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对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公司对标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公司对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
为了进一步响应公司的对标管理工作,明确目标和方向,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我部门反复组织大家学习关于对标管理工作的一些文件等,目的在于提高全员对对标管理工作的认识,切实感觉到对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这断时间的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立足本职,找出差距
1、人员结构上出现断层现象,目前,由于我单位支援汉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陆续调走了一部分的主力队员,使得我们单位人员紧缺,并且整体呈现出年轻化,工作时间普遍偏短,缺乏工作经验,后备力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目前工作需要。
2、没有注重自身及科室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伴着断层现象,使我深感自己工作上的欠缺与不足,以前大家的分工以专业划分,人人都是各司其职,突然出现人员短缺,工作比较被动。
二、确定目标,深入挖潜
1、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力争做到全面发展。对于目前面临的这种状况,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我个人认为,每一个人均可做为我们学习的标杆。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各有所长,我们可以各取所长,补已之短,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做到全面发展。才更有利于我们以后工作中与其它专业的衔接,避免了工作中因专业衔接而发生的失误,同时也达到了降本增效目的。企业的命运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左右不了大的形势,但我们却能确保自己少犯错,不犯错。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紧跟企业的发展趋势。确保自己的环节少出问题,不出问题。 “一蚁之穴,可以溃堤”,如果人人都能从我做起,都住自己的漏洞,那我们的企业不是多了一份希望。
三、认定目标、狠抓落实
1、加强学习,补齐漏洞为了解决工作中这一实际问题,尽快做好新老员工的衔接,我科室已经制定了许多培训计划,要求新老员工展开“一对一”、 “师带徒”等方案,并且要求与其它各科室之间展开自学、互学,使新员工能尽快达到独立上岗的水平。业务上,要求大家至少能够独挡一面。
2、为了培养一支适应能力更强的队伍,不受人员调动等因素的影响,努力加强自身及科室人员业务水平的学习,对每一名员工,必须做到熟悉炼钢、炼铁、烧结、轧钢等各分厂的工艺流程,对厂里的每一寸土地要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做好我们的工作。
3、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我们不仅需要一支优秀的工程建设队伍,更需要一支团结的队伍。人常说:“众人划浆开大船”,一个人的能力再强,精力毕竞是有限的,而一个团体却不一样。虽然我们肩负着不同的工作,但我们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为了这同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大家只有团结起来,手拉手,肩并肩,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块使,才能更快、更好的达到时我们的目标。
公司对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3月1日至3月3日期间,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企业管理部统一组织安排下,我部门4人赴龙钢公司进行了对标交流,与龙钢技术质量办主任马鑫、副主任田学智、副主任付成涛,炼铁厂厂长冯伟、厂长助理唐晓东,炼钢厂厂长贺增平及相关人员就管理及技术方面进行了对标交流,并现场掌握了炼铁1#高炉、265m2烧结机、球团、料场情况,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通过此次对标,切实认识到了差距,今后要带头转变思想,迎头赶上。
此次对标,通过与龙钢相关领导交流、现场的参观、掌握工艺参数、指标,对龙钢技术经济指标、现场管理有了深入的了解,深刻认识到了差距。今后的工作要严格杜绝固步自封的态度,加强对标交流,要时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对标措施的落实。最关键的是,要转变思想,要从心底上想学习、想改变,灵活应用对标管理工具,与兄弟单位、行业先进加强对标,迎头赶上对标单位。
二、干部作风方面:领导干部要强化担当意识、勇于担当,全面推进公司生产经营工作。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新环保条例即将实施的背景下,作为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企业经营压力,要全力推进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工作。龙钢在有些项目的实施上,能够做到变通执行,先做事后走流程,这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我们领导领导干部要深刻分析哪些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哪些急需要办,工作中分清轻重缓急。领导干部在勇于担当方面要杜绝怕决策失误、怕有风险、怕干的多错的多、怕惹麻烦、怕得罪人、怕担责任的思想,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做到果断决策,主动担当,要有敢啃硬骨头的思想,这样才能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措施落地方面:所有的措施重在落实。
