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
此篇文章《城南旧事》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1
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副素雅、淡泊、简约的水墨画。
合上《城南旧事》的扉页,回想英子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她对北京那刻骨铭心的乡思和沉甸甸的怀念都渗透在这本书中,她以朴素的写实风格展现了上世纪20年代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
无论是第几次阅读《城南旧事》,总会使我产生共鸣。从《城南旧事》这本书中,我能学会坚强,领悟智慧,品味那纯洁无暇的美好和孩童待人的纯真善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不知不觉地感受书中美好的情感,精深的智慧的熏陶。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以朴实纯真的笔调,以梦境般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充满老北京风味的童年,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令人余味无穷。这本书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它能唤醒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使忙碌于生活的成年人也能回忆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从英子身上找到自己年幼时天真可爱的影子,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世界对我们来说和成年的时代迥然不同,童年时代的太阳炽热得多,草要茂盛得多,雨要大得多,天空的颜色要深得多,而且觉得每个人都有趣得多。
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只有欢声笑语还必定要经历一些历练。在书的最后,英子的爸爸因病去世,英子真正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盼望长大却又对长大充满恐惧,怀念被周围人当成孩子对待的日子,这正是每一个孩子长大过程中特有的苦恼,虽然有些人都随着我们成长的痕迹,不见了影子。可我们的童年并没有失去,童年的种子在未来岁月中将会成熟,成为一首美丽的诗,美和善的东西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他们永远活在故事和歌曲中。
成长伴随的伤痛记忆风干在时光里,成长有好时光,有坏时光,但未来总是充满希望,年少雀跃的心总是向着阳光!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听到这美妙的歌声,我便不禁想起了英子的那段跌宕起伏的童年时光。
英子出生于一个艰苦的家庭,她稚嫩却又锋利的双眼,目睹了成人之间的各种悲欢离合。
儿时,她结识了妞儿。妞儿是个流浪儿,被一对夫妻收养。得知此事后,英子便立即帮助妞儿寻找父母。我想:为什么英子要帮助这么一个流浪儿呢?我为什么不会这么做呢?英子乐于助人,对社会上的人们都持有尊重的态度,这是一种纯真善良的儿童天性。她通过敏锐的观察,认定了秀贞与妞儿就是母子。她是怎么做到的?小孩子纯真的脸庞上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不断地发现、探索。这就是童年,一个有趣味的童年,一个寓意深刻的童年。
英子的心中总有一颗善良的金光闪闪的钻石。一位穿着朴素、惊慌失措的年轻人在草丛里摆弄着。英子走上去和他谈了起来,年轻人告诉她,自己的弟弟上不起学,于是只好靠偷东西赚学费。英子和他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寒风呼啸的夜晚,英子到草丛里玩弄雕像,被巡逻的警察注意到,年轻人戴上了手铐,慢慢地离去……我觉得,小偷就是小偷,迟早要被抓去,英子怎么就有点不分好歹呢?不过,年轻人默默地供自己弟弟上学,真让我敬佩,他不惜牺牲自己,为别人奉献。人就是这样,总是有一种想要奋斗与奉献的正义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生总是有悲欢离合,父亲生命垂危之即,英子无法及时去医院见到积劳成疾的爸爸最后一眼。哎,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也不是小孩子了。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我们要正确对待它。我的处境也和英子有一丝似曾相识,面对亲人的离去,从小时候的哭哭桑桑到六七岁时的歇斯底里,到现在,我已能心平气和地面对挫折。时间总是无法挽回的,内心即使再悲痛,表面也波澜不惊,我想:是时候该独自面对困难和挫折了。
看《城南旧事》,观英子的童年生活,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我已经长大了,童年的那些事也大部分忘了。但我已不是小孩子,要克服一切挫折和困难,努力学习与奋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与奉献之中去!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3
在时间的坐标轴上,岁月轮回着,可是我们永远也回不到过去了,唯有记忆可以沉淀下来。
