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为爱歌唱——《荆棘鸟》读后感600字

2025/07/07读后感

此篇文章为爱歌唱——《荆棘鸟》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为爱歌唱——《荆棘鸟》读后感600字 篇1

关于书名:

一开始看整部小说的的时候,是不理解为什么起名为荆棘鸟,感觉不怎么搭边。后来看完的时候,才发现再没有比它更贴合的书名了。

荆棘鸟有我们所缺乏的的忠贞、勇敢和执著。在文中每个有各自特点的人身上,都不可避免的发现他们的性格都具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那种不顾一切的态度——飞蛾扑火般致死的执着,就像荆棘鸟一生都在寻找那可能让它以一曲绝唱结束生命的荆棘一样,让人震撼的同时又感动到想哭。荆棘鸟的性格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种悲剧,但也是另一种成全和幸福,只有和着血的歌唱才能打动人心,正如永远追寻着永不消亡的爱情才最经典一样。

心得感悟:

小说和现实还是有所区分的,小说中的某个人可能会有我们活着我们身边某个人的影子,但是我们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书中的某某某。作者写了致死的执著,但是却未提笔写道谁谁谁因为忍受不了生活/命运的折磨而选择逃避或者自杀,就连弗兰克那个生活在绝望之中的人作者都未舍得给他一种放弃命运的结局,虽然我觉得他死了可能会比活着更为解脱。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让我们的精神不会感到空虚的东西,或者是宗教的信仰,或者是某种理想和梦想,只要是让我们能够对生活有所追求就行。这样我们才不会在碌碌中迷失了本心,我们或平凡或不凡,都是需要一种能让我们不放弃的精神来面对这个浮华的世界。

每个人面临选择时不可能都是从一而终,有诱惑、有迷茫、又不知所措,但是只要我们选择了就勇敢的走下去。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梅吉选择嫁给卢克时,我觉得一瞬间所有的美好都破坏殆尽了。甚至不想再看到那本书,但是,我知道那不是梅吉和拉尔夫的结局,所以我有期待,有纠结。看完整本书时,我真的不知道是作何感想的,只是会经常性的在某个瞬间就想起了书中的故事片段,感觉还不至于那么破碎,因此耐着性子再读了一遍,只能感概不愧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为爱歌唱——《荆棘鸟》读后感600字 篇2

正的悲剧是一种微妙的形式,它绝非是原本美的东西结合后又因彼此的冲突而告终的那种,而是当好不容易结合后却时常因外在压力或内心谴责生活在如履薄冰的思想境地中,最终这种因环境或某种特殊原因的压力而在实际上或抽象意义上分开,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白瑞德与斯嘉丽,主人公背负着或沉重或戏谑等特性,在上帝的微笑中悄然而去,留给读者无尽的感伤,同时却使人心灵得以净化。

只有把一种感情放在记忆中或想象中去品味,同时使之在一种被呵护的状态中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物质的或肉体接触如果稍有不当都是对它的亵渎。与人共享青春,但愿独自苍老是一件很浪漫的事,爱情也一样,如果麦吉和拉尔夫没有结合,悲剧的味道就会冲淡,与人在逝世前仍对他们所憧憬的保留一份绝对的神秘,的确带有淡淡的紫丁香般的哀伤!遗憾的是酸涩的,美却是令人愉悦的,这就是悲剧的魅力。

拉尔夫爱上麦吉源于一种直觉,然而这种感觉却支配着他的一举一动,很难说请一见钟情和理智思考后的真情谁更好,但犹如佛教中的密宗禅宗一样,终能修成正果。

感谢文学殿堂里悲剧的独特的贡献,主人公以其悲壮,作家以其刀笔,直入人的魂魄深处,唤醒人性沉睡的或正要入睡的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从而有了参照物以修正自我,润物细无声的滋养着人的荒芜或即将失去的精神家园,使人高雅起来,悲剧的高尚正在于以其悲成全人类之美!

——至拉尔夫死在麦吉的怀中及文中对战后归来的其弟兄的描写及人物的死亡安排,作者人性化及个性化色彩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感动之余遂乱写下自己的一点感受,时常感动,学会感恩,让自己成为人!

为爱歌唱——《荆棘鸟》读后感600字 篇3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荆棘鸟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命运,被刺穿身体,被驱感着,唱着歌死去。在我看来,荆刺鸟为唱歌献身,为唱歌而盲目,而人类呢?人类为爱情盲目。

就如同自然规律,没有人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可是,两个世界的人,就算遇到了,心动了,又如何?

