1.20~

1.275课时1:复习周长的含义,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说说周长的含义,分析错例;

2、说说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说说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能运用适当的方法正确进行多边形周长的计算

课时2: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生活问题1、把握题意方法指导;

2、专项练习准确把握题意并解决问题。

课时3:综合练习

课时4:查漏补缺课时课时6:灵活

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2

一、克服考前易出现的几种不良习惯

1.做难题

有些同学在考前觉得自己复习得很不充分,所以在考前仍然在做大量难题.他们一般有这样的心理:“如果我做会了这些难题,万一考试时出现了某道题,我不是捡了一个便宜吗?”事实上,考前做难题有害无益.因为:

第一,做难题会影响你的自信,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本来你正准备以正常的自信心态迎接考试,可复习中突然遇到了难题,你不由得变得心中无底了,你会自己吓唬自己,深信考试必出这种难题.实践证明,你所深信的“难题必考”的假定,十有八九是不准的.

第二,做难题会打乱你的整个思路.知识是成体系的,理解了才能得以运用.由于做难题使你无暇整理自己的思路,到了考场上头脑易发生混乱.

第三,做难题会耗费大量精力,使你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考前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心态,适当休息,整理思路,如果做难题,势必会造成大脑过度兴奋,到了考试时则有可能使你感到疲劳,力不从心了.

2.开夜车

有些同学在考前拚命抓紧时间,可谓是分秒必争.常常是挑灯夜战,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种提前兴奋是非常危险的,它很有可能使你陷入身心疲劳,还会使你思维不清晰.

此外,考前熬夜的人,在考试期间会出现生物钟紊乱的现象.熬夜必迟起,而考试则是早晨8点,你勉强起床,毫无食欲,昏昏沉沉,怎么能答好题呢?

3.看弱点

有些同学在平时复习时缺少计划性和系统性,觉得自己还可以.但到考前几天,开始大量发现自己的弱点:这些单词怎么没印象,这个题还不会做,这个公式还没有背上……于是便重新开始复习.一旦进了考场必然大脑乱作一团,原来会的知识也记不起来了,一走出考场,什么都想起来了,可为时已晚.

所以,在考前无论发现了什么弱点,都不要过多地去想,要有一个平常心:反正已复习这么长时间,该掌握的大概都掌握了,没有掌握的着急也来不及了.不可能什么都会,只要正常发挥,就不会有大问题.现在是复习已掌握的知识的时候,而不是再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二、科学安排好考前一周的复习

考前的复习与平时的学习,其策略是有差别的,具体来说考前的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一个短期复习计划

制定复习计划,首先要考虑到考试的顺序,即复习的顺序应同考试的顺序一致.有的同学制定复习计划的原则是后考的学科先复习,先考的学科后复习.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样安排无论对先考的学科还是对后考的学科都是不利的.那么,临考前一周的复习计划如何制定呢?假设考试顺序是:9日的考试科目是A、B科,10日的考试科目是C、D科,11日考试的科目是E、F科.那么,复习的安排应是:3日复习A、B科,4日复习C、D科,5日复习E、F科,6日再复习A、B科,7日再复习C、D科,8日再复习E、F科.

上述计划的另一特点是分散复习,因为集中复习易使大脑皮层疲劳,而分散复习可以转换皮层的兴奋区,复习的效果比较好.

2.确定考前复习的侧重点

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把所学的内容都面面俱到地复习一遍,所以这时的复习应有侧重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内容;(2)考前老师看重和强调的内容;(3)针对自身的弱点,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复习.

3.阅读以前的各科考试试卷

通过阅读以前的试卷,可以了解命题的规律,比如说上一年压轴题是二次函数、方程综合题,那么这种题型今年作为大题可能性不大.这样为自己的复习提供一定的线索.

另外,熟悉以往的考题也是了解题型的过程,对于一个考生来说,熟悉各类题型,可以防止考场上措手不及.

三、如何保持考前最佳的身心状态

考前的临考状态,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状

态和心理状态.要想精神饱满地走进考场,必须身心两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

(一)保持良好的心态

1.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

就是要树立一个“信念”,即“我一定能考出最佳水平”,这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使人乐观、勇敢、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

2.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考前对“能不能考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怎么办”这类问题不要想得太多,应把思想集中到复习及答题中去,使自己以平和的心态走进考场.

3.不要过分关注周围人的言行

另外,考试之前,如果你的情绪很紧张,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缓解.

(1)找朋友交流;

(2)写出自己的担忧;

(3)适当地听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动人的音乐,能使人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

(4)为考试做准备.与其紧张,不如想能为自己做点什么.例如检查考试的必备物品,考前一天去考场看一看,熟悉一下考场周围的环境.最后,不要忘记提前一些时间从家中出发,以防路上遇到意外情况而耽误了考试.

(二)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

考试期间保持最佳的生理状况,也是决定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考前如何调节生理状态呢?

1.保持原有的起居和规律

有的同学本来平时生活很有规律,可到临考前总希望自己睡的时间能更长一些,认为这样会使自己状态更加好一些,因此,他们常常比平时提前一些时间上床.然而由于生物钟的影响,上床后并不能马上入睡,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会感觉头昏昏的,反而会影响了考前的状态.

2.避免疲劳

临考前的一周一定要避免疲劳.如果考生考前仍拼命读书至深夜或其他原因而导致体力过度消耗,进入考场会感到精力不足.此外,如果是放松或娱乐,也要避免疲劳.总之,考前的学习、娱乐一定要适度,有一个原则,即不要从事过于兴奋和刺激强烈的活动,只有活动适当才有利于脑力和体力的恢复,否则会得不偿失.

