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哈利·波特》读后感

2025/07/02读后感

此篇文章《哈利·波特》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哈利·波特》读后感 篇1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狂风呼啸,凛冽的寒风吹在一个男孩子的身上。长袍包裹着他那瘦弱的身体,他正坐在一把扫帚上,他戴着一副眼镜,额头在凌乱的头发的遮掩下,若隐若现的出现了一个闪电的符号。忽然,他飞向了远方,那里,闪现出绿色的荧光……

这个男孩就是J。K。罗琳笔下的魔法师主人公哈利·波特。哈利在一岁的时候父母被害双亡,而杀人凶手就是让魔法界闻风丧胆的大魔头——伏地魔。十一岁的他才知道了自己凄惨的身世,这个被人称为“大难不死的男孩”,开始了与伏地魔作斗争的道路……哈利最终取得胜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伏地魔。

这部魔幻系列小说令我着迷,因为它自始至终反映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爱!

小时候,哈利的父母为了救他,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在他十五岁的时候,自己的教父也离他而去;校长为了保护他,失去保护自己的最后一次的机会;在战斗中,失去许许多多的好朋友……甚至一个被世人以为是间谍的人,竟一直在保护着哈利,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只因为,他爱他的母亲。

当我看完了这部系列小说,我心中感慨万分。

记得那还是两岁的我,拉着一个与我同龄的朋友,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就跑到了大商场去。并且在去的途中,我还十分兴奋地告诉她:“妹妹,我有钱了,我们去买好多东西。”可我,却全然忘却自己的父母,忘却与他们说一声。

当我们到商场后,立即装满了一小车喜欢的东西。当我们推着车子准备离开时,却被工作人员阻拦,说要收钱。我便摸摸口袋,却发现,什么都没有。我们立即傻了眼,并且哭了起来,那些工作人员看我们没钱,还打算报警处理。

幸好这时,隔壁的奶奶正好过来买菜,发现了我们。赶紧叫我的父母过来,并且与工作人员说这是误会。

当我父母来后,我便立即奔向了他们的怀抱,哭泣不已,也害怕不已。他们看到我时,立即松了一口气,面露喜色,但眉头却还是紧锁着,整个人似乎一夜没睡,苍老了不知多少所以他们开心之余,却又边哭边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都不跟我说一声,就跑来这里,你知道我们有多担心吗?”但他们却还是紧紧地抱住了我,不肯松手,似乎在害怕一松手,我就会离他们而去。

这之后这件事虽然一直被当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柄,但是在我却是一个美好的回忆,也让我感受到了邻居对我的关爱、父母对我的爱。

又有一次,我去逛街,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物品,突然想买一些给家人。便挑选了许多物品。当我给他们的时候,他们立即开心不已,并兴奋地说:“女儿长大了,懂得买东西给父母了。”听后,我的鼻子立即酸了起来,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我实在想不到,和父母付出的相比较,自己根本算不了什么,自己只是买了一些不知多少钱就能买到的东西送给父母,他们却会开心这么久。为什么小时候的自己这么不懂事,什么都想不到自己的父母,却总是想着别人。也突然间,发现自己父母的脸上满是岁月沧桑的痕迹。

当我细细思考这些问题,我懂了。这都是因为他们爱你啊,因为爱你,所以无怨无悔;因为爱你,所以默默无闻的风险一辈子;因为爱你,所以收到一点点的回报,也开心不已,爱,是多么伟大而又心酸。哈利·波特因为别人对他的爱,才能健康成长;而我,也在别人爱的沐浴下,渐渐长大。

《哈利·波特》读后感 篇2

瘦小的男孩哈利·波特从小生活在弗农姨夫家,在那里,他受尽了折磨,终于在十岁那年,半巨人鲁伯·海格闯进弗农一家暂避的海岛小屋,带走了他,于是,哈利上了一所名叫霍格沃茨的魔法学校。

