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七年级学生《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2025/07/02读后感

此篇文章七年级学生《居里夫人传》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七年级学生《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1

从小就对居里夫人这个伟大的人物很感兴趣,在众多伟大的科学家里,最让我佩服的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成功背后的故事在于战火下的童年激发了她求知的欲望,居里夫人幼小的心灵就懂得了“压迫会产生反抗”、“知识就是力量”。

居里夫人出身于沦亡的波兰,在那个时候一切都显得不公平,不平等。在小时候,她渴望上学,但是这一切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却没有阻止她对知识的渴望,也是因为环境的影响,生活的贫苦,家里遭遇不幸等,激发了她的爱国精神和发奋精神,但一切只为夺回失去的爱和幸福。居里夫人的童年是不幸的,是破碎的,小小的年纪就要应对很多挑战和困难。

在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为了帮姐姐圆求学梦,居里夫人远离家乡做了一名家庭教师,但是并没有因此放下自我的对知识的追求,一边学习一边拼命赚钱。求学的路,她走的很辛苦。最终她进入了索尔本大学,但这一刻,她并因上了大学而放简单,一刻也不停的学习,她节衣缩食,刻苦专研,为了科学,她一次一次倒在书桌前,身体一天一天的变差。但她没有因此放下,她一向给自我鼓励加油。她的这种精神很令我佩服,很震撼人心。居里夫人刻苦奋斗,最终让她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并取得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

1894年,居里夫人收获了自我的感情,结识了居里先生,这一切貌似是命运的安排,两人都是喜欢科学,有共同的语言。

于是两人在一齐,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发现了两种新元素,为了证实其中一种新元素——镭的存在,他们俩经过4年的努力,最后证明镭的存在。也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当然当时由于女性的地位很低微,因此居里夫人在当时是不被认可,但是居里夫人不畏人言,勇敢的走下去。

但是幸福总是那么短暂的,居里先生离开了,剩下居里夫人和他的孩子,但是居里夫人并没因此放下,而是继续做下去。最终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研究,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有害物质给居里夫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明显的不良影响,终因恶性贫血病而不治去世。

看完这本书后,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让我敬佩,她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这些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七年级学生《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2

寒假里,当我读完《居里夫人传》这本书时,我心潮澎湃,佩服从四面八方涌来,居里夫人身上那种无私、坚强、勇敢、刻苦、执着等等精神像十八级地震一样震撼着我,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得改变着我。

这本书主要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梦想,为了亲人而不懈努力直至成功的辉煌历程。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并获得7个国家24枚国际奖章。她在科学上有如此成就,跟她的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在年少时,居里夫人虽然家境贫困但她却十分刻苦地学习;在年轻时,居里夫人独自住在异地一个简陋的破阁楼上,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梦想而奋斗;在中年时期,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在破旧的研究室里不辞劳苦……

我自己觉得居里夫人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是做人要有大爱;第二是做事要勤奋。当世界上第一颗价值连城的镭诞生的时候,当时就有国际商人想以几百万法郎买下这一克镭,尽管居里夫人的生活已经很拮据,她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很现实得需要钱来生活和看病,但“财富”在她面前显得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她无偿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诸于世,并把世界上第一颗纯镭捐献给了国家,捐献给了世界。这种为了全人类的大爱精神,我觉得是我们最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其次是做事要勤奋。以前我设定好学习计划,结果是虎头蛇尾——激情退却的太快。我现在不敢求像伟大的居里夫人那样名声显赫,只求不违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每当觉得自己的好行为与居里夫人的信念有几分相似时,就会有几分自豪感。玛丽·居里我最钦佩的女性。她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会有丰厚的回报!但现在,我只能从点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力求完成创造与奉献。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有大爱和勤奋的人才能真正的成功!我若想成功,必须痛下决心,严格要求自己,集小爱为大爱,集勤劳为勤奋。

如果我们能好好学习居里夫人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就算我们没有居里夫人那样的天才,相信一定也能做出一点成绩,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奉献出我们最大的力量,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七年级学生《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3

