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
此篇文章西游记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西游记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 篇1
《西游记》中的人物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们的性格却是迥然不同——有坚韧不拔又有点儿固执的唐僧,本领高强、性格叛逆的孙悟空,爱贪小便宜却心地纯良可爱的猪八戒,还有忠厚老实、本本分分的沙悟净。
《西游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悟空。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孕育而成的,是一只天产石猴。孙悟空为求长生不老,历经数年拜到菩提法师门下,由于他天资聪颖,学会了七十二变等高深的法术,学成法术后,他拜别师傅,回到了花果山。孙悟空天性放荡不羁,又在种种原因下向玉帝发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狂语,后被如来佛祖关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直到唐僧的到来。因为唐僧救了他,于是,他历经重重艰难险阻,一直保护着唐僧到了西天,修成正果。
读完书后,我并未感到孙悟空任何的喜悦,反而读出了他的凄凉和孤独。是的,孙悟空是本领高强,近乎无所不能的。但,他一直很孤独。
一直以来——在被关压在山下的五百年,他不曾有过一个听他说话的知己;取经路上,他一次次的独自面对着危险,他一次次被误解,一次次被唐僧驱赶,所有的苦楚与委屈无人倾听,他也无法说出口,因为他是孙悟空,无所不能、天生嘻嘻哈哈的孙悟空,在困难时,没有人伸出援手,他只能去求他人帮助,他从一个放荡不羁的猴王变成了一个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
一次次的恳求,是他一次次被粉碎的尊严;一次次的驱赶,是他无法消失的伤疤。修成正果后,也没人倾听他的心事吧,唐僧?他是旃檀功德佛,过于迂腐了点儿;猪八戒?他是净坛使者,正忙着享受吧;沙悟净?他是金身罗汉,可以倾听自己的心声,却无法安抚他一丝一毫的伤疤。
几百年过去了,孙悟空也应该还是孤身一人吧。
西游记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 篇2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
从每个人物身上,都有其可取之处:从唐僧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毅力和恒心,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能率领徒弟完成西天取经之路,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选择一个正确的目标,向之持之以恒的'努力才会取得成功。从孙悟空身上,我们学习到了智慧和义气。孙悟空无数次和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最终都取得了胜利,除了因为他武艺高强,还和他善于利用智慧是分不开的。孙悟空还是一个讲究义气的人,唐僧将他从五指山下就出来,他为了报答师父,即使被误解,被冤枉,被驱逐,依然不改敬师爱师护师之情,可谓深明大义,令人钦佩!猪八戒虽然没有什么真本领,经常犯错,但是他知错能改,有时候还让我们开怀大笑,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也会增加不少乐趣!沙僧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不求索取也是难得的优良品质。
人无完人,他们每个人身上也都有自己的弱点,比如唐僧的刚愎自用,固执迂腐,孙悟空骄傲自大,心浮气躁,猪八戒好吃懒做,知难而退,沙僧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等,这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会有优点,也都会有不足,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单凭这四个人中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完成赴西天取经的重任,但是他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就取得了成功。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彼此取长补短,精诚合作,那么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读过《西游记》使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着成功。这就是我读《西游记》从中得到的启示吧!
西游记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 篇3
《西游记》这部经典神话小说,作为中国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如今,拿起这本沉甸甸的《西游记》,想起扣人心弦的情节真让我感慨万分。书中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前往先天求取真经的故事。他们一路颠簸坎坷,力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雷因寺取得真经。
《西游记》是一本神话小说,在作者精妙的笔法下,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他们性格各异,个性突出。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因为它拥有七十二般变化,他的变幻莫测令人惊叹,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就已显现它的神通广大。他嫉恶如仇,性格精明而又淘气,在取经路中他是妖魔鬼怪的克星,妖怪的骗术瞒不过他的火眼金睛。猪八戒是令人喜欢的二号人物,他的呆头呆脑,傻里傻气真叫人笑破肚皮,他在我看来确实傻得可爱,他所具备的“贪、嗔、痴、惧、色、懒”使人物个性更加突出,他与孙悟空常常制造出滑稽搞笑的情节。猪八戒看似无能,实则忠诚老实。师傅唐僧有一颗慈悲之心,他用他的真经来感化世人。
沙僧是从不被师傅操心的徒弟之一,他勤劳、老实,他无怨无悔地挑起行囊重担跟随师父取经。师徒四人攀山越岭,过河渡江,他们不愁路远,不惧艰险,不畏困苦,只为求得真经。最终他们也不负众望,取得真经,功德圆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竭尽全力去完成,不可半途而废。这也给予我不少启发,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要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敢于跟困难作斗争的精神。让我们将这个经典的作品永远铭记于心吧!
