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2025/07/12心得

此篇文章素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县中小学体育学科素养提升培训班于20xx年11月18日——20日在县学校如期举行,非常荣幸自己是本期培训班的学员之一。

本次的培训活动,内容丰富,有专家引领的讲座,有新教师的教学汇报课,还有优秀教师的展示课,有榜样的成长经历讲述,有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还有名师的课堂点评、诊断,真可谓是精彩丰呈。

一、 专家讲座引领我们成长。

1、周晓明老师“实践*梳理*甄别”---准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基本要意和常理的专业知识讲座给了我诸多的感悟,为我对课堂教学的诸多理解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周老师从课程名称的改变、原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课程的变化,差异,这些都是作为体育老师的我们所需要了解的。

其次周老师着重从体育课的基本特征,体育教学目标如何制定,体育教学内容如何选编,怎样教授动作技术与技能,体育课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着力点,逐一进行梳理,通过周老师的梳理,我明白了好的体育课有哪些要求,不好的体育课又是怎么样的,当前的体育课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

如:好的初中体育课的基本特征有学习动作技术的'环节清晰,效果明显(以常见运动项目的动作为主体),学练中结合体能科学练习(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结合动作技术学习渗透有知识和原理的传授(突出概念、并与青春期教育结合),积极创设和谐、欢乐的上课气氛(紧张和活泼),在学练中有体育行为规范的渗透、提醒和教育,偶尔可以有“主题”,不宜再有“情景”和“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好的体育课的表现。

又比如:不好的体育课的基本特征又表现为动作技术学习不正确、不明显或太短暂,单元计划和课的位置不清晰(新课和复习课),小学痕迹很浓的课(语言、情景),没有结合动作技术学习的体能练习,没有基本的运动量,没有知识和原理的传授和安全教育,没有品德、行为教育等等。

这些好课与不好的课的基本特征,基本比较都是平时我们所需要提高进步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周老师的点拨,我才能更加清楚的理解,更加直观的接受这样的知识。对自己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最后,周老师向我们强调,作为体育老师,我们上课要有底气,只有有了底气、上的课才会更有灵气,也才能上出更大气的课。底气从何而来呢?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反思中来,这就提醒我们,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接受新知识,同时不断的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促进自己提高,增强自己上课的底气。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体育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并能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2、包老师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分析的讲座,从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入手,对各个具体的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我们最为直接的理解各个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该注意的事项。如: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

(3)要多用设问和解疑;

(4)结合挂图等进行讲授和讨论。

通过包老师的讲座,让我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平时对诸多教学方法运用中存在的困惑,瞬间解决,让自己豁然开朗。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专家引路!

二、精彩丰呈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本次的培训,课堂教学展示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次的教学展示有新教师的汇报课,也有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台,每一节课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都对自己有着不一样的冲击,也正是通过听这些老师的课堂教学,去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去做对比,及时吸取各位老师的精华,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希望通过以后的教学工作之中不断的去改进自己,最终能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同时,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我,在本次活动中,听到的几节初中的体育课,对我的感触特深,通过对比,我发现了小学和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不同,引起自己的思考,初中体育课教学的一些形式,一些方法在我们小学的课堂中也适用不等,这就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去试验得结论了。

三、榜样、激励着我前行

包达品:我们一线一名普普通通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路上已经走过了三十二年的风雨历程,他头上顶着诸多的光环,这即让我羡慕,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我不经的问自己,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若干年后我能达到包老师的高度吗,甚至去超越包老师呢?可以说包老师,成为了我的一个标杆,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高尚品质,激励着自己前行,在体育教学的这条路上前行,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前行,在做人做事的道路上前行。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对自己思想的一次洗礼,一次冲撞,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提高,我相信只要我在体育教学的这条路上继续前行,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那么最终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在这条路上散发着属于我的光芒!

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2

近期,公司组织员工学习了《员工职业素养》,通过学习,颇有感受,现把学习总结如下。

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职业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职业素养是职业化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包含着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三个方面的内容。当今,职业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乃至个人的第一竞争力。没有职业化做基础,其他的能力都是空谈。具备职业化的员工对一个公司发展极为重要,甚至关系到公司是否能长远发展,他将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把企业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将员工进行职业化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企业没有一批职业化的员工队伍,很难在同行中找到立足点。

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9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在进入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能读懂企业,认同公司,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并且能很快地融入该环境中。职业素养在工作中体现为遵守公司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办事,能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能较快的熟悉并掌握所从事工作的技能;在生活中,则体现在个人日常行为、生活规律中。

前不久,我们公司组织员工打扫现场中控室的卫生,打扫结果是:卫生打扫不彻底,而在干净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了两个脚印。通过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看出:

1、该员工没有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中控室是化工厂办公的地方,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每个员工都有无条件的维护那里的卫生,该员工没有做到,反而破坏了那里的卫生,如果该员工有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我相信他不会在墙上留下脚印的,有可能发现有脚印,还会试着去清除。

2、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墙壁粉刷好,那是工人经过好几道工序辛辛苦苦才能做好的,他的这一脚,抹杀了工人的劳动果实,这是一种自我践踏的表现,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3、不敢承担责任。该员工往墙上踢了一脚,这是人人反对的行为,按理说,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而该员工没有勇气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而是选择了沉默,这是一种令人讨厌的沉默。

