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读后感
此篇文章《雪国》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雪国》读后感 篇1
川端康成是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周刚好有空,去了书店,于是我打开了一本以前很想看但是没有看的书《雪国》,这本书也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知名的小说。
小说主人公岛村是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青年,但由于现实的无奈,他沦落为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他为了摆脱现实的压力,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并在那里结识了年轻貌美、琴艺高超的驹子。驹子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当上了艺妓。虽然岛村和驹子之间只是买卖关系,但是单纯天真的驹子却对岛村付出了真挚的感情。但岛村生活上的颓靡导致感情的漠然,在他眼里自己只是驹子的一个过客,他们不过是露水姻缘而已。单纯的驹子,没有对岛村要求很多,只是希望他会记得自己,一年来一次也行,甚至带着夫人来也可以。
读完这段,我觉得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有人身不由己。驹子虽然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她来自乡村。但是她也渴望真挚的感情。即使明知道岛村不可能喜欢他,仍然默默等待。也许她并不是真正爱上岛村吧。
在岛村第二次去雪国的时候,看见了另外一个美貌质朴的女孩,叶子。这时,叶子正在火车上精心照料一位男青年,行男。叶子闪烁的明眸,精致的容颜让岛村心动。在他眼里,叶子就像一只纯净的雪莲花一样绽放在这广袤的雪原上。读完这里真的很佩服作者的写作手法,虽然看不到叶子,但是可以想象叶子的美貌。
岛村后来了解到叶子原是驹子三弦师傅家的人,行男是三弦师傅之子,而且听说三弦师傅活着的时候曾有意叫驹子和行男订婚,驹子也是为给行男治病才当艺妓的.。这样看似复杂的爱情其实非常简单,一个女人在日本的社会地位低下。在这个故事中他们都不敢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
在这个世界上美丽的东西本来就是短暂的,美好的爱情结局往往并不完美。也许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我们的更懂得珍惜吧。最后也感谢川端康成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
《雪国》读后感 篇2
翻开《雪国》,有些不习惯,因为这书开头没有我国书籍中的“序”之类的导读介绍。只有简单的作者介绍: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生于大阪。1968年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山音》《古都》《睡美人》等。
《雪国》让我读出了萧条、苍凉、寒冷、凄婉、唯美。
《雪国》开篇,美丽的叶子进入了男主岛村的视线。作者用细腻地笔触描写了深深吸引男主岛村的叶子姑娘的外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例如“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在晃动,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触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这是一束从这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象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诸如这样的细腻描写很多,以致于我后来不再划线了。不仅是对叶子,对女主驹子也有许多,还有景物描写也是极其的细腻的。
由此可见,作者精于观察,在写作上极其有耐心。这正是我所欠缺的,我写作时总是想尽快地把事情表达完整,人物和景物的描写只是点缀于文章中。读川端康成的作品,每个人物都像是从散文诗中走出。
每个国度风土人情不同,每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不同,文中男主岛村明里恋着驹子,心里满满的中意的是叶子,家里还有太太孩子,这是我不可接受的。然,驹子为救老师的儿子当艺妓,文章的结尾,叶子葬身于火海,这一切的一切又是多么的悲戚和无奈。
雪国是寒冷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无助无奈,身不由己地挣扎。《雪国》留给读者的都是细腻、凄婉、寒冷而唯美的画面。
我读完整本书,被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不急不躁娓娓道来的叙述,耐心地描写人物和世间百态的功力折服。
《雪国》读后感 篇3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的最后一页合上书时,捂住眼睛害怕图书馆周围的有人发现我被感动了,但又顾不上害怕被人发现的心情我仰坐在硬邦邦的木椅子上感叹到这是多么细腻动人的故事啊。乃至于晚上在床上闭着眼睛都能想起驹子俯趴在地上扎榻榻米的神情、干枯死亡了的飞蛾从纱窗上飘落的响声,岛村留在雪地上孤独的脚印,尽可能的去想象怎样的'音色才能发出叶子那优美清澈得近乎悲凄的声音和怎样的夜晚才能呈现出那铁道轨迹上空璀璨的银河。我沉浸在那面映着叶子明亮的眼睛和窗外跳动着的黄昏景色的“镜子”里,仿佛只能听到火车轰隆隆的响声,脑中闪现的却是那个姑娘脸上蓝色得发白的寒光。那面镜子里的世界就是雪国吧!雪国就在那面镜子里吧!
雪国不同于“我”生活的大都市,雪国是“我”憧憬的又不敢追求的国度。“我”在雪国的经历还有遇见的人和看过景对于“我”来说都是十分珍贵和遥远的。当叶子从火楼中摔下来的时候我知道“美”消失了,即使是这样“我”承认自己还是懦弱的,因为始终“我”都没有勇气像叶子或是驹子一样孤注一掷的单纯的近乎徒劳地去追求自己的所爱(无论是人还是事)。
单纯呐,徒劳呐,在“我”眼中这样不假思索与简单的行动是极其耀眼与崇高的。很少有人舍得放弃已有的东西,很少有人诚实的面对自己与身边的人。
叶子死的时候驹子心里肯定觉得很对不起她吧,行男去世的时候她那么执拗的不回去,后来也不去坟前看他,如今叶子也走得那么突然,大概叶子的一生是被自己毁了的吧,那个孩子本来就过得很清苦的了。“之前,她说她想一个人去东京的……”“是这样吗?那她应该会很幸福的,她想离开这里不是吗?”
