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李镇西《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读后感

2025/05/09读后感

此篇文章李镇西《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李镇西《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读后感 篇1

本学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个好老师并不难》一书,感触很深。

首先吸引我的是“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情怀”。作为当了二十年左右的老班主任,我还一直在困惑着如何才能做好这班主任工作,成为学生喜爱的班主任,所以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书中李老师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至少应该具备三种“心”:童心、爱心、责任心。对照而言,爱心和责任我还是有的,只是这童心似乎缺少了点,按照李老师的说法,童心就是指和学生有一种共同的爱好,而且班主任应该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如果能像李老师说的那样,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们想得到些什么的话,可能师生间的感情会更融洽,孩子也更愿意接受你的教育。这样想来,童心对于一个班主任而言,确实很重要,虽然对我来说要做到比较难,但我会尽量去尝试的。

教育是爱的事业。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李镇西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掩卷思索,获益匪浅。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李镇西《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读后感 篇2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总想着孩子们。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总想对善良单纯的孩子伸出援手,想给孩子们最好的,香味孩子们多做些什么。书中有个案例,让我深刻的明白,做老师要在传递正能量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善解人意,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仅要想到为孩子好,更重要的是方法是否适合他们。一个老师因为优秀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集中注意力而关心学生,得知父亲出轨,父母在闹离婚,因此进行了家访。父亲在教师面前说一套做一套,一次孩子父亲与“小三”在一起被老师撞见,教师因为气愤告诉了孩子的母亲,不料母亲一怒之下结束了孩子父亲的生命,孩子一下子成为了杀人犯的儿子。或许是因为教师善良让他想对孩子负责,竟在升旗仪式中倡议为他捐款。孩子在公开的场合被揭开伤疤,竟行刺老师,尽管没有成功。

这位老师无疑是善良的、负责的,可是他却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孩子,并从来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主观意识。自己在教书的过程中,也不例外会遇见这样的事情,小学生更是调皮,同学之间吵吵闹闹还是小事,最令人担忧的大打出手,班级里有些孩子的家长会对孩子动手,就怕孩子有样学样。

“老师,小雷和小凡打起来了。”班长跑到我办公室找我,“你快去班里看看吧。”我飞快的起身跑向教室,生怕晚一秒钟就会发生“重大事故。”一位学生的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着不能直接责备是哪个孩子的问题。我仔细的询问了他们打起来的理由,分别站在两个孩子的角度思考了这件事情,如果是我会不会因为这件事生气呢?答案是:会。我们严厉的批评伤人的同学,只是让他们明白了今天的行为是错误的。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绝对“正确”“高尚”“完美”的教育,我们要做是看着他们长大,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李镇西《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读后感 篇3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总想着孩子们。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总想对善良单纯的孩子伸出援手,想给孩子们最好的,香味孩子们多做些什么。书中有个案例,让我深刻的明白,做老师要在传递正能量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善解人意,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仅要想到为孩子好,更重要的是方法是否适合他们。一个老师因为优秀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集中注意力而关心学生,得知父亲出轨,父母在闹离婚,因此进行了家访。父亲在教师面前说一套做一套,一次孩子父亲与“小三”在一起被老师撞见,教师因为气愤告诉了孩子的母亲,不料母亲一怒之下结束了孩子父亲的生命,孩子一下子成为了杀人犯的儿子。或许是因为教师善良让他想对孩子负责,竟在升旗仪式中倡议为他捐款。孩子在公开的场合被揭开伤疤,竟行刺老师,尽管没有成功。

这位老师无疑是善良的、负责的,可是他却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孩子,并从来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主观意识。自己在教书的过程中,也不例外会遇见这样的事情,小学生更是调皮,同学之间吵吵闹闹还是小事,最令人担忧的大打出手,班级里有些孩子的'家长会对孩子动手,就怕孩子有样学样。

“老师,小雷和小凡打起来了。”班长跑到我办公室找我,“你快去班里看看吧。”我飞快的起身跑向教室,生怕晚一秒钟就会发生“重大事故。”一位学生的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着不能直接责备是哪个孩子的问题。我仔细的询问了他们打起来的理由,分别站在两个孩子的角度思考了这件事情,如果是我会不会因为这件事生气呢?答案是:会。我们严厉的批评伤人的同学,只是让他们明白了今天的行为是错误的。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绝对“正确”“高尚”“完美”的教育,我们要做是看着他们长大,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李镇西《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读后感 篇4

