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拔掉网线,静下心来,慢慢梳理这三天的收获。
首先感谢各位精心准备的领导和老师,培训之前没有想到会有这些满满的干货。听着各位老师精彩的报告,想重新回到小学初中高中,坐到她们的课堂里,聆听教诲,快乐成长。转而一想,学生们喜欢的不就是这样的老师吗,她们就应该是我努力前进的方向啊。
在培训之前,其实对上岗之后的工作有了蛮多预想和憧憬,觉得自己应该能很快适应,挺自信。但是一场场报告听下来宛如一盆盆凉水,浇熄了心头所有的想当然。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如何做一名班主任?如何管理好一个班集体?这些问题,在备考教师编的时间里,理论知识早已经熟记于心,可是走上岗位真正落实到实处该如何做,需要自己通过时间和实践来摸索。27日下午听取的四位班主任老师的工作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希望自己能胜任班主任工作时,在她们的管理模式中走出自己的路。
如何上好一堂课?在这三天的培训中小初高多个学科的老师跟我们交流了心得,真的是各有千秋,但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对凤城高中汪莉莉老师和吐丝口小学孙凤霞老师的分享更有共鸣感。28日上午汪老师以课题《高中数学“小组合作,组内分层,层层互助”的课堂教学研究》为例,向我们展示了课题探究的流程(因为时间紧迫,部分内容没有来得及详细阐述,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表示非常遗憾,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完整聆听),而作为一个新教师,把关注点悄悄转移到了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高效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与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们没有人不知道,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效果未必理想,怎么改变?我想可以从汪老师的分享中好好取取经。29日下午聆听了孙老师的课例展示与评析“站稳课堂,追求卓越”,通过三种不同的课型,结合三个实际课例向我们展示了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智慧。三种课型分别是单元导学课、研讨课和单元复习课,经过老师的讲解结合三个视频实例,我可以预想到学生们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会有怎样的成长,这就是我之前的教学经验中求而未得的方法,心中的感激与欣喜无以言表。再结合牛泉中学齐玉成老师分享的全国各地典型的课堂模式以及改革,我觉得必须要整合完善一下自己的教学模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天来,给我们培训的老师都是特别优秀的教师,而她们却都那么的谦逊,更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爱”,对工作充满热爱,对学生充满关爱,对同事充满友爱。所以修炼一颗柔软的心,相信爱能产生奇迹。
最后,截取两段老师报告中的话,以此勉励自己。
努力做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坚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尝试做一个管理型的教师,争做一个能说会写的教师。
我发誓,凭良心教书育人;我发誓,不做蜡烛做火种;我发誓,教简单的书做纯粹的人;我发誓,做一个有尊严的老师;我发誓,要好好疼爱自己;我发誓,每天都把自己精心装扮;我发誓,善待每一个同事;我发誓,把每个周末都好好挥霍;我发誓,要忙里偷闲陪家人;我发誓,给自己留一点独处时光;我发誓,永远记住心中的梦想;我发誓,不抱怨生活。
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我有幸在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参加了国培送课下乡的活动——初中数学培训,三天中每一天的模式都一样,上午由县里的老师和请来的专家进行同课异构,然后评课,下午专家讲座。
由于特殊原因第一天下午才到培训教室,聆听了安阳市五中的赵老师的关于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的讲座。将数学几何折叠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按照不同的折叠方式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几何问题,这些问题中往往融入丰富的对称思想、综合了三角形、四边形、相似性、圆、勾股定理等诸多知识,千变万化,具有趣味性。赵老师善于总结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简单化,不仅加快了做题的速度,也更加深刻地记忆数学知识。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老师的追求就是设计一个惊喜,让学生情不自禁,难以想象在数学老师的课堂上能有这样的风景。设计创新,永无止境,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做的。
第二天进行同课异构的是实验中学的张光艳老师和白壁一中的张老师,做的课题为七年级下册用地理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两位老师都很好的展现了一节精彩的课堂,设计的情景比较吸引学生,分组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延伸问题,做的都比较好。
下午是xx第六十五中学的刘老师做的`讲座,课题为新课标下的几何教学理论与实践之谈几何画板的应用。在微机室里下载了的几何画板中文版,刘老师讲的激情飞扬,我们懂得了任何数学几何图形都可以用几何画板做出来,并且做动图效果很好,我们以后的数学课堂要适应几何画板,并让学生学会使用。
第三天同课异构是八年级数学矩形的判定方法,例题的设置难度要适中,要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弄明白,也可以设置一道难度系数高的题目,可以培养优秀学生。下午安阳师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李老师做的讲座,关于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讲了一些实际教学问题还有人生的一些经历,老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也可以多读书,尝试写书,这也是老师第二职业吧。
三天的培训,紧张而充实,专家老师讲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归结规律,这是我们以后课堂要学习的地方,不能一味地知识灌输,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经验,转化为能力。
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在这次网络培训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幼稚且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数学理念的提升
虽然从事教育工作已久,但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吸取营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在这次学习中老师为我们总结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这让我在数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和模型化思想这么多数学教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复杂和实效的。我正是缺少了这样的一些理论基础,使得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老师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论述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中面临的最为头疼的环节。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外,更要汲取丰富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教师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像我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说实在让人堪忧。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空谈理论不切实际,屏弃理论也不合逻辑。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而言之,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谓:量不在多,贵在精。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教学。
三、教研方法的更新
一直以来,校公开课的开展一直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方法。通过汪主任的一席话和几位老师的说课演示,不仅让我对如何说课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在日常教学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转变需求。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开展学校公开教学评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选择性地加强课后说课及互相评课的实践练习,更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为我们展开更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经过这次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经过学习,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中华民族才会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我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探索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为期五周的小学数学培训结束了,如果要说学习体会的话,那就是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要懂得欣赏与爱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教学的评价。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真正地想要学习,真正的想要跟随老师进入那奇妙的知识殿堂。
2、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通过这短时间的远程研修学习,我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及教育评价的变革等的变革,让我受益匪浅、心得颇丰。
首先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新课程的推出,对教师的教学、教师的角色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合作的探究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造者。
素质教育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个性发展提供保障。这就要求老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既要了解他们的个性特长,又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是他们快乐地、无忧无虑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一直这张者的身份、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指导、帮助学生。
其次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数学课不止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还包括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各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的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发展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
再者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景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在活动中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针对性进行合作与交流。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能力。
最后是促进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在数学课程体现。
新课程在编写上就确立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材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来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我想;我会通过这次的学习,进行实践反思,学以致用,让我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为期五周的小学数学培训结束了,如果要说学习体会的话,那就是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要懂得欣赏与爱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教学的评价。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真正地想要学习,真正的想要跟随老师进入那奇妙的知识殿堂。
2、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