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2025/07/05读后感

此篇文章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篇1

《苏菲的世界》是乔斯坦·贾德的一本非常有哲理的哲学小说,让我读后深有感悟。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哲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仅枯燥,而且非常难以琢磨。但是自从我读了《苏菲的世界》之后我的想法就改变了。

《苏菲的世界》是通过一封封神秘而又引人深思的来信把我深深的吸引,带领我走进哲学的王国,遨游哲学的`世界。每一个个深奥的问题,经过深深地思考,去领悟哲学的道理:

一、我是谁?

“我是谁?”这是苏菲收到的第一封神秘的来信,从此引发了她对身边一系列事物的思考甚至对整个世界、宇宙的思考。

虽然很少有人真正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了“我就是我”的想法,但是如果你的名字由“苏菲”变成了“菲苏”,那么你到底是“苏菲”还是“菲苏”呢?有时候我也会想“我到底是谁?又为什么会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呢?”书上说:“存在即是合理”,意思是说存在的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就不会存在,因此我便这样合理的存在了吧!

就像我站在鲁迅的故居里,鲁迅先生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而我又站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突然之间我感觉人活着是件多么美妙、神奇的事啊!而这个世界又是多么神秘啊!

二、要有好奇心

书中来信的神秘人说过:“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是啊,我们学习要有好奇心,做事要有好奇心,活着更要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懂得更多的东西,可见有好奇心是一件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许多人小时候就有好奇心,但是长大了之后,想法现实了,也渐渐习惯了这个世界,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却丢失了好奇心;此时此刻,我也悲哀的发现我也正渐渐的习惯这个世界,认为有些事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奇迹,没有悬念,更没有什么魔法,一切都是真理,一切都存在了,一切都是合理的,那边不用再去思考,不用去求知,不用有好奇心。

有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这也是因为每个孩子都还没有丢失最初的好奇心吧!

三、没有至善至恶

大家都认为世界上有善良和邪恶,而那些神话、电影、戏剧、演义都在极力地宣誓“邪恶是永远战胜不了正义(善良)的”、“正义(善良)必胜”等等,,渐渐地人们也被这些看法所“感染”了,认为好人就是代表正义(善良),坏人就是代表邪恶,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当我看完书中第三章后,我的看法就变了。

我跟着苏菲的步伐,深深地思考,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至善至恶,而这些善恶都是取决于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如果大多数人认为某种事物是好的,那么这种事物就会被推崇为善的代表,反之就会被人们唾弃为恶的代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任何事物无论是至善还是至恶,似乎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我认为世界上并没有至善至恶。

……

说实话,哲学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课题,让人不得不去不断地深思,而我就好比一个刚刚步入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就如那布满夜空的星尘,但是,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也会成长起来,也会沿着哲学的阶梯,一步步地爬到处,去仔细地审视哲学这个大世界的!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篇2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这部哲学书让人怀着对生命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们在经营生活的同时学着成为一位思想家。“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听起来简单却神秘莫测无法回答的问题你想过吗?这本书常让我读到一半便问题重重,不得不再仔细地回头。却也大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就好像在读一部侦探小说,脑海中不断映出“为什么?”。

百科全书上写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说人死后灵魂会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还有生命?”没有书籍能够回答,除了我们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哲学家说人死后会透过某种形式存在,要不就不再存在,如果我认为人死后会住在一颗星星上,会活在一朵云彩中,当我们敲开每朵云,可以拜访这朵云的主人吗?这样带有好奇的思考还叫哲学吗?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显的不同是:人会思考。”

哲学的种种问题被每一种文化关心着,历史上,有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提出过不同的答案。哲学家如同魔法师,用自己的想法,好奇而产生的念头给出不唯一的答案。所以乔斯坦·贾德说:“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婴儿,刚刚落于这个世界,对于周围陌生的一切都好奇着,她们闪亮的瞳孔正向世界传递着“为什么”,可惜的是婴儿不会写,不会说,不然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只需提出问题就好,都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力,是一种好奇心。