最近看完了《居里夫人传》,是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写的。心里充满着对伟人的敬仰和崇拜,而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她对事业的执着、坚毅、吃苦耐劳,对自己悭吝,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原以为她这种品德和精神吸有在共产主义的社会里才会存在,可她在近百年以前的所作所为,都让我汗颜。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担任过中学校长),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玛妮雅,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 “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一个塑造人的大熔炉。因此,年轻夫妇若想为人父母,必须慎之又慎,因为从此他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他们要担负起一项重大使命_养育一个小生命,将他(她)塑造成一个“人”。这可不比养猫养狗,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我认为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决不可随便尝试。毕竟,我们不仅要对生命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读罢一书,心里涌现出李清照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我的努力还很不够,我的目标还很遥远,我的路还很长,而我的时间不多。

七年级学生《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4

最近看完了《居里夫人传》,是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写的。心里充满着对伟人的敬仰和崇拜,而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她对事业的执着、坚毅、吃苦耐劳,对自己悭吝,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

居里夫人小时候虽然生活贫穷,但她仍然坚持不懈的读书。当居里夫人来到巴黎索尔本大学求学时,穿着旧衣服,住着简陋小房,用茶水和面包充饥。大学里的图书馆深深地吸引了她,一次,在图书馆里看书,居然忘了吃饭,结果昏倒在了图书馆里面,这是多么的认真刻苦啊!平常,我们在做作业,思考问题时总是怕苦怕累不愿意多想,可曾想过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多么好,可却还在偷懒;但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里夫人居然还在认真刻苦的学习着,思考着,真是太佩服她了!

她是个“梦想家”,是个永恒奉献的人,这一点是我最最看重与钦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财富,不接受名望,“两袖清风”。在她心中,总有一个使命叫她完成一项又一项科学研究,让他不断崭新科学的远景,那是不知从何而来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梦想家”的原则。

我记得那句“即使人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也必须继续工作下去”。这是皮埃尔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与丈夫搞放射学研究。皮埃尔死后,他又忍住哀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个当母亲的责任,又不忘她的科学使命。晚年的她,比原来更加艰苦!亲人们一个个要么远在他乡,要么哀伤离去,她孤单地做着工作,终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她依然淡定,她作为一个女性给了那些保守势力重重一击。此时又一阵轩然的荣誉大波向她袭来,她没有被打到,俨然像个风浪中归来的英雄。她以其雄厚的实力来完成自己看似不可能坚持下去的一生。

她甚至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考验!但并没有倒下,真令人惊愕和叫绝!

读罢一书,心里涌现出李清照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我的努力还很不够,我的目标还很遥远,我的路还很长。

七年级学生《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5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同学那儿借到一本《居里夫人传》,我一口气读完了它。居里夫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女科学家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勤奋的一生给我深刻的启示。

居里夫人生长在波兰的亡国时期。她以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中学,由于经济上的困难,不得不去当家庭老师,以换取深造的学费。她到法国进入大学后,一个住单身宿舍,经常以干面包充饥,以致引起严重贫血而昏晕过去。在提炼震动世界的“镭”的过程中,长年累月在潮湿的木板房里工作。为了提取一克纯镭,她竟在大锅前煮了一百多吨沥青。后来,居里不幸因车祸死亡,她忍爱了巨大的悲痛,继续实验。她终于一个侨居异国的波兰女子的身份登上了大学讲坛,为她祖国赢得了荣誉,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代许多青年想有居里夫人的才能,羡慕居里夫的荣誉,却不曾想过这些是从何而来的?居里夫人的经历告诉人们,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斗争甚至牺牲中获得的,而美好的将来也要以同样的方法去创造。我们的国家面临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的祖国正进行四化建设,是多么需要许许多多像居里夫人那样,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啊!

