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语文线上培训心得

2025/07/11心得

此篇文章语文线上培训心得(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语文线上培训心得 篇1

1、在本次培训中,王主任从拼音与识字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讲授新教材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4、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好的提高。

语文线上培训心得 篇2

本次城阳区新教师培训从职业价值观建立到专业素养引领,全面而具体,作为新教师真是受益匪浅。从教育讲座到学科专业指导,再到学科公开课课堂,每一处安排都有效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每一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和精彩培训,都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细细揣摩,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多读书勤读书,丰富知识储备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在专业方面,还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通过这次培训,我走进专家的心灵世界,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更懂得只要做一个快乐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幸福并快乐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

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在认真聆听了专家的先进理念后,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孩子们爱上学习。

语文线上培训心得 篇3

用新方式聆听听了张琳琳老师和李瑞芳老师对五年级教材的培训,也有了新的感受和收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真回顾,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关注语文要素,明确训练点

统编版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双主题,“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文主题,所以我们经常会出现语文课上成品德课,这样的现象。而统编版教材在原有的人文主题上加入了语文要素,就是在明确告诉我们语文的“语用价值”。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明确了在我们语文课上,我们的训练点在哪里?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语文要素下他所侧重的训练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改变我们原有的理念,不能老课文任用老教法,而是应该认真研读文本,把握语文要素训练点,来重新定义这样一篇课文。明确训练点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指向明确,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语文课堂删繁就简、重点突出。

二、学会瞻前顾后,弥补缺失处

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是螺旋上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这一语文要素,它所呈现的发展趋势,五年级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从一年级开始的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训练,中间有很多的语文要素训练是缺失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学会瞻前顾后,自己心中拥有一条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线。对于学生之前所缺失的训练要适时的就行弥补。

三、关注编写新版块,加强板块间整合

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有删有增。比如,在“口语交际”这一大板块当中,他就将原来的八个口语交际变成了现在的四个,虽然口语交际内容少了,功能却更加明确了。同时,教材当中还有许多增加“语句段运用”“小练笔”,这些板块的增加,其实就是为学生的习作做铺垫。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要多关注这些特色板块,把这些板块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到最大。不能仅当成一道习题来处理,应该打破原有的固势,灵活处理,适当整合。

总而言之,教学新理念是具备了,但是如果要呈现一节灵动鲜活的课堂堂,还需要研究很多东西,“学生学情的了解”“对教科书的研读”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文线上培训心得 篇4

三日的时光若白驹过隙,培训其实是一种福利,这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在自己工作的学校所感受到的一种精神。所以,从参加培训伊始,便不曾以学分为原始目的,当看到课程安排更生出几分期许之心。不难发现,课程的设置和主讲人的安排都经过主办方的精心规划。xxx、xxx老师均是久仰大名却一直无缘受教,而xx教授则是我大学颇为喜爱的老师,能在工作后再次聆听教诲已算是意外之喜。

整个培训从中国文化与教育开谈,文化传承上的危机着实令人担忧,语文教师当是最应该担当起这份责任的,但在现实环境下又着实存在诸多困难与迷惘。不禁想起参访台湾学校时,看到当地中学分设了国文和国学两门课程,有专门的老师分别教授两门课程,这无疑能让教学目标更明确,在教学设计上更有的放矢。而放眼当下,想扩展一番国学类或者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着实捉襟见肘,语文课的空间被压缩得太小……深谙中国文化的语文教师想来不少,但如何传递这份真知,我们都在路上。

无独有偶,阅读教学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的教授同样面对着“明知是误区却偏向误区行”的状况。从旁的听讲教师半认真半玩笑地回应着唯分数论时,想来更多的是辛酸和无奈。或许是阅历尚浅,力有不逮,xx老师所提及的xxx、xxx、xxx等语文名家的著作亦算涉猎不少,均算得是大开眼界、醍醐灌顶之论,但很多时候如何将之落实于实际教学,或从自我的理解具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方法,我着实不乏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窘状。而xx老师从误区到文本特质(诵读型、主题型、思辨型、拓展型)的纵谈,亦不免有些纸上谈兵的影子,文本特质的定位本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好的文本更可能高度复合了各型,至于何型为西瓜,何型为芝麻,则又当别论了。但必须承认,xx老师的列举,对于听讲的每一位老师而言都是再一次警醒,面对这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同志仍需努力……

诚如xx老师所言,开课再开讲,当真需要一定的底气,而第三日xxx老师则说过“底蕴决定底气。”xxx老师愿为当下语文教学中老大难的写作教学作此有益尝试,着实是令人感佩的。而当其将己对写作教学的思考娓娓道来时,我们无疑感受到了其深刻的底蕴,亦让我对人教版的教材和阅读教学目标有了新的积极的认识。“写作是可以教的!”一语既振奋人心,又令人倍感压力,沈老师极具可借鉴性及操作性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愿我躬行此事时能不负x老师之教诲。

最后一日xx老师的讲座过后,竟让我生出对培训的流连之情。若能多听几日,稚嫩的自己不知又能长进多少啊!宛若武侠世界中,大师将其内力灌入,将任督二脉打通……不由开始期待下一期的培训学习,享受这无形更无价的福利!诚如讲座题《在本色中求厚实》,xx老师的讲座很本色,且很厚实,用自己实际教学过的课例说话,其匠心别具的设计和反复强调的育人“敲打”,还有让学生下课“愣”在那里潇洒离去的英姿,着实令人惊叹甚至艳羡,想来“本色”、“厚实”二词,或许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解决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文本特质的挖掘提供积极的帮助。由此不禁感叹,语文老师当真是一坛需久酿的好酒,愈久愈醇香四溢,令人心醉。衷心期待已然告老的xx老师,能偶从属于她的田园世界归来,多来敲打敲打吾等晚生。

最后一场讲座落实于鲁迅作品的阅读教学,可谓用心良苦。民间流传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恐所言非虚,如何把握鲁迅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落实于中学语文教学,这当真是一个大问题。让鲁迅连线当下诸多限制的中学语文教学,该话题本身的讲演难度亦可想而知。x老师是宁大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任课教授,是我上大学时喜爱的老师,能够重品其本色且动人的讲课风采,于我而言,是本次培训一个美丽的终结。

语文线上培训心得 篇5

因为我今年执教一年级,所以我就特别关注低学段,因此这两周专门参加了语文教材一年级与二年级的网络培训,听到他们对课标、教材以及教材各个模块的策略解读,觉得收获特别多。

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低学段识字写字依然是教学重点,特别是识字。从三位老师的教学建议中可以了解到识字教学形式特别多:比如说有韵语识字、字理识字、归类识字、联系生活识字、随文识字、记偏旁、动作加联想等等。我们教学时不能生硬地搬到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志军老师提到,一节好课就是让孩子有参与感,让学生有获得感,让学生有幸福感。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论是识字教学、写字教学或阅读教学,都应该让学生喜欢、主动去参与,从而享受。

三、胸中有丘壑,方可随心操控课堂

周小丽老师提到:在教学前老师应对教材提前通读、对教学用书读熟读透,这样有课标做正确引导,方可在教学时得心应手地灵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