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有感
此篇文章读《论语心得》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论语心得》有感 篇1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里围绕着于丹的论语心得播出后,于丹《论语》心得中所提到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里的每一点,已成为许多的一面镜子,我也有幸捧起这本书一读,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对《论语》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于丹教授在书中提到"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其实想想地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有成绩出色的有成绩平庸的,还有成绩较差好,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只有七十二"其余那些学生也是孔子这位千古圣人的缺憾,面对之些情况,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于丹《论语》心得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真希望各所层的人都解领略一下其中之道,让我们一起各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于丹心语
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关爱别,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遇事要拿得地起放得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予人玫瑰,手有全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报怨。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各的尊重,这样尊重即使在最亲近人的中间,也应该保有。
读《论语心得》有感 篇2
一直以来,“宽容”一词是被我这样诠释的: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不与人斤斤计较,就是时时与人为善,就是宽恕别人的过失。再次很认真很仔细地拜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后,我不禁为自己的知识浅薄而惭愧不已,我也终于明白了宽容的另一个真谛: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宽容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因为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于是我让自己在忙忙碌碌中停下来对照对照,反思反思。
古人说:境由心生,境随心转。一个人是否快乐,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的拥有。西方人则说:“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的确,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对此,我是深有感触。记得我曾经的一位闺中密友,我们从小玩到大,在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后来仅仅因为单位“评优”事件,她竟致多年的情谊于不顾,深深地伤害了我。当我得知真相后那种痛楚、伤心、失望的感觉是难以言表的。那次的打击使我开始怀疑我一贯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我认为许多人在利益和友情之间选择的是前者,所以从那以后原本快乐的我变得沉默了,经常生闷气,脾气也越来越差,我甚至曾想过与她绝交、也想过对她“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善良的爱人却巧妙地告诉我遇事要理智、要冷静,要学会宽容,并让我学着宽容那位朋友。他说:“你现在就是在拿别人犯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你才会那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你要学会宽容。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宽容地对待自己,你就能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于是,在独自痛苦地思索和反省之后,我发现那件事对我而言并没有想象当中那样糟糕,因为它教会了我认识人,使我在今后的日子里走得更稳。后来,我一如既往地对待那位闺中密友。记得在我决定宽容她的那一刹那间,一直以来压在我心头的怨恨、愤怒、悲伤,全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宽容使我又恢复了以前的快乐。那位女友后来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向我表示歉意,并表达了她也要学会宽容待人,善待他人的意愿。多好的结局呀!它让我们都明白了,学会宽容,对别人对自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我们仔细想想,为使别人痛苦,而自己的痛苦仍然存在,甚至比别人更痛苦,那又有什么快乐而言呢,有什么满足可言呢?要降低伤痛,最好的办法可能就只有宽容了。
因为学会了宽容,我给自己的心路找到了出口,我找回了失去了的快乐。所以,宽容别人,就是在宽容自己。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宽容自己,首先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当我们不小心跌倒了,我们应该宽容自己,继而不趴在地上懊悔,而是站起来擦亮眼睛继续往前走;当我们的路走错方向了,我们也应该宽容自己,继而不停留在原地转圈,而是迎着日月星辰,明辨方向不动摇;当别人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宽容自己,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时间终会证明一切,而不须急于解释那一时难以说清的误会。
再读《论语心得》,我明白有了“宽容”随身携带在自己的左右,既宽容别人,也宽容自己,那么我们将是拥有了灵丹妙药,我们可以时刻施展妙手回春,让自己的心活得更健康,让自己的一生更加“顺水顺风”……所以,朋友,请带着“宽容”前行吧!