哈利被分到了格兰芬多学院,结识了两个知心好友——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谁知,平静的魔法学校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惊天的大阴谋,多次引起轩然大波:从能够让人长生不老的魔法石;到神秘莫测的斯莱特林密室、汤姆·里德尔(即伏地魔)的日记本;他们的朋友海格的心爱宠物巴克比克面临被处死的灾难,三人冒险营救;火焰杯中跃出哈利的名字,谁知,诱人的奖杯下,竟是一把通向死亡的钥匙,迎接他的,将是他和伏地魔第一次的正面对决……这一切都与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息息相关,但是危险并没有结束——伏地魔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同时,当年的预言再次浮出水面,为此,还牺牲了哈利认识不到两年却关系亲密的教父——小天狼星西里斯·布莱克。西弗勒斯·斯内普是混血王子,宁愿背负着所有的秘密,游走在黑白之间,为了他心中的那朵唯一的百合花,拼尽全力保护哈利·波特,哪怕最后的结局是死亡。七个魂器,一次又一次使哈利陷入险境......最后,哈利打败了伏地魔。十九年后,一切太平,只是那些最伟大的人,却不复存在。

读完全书,我感悟颇深。我钦佩哈利的勇敢,罗恩的灵活,赫敏的机智,又喜欢斯内普那伟大而深沉的爱,我多么希望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同那些伟大的人物共呼吸,同命运。《哈利·波特》中的情节环环紧扣,动人心弦,最后的结局令人感动,同时也让我深深地震撼了,掩卷深思:人世间朋友的情义还重要不重要,为什么小矮星彼得会违背誓言、背叛朋友,究竟是什么会让伏地魔走上错路,心灵极度扭曲,所以,理解和信任是最重要的,如果邓布利多校长当时对伏地魔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怀,就不会酿成今天的恶果。而我们也是一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就因为不及时沟通,而错失良机。对人报以善心,别人也同样回报你。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如果一方背信弃义,还谈何友情,谈何情谊?现实生活中,我们和朋友也要互相信任,不轻易退缩,哈利正是因为有了朋友的不离不弃的鼓励与陪伴,才能怀着一颗勇敢坚定的心,打败邪恶力量,一路勇往直前,冲冲冲!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西弗勒斯·斯内普,一个伟大的男人。他对莉莉坚贞不移的爱情是他做了许多年的间谍,为了那双清澈迷人的绿眼睛,他甘愿付出所有,直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把自己的全部记忆交给哈利,宁愿被人误会一生,做那个惹人厌的教授,也要誓死保护最爱的人,哪怕哈利波特的爸爸是斯内普的仇敌。在最后一部中,面对亲人与朋友的一个个离开丧生,哈利得知只有自己去送死,才能保护大家,于是他孤身一人与伏地魔决斗,也做好了随时死亡的准备,这种大义凛然的精神,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得到呢?为了朋友们,哈利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着,我们也应该学会扛起生活中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用心对待,拼尽全力,为那些支持你的人,认真一次。

《哈利·波特》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脑子中对书本里的满足与求知欲,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巨大强烈震撼,我钦佩于作者J.K.罗琳高超的写作能力,虚幻与现实巧妙的合二为一,正义与邪恶的激烈对抗,令人折服,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哈利·波特》,永恒的文学经典,文学史上的一部旷世之作!

《哈利·波特》读后感 篇3

不曾想过会有这么一个世界,拥有着魔法,充斥着咒语,行走着的'都是巫师,宠物是猫头鹰或者各种奇异的爬行动物,金库是由妖精守护,一切都像是奇迹的世界,还有那群善良的人们。这是《哈利﹒波特》带给我的首要冲击,感觉是一直以来的幻想找到了寄托之所,JK﹒罗林成功地将那些天马行空实体化了。

那个有着蓝色眼睛的男孩,哈利波特,是那么地让人心痛,没有父母,连父母是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也没有其他的亲人,只能寄住在阿姨家里,可是却始终没有找到他的容身之所。在那个“家”里,他是多余的存在,而在学校里,他又是另类的存在。他从不敢奢望过得到些什么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爱。他的生日也似乎只有他自己记得,不曾有过生日蛋糕,更不用说生日派对。每一年他只能羡慕地看着自己的表弟收着一年比一年多的礼物。他的这些经历,是我这样在幸福与宠爱中长大的孩子所无法想象也无法承受的。

还好,那个魔法世界并没有因为他失去了父母而抛弃他。他的容身之所也许注定了是那个不平凡的世界。他注定了要成为伟大的巫师。即使他是人类世界默默无闻的一份子,可是他却是魔法世界中赫赫有名的人。他来到了霍格华茨校园,这个给了他一切的地方,也是改变了他人生的地方。这里有宠爱他的海格,有疼爱他的丹不利多校长,有欣赏他的麦格教授,还有喜爱他的朋友们——罗恩和赫敏。