在龙钢料场参观时,发现龙钢焦炭使用移动胶带机上垛,通过与龙钢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其在山西利达焦化参观时发现了这一设备,到厂后立即采购使用,有效解决了焦炭起垛作业对焦炭粒度的破坏。
通过这一事情,我深刻认识到,所有的事情重在落实,提出措施不落实等于没干,落实不到位等于白干。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杜绝旁观思想,不能当“二传手”“甩手掌柜”“评论员”,在一些工作上,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狠抓落实。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激励员工自主落实各项工作,激励员工自主提出、落实措施,不要怕员工在工作中的失误,要激励员工主动分析、解决问题、自主纠偏,在这样的工作过程当中,我们广大的员工才能慢慢成长、成熟起来。
四、精神面貌方面:领导干部点燃员工工作激情,焕发汉钢新的精神面貌。
与龙钢领导及员工接触的过程中,感觉到的是一种干练有劲、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现场操作、设备点检、岗位环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这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的工作如果缺少激情,就缺乏内在动力,干工作就会存在马马虎虎应付,很难取得显著成效。
这种工作的激情不光是使用奖励、考核等措施就能激励、体现出来,我们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经常性带头与下属一起完成艰巨工作任务,激励员工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干、不能当事情来干,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带出一批批有激情的员工,进而焕发出汉钢的活力。
五、员工责任心方面:要进一步细化管理,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心。
龙钢领导在多种场合强调提升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执行力,汉钢公司领导也多次强调,要学习龙钢的执行力。在与龙钢各级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种执行力与高度责任心。
要树立、提升员工的责任心,我们就要给员工身上压担子,要层层分解责任,要让每位员工都知道自己肩上扛的指标、负的责任,要相信我们对员工要求有多细致,员工就能干的多好,譬如说,在成本管控中我们对每个岗位上各项消耗指标要求的越细,员工就能做的越好,并且能主动开展工作。
所以说,我们的管理有多深、员工的责任心有多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通过强化、细化我们的日常管理,梳理每一位员工工作数量、质量要求,提升员工的责任心,进而促进员工将各项工作做细、做优。
六、工作方式方面:工作要有创新,要学会消化吸收。
在龙钢烧结机机尾看到有“点检钟”,其主要作用是督促岗位人员勤检查、勤发现问题,这是一个有效的监督方式,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在龙钢265m2烧结机上,我看到龙钢料面喷洒蒸汽,这一新技术在20xx年的烧结球团会议论文集上看到了,由首钢技术人员提出,龙钢迅速消化吸收引进此技术,并且从龙钢实际反馈,确实有利于烧结矿质量的提升。这就说明,我们工作要学会消化吸收。
七、对标方式方面:对标要从本质上找出差距,形成有效的措施,要严防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通过此次龙钢对标考察,我们看到了龙钢诸多的优点,但我们也要学会来变通学习、变通执行。
在龙钢看到龙钢烧结褐铁矿比例高,烧结矿质量好,如果我们简单的学习,反而不利于质量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学习龙钢采取了什么样的工艺措施,能将褐铁矿比例配加至70%。
看到龙钢高炉燃料比低,我们不能光盯燃料比,光看高炉操作有什么不同,我们更要看看龙钢在铁前原燃料的管理上有哪些差距,在设备管理上有什么差距,我们要多处着手,多管齐下,这才能体现出量变到质变。
总而言之,对标学习的关键是我们要加强落实,要学会吸收消化,要从本质上深层次对标,不能停留于表面,这样才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公司对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3月1日至3月3日期间,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企业管理部统一组织安排下,我部门4人赴龙钢公司进行了对标交流,与龙钢技术质量办主任马鑫、副主任田学智、副主任付成涛,炼铁厂厂长冯伟、厂长助理唐晓东,炼钢厂厂长贺增平及相关人员就管理及技术方面进行了对标交流,并现场掌握了炼铁1#高炉、265m2烧结机、球团、料场情况,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通过此次对标,切实认识到了差距,今后要带头转变思想,迎头赶上。
此次对标,通过与龙钢相关领导交流、现场的参观、掌握工艺参数、指标,对龙钢技术经济指标、现场管理有了深入的了解,深刻认识到了差距。今后的工作要严格杜绝固步自封的态度,加强对标交流,要时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对标措施的落实。最关键的是,要转变思想,要从心底上想学习、想改变,灵活应用对标管理工具,与兄弟单位、行业先进加强对标,迎头赶上对标单位。
二、干部作风方面:领导干部要强化担当意识、勇于担当,全面推进公司生产经营工作。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新环保条例即将实施的背景下,作为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企业经营压力,要全力推进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工作。龙钢在有些项目的实施上,能够做到变通执行,先做事后走流程,这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我们领导领导干部要深刻分析哪些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哪些急需要办,工作中分清轻重缓急。领导干部在勇于担当方面要杜绝怕决策失误、怕有风险、怕干的多错的多、怕惹麻烦、怕得罪人、怕担责任的思想,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做到果断决策,主动担当,要有敢啃硬骨头的思想,这样才能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措施落地方面:所有的措施重在落实。