在我们一天天长大时,似乎对世界开始习惯,认为一切理所当然,其实不然,这是我们缺乏了婴儿时代的`好奇心的一种表现,我们缺乏了提出好奇心的能力,所以哲学家比常人所多的只是孩子的视角。

当你在钢筋混凝土中来回穿梭,在城市喧嚷中来回奔波,是否要静下来,找回一份好奇心,思考哲学问题,不再认为世界的理所当然呢?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篇3

《苏菲的世界》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作者桥斯坦贾德用故事化的语言,以主人公苏菲的“哲学之旅”为主线,为像我这样的哲学初学者循序渐进地掀开了高深哲学的神秘面纱。

讲真的,初读这本书,让从未接触过哲学知识的我感到很迷惑。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古罗马到现在,有每一个不同时期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哲学家和他们研究的方向,内容以及部分哲学家的经历以及他们的遭遇等等。《苏菲的世界》这本名著,它是无价的智慧读本,其中的哲学知识开阔了我的视、内涵以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道理,更是使我受益匪浅。

从刚开始的“你是谁”到“世界从何而来”,这些问题有时自己也会思考,也增加了我看这本书的兴趣。书的开头出现了要苏菲转交给席德的信,这些都设置了悬念,也让我们渐渐地踏入了哲学的世界。我们只有以自己思考,而且这些哲学问题,都不会有统一的答案,那么我们的思想便会更加的自由。

记得书中在讲到“巴洛克”时期时讲到莎士比亚,其中也讲到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就如《百马克》中的“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高谈阔论的可怜演员,无声无息地悄然退下;这是一个傻子说的故事,说得慷慨激昂,却无意义。”我想,即便是傻子所说的又何妨,只不过是以他个人的角度来讨论人生,或许,人生本来有的时候就会这样,但虽说生命没有意义,但我们也应该要竭尽我们的全力,让生命变的有意义。“如果我能客观地抓住上帝,我就不会相信他了。但正因我无法如此,所以我必须信他。如果我希望保守我的信心,我必须时时紧握住客观的不确定性,以便让我即使在七万英寸深的海上,仍能保有我的信心。”这是书中提到的祁克果写的一段话,也让我感触很深。生活也总应该保有一定的新鲜感与挑战性,如果每一个人都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谁会出生,谁会死去,明天考试我必会成功或是失败的.话,那么,请问谁还会想去为生命而奔跑呢?苏菲也曾想到“如果你不认为活着是多么奇妙而不可思议的事时,你也无法体会你必须要死去的事实。”的确如此。

“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是灵感和创造的坟墓。”有的时候,人会因习惯而受益,也会因习惯而受害。当然,相对应的自然是习惯的好坏,我们总应该相信,好的习惯自然会给你带来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惊喜,那么你也不要企盼着你的坏习惯会给你带来怎样的灾祸。“最聪明是明白自己是无知的。”一个人总不应该满足于现状,我们总应该学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社会这个深渊学会摸爬滚打。“人生需要自身的理性创造。”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主宰,你的态度决定着你这一生。我们不仅要懂得生存的道理,更应该多往深的层次去思考问题,思考着如何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为社会贡献,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

知识是无尽的,历史是固定的,人的身体虽然是肉铸的,可是思想却是灵活的。愿世间每一个人都懂得自己生存的意义,让思想得到最深层次的发展。不要为失去而驻足,要向明天而奔跑。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篇4

贾德所著的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已翻译成64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4500万册,被誉为“二十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讲故事的手法,探索与思考人生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

虽然这是一本中小学生推荐必读图书,是一本最简明有趣的哲学入门书,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无法静心去看,去想,无法琢磨其思想内涵,进行定性。总觉得这些探究哲学的人想的东西太多,喜欢深究,喜欢探讨,喜欢反驳。总是在不断思索中走向清晰,解开谜团,了解真相。还真有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几分执着。可事实并不简单,往往是解开一个谜团,又进入另一个谜团。

我的教学生涯就像一个个谜团,我常常在想:我到底为什么而教,为生活,为能力,为孩子?好像都有吧!我又教给孩子们什么了,知识,能力,做人?我不得而知。我对孩子们的影响又怎样,正面的激励还是负面的消极?我希望是美好的。他们与我共处时是欣喜还是厌烦,离别时是不舍还是解脱?我想我的人缘不会很差的。可事实又怎样呢?