但是他拥有的这些并不是因为他的幸运。我想更大的原因是他的勇敢与善良和克制。当然,少不了的是信任。如果当初他不相信大个子一脸邋遢的海格,又怎么会有之后的霍格华茨的邂逅?但是,这样的相信背后,也有着必然的令人感伤的理由——哈利是如此地渴望温暖,所以他紧紧地抓住唯一的希望。其实看过书后去看电影,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情节放到现实来看是很恐怖的很危险的,要克服那些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哈利可以算得上是里面当之无愧的勇者。哈利的克制也是我很欣赏的一点。书中描写了一面魔法镜子,可以看到人内心最想看到的东西,而哈利看到的当然就是一直以来最最念想的父母。可是当他被告知那面镜子要被移走的时候,他便暗暗地下定决心,将对父母深深的怀念与不舍埋藏在内心最深处。他只是一个孩子,有权利尽情哭尽情笑尽情享受爱的,可是他身上却已经被决定了要背负沉重的使命。我想如果可以选择,他一定希望只是和父母平静地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中,哪怕平凡无奇。但是当他清楚地感受到他身上有某种力量能够做一些别人做不了的事情的时候,他没有因为危险而退缩,而是出色地完成它。

在《魔法石》中,最令人意外的就是斯内普教授,让人摸不着头脑,究竟他是好的还是坏的。本来他算是一个集中了一般故事里坏人形象的人,可是他最后竟然是帮助哈利的那个。但是这样写也算是必然的吧,毕竟若以斯内普这样的身份如若是坏人的话不会那么早就暴露身份,那样的话后面几部就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卖点了。

当然,在此书里面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推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去写。但是,其实我更愿意把它当成是一本童话书去品读。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让少年少女们充满梦想,还能够感受到一种比梦想更重要的东西。

《哈利·波特》读后感 篇4

读《哈利·波特》,如尝一道百味粥,在那扣人心弦的传奇中看各色人物,品百味人生。哈利勇敢坚强,罗恩忠实真诚,赫敏聪慧冷静,邓布利多睿智慈悲,伏地魔狠绝悲凉……然而,在罗琳笔下多如满树繁花的人物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他——西弗勒斯斯内普,那个一向以来冷酷神秘、忠奸难辨的魔药教授。

冷漠空洞的眼神,阴鹜嘲弄的笑容,刁钻刻薄的话语,偏执护短的教风,还有那对待哈利时相互矛盾的言行,使我总在猜想,这样的男子背后该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即使他备受争议,但自故事依始,我便莫名地坚信,复杂神秘的他,决不是那奸邪狠毒之徒。然而,在整个《哈利波特》系列接近尾声,他的故事最终坦露在我们面前之前,我怎也想不到,他的一生竟是这样的使我扼腕叹息、触动心灵。

要如何才能解读他那苦涩的一生那是一曲无尽凄酸的悲歌。

年轻时的他,不懂得苍生何辜,为了生存,为了证明,误入歧途,即使自我所渴慕之人为此与他决裂,嫁与他的对头为妻,也执迷不悔,直到所作所为误伤自我最爱之人,才幡然醒悟。然而再回首时,仿佛已是百年身。伊人已逝,独留襁褓中那来日将临大难的稚子,支持着他以此为念孤苦度日。

那时的邓布利多无疑是慈悲的,以校长的身份让斯内普留在母校霍格沃茨任教,虽是为了拉拢,但在无言中也给了斯内普一个停泊伤痛的港湾。那些年月,那个本已心力交瘁的男子在霍格沃茨中看着春去秋来,在门厅中看着无数的猫头鹰南来北往,在操场上看着周围的草木荣枯变更,在昏暗的地下教中与孤灯相伴,如斯寂寞。

莉莉伊万斯,这个女人,他得不到,救不了,忘不掉。那心灵上的碾压挣扎,那撕裂灵魂的刻骨爱恋,无法淡忘。16年来,高傲如斯内普,却为了她,对邓布利多惟命是从。多年来,不曾为自我有过一声诉苦,半句怨言。直到邓布利多要他代替德拉科出手,杀死邓布利多,而必须由他出手的原因,其中一个是为了保全德拉科的灵魂,直到此时,斯内普才问出了一句,“那我的灵魂呢,邓布利多,我的呢”