在盛夏的夜晚,萤火虫漫天飞舞,我在虫鸣声里看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那优美的语言、感人的故事直扣人心弦,令我沉醉在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在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眼睛,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感情。书中的一切像小溪那样静静地流淌着,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在《惠安馆传奇》中,秀贞的恋人下落不明,女儿生死未卜,双重打击使秀贞神经错乱。英子是个天真、善良的孩子,她并没有因为秀贞的“疯”而害怕,反而和她成了好朋友,秀贞和妞儿在英子的帮助下母女重逢后,急于乘上通往远方的火车,但她们终归没能走出黑暗,葬身铁道似乎是那个时代给她们安排的必然归宿。无论秀贞的结局多么悲惨,她在有限的人生中爱得勇敢,爱得热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我不禁潸然泪下,原来亲情是那么地伟大,能让分开多年的母女没有放弃重新团聚的念头。同时,我又为秀贞感到惋惜,母女重逢,最后却得了个葬身铁道这样一个悲惨结局。
《驴打滚儿》中主要写了英子家的保姆宋妈——一个可怜女人的命运。她的丈夫是一个好吃懒做的赌徒,宋妈生下一双儿女后,就到英子家做奶妈了。她的丈夫却把女儿送给别人,还隐瞒了儿子在河里淹死的事实。宋妈是一个勤劳善良、大爱无私却命运悲苦的劳动妇女,她在那个时代甚至是古往今来所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中国妇女的典型代表。作者透过宋妈的人生写照,表达了对她们的敬爱、同情和虔诚的祝愿。
作者还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贫困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教育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坚强,要用毅力去克服成长道路上的重重考验。我坚信,只要心中有信念,成功就在不远处。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4
没有牛奶的浓郁,没有咖啡的香醇,只有一缕淡淡的清香萦绕身际。 ——题记
一张A4纸上写满了假期阅读的书目。
我一眼看到你——《布鲁克林有棵树》,便在心中暗暗起誓,一定要读你。小小的书架前挤满了前来选购的人,我一下子就找到了你,将你一把拥入怀里,生怕你会溜走。冥冥中注定了你我之间的相遇。
在没有读你之前,我曾肤浅的以为你是一位科学家写的他在丛林中冒险的经历(就像《猎人笔记》一样),然而我的猜想完全偏离主题,你不是这样一本书。你记录的是一段关于成长的故事。就像简介中写的一样: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简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喜欢这本书的封面,粗糙的皱纹纸给人以厚实质感,每一页纸都是那么干净、清新,就像这个故事。一棵墨绿色的大树散发出生命的气息,透漏着简单的美丽。
我喜欢这本书中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悬念,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有的只是安静的生活,点滴的瞬间。就像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从细微之处读懂生命的意义。
我喜欢弗兰西和尼雷之间的情谊,他们都深深的爱着彼此,在圣诞节,他们会互相赠送礼物,爸爸去世了他们紧紧的靠在一起,一同哭泣,他们从不争吵,从不伤害对方。让人既羡慕又敬佩。
我还喜欢凯蒂,弗兰西和尼雷的妈妈。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坚强、善良、理解别人。虽然和其他妇女一样,会为了几分钱和小气的老板紧斤斤计较,会贪图免费的东西。但她又和她们不一样,她会在家里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和孩子们做游戏来驱散饥饿,会坚持每天在睡觉前为他们念一页《圣经》和《莎士比亚全集》。她不庸俗,不土气,她是这个家庭的精神支柱。
《布鲁克林有棵树》就像是一杯清新的茉莉花茶,虽不是刻骨铭心但也是沁透心脾的难忘,我深深的恋上了她的味道,喜欢她的一切,清新、淡雅。我想她所具有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让每一个读她的人都像我一样迷恋她。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5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冷落在旁。《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为本书画上句点。
虽然《城南旧事》看后叫人心酸落泪,可是它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写和反面的烘托,把每个人物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性格表露无遗,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眼前:井边的小伙伴,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藏在草堆里的偷儿,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加上聪明伶俐的英子,组成了作者的写作世界,在这世界里,带着人间温暖的风吹遍了每个角落,吹醒了读者和平的心灵,这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它能使人从中领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幺,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