前几日,我前脚进办公室,后脚就有“小不点”跟上来,向我汇报刚刚发生的打斗事件:何天浩抢别人的零食,抢不到就拳眼相见,打了三个同学。那三个被打的同学气呼呼地拽着他来见我,我正准备拿出我的杀手锏——教鞭来训斥他,可他一向是个不愿接受批评的孩子,只要责备他,他就瞟白眼,一脸的敌意,一脸的不屑。用这种方法去制服他,恐怕是解决了一时,却解不了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恐怕这一打,打的不是错,而是愁,而是恨。像这么骄傲的家伙,只能让他自己承认错误了。

我连忙把他拉到我的身边,问清情况,并给他分析分析打人的严重后果,最后我同意他说出的.解决办法——给人道歉。他本以为一声“对不起”可以抹去他那罪恶的举动,嘴角处流露出不经意的一抹笑意,但对面的同学察觉了,当他说完一声道歉,同学并没有马上搭理,趁此,我让他向受伤的同学一个个的道歉,说着说着,他的喉咙渐渐沙哑了,眼眶里泪水也直打转,自那以后,上课总喜欢趴在桌上的他变得特别的精神,这泪水应该是心灵的洗礼吧!

都说小孩是无知的,可事实呢?他们聪颖过人,他们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只不过他们自制力很差罢了。也许我的教育方式方法要改变,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们需要我,我需要更多的思索,需要更多的探究······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篇5

轻轻推开哲学的大门,学习的又一扇窗正向你打开。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简短的两个问题,却让人一时难以回答,万般思绪涌上心头,可以得到无数种答案。这也让14岁的苏菲在“哲学家”艾伯特的引导下开始思考,并从这两个问题中一点一点深入下去,思考一些哲学大师所提出的根本问题。

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思想上的巨星,他们所作的思考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次又一次的划破天际,打破沉寂。苏菲对于哲学的认知,还要从一封匿名信说起。信中只问了开头的两个问题,就这样,在一位哲学家的引导下,她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起初,艾伯特只是用写信的形式来为苏菲进行哲学课程。从古希腊的自然派哲学开始说起,不,是从哲学根本开始说起。艾伯特曾这样说:“这个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个戏法要数十亿年才能变出来。”

哲学永远不会像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般,总觉得这是应该存在的。哲学的存在,就是让我们学会思考事物的本质,为什么会是这样或那样呢?只有感受到世界的与众不同时,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是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如同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的一颗明星,发出万丈光芒,照亮了全世界。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是星尘……”

我们也是星尘。

我们同星尘一样,在宇宙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可贵难得的发出光芒。但它终将会逝去,随轻烟一同散了。

走进它,了解它,就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篇6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在放学回到家后,发现了一封奇怪的信。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苏菲开始探索一场哲学之旅,苏菲了解了许多哲学家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苏菲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离齐。

作者乔斯坦-贾德,1952年出生于挪威。在1986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贾德谈人生》,迄今已出版19部作品。其中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被誉为“二十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奠定了贾德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乔斯坦贾很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讲故事手法,吸引了整个世界,其作品始终执著于人生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它不仅是一下讲述每个哲学家和那些根本问题,而且是一本最简明的哲学入门书。对很多初学者来说想要了解哲学,这本书是非常值得选择和考虑的。这本书中结合了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它不仅拥有哲学探索和侦探解谜,还有幻想和字宙观,让人更加心胸开阔,从这本书中的内容读起来,确实有一些悬幻,却从而吸引了更多读者的阅读兴趣,尽管有些人感觉这书的内容很深奥!

从这本书读来,我们可以了解每个不同哲学家的性格,兴趣爱好和他们每个人所对应的时代,

所以,对于未曾修过科学概论者而言本书是最佳的入门读物,对于休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而言,本书有助于他们重新温习。我们应该把哲学当着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