难道就因为他的灵魂已千疮百孔,那就意味着可已毫不顾惜地践踏吗短短一句话,却道出了大半生的悲凉与辛酸。

即使最终邓布利多的答案能使斯内普释怀,但斯内普又岂会不明白,这场“谋杀”的真相只能秘而不宣,那就意味着,只要邓布利多一死,他斯内普就会陷入千夫所指、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万劫不复。饶是如此,他还是答应了,并起誓他日必将竭尽全力保护霍格沃茨。

如果在此之前,有人说斯内普的付出只是为了儿女私情,无关苍生;那么我们能够看到,如此誓言,已是大爱。此刻的他,早已不是邓布利多所当年指责的“只顾得到自我想得到的,其他人尽能够***”的食死徒,经过16年的蜕变,西弗勒斯斯内普已经成为了心存大义、胸怀大爱的人,当之无愧的霍格沃茨教师,斯莱特林院的院长,邓布利多最信任的人。

当对感情的守护中被融入了大义,这份坚守,就更显厚重其后,应对正道,他受千夫所指、万人唾弃;应对邪道,他命悬一线,如履薄冰。

《哈利·波特》读后感 篇5

读《哈利?波特》,如尝一道百味粥,在那扣人心弦的传奇中看各色人物,品百味人生。哈利勇敢坚强,罗恩忠实真诚,赫敏聪慧冷静,邓布利多睿智慈悲,伏地魔狠绝悲凉…… 然而,在罗琳笔下多如满树繁花的人物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他——西弗勒斯?斯内普,那个一直以来冷酷神秘、忠奸难辨的魔药教授。

冷漠空洞的眼神,阴鹜嘲弄的笑容,刁钻刻薄的话语,偏执护短的教风,还有那对待哈利时相互矛盾的言行,使我总在猜想,这样的男子背后该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即使他备受争议,但自故事依始,我便莫名地坚信,复杂神秘的他,决不是那奸邪狠毒之徒。然而,在整个《哈利?波特》系列接近尾声,他的故事终于坦露在我们面前之前,我怎也想不到,他的一生竟是这样的使我扼腕叹息、触动心灵。

要如何才能解读他那苦涩的一生?那是一曲无尽凄酸的悲歌。

年轻时的他,不懂得苍生何辜,为了生存,为了证明,误入歧途,即使自己所渴慕之人为此与他决裂,嫁与他的对头为妻,也执迷不悔,直到所作所为误伤自己最爱之人,才幡然醒悟。然而再回首时,仿佛已是百年身。伊人已逝,独留襁褓中那来日将临大难的稚子,支持着他以此为念孤苦度日。

那时的邓布利多无疑是慈悲的,以校长的身份让斯内普留在母校霍格沃茨任教,虽是为了拉拢,但在无言中也给了斯内普一个停泊伤痛的港湾。那些年月,那个本已心力交瘁的男子在霍格沃茨中看着春去秋来,在门厅中看着无数的猫头鹰南来北往,在操场上看着周围的草木荣枯变更,在昏暗的地下教中与孤灯相伴,如斯寂寞。

莉莉?伊万斯,这个女人,他得不到,救不了,忘不掉。那心灵上的碾压挣扎,那撕裂灵魂的刻骨爱恋,无法淡忘。16年来,高傲如斯内普,却为了她,对邓布利多惟命是从。多年来,不曾为自己有过一声诉苦,半句怨言。直到邓布利多要他代替德拉科出手,杀死邓布利多,而必须由他出手的原因,其中一个是为了保全德拉科的灵魂,直到此时,斯内普才问出了一句,“那我的灵魂呢,邓布利多,我的呢?”