在龙钢料场参观时,发现龙钢焦炭使用移动胶带机上垛,通过与龙钢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其在山西利达焦化参观时发现了这一设备,到厂后立即采购使用,有效解决了焦炭起垛作业对焦炭粒度的破坏。
通过这一事情,我深刻认识到,所有的事情重在落实,提出措施不落实等于没干,落实不到位等于白干。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杜绝旁观思想,不能当“二传手”“甩手掌柜”“评论员”,在一些工作上,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狠抓落实。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激励员工自主落实各项工作,激励员工自主提出、落实措施,不要怕员工在工作中的失误,要激励员工主动分析、解决问题、自主纠偏,在这样的工作过程当中,我们广大的员工才能慢慢成长、成熟起来。
四、精神面貌方面:领导干部点燃员工工作激情,焕发汉钢新的精神面貌。
与龙钢领导及员工接触的过程中,感觉到的是一种干练有劲、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现场操作、设备点检、岗位环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这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的工作如果缺少激情,就缺乏内在动力,干工作就会存在马马虎虎应付,很难取得显著成效。
这种工作的激情不光是使用奖励、考核等措施就能激励、体现出来,我们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经常性带头与下属一起完成艰巨工作任务,激励员工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干、不能当事情来干,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带出一批批有激情的员工,进而焕发出汉钢的活力。
五、员工责任心方面:要进一步细化管理,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心。
龙钢领导在多种场合强调提升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执行力,汉钢公司领导也多次强调,要学习龙钢的执行力。在与龙钢各级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种执行力与高度责任心。
要树立、提升员工的责任心,我们就要给员工身上压担子,要层层分解责任,要让每位员工都知道自己肩上扛的指标、负的责任,要相信我们对员工要求有多细致,员工就能干的多好,譬如说,在成本管控中我们对每个岗位上各项消耗指标要求的越细,员工就能做的越好,并且能主动开展工作。
所以说,我们的.管理有多深、员工的责任心有多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通过强化、细化我们的日常管理,梳理每一位员工工作数量、质量要求,提升员工的责任心,进而促进员工将各项工作做细、做优。
六、工作方式方面:工作要有创新,要学会消化吸收。
在龙钢烧结机机尾看到有“点检钟”,其主要作用是督促岗位人员勤检查、勤发现问题,这是一个有效的监督方式,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在龙钢265m2烧结机上,我看到龙钢料面喷洒蒸汽,这一新技术在20xx年的烧结球团会议论文集上看到了,由首钢技术人员提出,龙钢迅速消化吸收引进此技术,并且从龙钢实际反馈,确实有利于烧结矿质量的提升。这就说明,我们工作要学会消化吸收。
七、对标方式方面:对标要从本质上找出差距,形成有效的措施,要严防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通过此次龙钢对标考察,我们看到了龙钢诸多的优点,但我们也要学会来变通学习、变通执行。
在龙钢看到龙钢烧结褐铁矿比例高,烧结矿质量好,如果我们简单的学习,反而不利于质量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学习龙钢采取了什么样的工艺措施,能将褐铁矿比例配加至70%。
看到龙钢高炉燃料比低,我们不能光盯燃料比,光看高炉操作有什么不同,我们更要看看龙钢在铁前原燃料的管理上有哪些差距,在设备管理上有什么差距,我们要多处着手,多管齐下,这才能体现出量变到质变。
总而言之,对标学习的关键是我们要加强落实,要学会吸收消化,要从本质上深层次对标,不能停留于表面,这样才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公司对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4
10月**日上午, 在公司人事企管部负责人**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到******有限公司进行对标学习。此次,我们对标的部门是人资企管部。走进办公室,他们电脑桌面上的六个字吸引了我的注意――**、人缘、地源。当时因为要对标学习,所以来不及深入了解。
我和相关领导***一组,负责向**对标学习招投标管理工作。在**相关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下,我们就招投标项目的相关规定、合同审批流程、合同档案管理等工作细节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双方还就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交换了意见。我们切实感受到,**在招投管理工作所具备的科学严谨、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的`良好作风,科学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先进理念。通过不断地请教和学习,我们从中汲取了一些优秀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同时也明确了自身的短板和不足,为今后的整改工作拓宽了思路。