小说以叶子的死结局,岛村是不会再到雪国去了吧。那里的人不止驹子和叶子,有个老艺伎也是如此,还有其他人吧……这样纯净徒劳的爱都如此令人悲伤。
《雪国》读后感 篇4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岛村已经到达了雪国。
回想起自己好长时间的一段忙碌似乎也要停了下来,接下来就要从肢体的忙碌回归到灵魂的活跃中,以后长达半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同书籍为伴,为此感到很喜悦,特意在网上买了七本书籍,希望这些书籍带领自己的灵魂走在路上,或许此时的我也在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到达的是另一片国度。
雪国的开篇就将我引到了清洁、寒冷且孤寂氛围里,这样的'氛围易于使自己安静下来,头脑开始组织画面,一片白茫茫的雪地。这本书不像一本通俗的读物,读的不是很懂,很难体会人物的心里情结,似乎和以前读过的《百年孤独》很像,虽然不是很懂,但读时心里却特别的安宁,或许读书除了获得思想的东西外,这种安宁的氛围也是另一种体验。
书中主要讲述了岛村和驹子故事,驹子是岛村到达雪国后认识的一位艺妓,驹子很美,尤其是在这纯洁的雪国内,或许这是一种艺术的结合。一个人到达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当你欣赏美景时突然出现一位美丽的少女,你是否感觉这个女子更美,这时你是否将女子之美融入到自然之美,又将自然之美融入到女子之美,两者的融合构建起更美的艺术品,真是愈来愈美。
岛村有一段时间特别痴迷西方舞蹈,但他从来没有看过,不过他却常常评论,后来他写了这么一段话:描写没有看过的舞蹈,实属无稽之谈,是地地道道的纸上谈兵。可是,那是天堂的诗。虽美其名曰研究,其实是任意想象,不是欣赏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体舞蹈艺术,而是欣赏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
这种空想是有西方的文字和图片产生的,仿佛憧憬那不曾见过的爱情一样。我感觉这句天堂的诗写的特别贴切,就像学生时代畅想未来,儿时憧憬爱情很像,虽然现在知道那都不是现实,可当时却沉浸过,那些包含了自己的向往和想象,是内心世界最真实最想得到的东西。
很多时候去一个旅游景点,当时并不感觉很美,可不知什么时候当自己偶然想起时,却感觉很美。过往的生活在当时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体验,可事后在回忆中却发现对它的留恋,因为我们有灵魂活动,只有将现实的美加以升华才能成为天堂的诗。
《雪国》读后感 篇5
第一次读川端康成的书《雪国》,有点不太习惯他的这种风格,对我来说太过于委婉,缺少情节性。
在整篇小说中有三个中心人物:岛村、驹子、叶子,一直到作者叙事的最后我对这三个人物的关系也只有非常浅薄的认识:驹子是村里的艺妓,跟岛村这个过客有一种不太明朗的情人关系。这么说似乎又不太恰当,因为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爱情,也不是友情,只能说是某种感情。岛村答应驹子,以后每年的二月份都会回村子一趟。就在某次回来的火车上,岛村邂逅了美丽的'叶子,然后暗恋上了这个姑娘。巧合的是,叶子的目的地也是驹子的村庄。教驹子三弦的师傅的儿子(行男)患有肠结核,叶子作为一名陪护把病人从东京护送回村子,有传言说行男是驹子的未婚夫,但她否认了这一点。而叶子似乎也不仅是陪护这么简单,岛村曾在火车上看到她如妻子般照料行男,但直到行男死后,文章也没有对叶子和行男的关系作交代。而小说的叙述者“我”(岛村)对叶子也只是单纯的喜欢,似乎是一种对美的向往。
在这部中篇小说中,我能读明白的就是这些。同时,还读出许多不解。最大的迷惑是,我不明白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每一部作品都是创作者思想表达的媒介,通读全篇后我真的没有明白川端康成的写作意图。其次,叶子最后是在火灾中丧生的,似乎是意外又像是自杀,我不明白作者为何将情节这样设计,叶子的死又暗示了什么呢?
关于这本小说的表达技巧,正如我在开篇所讲,于我的感觉是过于委婉,缺少情节性。也许是我较少涉猎日本文学的缘故,对于川端康成这位诺贝尔 文学奖获得者并没有特别好的第一印象。
但是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雪国》是以日本传统文学的悲哀与冷艳结合的余情美为根基,展现了一种朦胧的、内在的、感性的美。”
看来还是要多读书啊,读书多了才有发言权。