本学期,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个好老师并不难》一书,感触很深。

首先吸引我的是“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情怀”。作为当了二十年左右的老班主任,我还一直在困惑着如何才能做好这班主任工作,成为学生喜爱的班主任,所以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书中李老师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至少应该具备三种“心”:童心、爱心、责任心。对照而言,爱心和责任我还是有的,只是这童心似乎缺少了点,按照李老师的说法,童心就是指和学生有一种共同的爱好,而且班主任应该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如果能像李老师说的那样,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们想得到些什么的话,可能师生间的感情会更融洽,孩子也更愿意接受你的教育。这样想来,童心对于一个班主任而言,确实很重要,虽然对我来说要做到比较难,但我会尽量去尝试的。

教育是爱的事业。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李镇西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掩卷思索,获益匪浅。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李镇西《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读后感 篇5

本学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个好老师并不难》一书,感触很深。

首先吸引我的是“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情怀”。作为当了二十年左右的老班主任,我还一直在困惑着如何才能做好这班主任工作,成为学生喜爱的班主任,所以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书中李老师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至少应该具备三种“心”:童心、爱心、责任心。对照而言,爱心和责任我还是有的,只是这童心似乎缺少了点,按照李老师的说法,童心就是指和学生有一种共同的爱好,而且班主任应该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如果能像李老师说的那样,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们想得到些什么的话,可能师生间的感情会更融洽,孩子也更愿意接受你的教育。这样想来,童心对于一个班主任而言,确实很重要,虽然对我来说要做到比较难,但我会尽量去尝试的。

教育是爱的事业。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李镇西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掩卷思索,获益匪浅。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李镇西《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读后感 篇6

本书是由教育家李镇西领衔十几位教师撰写的一本旨在服务教师、指导教师,帮助教师提高自我修养和教学艺术的职业素质培养书。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既有精彩的教育故事,又有代表性的实践心得,还有这些教育工作者对他们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说:“一个优秀的老师,至少应该具备三种“心”.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是指和学生有一种共同的爱好,而且应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有了童心才能做一名好老师,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小学老师必备的。其次,应具备爱心。爱因斯坦曾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因为有了爱才能倾听学生的心声、有了爱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窗、有了爱才能感化学生的心灵,有了爱才能做好一名老师。除了童心和爱心,还应具备责任心。责任心既是指我们对工作的一份责任心,也是指对孩子的责任心追后要升华为我们国家的责任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责任心。童心、爱心和责任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李镇西老师又说,我们应该和孩子建立起朋友关系,说到民主的师生关系,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效果的最高境界是走进心灵。所谓走进心灵,就是让孩子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使孩子在犯错时,能够心悦诚服的接受老师的教育。想要达到这个效果,方法至关重要。那就是化批评为表扬。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喜欢听表扬是人的天性,只要这表扬是真诚且符合实际的。从表扬中,我们可以感动一种尊严和尊重。这种尊严和尊重会激励我们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不断进步。走进学生的心灵不容易,但是只要富裕智慧,我们是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的。批评是不可取代的,但是批评有时候为什么不可以穿.上表扬的外衣呢?如果能达到教育目的,宁可选择表扬。

真的,同李老师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孩子的顽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复不定时,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可每当发过脾气,总会有一点自责: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但又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解决,所以总是动不动就发火,一直这样的反复着,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读完这本书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教育的真正含义,其实做个好老师真的是并不难。作为成长关键的读书,或许是我非常缺乏的。

最后把李镇西老师写给青年教师的建议分享给大家“教师的成长,实践是基础,读书是关键,思考是灵魂,写作是成果。”所以我们还应该做好三件事:一是阅读本学科的专业杂志:二是阅读本学科领域特技教师的专著:三是准备一本成长摘抄本,摘抄自己有所感悟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

第一个五年,你通过努力,可以让学科组长放心地将你放在毕业班的讲台上;第二个五年,你可以勇挑重担,成为专业内的行家里手;第三个五年,你可以成为学科内的名师——这是你专业成长的表现。

生命如树,该稳定根基时就稳定根基,该抽枝长叶时就抽枝长叶,该开花结果时就开花结果。“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是净土”,成为一名好老师,我正努力,不求做到最好,只愿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