西游记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 篇4
放暑假了,我闲着没事做,就把《西游记》拿出来看。那本书我不知看了多少遍,但是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它是一本神话小说,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经,一路上,他们打败了许多妖魔鬼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书中刻画了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慈悲仁爱的唐僧,有好吃懒做、憨态可掬的猪八戒,有任劳任怨的沙和尚,还有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神通广大,本领高强的孙悟空。
有一次,孙悟空到龙宫借兵器,他来到藏宝库,拿起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像玩玩具一样轻松自如。他还会驾筋斗云、七十二变、念避水诀他不仅神通广大,还特别顽皮可爱。有一次,唐僧要八戒去化斋,他看到一个大西瓜,于是就把西瓜切成四块,然后自言自语地说:我一块、师父一块、猴哥一块、沙师弟一块!但猪八戒禁不住诱惑,竟把西瓜全部吃了,孙悟空看到了,就用法术把西瓜皮放在八戒脚边,结果八戒一连摔了四个跟头,摔得鼻青脸肿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孙悟空不畏艰险,把妖魔鬼怪打得直叫他孙爷爷。他遇到了神通广大的红孩儿都没有退缩,而是奋力地和他作战,但是红孩儿的三味真火确实很厉害,虽然孙悟空失败了,但还是拼命地和红孩儿作战,最终战胜了他。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有《龙宫借宝》、《三打白骨精》、还有《真假美猴王》我读得津津有味,时常陷入其中,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叹息,一会儿着急。作者的语言也特别生动有趣,读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而且从故事中,我还明白一个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有很多困难,我们一定要像唐僧师徒取经一样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 篇5
这两天,我认真地阅读了一遍《西游记》,自始至终我都被唐僧师徒遇到困难不半途放弃的精神所感动。唐僧师徒凭着矢志不渝的精神,克服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完成了他们的心愿。看着看着我的心灵被一次次地触动着,想想他们再想想自己,觉得十分惭愧。
放暑假了,妈妈对我说:“你也这么大了,应该学烧饭了。”“好!”我爽快地答应了。可是烧饭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妈妈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择菜、洗菜、刷锅、点火、倒油……没想到的是倒油时锅里有水,油一碰到水,你瞧那个欢哪——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油星欢快地向四周蹦跳。有一调皮的油星跳到了我的手上,“啊!疼死我啦!”妈妈立马把我的.手放到冷水盆里降温才没有烫伤。有了这次经历后我再也不肯学烧饭了。
看完《西游记》我问自己:唐僧师徒取经途中有九九八十一难,可还是克服了。可我呢?一个小困难就把我难住了。他们迎难而上、坚持到底,而我却是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我下定决心:明年暑假我一定要学会烧饭!朋友们,如果你遇到过类似的困难,你也想想唐僧师徒,从他们身上获取勇气,从而克服“小小的”困难而最终取得成功。
西游记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 篇6
在《西游记》的许许多多栩栩如生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仅武艺超群精通七十二变和筋斗云,而且他手持如意金箍棒,身穿东海龙王送的衣服,特别的神气,最重要的是他特别的忠诚。
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去摘桃子,正当白骨精要害唐僧时,孙悟空从天而降救下了唐僧。三次打白骨精,师傅都责怪他打死了人,说出家人应该要行善,说完就念起了紧箍咒。孙悟空虽然很委屈,但是他并没有抛弃师傅,听说师傅有难,再次前去救助。这样的事在西天路上还有很多很多。孙悟空就是这样一个忠诚的徒弟。
在西天路上有一个肉眼凡胎耳根子软的师傅,有一个好吃懒做的二弟猪悟能,还有一个憨厚老实没主意的三弟沙悟净,还有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这些困难都不能阻挡他保护师傅西天取经的`决心。孙悟空就是这样一个忠诚的徒弟。
历史上其实真的有这样一位忠诚悟空和尚。他本名叫车奉朝,大约出生在开元十九年(731年),京兆云阳人。他自幼练武,艺高胆大,惯使一根三十六斤重的熟铁棍,因此此棍便认为是“如意金箍棒”的原型。
在玄奘西游的时候,车奉朝不仅作为护卫负责使团的安保工作,还兼职管理整个西行马队(西游记悟空曾在在天宫担任弼马温之职)。一路上,他尽心尽责护送玄奘西行,翻山越岭、克服困难,路上过于劳累致使在犍陀罗国时,身染重病。他没有办法和使团一起回国,只好留在当地养病,病愈之后就皈依了佛门。经历重重困难,贞元六年(790年)最后回到祖国,此时的他已年逾六旬,前后共计40年。唐德宗赐他法号悟空,住长安城内的章敬寺,弘扬佛法。悟空和尚对工作、对祖国、对佛教,都有一颗忠诚的心。
不管是小说里的鬼灵精怪的孙悟空,还是现实中的悟空和尚,都有一份炽热的忠诚,我由衷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