因为其它工作安排,我们对标学习只有几个小时,关于业务的沟通,也许还没有那么充分,但此次**行却给了我很大震撼与收获。此次对标学习,为我们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也开始明白了,为什么集团公司一定要下大力气推行对标管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走出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尽管时间短暂,但通过对标学习之后,**所秉持的“**、人缘、地源”的文化理念还是给了我很大触动。只有在这样浓厚而充满创新的文化氛围中,才能孕育出“块煤干馏中低温煤焦油制取轻质化燃料工艺技术”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才能书写下以煤为基,轻质化燃料油——相关精细**产品——天然气——乙烯等大产业链的新格局。通过此次学习,我们知道了自身不足,也找到了差距。我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见贤思齐”,弘扬对标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勇前行、追赶超越。有了这种对标精神,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才会走得更加自信,更加从容。
公司对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5
我十分有幸参与了公司组织的20xx年储备管理方法党员干部培训机构,最先要感谢公司给了我此次学习培训的机遇,做为人保公司的一员,我十分爱惜此次学习培训的机遇,因为它不但就是我职业发展的加气站,也是人生之路上完成服务中心、个人价值的关键一课。
企业对此次学习培训十分重视,展现了“高度重视优秀人才、培育人才”的指导方针,大家都很爱惜此次机遇,大家都为学习培训干了充裕的提前准备。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开展和资金投入到学习培训中,一会儿专心致志、一会儿点点头笑容、一会儿眉梢缩紧、一会儿振笔疾书、一会儿陷入沉思……在市企业人事科和综合管理部的周全分配下,学习培训基层党建工作认真细致井然有序,二天住访的日常生活给了大家撞击和探讨的气氛和机遇,给了大家每名兄妹提高情意的室内空间,真真正正完成了本次学习培训“提高团结一致、提高才能”的目地。
参与本次学习培训的朋友全是中国人保xx子公司的精锐、优秀人才,全是在分别职位上的引领者,回望这几天的课程内容,学习培训的总体目标和构思十分确立:一是怎样领着好一支精英团队?二是如何提高本身领导的艺术、才可以、管理方法的方式?三是做为职业人怎样性情变化。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方面中合将来的职位上最必须学习培训最必须把握最必须提升的专业知识,是大家日后在工作中路面上的跳远技巧器、启迪器换句话说是金属催化剂,而在跑到终点站前,更关键的是大家脚底的每一步,更必须的是大家每一天的勤奋、学习培训和累积。
公司对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6
我很荣幸被选为去江苏常州才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员,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去之前详细了解了关于“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很钦佩黄才亮老先生关于“精益建造”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同时也有很多疑问。
上午听了黄才亮老先生对于“精益建造”模式的介绍及通过WBS-LPS集成技术,实现任务管理与流程管理的衔接,很受启发,然后参观了WBS工作结构分解图牌。下去听取了张经理关于“精益建造”的由来及具体实践过程,很震撼。
这次对标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自己的收获非常多,以前觉得自己付出非常多,每天都很忙,实际上收获的并不多,只是问了完成工作去,而人家在做什么,在想法设法的创新,在建筑行业日益严峻的形式下,劳动力老龄化越发突出的今天,只有主动求变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现在公司已经开始转型寻求变化,但是土建行业我们还不能丢,我们更要做精做细,更加突出我们的履约能力。
平心而论,工作结构分解WBS,我们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也只是分解到分项这一层,比如说二次结构进度计划,我们分解到砌一层墙进度需要几天,没有具体分到三皮砖、过梁等负责人及进度计划和进度落实情况,责任人为班组长,简单点表述是把班组长列为我们施工管理人员的序列当中来,由班组长来对具体操作人进行管理,让具体操作者明白其应该担当的责任,如做不好必须整改好了才能给其算量,改变过去那种只要干活不管质量是否合格但是就必须算量的恶习,把这个理念灌输到每个操作人员的心中,重点是按时结算,保证每个操作人员能及时拿到应有的报酬,同时保证了资源供应,各方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工作肯定能做好。
现在建筑操作工人紧缺,且老龄化严重,且操作工人没有归属感,往往是谁给的钱多且质量要求不高,操作工人愿意去哪干,造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的指令得不到落实且操作工人流动性很大,这是项目一线面临的问题。作为施工单位我们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操作工人去实施,所以我们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必须培养一批与自己企业理念相近的操作工人,当然首先他们的收入必须保证,这是底线,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且愿意去尝试很多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这次对标学习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快速适应建筑行业的转变,让自己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