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有感
此篇文章读《三字经》有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三字经》有感 篇1
《三字经》总是分为三段。下面请看,我为《三字经》第一段做的介绍:
人之初,性本善在这朗朗上口诗声当中,你是不是会想到自己的孩子。人生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孟母为了孟子的健康成长。曾三次搬家,断织教子,使孟子成为圣贤之士。窦燕山一圣贤之理教育子女,史称“五子登科”.孟子和竇家都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后才有作为.
家长们,从这里你们应该知道了吧!在良好的教育很重要,一定不能忽视.
诵读《三字经》第二段,我明白了,一个人儿是不学,长大了能有何作为?玉石不雕琢,难成器皿。人不学习,就不懂道德礼仪,就不能成才。所以一个人从小就要尊师爱友,学习道德礼仪。黄香九岁就知道给父亲温暖床铺,四岁的孔融分东西 就知道谦让。孝顺父母,礼让长友,尊师爱师观后感大全,学习道德礼仪。
小朋友们,古人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读《三字经》有感 篇2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他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学好问,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被这种简洁精湛的哲言所吸引,“孟母择邻”﹑“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我被一个个寓言深远的故事所感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勇攀高峰,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母择邻的故事,从中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三字经》中有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你如果还没有读过,建议你去读一读,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收获。
读《三字经》有感 篇3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文巅,源远流长。
中国,在上下五千年中,已经创造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其中,启蒙我,教育我的,是《三字经》
《三字经》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都会受益匪浅。
小时候,爸爸和妈妈在我生日时送给我一本漫画的《三字经》。我整天捧着它,翻着它,简直是喜欢极了!但谁也不知道,我只是欣赏《三字经》中的图画而已。那些什么“人之初,性本善。”我都不懂。
渐渐地,《三字经》中的`图画都已经看腻了。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书店,突然,远处传来的一阵洪亮的读书声吸引了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这样,我拿着《三字经》的碟片,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从此我天天拿着它们。《三字经》是我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告诉着我做人的道理。
书能给我们知识,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三字经》中,就可以学到许多自己平时从未学到的,看到的。
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读《三字经》有感 篇4
家务事,愿承担,
洗碗筷,扫庭院。
我的爸爸妈妈都在深圳。家里只有我和奶奶起生活。
我从生下来就是奶奶带我。其实我最爱的人是我奶奶。奶奶也最爱我。
我五岁的时候,读学前班。看见奶奶做家务事很累,我就要帮助奶奶做。可是奶奶不让我做。有次,吃完饭,我定要洗碗,奶奶就让我洗了。
我搬来小凳子站在水池边。学着奶奶的样子,放些洗洁精,可是不小心放了很多,弄了水池的泡泡。奶奶看见了又气又笑。
我读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六岁了。个星期天我坐在沙发上看《贝贝熊》的故事书。奶奶就在打扫卫生。我看见奶奶累得满头大汗。我就说奶奶让我来拖地吧!奶奶连声说:“让开!让开!”
我拿了张纸巾给奶奶擦汗。奶奶接过纸巾的时候,我就把奶奶手里的拖把抢了过来。奶奶就到厨房做饭去了。
过了会,奶奶从厨房里出来,看见我把沙发移向前,把沙发后面的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奶奶竖起大拇指,站到我的前面,大声说:“我的`孙孙长大啦!我的孙孙长大啦!”弯下腰来重重的亲了我口。还夸奖我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读《三字经》有感 篇5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最后的一些——“莹八岁,能咏诗”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讲的是古圣先贤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几句话十分影响我“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戏无益。”这几句话主要讲我们要小时候努力学习,不能耽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样,长大为国。、为民、为自己都有好处。还能使父母长辈感到骄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可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只有那几次,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识也像一个黑洞一样,越来越大。今天你会了这个,明天又有新的知识等着你,可谁又能保证你前一天学的知识忘不了呢?知识像一只被人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算你有三个脑子每天不停地记也记不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近在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样,一吃还想吃。我们学生可以享受一下这种快乐,不过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像一杯咖啡,刚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虽然刚开始没有香,不过会越来越有甜头。从而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快乐。
我要学会做一个珍惜时间,品尝学习“咖啡”的小才女。三字经的读后感二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