读《论语心得》有感 篇3
读完这本书,仿佛有一种心灵的体验,使我的内心无比舒畅,愉悦。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几个儒家理论最精髓的字眼:“恕”、“仁”、“义”还有“知”。虽然只有区区四个字,却带给后人无尽的思考与联想,它们教育过多多少少中华民族的莘莘学子,让读者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也让读过它的读者有一种人格魅力上的升华,学习孔夫子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一种谦抑的态度,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这本书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孔子面对面,让孔子教受我们做人的道理。
《论语》告诉我们的永远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精华的道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在繁华而且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寻找到真实而且简朴的心灵之美,让我们得到一种内心的升华和提高,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
在孔夫子眼中,君子就是“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勇者需要有“义”,才能“不惧”,仁者要做到“爱人”和“恕”才会“不忧”,会交好的朋友,与朋友对照自省,就是智者的表现,才会“不惑”。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谓是“恕”最好的解释了。对每一个人都要抱有宽容的心态并不是一件易事,要做好自己并且想到别人,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拥有人们所希冀的简单而又朴素的生活,宽容一点,就会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让别人得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仁”,用孔子的话来讲,“仁”就是要“爱人”,要真正地去关心别人,关爱别人。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做到这一点,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平与美好。自己有了成就,就要想到别人,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就能体会到心灵的升华与提高,你会体会到这种简朴生活的美丽与快乐,同时你也让更多的人得到了快乐。
“义”,孔子认为,子路对勇敢的事特别敏感,但是要做到“勇”,也要在义的前提下,否则将会有不良的后果。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一定的约束,知错就改,要有宽广的胸怀还要有高远的志向,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也是成为一名君子的重要条件。
“知”:“知”就是同现代汉语中的智,“智”就是知人,了解别人才算得上有智慧,才能交上好的朋友,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与别人对照自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的内在更加美丽。
让我们做到孔子所说的最高境界,拥有真实的简朴生活。让我们获取心灵上的富足,获取我们快乐的生活,让我们努力领悟享受着这种不同于一般的心灵体验和历险。
读《论语心得》有感 篇4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读《论语心得》有感 篇5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句话是于丹《论语心得》对《论语》的总结。那么要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就要有一个好心态,不然,尽管你富有,你也不会快乐。这是我读了《论语心得》后的最大收获。
生活中,总是会出现许多不尽人意使的事,可用不同的`心态去对待可能会出现出人意料的结果。这一点,从《论语心得》中的例子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比就可以体现出来。
于丹《论语》心得中举例说“一个外国足球明星,小时候***妈去医院拔牙,因为心脏病突发,死在了拔牙椅上。这一切,儿子都看在眼里。小男孩长大后,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足球明星,只是,妈妈死在拔牙椅上的阴影在他心中始终挥之不去。他不敢去看牙医,牙痛时自己默默忍受。但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有一天,他终于忍受不住牙疼了,它把牙疼的事告诉了家人。家人对他说:“那快点把那颗牙拔掉啊,总疼也不是事啊!”可他却说:“我妈妈死在了拔牙椅上,我会不会也和她一样。”家人安慰他说:“不必担心,我们把牙医请到家里来,我们在一旁陪着你。”尽管他很不情愿,但还是勉强答应了。当那个牙医到他家准备拔牙工具时,那个足球明星已经死了。”牙疼,本是一个人人都会有的小病,可他却用对拔牙的恐惧心理,杀了自己。我爷爷20xx年年底查出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的胃癌。爸爸妈妈一开始瞒着爷爷,怕影响爷爷情绪,可爷爷却心知肚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很快做了手术,还在20xx年3月开始化疗。在第三阶段化疗中,由于药物的作用使爷爷变的满头白发。每天早上起床枕头上满是掉落的白发。一天,爷爷去医院抽血化验,身体虚弱,本应好好休息,可爷爷却依旧顶着烈日去学校接我妹妹,爷爷回到家,只见头上大汗淋漓,面无血色,竟险些晕倒。家人都劝告爷爷:“化疗不行就做到这,不往下做了。”可爷爷选择了坚持,最后爷爷圆满完成了常人不可完成的化疗。不仅如此,爷爷还天天坚持早锻炼,一个星期还到郊外钓一次鱼,再加上奶奶的精心调养,爷爷的身体越来越硬朗。是好的心情好的心态让爷爷战胜病魔,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从足球明星和我爷爷的事对比不难看出,心态的好坏决定事的成败。
读《论语心得》有感 篇6
随着百家讲坛这样一个面向大众的学术交流平台的推出,让我们认识了易中天、于丹等文学大师,他们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刻划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为我们重新定位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地位,正如于丹所说: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于丹用这种朴素的心态为我们描述了孔子的思想在当今也能普遍适用的法则。
仔细回想起来,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也是离不开这些生活的理论的。尤其是在工作方面,孔子主要提出了几大建议:
一、做事要有分寸,要有公正的心态。
在做事分寸上,孔子认为“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过犹不及”嘛!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待所有人的过失,“以直抱怨,以德报德”正是一种分寸的体现。如何保持分寸呢,就是用公正的心态,坦然面对一切。
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需要有一种习惯,去问问自己,这样做合适吗,这样做公平吗?有时候为了完成个人工作,而破坏公司的规章制度,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工作更有“效率”,实际上则是对公司制度的践踏,破坏了现有的工作流程,将会让更多的人失去应有的“效率”。
二、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
孔子鼓励的是少说多做,其实也是避免“言多必失”。
在当前以服务为主的技术型公司里,需要我们随时保持积极的工作作风,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去世处理,因为同处一个团队中,无论问题是否是由自己的原因引起,事不关己的作风只能导致团队竞争力的丧失!
三、做事要谨慎。
在软件开发中,谨慎是一种必需具备的工作态度。因为在开发中,实现最终结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种方法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认真恒量每种方法的缺点,并找出弥补的方法将会使开发过程逐步成熟而易于控制。
记得前不久公司举行拓展训练,其中就有个“过电网”的项目,在同一个队中的十多个成员,需要钻过大大小小的网孔而不能触网,而我们队幸运的全部过关,
不得不说这是团队全体成员齐心配合,谨慎行事的结果。
四、做事要尊重别人。
不尊重别人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就象小男孩钉在木板上的钉子一样,钉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个洞永远不能消除了。所以,做事前,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取得别人尤其是客户方面的认同才会得到相应的肯定。
事实上,孔子带给我们的太多太多,无论何时,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带给我们的将是真正的成功和内心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