但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可命运就是这样,它认定的事,又有谁能改变呢?梅吉尽管自己明白,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得到了戴恩,可她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戴恩死了,拉夫尔死了,最后的最后,年迈的的她只能独自生活,拥有建材,却无人陪伴。如果能放弃,放弃对拉夫尔的爱,事情也不会发展成这样,相比之下,梅吉的母亲是纯美的。

可是喜欢一个人,那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呢?

就像白蛇和许仙,他明明白白的知道,人妖殊途,可是,她依然选择了感情,别人看来白蛇很傻太过于痴情,可是在我看来,她是勇敢的,如果荆棘鸟不把胸膛扎棘刺,那它就不叫荆棘鸟了。

你看紫霞和至尊宝,凄美的爱情故事不止濡湿了多少痴情者的泪,每一个爱到极致的故事,都有一道无法攀越的屏障,因为爱到极致,所以无所畏惧,无所畏惧所以爱到极致。

看透了人生的规则与伎俩,我们依然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为爱歌唱——《荆棘鸟》读后感600字 篇4

在5月24日我曾写过一篇《荆棘鸟》读后感。读这本书还是在十年前,当我重新想读起它的时候我的春春已老去。我用了五十天的时间重新回味了我心中的经典,读后的感觉较我在上篇文章所写的有了很大不同。经典不会变,改变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或许在很多年后再次读起的时候我会有更深刻地感受。

主人公拉尔夫神父被作者描述成完美男人的化身,他有着俊朗的外表、内敛的性格、善良的心灵,唯一遗憾地是他把自己献身给了教会,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所遵循的是禁欲和没有爱情的终生。

然而,拉尔夫也是人,也是一个有激情、有血有肉的男人。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喜欢上了一个叫梅吉的小姑娘,随着梅吉的不断成长他的喜欢变成了爱,尽管他在努力地克制着这份教会所不能容忍的爱情,但是爱情之火将他的心燃烧的焦灼和无奈。成年后的梅吉也爱上了拉尔夫,当她向神父表白时却遭到了拒绝。

梅吉的姑妈临终前将所有遗产给了拉尔夫,但遗嘱中注明拉尔夫必须终身追随上帝,如果把此笔可观的遗产交给教会拉尔夫就会被提拔重用,如果拉尔夫放弃遗产娶了梅吉,那么他就会违背自己的誓言与追求,艰难权衡之后的结果是拉尔夫最终选择了上帝,确切地说是选择了上帝赋予的至高无上的神权——罗马教廷的红衣主教。

故事讲到这里读者或许已经知道了结果,是的,拉尔夫得到了权利而失去了爱情,那种心痛折磨了他的一生。梅吉的爱情之花在初恋中枯萎,她选择了一位容貌酷似拉尔夫的工人做了丈夫,然而她错了,容貌的酷似不能替代心灵的相通,梅吉在经过一段悲惨生活后重新回到了她的家乡。

为爱歌唱——《荆棘鸟》读后感600字 篇5

至于拉尔夫,我是无法评判的。他终其一生都在矛盾,在上帝与梅吉之间徘徊。是的,他爱梅吉,从第一次见面起,从她还是个孩子起。梅吉是他看着长大的,也是他一手塑造的。梅吉的母亲对于这个唯一的女儿是视而不见的,只是觉得她可以分担一些家务。她们母女不亲密,就像菲说的,看到梅吉,只会让她想起那个年轻的自己,她是自己的翻版,所以她宁愿选择不去在意。

幸亏有了拉尔夫,梅吉才得以成长这么好,是他的关注和关心给了梅吉存在感,也助长了她心内日益增长的爱恋,直至情根深种。拉尔夫一直是不希望梅吉长大的,那样他才可以安心的待在她身边,所以随着梅吉的长大,他内心的挣扎也就日益激烈。卡森夫人的遗嘱给了拉尔夫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也给了他一个难题。最终他选择了他了事业,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却也不得不离开梅吉。可他是放不下的,所以才会如此痛苦,内心未曾得到真正的安宁。最后,在他行将老去的时候,戴恩死了,他得知戴恩是自己的儿子,最终承受不住这个打击,死在梅吉的怀里,并在最后一刻,把她忘了。他和梅吉,他和上帝,在作为一个男人和作为一个教士之间,他做出了选择,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心始终被撕扯着,在痛着。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这是结尾的一段话,那个传说,那只寻找的,流着血的,歌唱的荆棘鸟。

德罗海达的时代要终止了。是的,不仅仅是时代。让未知的后人去重新开始这种循环吧。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我们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管怎样,追悔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