总的来说,这个员工的.职业素养低,自己的行为没有符合自己的身份,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起码的规范,这是一个职业素养不合格的员工。

职业素养对一个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了员工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对员工的晋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员工。

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三月初,一场名师课堂教学观摩与培训活动在滁州市实验小学成功开展。安徽省特级教师,教育专栏作者,苏州大学无痕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安徽省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秘书夏永立老师做课堂教学专题培训。

本次培训活动分为两部分,《加减乘除是一家》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两节示范课,《学校要给“作业”赋能》和《向深度教学研究更“深”处漫溯》两场学术报告。

夏老师一直致力于深度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简约而不简单、深刻而不深奥”的教学主张,形成了“创新、灵动、深刻”的教学风格。本次培训让我们这些扎根在一线的教师深有感触,甚至有些理念和教学策略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

一条长长的数线,一个小小的磁扣,演绎一节丰富而精彩的复习课——《加减乘除是一家》。夏老师的课堂看似简约,没有精美华丽的.课件,只有一条数线,一个磁扣,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给人初始印象就像一节传统课堂。然而通过课前互动抛出的三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贯穿始终。课堂上,夏老师循循善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关注学生发散思维和数学方法的运用。这节复习课看似简单实着有深度,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思路得到开拓,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每次跳的格子数是一样的,跳动的方向不同这一规律,把加减乘法四个阶段的学习通过知识的整合与梳理,让学生茅塞顿开,原来他们两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我们老师也听得兴致勃勃,豁然开朗。

聆听、记录、思考……每一位老师都专注而认真,都在用心品悟着深度教学中深刻而不深奥的简约数学思想。夏老师的课和讲座带给我们一线老师更多的启发和思考,相信大家一定会把学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融合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5

芳菲三月,繁花满树,温暖的春日阳光倾透过窗户洒在面前的桌子上。今天是3月6日,一个与往常不一样的星期天。我们在学校的阶梯教室迎来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专题培训活动。

上午,特级教师、教育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睿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精彩的讲座《做有思维力的语文——以小学语文句群训练为例》。张老师首先指出,当今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答大多是碎片式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只是一句话一句话地说,表达能力好一点的学生可以流畅地说上三两句话。学生的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丰富性,使得作文也常出现思维紊乱、言不达意,没有中心的情况。接着她解释了什么是句群训练,并借助生动的教学课例,阐述了如何通过“读——归——移”“三步教学法”来实现句群训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思维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下午,来自马鞍山当涂县太白中心学校的张文娟老师充满激情的讲座《敢问路在何方——教师专业成长》,让我深受触动,感动、还有一点心动。张老师的讲座没有花哨的`PPT、没有刻意打造新名词,只是以她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例,分享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如何通过阅读、培训以及写作等途径来实现自我成长。

两位专家老师,一个引导我们该“如何教”,一个反思我们要“如何学”,她们的讲座,正是当下的我最需要的“雪中碳”。

以前在教学时,我常依赖教师参考用书和教学设计用书,上课也多是在此基础上“照葫芦画瓢”。“如何教”这个问题在我甚至没有真正思考过。直到统编教材使用后,教材的难度更大,加上“双减”政策的落实,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不进反退,我才真正地开始思索“如何教才能更有效”。正在我一筹莫展之时,张睿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我课堂上那“吐哺式”的交流,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无效的,句群训练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今后在阅读教学时,我明确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课前要仔细研读教材,结合课后习题;课堂上抛出问题后为学生搭建支架,引导、鼓励学生以句群的方式回答问题。同时,认真分析课文中的句群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练笔。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始终坚持说和写的句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怎能不提高呢?

“如何学”这个问题,其实我心中也有答案,只是我怕,怕读那晦涩难懂的教育专著,怕绞尽脑汁地写论文,怕在各种培训中忽略对孩子的陪伴……于是,就在这各种各样的“怕”中继续碌碌无为。反观张文娟老师,她在灯下不知道“啃”了多少本教育教学专著,她要求自己三天必须写出一篇文章投稿,她为了准备比赛,几个晚上可以不睡觉……她就这样,像一颗种子积极主动地生长,正如她所说的“只要你愿意,没人能阻挡你成长的步伐!”对比之下,我是何等惭愧!但,我又是何等地幸运,能亲耳聆听她的成长经历,激发我生长的动力。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让我们像张云娟老师一样做一颗种子,安静地生长,主动地生长,勇敢地生长,快乐地生长,持续地生长!

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6

xx月xx日我在大庆路小学参加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培训,听了@@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和@老师的“数与形”,使我受益匪浅。@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先是要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怎样来求小房子的侧面积。同学们将图形化整为零,把图形进行分割,通过合作交流共有6种不同的分割方法。程老师在同学们都汇报了分割方法后,鼓励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小房子侧面和面积。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的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张老师的数与形,使我深受最深的是,在新课结束后的微课,带着音乐展示了小学阶段学习中遇到的数形结合,从一年级的小棒,到高年级的植树、相遇问题、勾股定理,最后由华罗庚的诗结束全节课,真是太精彩了。

通过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分成小组讨论教学。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