难道就因为他的灵魂已千疮百孔,那就意味着可已毫不顾惜地践踏吗?短短一句话,却道出了大半生的悲凉与辛酸。

即使最终邓布利多的答案能使斯内普释怀,但斯内普又岂会不明白,这场“谋杀”的真相只能秘而不宣,那就意味着,只要邓布利多一死,他斯内普就会陷入千夫所指、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万劫不复。饶是如此,他还是答应了,并起誓他日必将竭尽全力保护霍格沃茨。

如果在此之前,有人说斯内普的付出只是为了儿女私情,无关苍生;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如此誓言,已是大爱。此刻的他,早已不是邓布利多所当年指责的“只顾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其他人尽可以***”的食死徒,经过16年的蜕变,西弗勒斯?斯内普已经成为了心存大义、胸怀大爱的人,当之无愧的霍格沃茨老师,斯莱特林院的院长,邓布利多最信任的人。

当对爱情的守护中被融入了大义,这份坚守,就更显厚重其后,面对正道,他受千夫所指、万人唾弃;面对邪道,他命悬一线,如履薄冰。

《哈利·波特》读后感 篇6

我现在看哈利波特就是入了迷,什么时候都看,吃饭时看,睡觉时看,上厕所时也看。经过几天的努力,我终于把《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完了,看完这一本也很不容易,因为后四本哈利波特系列厚的能砸死人!《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讲的是哈利开学前的一个夜里,哈里·波特的伤疤忽然疼痛起来,他梦见伏地魔和虫尾巴在策划杀害他。

暑假里,哈利和好朋友罗恩一家及赫敏去观看了激动人心的魁地奇世界杯赛,然而就在比赛结束的当夜,受到食死徒的包围,营地上空出现了已经消失十三年的黑魔标记。与此同时,十三年前神秘人在哈利额头上留下的那道伤疤,也频繁地疼痛起来。一切都预示着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正在或即将发生。哈利的心头罩上浓重的阴云。

开学典礼上,校长邓布利多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中断了一百多年三强争霸赛今年将在霍格沃茨举行,布斯巴顿和德姆斯特朗的校长还率领他们精心筛选的竞争者前来参赛。届时将由一个神奇的火焰杯从欧洲三所最大的魔法学校中各选出一名勇士比试三种项目,胜者赢得强奖杯。由于比赛充满危险,按照规定,只有年满十七岁的学生才有资格报名。但意外发生了火焰杯选出了代表三所学校的三名勇士之后,竟然喷出了第四名勇士的名字——哈利·波特。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这个居然能够越过邓布利多设置的年龄界线,把哈利的名字投进火焰杯的巫师,肯定欲借三强争霸赛惊险艰巨的比试项目杀害哈利。这个人就隐藏在霍格沃茨,他是谁呢?

虽然哈利为此心烦意乱,但霍格沃茨的生活仍然是令人向往的。新来的黑魔法防御术课教师穆迪,以前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傲罗,他居然在课堂上演示三个令人胆战心惊的不可饶恕咒,所有的学生都对他既佩服又惧怕。这期间,三个好友的友谊和初恋,美好而又充满波折。赫敏热衷于组织家养小精灵权益促进会,希望改善家养小精灵的法律地位,使他们不再受到残酷虐待。拉文克劳学院魁地奇球队的找球手秋·张是个漂亮的东方女孩,她令哈利心旌摇曳,但她好像已经芳心他属,这使哈利朦胧的憧憬遭受了小小的失意。

参赛者在万圣节举行挑选勇士的仪式。

三强争霸赛开始了,每个项目看起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哈里·波特渴望在这三强杯争霸赛中战胜自我,完成三个惊险艰巨的魔法项目,但是,每当哈利感到绝望的时候,总会有人提示他、帮助他,使哈利涉险过关。哈利的出色表现使大家确信,他肯定会夺得三强杯,而那个想借危险的魔法比赛杀死哈利的人失算了。但与哈利并列争霸赛冠军的塞德里克却失去了生命……

谁都没有料到,在所有这些的背后,酝酿着一个更大的黑魔法阴谋。伏地魔已起死回生,哈里·波特落入他们的陷阱,伏地魔对他念了不可阻挡的阿尔瓦索命咒,哈里·波特的生命极度危险,但他在父母灵魂的帮助下终于摆脱了伏地魔的迫害,并夺得了三强杯。

刚开始读,我就很想知道火焰杯是什么,读完之后我才明白火焰杯是竞选勇士的杯子。而且我觉地哈利波特系列的书读着很过瘾,开始设立一个悬念,到最后才解开整套书又是一个悬念最后一章才解开了所有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