科学的道路是崎岖的,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攀登上光辉的顶点。居里夫人以超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使好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顶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她的一生对我们的启示是: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她对祖国深沉的爱,这是她排出万难、努力奋进的力量源泉。

无数人的生命构成了一部人类的文明史。我们如今的现代化生活实际是躺在前人奉献上的“坐享其成”。我们不忘记,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奉献,牛顿“三大定律”的奉献,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奉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奉献。可是现在有些人却认为奉献是愚蠢的只有“多捞多得”似乎才是生命的价值,实质上是把生命的价值与金钱划等号,他们的精神是空虚的,生活是苍白的,生命是毫无价值的。

这本书使我懂得:每个有志气的青少年,都应该像居里夫人那样,做一个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斗士,为祖国美好的前程,为人类的未来献身,这才是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

七年级学生《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6

一位坚强、高尚的伟大女性,“唯一未被荣誉摧毁的人”——爱因斯坦

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我有幸认识了一位不计较名利、一生奉献于科学事业的人物——玛丽·居里。在这个暑假,我从《居里夫人传》中更加了解了居里夫人短暂的一生。

居里夫人的名字家喻户晓,可起初对居里夫人的了解只限于她的科学事业上。当我真正了解她那传奇的一生,了解她那卓尔超群的高尚品质时,我为之感动,为之震撼。

书中由居里夫人的次女以一个家庭成员的特殊身份,极其真实的记录了她父母的一生。

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正直、爱国的教师家庭。她自小就勤奋好学,16岁时以金奖毕业于中学。

1892年,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在父亲、姐姐的帮助下踏上了巴黎求学的路程,她开始学习物理学、化学,找到了一个女人的完整生活。

在巴黎,她每天乘坐马车早早地来到教室。玛丽自然要登上马车顶层,尽管敞篷马车不避风雨寒暑,但这一层车票便宜,而且视野开阔!又为了节省时间和集中精力,入学几个月后,从姐姐家搬出,住进了她的学生寓所里。玛丽后来住的地方住的屋子都是一样的不舒适,不过租金都很便宜。但这位姑娘为了追求绝对的安静,就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房子里租用了一个阁楼,房间就像佣人的住房。这个屋子里没有供热,没有照明,没有供水,只有倾斜的屋顶上的小窗户透进光线。

在巴黎的求学生涯中,玛丽·居里每月只有四十卢布的预算费用!每天学习都要到凌晨两点多!每次只吃涂着黄油的面包和一些樱桃充饥!虽然艰苦的生活日益消弱她的体质,但是每天紧张的学习生活却让她感到充实……

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1893年,她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物理系。第二年又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该校的数学系,并且获得了巴黎大学数学和物理的学士学位。

居里夫人曾说:“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居里夫人凭着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的无畏精神,不断前进,改变着命运,诠释着一个个的奇迹。

当玛丽已将爱情和婚姻从自己的生活计划中排除掉,一心只想学习时,通过波兰人科尔瓦斯基的介绍她结识了年轻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经过长期的相处,两人相互敬慕,他们之间的友谊发展成爱情。1895年他们组成家庭,共同进行科学研究。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一种铀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种性质不明的射线。这一发现引起居里夫妇的极大兴趣。由于贫困,只能以一间简陋的棚屋作为实验室进行研究,经过长年不论寒冬还是酷寒都毫不动摇退缩的毅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和镭。由此他们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让居里夫人感到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丈夫皮埃尔出了车祸,这对居里夫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八年后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病逝。因过量接触放射性物质,她最后死于白血病。

看到最后,心里感到难过。居里夫人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却从未想过得到任何回报。她和皮埃尔·居里一样从不看中名誉,同样都是虽出身贫寒却视金钱如粪土。

她走过了多么遥远的旅途啊。她克服了大大小小的障碍,却没有任何时刻想过,她所做的一切都需要有无比的坚韧和过人的勇气。

在附录中,列出了玛丽一生所得的奖金、荣誉。看着这一个个的荣誉名称,真是为她感到骄傲。可她又怎么会把这些虚名引以为豪呢?

读着这本传记,仿佛每个情节都在眼前浮现。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会抓住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除了照顾自己,她在每件事上付出的心血和处事的精神都令我难以忘怀,令整个世界都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