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

2025/07/03读后感

此篇文章《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傅雷对孩子们的施教是非常严厉的,他不让自己的儿子去上小学,甚至反对孩子们去街头玩耍,他发现了傅聪音乐的天赋,便首先在家中担当起了教育的责任,一直环绕着音乐教育的中心培养。傅雷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求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而对待小孩子也一样。

傅聪受到父亲从小严肃的培养,变得文明礼貌,而他也是一个有着特异气质的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天赋,致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

人各爱其子,傅雷对自己的孩子几乎是毫不留情,但也正是这样一位父亲,培养出了伟大的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我相信在读了《傅雷家书》后,就有许多同学敬佩傅雷是一个好父亲,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并且认为《傅雷家书》里承担的那一份父爱是多么的伟大。

可以在自己对孩子不舍的情况下,还能给傅聪写信宽慰儿子不要想家,要专心在波兰留学;可以在自己要工作的`情况下,还能关心傅聪学琴期间的问题并帮他解决;可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挤出时间给儿子写信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可以在自己工作十二小时后,还对儿子平时的坏习惯进行改正。

父爱呀!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的父亲对你也像傅雷对傅聪一样。当然我相信肯定有许多的同学不相信,等我说几件生活中的事,你回忆一下在你生活中有没有这一份父爱。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过,你的父亲把你送到学校后,总是等到看不到你的身影后再离开;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亲总是在茶余饭后与你谈一些课外的知识;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你的父亲总是会在繁忙的工作中,关心你的生活起居问题;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亲总是在空闲时给你传授着学习上的知识。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这些难道还不能证明,世间父爱一般大吗?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在观看完《傅雷家书》这本书后,我得出整本书是以傅聪去国外留学为大背景写的。由于傅聪去了国外学习音乐,所以傅雷和傅聪是分居两地的,但他们一直在以家书联络。

两人的家书相比起来,由于傅聪需要努力学习,所以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要更多一些。而这些家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傅雷对傅聪的安慰、鼓励和在求学路上的建议;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写他和妻子对傅聪的思念。可是傅雷那些写给儿子的建议,看似是建议,实则也暗含了对儿子的爱。比如书中有一段说的`是在留学初期,傅雷告诉儿子,他的音乐中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而当时傅雷还有他的翻译工作,每天翻译完那些东西之后就已经非常累了,他还要再听儿子的音乐,并找出一些问题,难道这不是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吗?

而对于傅聪的书信,书虽然没有写,但从傅雷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夫妇对儿子来信的期待,以及傅聪与他们分享了许多在国外见到的事物以及感受。由此也可以看出傅聪对于傅雷的爱。这一点从后来的采访中,傅聪面于天价的金钱都不肯把傅雷的家书的元件交出去中也可以看出

两地书,父子情。虽然傅雷傅聪父子两二人分居两地,但从他们的书信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父子间深深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在这个寒假中,按照老师的布置,我有幸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原本以为只是一篇书信而已,有什么好看的。在我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写的太好了。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的长辈,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做推测,更作为一个指路人,为儿子设计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事的应对方法。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触很深。我感受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地爱,虽然对儿子严格要求,但在字里行间无处不体现出他对儿子的爱。他对儿子的爱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

当我读到傅雷先生为了儿子忍着伤痛伏案整理书稿直至双眼流泪再也看不清时,因一封信未及时到达而万分焦急时,我似乎看到了他远距千里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热切等待的目光。

读完这本书,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又读一遍《傅雷家书》,感触如下:

一、傅雷家人的相处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相处模式。严父慈母,母亲自始至终都扮演严父和孩子关系之间的调和剂。在父亲打骂孩子(傅雷应不至于打骂)时母亲从中斡旋;在父亲老去渴求和长大的孩子改善关系时母亲充当传声筒。我其实深深的佩服这样的母亲。亲子之情个中都有体会,也无需赘言,但这其中总感觉父母没有修好一门功课――"分离",这种分离不仅是距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其实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孩子和父母的"分离",父母总得修这门课,不然自己累,孩子也累(傅聪回信总不能很好的满足父母可见一斑)。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个人成功的`开始。很羡慕傅聪有这样的家庭,可以给予他做人和成才道路上恰如其分的示范、沟通与指导,这也是不可求之事。又有多少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今生为追求幸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呢?原生家庭不可求,那我们就该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