3.防止考前暴饮暴食

一些家长在考前,对考生进行所谓的“大补”,每天鱼、肉、蛋,还要外加一些补脑冲剂,结果导致考生胃肠出现问题,也会对考试带来不利影响.

考前可食用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如柑橘、西红柿、瘦肉、乳类、鱼类,少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睡前不要喝过多的咖啡和茶,以免影响休息

.4.晚上散步

考前一周每天散步15分钟,散步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提高人的睡眠质量.

5.洗温水浴

考前的最后一天,可以洗个温水浴也将有利于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应预防考前失眠,这在上面“保持原有的起居和规律”中已经提及,在此不一一赘述了.以上三个方面仅供各位考生参考,衷心祝愿各位考生能保持考前的最佳状态,从而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

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3

一、复习要求

1、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按复习内容把学生已学的知识按四块进行整理。

2、加强集体备课的作用,做到四统一。(上课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课件统一、练习题统一)。

3、复习阶段力求“发展为本,主动参与,重在思维。”

4、复习内容分析:

⑴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并能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单位,同时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⑵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

⑶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⑷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⑸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

⑹时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⑺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⑻可能性和数学广角:知道事件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知道可能性有大小;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时间安排

第20周: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21周:四边形;时分秒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21周:期末测试。

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4

我们马上就进入学期末复习阶段了,孩子们要做好总复习,我们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要复习的内容主要如下:

一、内容:

1、万以内加减法

2、 四边形

3、有余数的除法

4、多位数乘以一位数

5、分数的初步认识

6、 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具体目标

1)万以内加减法

①这个在复习的时候,掌握运算的法则和加减法的正确性是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

②可以非常流利的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③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四边形

①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②寻找解决生活中的求周长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灵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③激发学生探究、复习与整理知识的兴趣。

3)有余数除法

详细的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②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可以用竖式进行正确计算。

③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多位数乘以一位数

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用正确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5)分数的初步认识

①初步复习分数,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②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6)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结合实例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正确估计,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意识

重难点

1)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复习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灵活解答长、正方形周长。

4)掌握计算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会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3、复习方法::

1)整理归纳法

复习阶段,主要帮助大家复习过往的知识,为考试的知识梳理做好准备。

2)讨论明辩法

进入复习阶段,采取讨论法以进一步明晰疑难问题。可以在理论层面进行讨论,也可以举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道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力求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真实地展现自己的缺漏,以助矫正。

3)变题比较法

复习阶段,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我们还是会做各种的课后习题,学生会接触各式各类的习题。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知识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设计了一题多变的练习。

4)查漏补缺法

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有目的去练习自己的弱项,我们要在实际的练习中提高不足的地方。

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二、复习目标:

1、计算:

(1)熟练进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

(2)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4)能对乘、除法的结果进行适当的估算;

(5)能正确进行乘除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2、常用的量:

(1)对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有正确的概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质量单位;

(2)能正确对千克、克和吨进行换算;

(3)能正确进行千克、克、吨之间简单的计算;

(4)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

(5)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

(6)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7)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3、空间与图形

(1)观察由三个(或更多的)正方体所搭成的图形,能正确分辨不同角度所得的图形;

(2)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4、统计与概率:能对事情发生与否作出合理的判断,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

三、复习重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3、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相关两步计算问题;

4、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5、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互换。

四、复习措施

1、错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立错题小册子;

2、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型与题量,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打开思路。

3、利用学优生的资源补差,就是由来已久的“二帮一”学习形式。

4、统观全册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方法。

五、具体安排:

周次课时内容措施目标

1.11~1.156课时1: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口算;

1、说说口算的方法;

2、口算练习(复习册);

3、卡片口算练习、抢答;熟练进行口算

课时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乘除法两步混合运算。

1、明确算理;

2、错例分析;

3、巩固练习;正确进行笔算

课时3: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1、准确把握题意的方法指导;

2、巩固练习准确把握题意,并正确解决问题。

课时4:专项检测。

课时5:错例分析课时6:灵活

1.18~1.192课时1:复习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1、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分别用千克、克、吨作单位;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

3、解决简单的质量计算问题

1、有正确的千克、克、吨的概念;

2、能进行正确的换算

课时2:年、月、日的相关内容。

1、说说对年、月、日的认识;

2、复习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指导进行时间的计算;

3、解决简单问题。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闰年,正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1.20~

1.275课时1:复习周长的含义,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说说周长的含义,分析错例;

2、说说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说说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能运用适当的方法正确进行多边形周长的计算

课时2: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生活问题

1、把握题意方法指导;

2、专项练习准确把握题意并解决问题。

课时3:综合练习

课时4:查漏补缺课时课时6:灵活

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6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口算和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对质量单位换算和年月日知识掌握得较好。周长的简单计算能解决,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周长问题时,有很多出错情况。计算不仔细造成的错误很多。应用题的理解还不够好,还需加强练习。目前二班的后进生情况较突出。

复习目标:

1、计算:

(1)熟练进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

(2)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4)能对乘、除法的结果进行适当的估算。

(5)能正确进行乘除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2、常用的量:

(1)对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有正确的概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质量单位。

(2)能正确对千克、克和吨进行换算。

(3)能正确进行千克、克、吨之间简单的计算。

(4)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

(5)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

(6)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7)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3、空间与图形:

(1)观察由三个(或更多的)正方体所搭成的图形,能正确分辨不同角度所得的图形。

(2)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4、统计与概率:能对事情发生与否作出合理的判断,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

复习重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3、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相关两步计算问题。

4、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5、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互换。

复习策略与方法:

1、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2、错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立错题小册子。

3、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型与题量,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打开思路。

4、利用学优生的资源补差,就是由来已久的“二帮一”学习形式。

5、统观全册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